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17)
第十一卷 (17)
1. 腳氣衝心為厥逆
丹溪云:腳氣衝心,宜四物湯加炒柏,再宜湧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傅,上以艾灸,泄引其熱下行。
腳氣衝心,用白檳榔一個,如雞心大者,為末,用童便、生薑汁、溫酒共半盞,調作一服。(《廣利方》不用薑汁、酒,但用童便五合調服。再服治衝心悶亂不知人。)
三脘散,治腳氣衝心,腹氣飽悶,大便秘澀者最良。
獨活,白朮,木瓜(焙乾),大腹皮(炙黃),紫蘇(各一兩),沉香,木香,川芎,檳榔(麵裹煨熟。各七錢半),甘草(炙,半兩),橘紅(三分)
每二錢,水煎,分三服,取便利為效。
大腹子散,治風毒腳氣,肢節煩疼,心神壅悶。
大腹皮,桑白皮,赤芍藥,木通,紫蘇,羌活,獨活,木瓜,荊芥,青皮(各一兩)
每服四錢,姜五片,蔥白七寸,水煎,空心溫服。
韋宙方療腳氣浮腫,心腹滿,大小便不通,氣急喘息者。以郁李仁十二分,搗碎,水研取汁,薏苡仁搗碎如粟米,取三合,以米作粥,空腹食之佳。
凡腳氣之病,始起甚微,多不令人識也。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此為異耳。凡腳氣之候,見食嘔吐,憎聞食氣,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閉澀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迷忘,語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極冷痛煩,或覺轉筋,或腫或不腫,或背腿頑痹,或時緩縱不隨,或復百節攣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腳氣狀貌也。腳氣有腫者,有不腫者。
其小腹頑痹不仁者多不腫。小腹頑後,不過三五日,即令人嘔吐者,名腳氣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其人黑瘦者易治,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白人不耐風濕,瘦人肉硬,肥人肉軟則受病難愈。凡腳氣覺病候有異,決然氣急,即須大言使其恐懼,而氣下行為妙。
治之稍緩,則氣上入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見心下急,氣喘不停,或自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死。
治腎臟風,壅積,腰膝沉重。
威靈仙末,蜜和丸,梧桐子大。初服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桃膠,即是風毒積滯也。如未動,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後,吃粥補之,一月,仍當服溫補藥。
治腎臟風攻註腳膝方
連珠甘遂(一兩),木鱉子(一雌雄,去殼)
上為末,獖豬腰子二個,批開,用藥末一錢,摻勻,濕紙裹數重,火煨熟,放溫。五更初,細嚼,米飲下。積水多則利多,少則利少,宜軟飯將息。若患一腳,須看左右,如左腳用左邊腰子,右腳用右邊腰子,藥末止許一錢。壬子年在昆陵,有姓馬鬻酒者,宿患腎臟風,今一足發腫如瓠,自腰以下鉅細通為一律,痛不可忍,欲轉側面,人挾持方可動,或者欲以鈹刀決之,予曰不可,吾有藥。如上法服之,辰巳間下膿水數升,即時痛止腫退,一月後尚拄拐而行。
白話文:
[腳氣衝心為厥逆]
丹溪說到,當腳氣衝心時,應服用四物湯並加入炒柏,此外,在湧泉穴使用附子粉末,以口水混合成糊狀敷於穴位,再以艾灸進行治療,目的是將體內的熱量引導下行。
對於腳氣衝心的患者,可以使用一個雞心大小的白檳榔,研磨成粉,用孩童的尿液、生薑汁和溫酒混合成半杯,調製後一次服下。(《廣利方》中的配方沒有薑汁和酒,僅用孩童的尿液五合調和服用。再次服用可以治療衝心引起的混亂和意識不清。)
「三脘散」,用於治療腳氣衝心、腹部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效果優秀。
