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15)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卷 (15)

1. 腳氣

一方,治腳氣衝心,大便秘,宜服三黃散加土烏藥,春夏常服妙。

木瓜茱萸湯,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喘急。

木瓜,檳榔(各二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炒,一兩)

每服四錢,水煎,食前服。大木瓜二枚,吳茱萸五兩,二味並用水四碗,煎一碗,分二服。如人行十里久,再進一服,或汗、或吐、或瀉即瘥,不拘時服。

三將軍丸,治腳氣入腹衝心,大便不通。

吳茱萸,木瓜,大黃(各等分),大黃或隨其病加減。

上米糊丸,如綠豆大。毒五十丸,粳米、枳殼湯下。未應,加丸數再服,以通為度。

杉木節湯,治腳氣衝心,或心脅有塊,毒勝痰逆,痞滿喘急,汗流搐溺,昏悶,上視,咬齒,甚至垂絕不知人。

杉木節(一大升),橘葉(一升,無葉用皮亦可),大腹子(七個,連皮銼碎)

上以童小便三升,煎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後服。

木通散,治腳氣服熱藥太過,小便不通,臍下脹。

川歸,梔子,赤芍,赤茯苓,甘草(各一兩)

每服三錢,水煎。

蒼朮散,治一切腳氣。

蒼朮(米泔浸一日夜,鹽炒過),黃柏(去皮,酒浸一日夜,炙焦)

每服四錢,水盅半,煎一盅,日進三四服。

烏藥酒,治一切腳氣發動。

土烏藥用粗皮,揩淨,以瓦片刮下屑,收於磁器內。以好酒一升,浸一宿,次日空心,去藥,只將磁器內所浸藥酒,熱湯上坐,溫入生麝香少許尤妙,一服即安。無麝香則多服,服後溏泄病去。

升麻散,治腳氣。

升麻,獨活,蒼朮,牡丹皮(等分)

上每服半兩,酒煎,空心服。如痛甚者,加麝香。

治六經腳氣發起赤腫者。

五苓散(一帖,內用桂枝),蘇木(比上藥多些),生薑(搗一塊)

水二盅,煎一盅,空心,連進三服。(至午時即不痛矣。)

治久患腳氣下體虛冷者。

五積散(一帖,水二盅半,煎一盅。攪下末藥同服),龍骨,虎骨,乳香,沒藥,五靈脂(各一錢,為末)

輕腳丸,逐風去濕,消腫行血止痛。

地膚子,桃仁(各一兩,麩炒),白朮,赤茯苓,赤芍藥,紫蘇葉,葫蘆巴,豬苓,澤瀉,檳榔,枳實,茴香(各半兩)

上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紫蘇湯下,漸加至百丸,神效。

塗法:豬牙皂角(不蛀者),大皂角(不蛀者),南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醋濃調,先於腫上不腫處,用藥圍塗之,闊三四寸,若圍然,截斷毒氣,不使衝上,次塗下面腫,只留腳尖不塗,仍剪腳甲出毒氣,時時用醋潤之。

凡用小續命湯、活絡湯,須兩料,候通身得汗,如續命湯香,疾乃去體。

活絡湯,治寒濕腳氣及一切疼痛諸疾。

白朮,杜仲(各六錢),牛膝,附子(炮。各五錢),甘草,人參,官桂(各二錢半),川薑(炮,七錢半),川歸(一兩二錢)

白話文:

腳氣

有個治療腳氣衝心、大便不通暢的方子,叫做三黃散加土烏藥,特別適合在春夏服用,效果很好。

還有個木瓜茱萸湯,是治療腳氣進入腹部,導致胸悶欲死、腹脹氣喘的。

藥方是:木瓜、檳榔各二兩,吳茱萸(用熱水洗七次後炒過)一兩。

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飯前服用。也可以用大木瓜兩個、吳茱萸五兩,加水四碗煎成一碗,分兩次服用。如果走遠路後服用,再服用一次,可能會出汗、嘔吐或腹瀉,之後病就好了,不需拘泥於服用時間。

三將軍丸,是治療腳氣進入腹部衝心,大便不通的。

藥方是:吳茱萸、木瓜、大黃等份,大黃的用量可以根據病情加減。

將藥磨成粉,用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先服用五十丸,用粳米和枳殼煮的湯送服。如果沒效果,可以增加藥丸的數量再次服用,直到大便通暢為止。

杉木節湯,是治療腳氣衝心,或者心胸部位有硬塊,毒性強烈、痰多嘔逆、胸悶氣喘、汗流不止、抽搐昏迷、眼睛向上看、咬牙,甚至昏厥不省人事。

藥方是:杉木節一大升,橘葉一升(沒有葉子可以用橘皮代替),大腹子七個(連皮切碎)。

將以上藥材用三升童子尿煎成一升半,分兩次服用。如果服用一次就見效,就不用再服用第二次。

木通散,是治療因為服用太多熱性藥物導致腳氣,小便不通暢、肚臍下方脹氣的。

藥方是:川當歸、梔子、赤芍、赤茯苓、甘草各一兩。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

蒼朮散,是治療各種腳氣的。

藥方是:蒼朮(用洗米水浸泡一夜,鹽炒過),黃柏(去皮,用酒浸泡一夜,烤焦)。

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盅水煎成一盅,一天服用三四次。

烏藥酒,是治療各種腳氣發作的。

做法是:將土烏藥的粗皮擦乾淨,用瓦片刮下藥屑,裝在瓷器裡。用一升好酒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空腹,取出藥渣,只留浸泡的藥酒,隔水加熱,再加入少量麝香,效果更好,服用一次就會見效。如果沒有麝香,可以多服用幾次,服用後可能會腹瀉,病就會好。

升麻散,也是治療腳氣的。

藥方是:升麻、獨活、蒼朮、牡丹皮等份。

每次服用半兩,用酒煎煮,空腹服用。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麝香。

以下是治療六經腳氣發作,出現紅腫的方子:

五苓散一帖(裡面要有桂枝),再加多一些蘇木和一塊搗爛的生薑。

用水兩盅煎成一盅,空腹連續服用三次。(到中午時就不會痛了。)

以下是治療長期腳氣,導致下體虛冷的方子:

五積散一帖(用水兩盅半煎成一盅,攪拌後加入藥粉一起服用),再加上龍骨、虎骨、乳香、沒藥、五靈脂各一錢(磨成粉)。

輕腳丸,可以驅風去濕、消腫、活血止痛。

藥方是:地膚子、桃仁(麩炒)各一兩,白朮、赤茯苓、赤芍藥、紫蘇葉、葫蘆巴、豬苓、澤瀉、檳榔、枳實、茴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紫蘇湯送服,可以逐漸增加到一百丸,效果很好。

以下是外塗的藥方:豬牙皂角(沒有蛀蟲的)、大皂角(沒有蛀蟲的)、南木香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醋調成濃稠的糊狀。先在腫脹部位的周圍,沒有腫的地方,塗上一圈藥膏,寬三四寸,像圍起來一樣,這樣可以截斷毒氣,不讓它向上蔓延,然後再塗在下面腫脹的地方,只留下腳尖不塗,並且要剪開腳指甲,讓毒氣排出,同時經常用醋潤濕。

凡是使用小續命湯、活絡湯,都要準備兩份的藥材,等到全身發汗,並且像續命湯那樣有香味散發出來,病就會好了。

活絡湯,是治療寒濕腳氣以及各種疼痛的。

藥方是:白朮、杜仲各六錢,牛膝、附子(炮製過)各五錢,甘草、人參、官桂各二錢半,川薑(炮製過)七錢半,川當歸一兩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