《赤水玄珠》~ 第一卷 (16)
第一卷 (16)
1. 明火篇
愚故錄之於下,以俟明哲採焉。
2. 外內君相篇(祁邑汪子良著)
夫火者,明曜燔灼者也。其性升燥,其氣鬱蒸,其色為赤,其聲為鳴,其味為苦,其始為溫,其變為寒。其為害也,十二經絡臟腑無所不至。(諸書以心為君火,以黃連瀉之。右腎命門為相火,以黃柏制之。以君相二火限於心腎,非也。)隨其所寓而名之君火相火之說,始於運氣諸篇,而近世諸書繼之曰:實火、虛火、人火、龍火,腎肝陰火,五志之火之類。其意雖各有所指,而天人外內之未瑩,則亦猶有惑也。
夫外者,火邪自天,氣血感之而為病也。內者,人之調養失宜,正氣自傷而為病也。外內之因不同,補瀉之治自別。以外君相言之,經有六節之序,始於風木,終於寒水。自春分至小滿為二氣,君火,其令熱;自小滿至大暑為三氣,相火,其令暑。夫風火暑濕寒燥之六氣,迭相盛衰,以應六六之節,而君相當其二焉。
君相云者,乃熱暑微甚之分耳。應則為平,變則為病,當其時則微,非其時則甚。(如非時而有大熱,則為瘟疫之病矣。)如君火之化熱,感之則手少陰心、太陽小腸臟腑主之。相火之化暑,人感之則手厥陰膻中、少陽三焦臟腑主之。夫君少陰也,而心又主血,血屬陰,為病主靜。
相火少陽也,而膻中又主氣,氣屬陽,為病主動。故凡靜者,皆君火之症也。如痛癢瘡瘍,癰疽瘤氣,結核紅腫,鼻塞鼽嚏,吐酸瞀郁,血溢血泄,笑悲譫妄,惡寒戰慄,身熱轉筋,腹脹有聲,小便渾濁,淋秘,暴注下迫(舊有霍亂吐下太陰之症,今去之。)之類,皆君火使之然也。
凡動者,皆相火之症也。如瞀瘛,暴喑,冒昧,躁攘,狂越,詈罵,驚駭,嘔湧,溢食,氣逆上衝,諸禁鼓慄,如喪神守,喉痹,耳鳴,耳聾,暴注,𢡞瘛,跗腫疼酸,暴病暴死之類,皆相火使之然也。夫君相之火,俱主於熱,宜用寒涼正治,但熱微甚之不同耳。其在表者發之,在裡者瀉之、利之、下之,半表半裡者和之。
如柴胡、黃芩瀉肝膽之火,黃連瀉心火,木通瀉小腸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黃芩瀉肺火與大腸火,知母瀉腎火,黃柏瀉膀胱火,此外君相之症治者也。內之君相者,正氣自傷為病,有似火邪所發而實非也,如諸書所謂實火可瀉,虛火可補之類。夫實者,正氣之有餘也;虛者,正氣之不足也。
蓋人之氣生髮於胃,聚於膻中,膻中者,乃心前空虛之位,名曰氣海,又曰宗氣。其氣之餘,由肺運於一身,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以為生生不息之運用。若夫起居動靜調養失宜,過於勞倦、房事、醉飽,耽食肥甘辛辣厚味之屬,以致經絡臟腑因之受傷,則夫膻中之氣,隨其所寓鬱滯而為病。氣之有餘則為實火,氣之不足則為虛火。
白話文:
火,具有明亮熾熱的特性。它的性質上升乾燥,氣息鬱結蒸騰,顏色赤紅,聲音鳴叫,味道苦澀,開始時溫和,變化後則寒冷。它的危害遍及十二經絡和臟腑,無一倖免。以往的書籍認為心為君火,用黃連瀉之;右腎命門為相火,用黃柏制之。但將君火和相火侷限於心腎,是不正確的。
君火相火的說法,源於《運氣篇》等書,近世醫書又衍生出實火、虛火、人火、龍火、腎肝陰火、五志之火等等。這些說法雖然各有側重,但對於天人之間,內外之間的關係,仍未能闡明清楚,因此仍然令人困惑。
所謂外感,是指火邪從天而降,氣血感受而致病;所謂內傷,是指人體調養失宜,正氣受損而致病。外感和內傷的病因不同,治療的補瀉方法也各有差異。從外感君相火的觀點來看,《內經》中將一年分成六個節氣,從風木開始,到寒水結束。春分到小滿為二氣,屬君火,其氣候特點是溫熱;小滿到大暑為三氣,屬相火,其氣候特點是酷暑。風、火、暑、濕、寒、燥這六種氣候,相互盛衰變化,應對一年中的六六三十六個節氣,而君火和相火則分別佔據其中兩個節氣。
君火和相火,實際上只是溫熱程度輕重的區別。應時則平和,失調則生病,在應時季節時較輕微,不在應時季節則較嚴重。(例如非時節卻出現酷熱,就會導致瘟疫。)君火化熱,人感受後,則手少陰心經、太陽小腸經的臟腑為主;相火化暑,人感受後,則手厥陰心包經、少陽三焦經的臟腑為主。君火屬少陰,心又主血,血屬陰,其病症表現為靜態的。
相火屬少陽,膻中又主氣,氣屬陽,其病症表現為動態的。因此,凡是病症表現為靜態的,都屬於君火症候。例如:痛癢瘡瘍、癰疽瘤氣、結核紅腫、鼻塞噴嚏、吐酸腐臭、嘔吐、出血、精神錯亂、惡寒戰慄、發熱抽搐、腹脹鳴響、小便混濁、尿頻尿閉、尿急等(以前認為霍亂吐瀉屬太陰病症,現在已摒棄此說法),都屬於君火所致。
凡是病症表現為動態的,都屬於相火症候。例如:抽搐、突然失聲、冒失、躁動、狂妄、辱罵、驚恐、嘔吐、飲食過量、氣逆上衝、身體震顫、神志恍惚、喉嚨阻塞、耳鳴耳聾、尿急、抽搐、足部腫痛、突然發病突然死亡等,都屬於相火所致。君火和相火都與熱有關,都宜用寒涼藥物治療,只是溫熱程度的輕重不同而已。病邪在表面的要發散,在裡面的要瀉、利、下,表裡兼有的要調和。
例如柴胡、黃芩瀉肝膽之火,黃連瀉心火,木通瀉小腸火,芍藥瀉脾火,石膏瀉胃火,黃芩瀉肺火和大腸火,知母瀉腎火,黃柏瀉膀胱火,這些都是治療君相火症候的藥物。內傷的君相火,是正氣受損而致病,雖然症狀類似火邪所致,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如同書中所說的實火可瀉,虛火可補一樣。實者,是正氣有餘;虛者,是正氣不足。
人體的元氣產生於胃,聚集於膻中,膻中位於心臟前方,是空虛的部位,稱為氣海,也稱宗氣。元氣的餘氣,由肺臟輸布全身,調節水液代謝,下輸膀胱,精氣遍布全身,五臟六腑共同運作,維持生命活動。如果起居生活,以及活動和休息的調養失宜,過於勞累、房事過度、飲食過量、嗜食肥甘辛辣厚味等,就會導致經絡臟腑受損,膻中之氣鬱滯而生病。氣有餘則為實火,氣不足則為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