成分包含獨活、白朮、木瓜(烤乾)、大腹皮(烘黃)、紫蘇(各一兩),沉香、木香、川芎、檳榔(裹上面粉後烤熟。各七錢半),甘草(烤過,半兩),橘紅(三分)
每次服用兩錢,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以排便順暢為目標。
「大腹子散」,用於治療由風毒引起的腳氣,肢節疼痛,心神煩悶。
成分包括大腹皮、桑白皮、赤芍藥、木通、紫蘇、羌活、獨活、木瓜、荊芥、青皮(各一兩)
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五片薑、七寸長的蔥白,用水煎煮,空腹溫服。
韋宙的配方用於治療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呼吸困難的情況。使用十二分的郁李仁,搗碎後用水研磨成汁,將薏苡仁搗碎成粟米大小,取三合,與米一同熬粥,空腹食用效果最佳。
腳氣病初發時,症狀非常微小,往往不易察覺。飲食、娛樂、體力活動都與平常無異,唯一不同的是突然間腳部會感到無力,無法活動自如。腳氣病的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厭惡食物的氣味、腹痛、下痢、大小便不暢、胸悶、對光敏感、精神恍惚、記憶力衰退、語言錯亂、高燒、頭痛、全身極度冰冷、轉筋、腫脹或不腫脹、背部和腿部麻木、肢體無力、關節僵硬、小腹無感,這些都是腳氣病的表現。有些患者腳部會腫脹,有些則不會。
小腹麻木的患者通常不會腫脹。小腹麻木後,如果在三五天內開始嘔吐,稱為腳氣病進入心臟,這種情況十分危險,隨時可能死亡。相較之下,體型偏瘦的患者比較容易治療,肥胖、肌肉厚實、皮膚白皙或紅潤的患者則較難康復。黑膚色的人較能抵抗風濕,白膚色或紅膚色的人則較不能。瘦人肌肉緊繃,肥胖者肌肉鬆軟,因此肥胖者受到疾病影響較難恢復。一旦發現腳氣病的症狀有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讓患者深呼吸,幫助氣血順暢。
若治療遲緩,氣血會向上衝擊胸腔,導致胸脅逆滿,氣喘,嚴重者可能瞬間死亡,較輕者幾天內也可能死亡,因此必須盡快治療。當心下急迫、持續氣喘、頻繁出汗、忽冷忽熱、脈搏急促且頻繁、不停嘔吐,這些都是死亡前兆。
治療腎臟風濕,積聚於腰膝部位,造成沉重感。
使用威靈仙粉末,與蜂蜜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首次服用時,用酒吞下八十粒,清晨時會排出惡物,如青膿桃膠,這是風濕毒氣的累積。如果未見效,夜晚再服用一百粒。排便後,以粥來滋補身體,一個月後,應繼續服用溫補藥物。
治療腎臟風濕侵襲腳膝的配方
連珠甘遂(一兩),木鱉子(一雌一雄,去殼)
將上述成分研磨成粉末,取兩個豬腰子,剖開後撒上藥粉,均勻混合,用濕紙包裹多層,以火烤熟,待溫熱時服用。五更時,細嚼慢嚥,佐以米湯。根據體內積水多少,排尿量也會有所不同,應以軟食調理。若只有一側腳部患病,應選擇對應的豬腰子,藥粉用量僅限一錢。
在壬子年於昆陵,有一位賣酒的馬姓男子,長期患有腎臟風濕,一隻腳突然腫大如瓠,從腰部到腳部大小一致,疼痛難忍,要轉身需他人協助。有人建議使用鈹刀切開,我認為不妥,並提供藥物。他按照我的方法服用,到了辰巳時分,排出了數升膿水,立刻止痛消腫,一個月後仍需拄拐行走。
之後,我讓他使用赤烏散塗抹膝蓋,最終痊癒。十年後再次到訪昆陵,他帶著兒子來感謝我,說他的腳病至今未復發,即使多年的腎臟風濕也已經消失,現在行走自如。
根據《本草》記載,曾有一人因重病,十年無法行走。即便名醫竭盡全力也無法治癒。親友將他放在路旁,尋求救援。一名遊方和尚經過,告訴他們這種病只需一種藥物即可治癒,只是不知道當地是否有這種藥物。他進山尋找,果然找到了,那就是威靈仙。病人服用了威靈仙,幾天後就能行走。後來,山民鄧思濟得知此事,記錄了該方法:採集後晾曬一個多月,研磨篩選,與溫清酒混合兩錢,空腹服用。根據個人體質,用量可增加至六錢,如果排便超過兩次,則應減少用量,病癒後停止服用。這種藥物性質良好,不會與其他藥物產生衝突,但不宜與茶和麵湯同服,可用甘草和梔子代替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