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11)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卷 (11)

1. 腳氣

「通評虛實論」云:穀人多而氣少,濕居下也,況𨣒酪醇酒之濕熱甚於谷者也。「至真要大論」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郁,流散於外,足脛胕腫,飲發於中,胕腫於下,此之謂也。若飲自倍,脾胃乃傷,胃氣不能施化,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之位,疰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邪氣乘虛,遂成痼疾。孫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之,亦此意也。

《活人》云:腳氣屬冷者,小續命湯,煎成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

丹溪曰:腳氣須用升提藥,隨氣血用。

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痛,流注手足,痛不可忍。

羌活,甘草(炙),黃芩(酒炒。各五錢),當歸身,苦參(酒洗),人參,升麻,葛根,蒼朮(各二錢),豬苓,澤瀉,知母,防風(各三錢),白朮(一錢半)

每用一兩,水煎,不拘時服。

羅太無治中書黏,年四旬,體魁梧,丙辰春,從徵揚州,腳氣忽作,遍身肢體微腫,其痛手不可近,足脛尤甚,履不任穿,跣以騎馬,空兩鐙而以竹器盛之。以困急來告。予思《內經》有云:飲發於中,胕腫於下。又云:諸痛為實,血實者宜決之,以三稜針數刺其腫上,血突出,高二尺余,漸漸如線,流於地約半升許,其色黑紫,頃時腫消痛減。以當歸拈痛湯一兩半服之,其夜得睡,明日再服而愈。

蒼朮丸,治乾溼腳氣,筋脈拘攣疼痛不能行。

蒼朮(米泔浸,炒,四兩),乳香,沒藥(各二兩,另研),青鹽,牛膝(各五錢),熟艾(四錢),川烏(三錢),全蠍(炒,二錢)

上為細末,共研藥和勻,以木瓜一個大者,切一頭留作蓋,去穰,入上件藥於內,蓋定,安木瓜於黑豆中,蒸令極爛,取出去皮,連藥研成膏,卻入生蒼末拌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木瓜湯下。以溫鹽酒亦可,日三服,忌血與蒜。

丹溪腳氣腫痛方

黃柏(酒炒),蒼朮(鹽炒),川芎,生地,白朮,甘草梢,黃連,犀角,防風,木通,檳榔,熱加黃芩,痰加竹瀝、薑汁,時令熱加石膏,大便秘加桃仁,小便澀加牛膝。

食積流注者。

蒼朮,黃柏,防己,南星,白芷,犀角,檳榔,川芎,血虛加牛膝、龜板;如尋常腫者,專主濕熱,肥人加痰藥。

一婦人足腫。

黃柏,蒼朮,生地,川芎,牛膝(酒洗),龍膽草,南星

腳弱筋痛。

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黃柏(炒),知母(炒),龜板(酒炙。各一兩),甘草(炙,五錢),酒糊為丸。

便溺阻澀,心下痞滿者,宜微下之。

東垣曰:楊太受云腳氣之疾,自古皆用疏下,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過,恐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反下注為腳氣。又不可不及,則壅不能消散。今立三方於後,詳而用之。

白話文:

《通評虛實論》說:吃穀物多的人,體內氣就相對較少,濕氣會往下走,何況是酒或乳酪這種濕熱更甚於穀物的東西。《至真要大論》說:如果太陰經(脾經)的氣太旺盛,火氣就會鬱積在體內,然後散發到體外,導致腳踝和小腿腫脹。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液,從中間向下流動,造成下肢腫脹。如果體內積液加倍,就會傷害脾胃,導致胃氣無法正常運作,脾氣也無法順利輸送到全身,因此濕氣會向下流注到肝腎所在的位置,累積在小腿,再加上房事不節制,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最終形成頑固的疾病。孫思邈說:古時候很少有這種病,自從永嘉之亂後,士大夫們就多了這種病,也是這個原因。

《活人書》說:腳氣屬於寒冷的,可以用小續命湯,煎好後加入新鮮的生薑汁服用,效果最快。

朱丹溪認為:治療腳氣必須使用能使氣上升的藥物,並根據氣血的情況來用藥。

「當歸拈痛湯」可以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疾病,像是肢體關節煩躁疼痛、肩膀背部沉重、胸悶、全身疼痛、疼痛蔓延到手腳,而且疼痛難忍的情況。

藥方包括:羌活、炙甘草(各五錢)、酒炒黃芩、當歸身、酒洗苦參、人參、升麻、葛根、蒼朮(各二錢)、豬苓、澤瀉、知母、防風(各三錢)、白朮(一錢半)。

每次使用一兩,用水煎煮,不論何時服用都可以。

羅太無先生,官居中書,年約四十歲,體格魁梧。在丙辰年春天,跟隨軍隊前往揚州,突然發作腳氣病,全身肢體微微腫脹,疼痛難忍,手都不能靠近,尤其腳和小腿更加嚴重,連鞋子都沒辦法穿,只能光著腳騎馬,把腳放在空空的馬鐙上,並用竹器盛裝。他很痛苦地來求醫。我想到《黃帝內經》說:「體內有積液,向下流注導致下肢腫脹。」還說:「各種疼痛多為實證,血實的要疏通。」我就用三稜針在腫脹的地方刺了數針,血像噴泉一樣噴出,高度有兩尺多,然後慢慢變成線狀,流到地上約半升,顏色黑紫色,過了一會兒腫脹就消退,疼痛也減輕了。再讓他服用一兩半的當歸拈痛湯,當晚就能入睡,隔天再服一次就痊癒了。

「蒼朮丸」可以治療乾濕腳氣,還有筋脈攣縮疼痛,導致無法行走的情況。

藥方包括:米泔水浸泡後炒過的蒼朮(四兩)、乳香、沒藥(各二兩,另外研磨)、青鹽、牛膝(各五錢)、熟艾(四錢)、川烏(三錢)、炒全蠍(二錢)。

把所有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取一個大的木瓜,切開頭部當作蓋子,去掉裡面的瓤,把藥粉放入木瓜內,蓋上蓋子,將木瓜放在黑豆中蒸到非常軟爛,取出木瓜去皮,連同裡面的藥材一起搗成膏狀,再加入生的蒼朮粉拌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木瓜湯送服。也可以用溫鹽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忌食血和蒜。

朱丹溪治療腳氣腫痛的藥方:

黃柏(酒炒)、蒼朮(鹽炒)、川芎、生地、白朮、甘草梢、黃連、犀角、防風、木通、檳榔,發熱加黃芩,有痰加竹瀝、薑汁,時令是熱天加石膏,大便不通暢加桃仁,小便不順暢加牛膝。

因為飲食積滯導致濕熱下注的情況:

蒼朮、黃柏、防己、南星、白芷、犀角、檳榔、川芎,血虛加牛膝、龜板;如果是一般的腫脹,主要還是針對濕熱,體型肥胖的人要加化痰藥。

一位婦人腳腫:

黃柏、蒼朮、生地、川芎、牛膝(酒洗)、龍膽草、南星。

腳無力,筋骨疼痛:

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黃柏(炒)、知母(炒)、龜板(酒炙。各一兩)、炙甘草(五錢),用酒和成丸狀。

小便不順暢,胸口悶脹,應該使用稍微通瀉的藥物。

李東垣說:楊太受認為腳氣病,自古以來都是用疏通和向下導瀉的方法,因為病情是屬於壅塞。但是不可過度,以免傷害脾胃,導致營養運送的氣不能上升,反而向下流注變成腳氣。但也不能不足,否則壅塞不能消散。現在列出三個藥方在後面,請仔細斟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