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回本書目錄

1. 第三卷

2. 頭痛門

3. 頭痛

生生子曰:頭為諸陽之首,至清至高之處也。苟外無風寒霧露之觸,內無痰火濕熱之薰,必無痛也。既有內外之因,當循內外之治。

凡頭痛當分三陰三陽。諸血虛頭痛,當歸、川芎主之。諸氣虛頭痛,人參、黃耆主之。兼見何症,以佐使之藥濟之,此立方之大法也。血氣俱虛,於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濕厥頭痛,清空膏主之。諸厥逆頭痛,羌活附子湯主之。濕熱在頭者,以苦吐之。

世有真頭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原其受病,乃氣血虛極,以致風寒暑濕之氣,得以犯之,名曰厥頭痛。痛引腦巔,陷於泥丸宮中,非藥所能愈,蓋其根本先絕也。丹溪曰: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也。有可吐者,亦有可下者。東垣曰:經云: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

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經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直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沖痛。又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有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

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有厥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有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言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或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昇天者也。

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太陽經頭痛,惡風寒,脈浮緊,川芎、獨活之類主之。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黃芩主之。陽明經頭痛,自汗,發熱,不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太陰經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脈沉緩者,蒼朮、半夏、南星主之。

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厥陰經頭疼,項痛,或吐痰沫,冷厥,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丹溪云:勞役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汗出,兩太陽作痛,宜補中益氣湯,多加川歸、川芎,甚者加知母、蔓荊子。又云:自魚尾上攻而痛,屬血虛,川芎、川歸、酒黃柏。諸經氣滯,亦能作痛。

王節齋曰:久頭痛病,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厚帕包裹者,此屬鬱熱,本熱而標寒。世人不識,率用辛溫解散之藥,暫時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疏,故風寒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標之寒邪,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愈甚矣。

唯當瀉火涼血為主,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其標,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郭茂恂之婦,產七日,不食,始言頭痛,頭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刺,更作更止,相去無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之,良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滿掌。痛定,目復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眾醫無計。進黑龍丹半粒,疾少間。

中夜再服之,服即下,瞑目寢如平昔,至平旦下一行,約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

白話文:

生生子說道:頭部是所有陽氣的頂點,是最清澈、最崇高的位置。如果外面沒有風、寒、霧、露的侵擾,裡面也沒有痰、火、濕、熱的燻蒸,那麼必然不會有頭痛的情況發生。一旦有了內外因素的影響,治療時應遵循內外兼治的原則。

對於頭痛,應區分為三陰三陽的不同類型。各類因血虛引起的頭痛,可用當歸、川芎作為主要治療。各種由氣虛導致的頭痛,則用人參、黃耆為主要治療方式。根據併發的其他症狀,輔以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這是制訂治療方案的基本原則。若血氣皆虛,可在調中益氣湯中加入川芎、蔓荊子、細辛,療效神奇。濕厥導致的頭痛,可用清空膏進行治療。各種逆厥引起的頭痛,可用羌活附子湯進行治療。若是濕熱在頭部,則用苦性藥物進行催吐。

世上有一種真正的頭痛,白天發作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作白天就會死亡。究其病因,乃是氣血虛弱到了極點,讓風、寒、暑、濕等外邪得以侵犯,這種情況被稱為厥頭痛。疼痛延伸至腦頂,陷入泥丸宮中,不是藥物可以治癒的,因為根本已經斷絕。丹溪指出:頭痛多與痰有關,劇烈頭痛則可能是火氣所致。有些情況可以嘔吐治療,有些則需下瀉。東垣說:古籍記載,春風起於春季,疾病多出現在肝臟,穴位在頸部,因此春季的疾病多出現在頭部。

所有陽氣都聚集在頭面部,如足太陽經的脈絡,起始於眼睛內角,向上經過額頭,交匯在頭頂,直接進入腦部,再回到頸部,病發時會感到衝擊性疼痛。此外,足少陽的脈絡,起始於眼睛的外角,向上抵達頭部側邊,病發時會感到頭部側邊和額頭疼痛。風邪從上方入侵,風寒傷害上部,邪氣從外部進入,寄居於經絡之中,使人感到寒冷、頭痛、身體沉重、怕冷,治療方法在風池、風府。調整陰陽平衡,不足就補充,過剩就排泄,發汗後就能康復,這是感冒引起的頭痛。

