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5)
第十一卷 (5)
1. 痿
《甲乙經》曰:痿不相知,太白主之。(一云耳重,骨痿不相知。)足下緩失履,衝陽主之。足緩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手足痿躄不能行,地倉主之。
腎脈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陳無擇曰: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內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勞、佚,致內藏精血虛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因,痿則內臟不足所致也。
白話文:
《甲乙經》說:肢體麻木不仁,不知道痛癢,可以針刺太白穴治療。(另一種說法是,耳朵聽力減退,以及骨頭痿軟無力,感覺不到知覺。)腳步鬆軟,穿不住鞋子,可以針刺衝陽穴治療。腳步鬆軟無法抬起,肢體痿軟無力而不能行走,不能說話,手腳痿軟無力不能行走,可以針刺地倉穴治療。
腎脈呈現微弱而滑的脈象,是骨痿的表現,會導致坐著起不來,起來後眼睛看不清楚東西。
陳無擇說:人體由皮膚毛髮、血脈、筋膜、肌肉、骨髓構成,內有肝、心、脾、肺、腎等臟器主導其功能。如果放縱情緒,過度喜怒、勞累、安逸,會導致內臟精血虛耗,使得皮膚、血脈、筋骨、肌肉痿軟無力,無法運動,因此導致肢體痿軟不能行走,症狀與柔風(中風)、腳氣相似。柔風、腳氣都是外在因素導致,而痿病則是內臟功能不足所引起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