如果氣上升而不能下降,頭痛且病發在頭頂,這是由於下部虛弱、上部實壯。問題出在足少陰、巨陽,嚴重的話甚至會進入腎臟,屬於寒濕引起的頭痛。有一種厥頭痛,是由於遭受極大的寒冷,深入骨髓,髓質以腦為主,腦部受到逆襲,所以導致頭痛,甚至牙齒也會疼痛。有一種心煩頭痛,病變在橫膈膜,問題出在手巨陽、少陰,屬於濕熱引起的頭痛。所有頭痛,一般都會使用祛風藥物進行治療,這是從整體上來說的。在頭頂的位置,只有風可以到達,或者味道清淡的藥物,這些屬於陰中之陽,能從地面升至天空。

然而,也有三陰三陽的差異。太陽經引起的頭痛,會有怕風、怕寒的症狀,脈搏浮緊,可用川芎、獨活等藥物治療。少陽經引起的頭痛,脈搏細弦,會有交替出現的寒熱,可用柴胡、黃芩治療。陽明經引起的頭痛,會出汗,發熱,但不怕冷,脈搏浮緩長實,可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治療。太陰經引起的頭痛,肯定伴有痰,身體沉重或腹部疼痛,可能是痰癖,脈搏沉緩,可用蒼朮、半夏、南星治療。

少陰經引起的頭痛,三陰三陽經脈不流通,腳部寒冷,氣逆,屬於寒厥,脈搏沉細,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厥陰經引起的頭痛,頸部疼痛,可能伴有吐痰泡沫,冷厥,脈搏浮緩,可用吳茱萸湯治療。

丹溪提到:勞累疲憊導致下部虛弱的人,類似感冒發燒、出汗,兩側太陽穴疼痛,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大量加入當歸、川芎,嚴重的情況下可添加知母、蔓荊子。又說:疼痛從魚尾往上蔓延,屬於血虛,可用川芎、當歸、酒黃柏治療。各個經絡氣滯,也能引起頭痛。

王節齋表示:長期頭痛的病人,稍微感受風寒就會發作,在寒冷月份必須用厚重的綿帕包裹,這種情況屬於鬱熱,本質上是熱,表面看起來卻是寒。一般人不清楚,通常使用辛溫解表的藥物,短時間內可能有效,誤以為是寒症,實際上由於患者本身就有鬱熱,毛孔經常開放,所以風寒容易入侵,外界的寒氣束縛了內在的熱氣,封閉逆亂導致疼痛。辛熱的藥物雖然能夠打開封閉逆亂,散去表面的寒邪,但是以熱助熱,病情的根源會更加嚴重,畏寒的症狀也會更加明顯。

應當以清熱涼血為主要治療手段,輔以辛溫解表的藥物,順應表面的寒象,這樣才能治癒病情,根除病源。

郭茂恂的妻子,在生產後七天不吃東西,開始時只說頭痛,頭痛好了之後,又開始心痛,接著是眼睛疼痛。感覺像是切割或是針刺,疼痛反覆出現,之間幾乎沒有間隔。每次頭痛非常嚴重的時候,她就想拿大石頭壓住頭部,過了一段時間才逐漸緩解。心痛發作時,她會用十個手指抓牆壁,手掌上都是血。疼痛停止後,眼睛又開始痛,她又想用自己的雙手挖出眼珠。如此持續了十天,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最後,服用半粒黑龍丹,病情稍微得到緩解。

半夜再次服用,服用後就開始排泄,閉上眼睛像往常一樣睡覺,直到清晨,排出了大約三升左右的東西,形狀像蝗蟲卵,病情減輕了一半。巳時又像之前一樣排泄,然後突然痊癒了。

4. 頭重

東垣,紅豆散,治頭重極佳。(方見雷頭風門。)

秘方,茶調散,風熱上攻,頭目昏痛,及頭風熱痛不可忍。

片芩(二兩,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小川芎(一兩),細芽茶(三錢),白芷(五錢),薄荷(三錢),荊芥穗(四錢),頭巔及腦痛,加細辛、藁本、蔓荊子(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用茶清調下。

白話文:

[頭部沉重]

東垣所創的紅豆散,對於治療頭部沉重的效果非常好。(該處方可參考雷頭風的相關記載。)

有一個祕方,名為茶調散,適用於風熱上衝導致的頭眼混濁疼痛,以及因頭部風熱而產生的難以忍受的疼痛。

所需藥材包括:黃芩(二兩,需與酒混合後炒三次,但不能讓其燒焦),川芎(一兩),細芽茶(三錢),白芷(五錢),薄荷(三錢),荊芥穗(四錢)。若頭頂及腦部疼痛,還需加入細辛、藁本、蔓荊子(各三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至三錢,使用茶水調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