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三十卷 (5)
第三十卷 (5)
1. 痔漏門
痔者,肛門內外有㿔脹疼者是也。東垣謂: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也。痔有五種,謂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也。古方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鼠奶、螻蛄等痔之名不一,究其所因,亦不過久嗜辛熱、炙煿、新酒,及房勞、憂思、蘊積熱毒、憤郁之氣所致也。或藏於肛門之內,或突於肛門之外。
若蘊毒深者其狀大,蘊毒淺者其狀小。大者如蓮花、雞冠、核桃之狀,小者如牛奶、雞心、櫻桃之類。久而不愈,有妨行坐,或出鮮血,或流膿水則成漏矣。治法:在外者宜點之、洗之;在內者宜祛其風而除其濕,消其熱而解其毒,斯得治之法矣。
白話文:
「痔瘡」指的是肛門內部或外部出現腫脹疼痛的情況。李東垣認為,這是因濕熱風燥四種氣候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痔瘡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牡痔、牝痔、脈痔、腸痔和血痔。古代醫學著作中還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鼠奶、螻蛄等不同名稱的痔,但究其原因,大多與長期嗜好辛辣熱食、油炸食物,或是過度勞累、憂慮思慮、積聚熱毒、情緒鬱悶等因素有關。這些痔狀可能藏於肛門內部,也可能突出於肛門之外。
如果體內積聚的毒素較多,痔狀會比較大;反之,如果積聚的毒素較少,痔狀則較小。大約像蓮花、雞冠、核桃的形狀,小的則像牛奶、雞心、櫻桃等類似物體。如果長期未得到治療,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出現出血或流水的狀況,進而形成漏症。
治療方法:對於外部的痔,可以通過點按或清潔來進行處理;對於內部的痔,則需去除風邪和消除濕氣,消滅熱毒,這樣才能找到治療的方法。
東垣,秦艽蒼朮湯,治痔疾,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病。此由風熱乘食飽不通,氣逼大腸而作也。受病者,燥氣也。為病者,胃濕也。胃刑大腸則化燥火,以乘燥熱之實,勝風附熱而來,是濕熱風燥,四氣相合。故大腸頭成塊者,濕也。作大病者,風也。若大便燥結者,主病兼受火邪也。
熱結不通,去燥屎者,其西方肺主諸氣,其體收下,亦助疾病為邪,須當破氣藥兼之,治法全矣。服之其疾立愈,不可作丸,以銼,湯與之,效如神。
秦艽(一錢,去蘆),澤瀉(三分),蒼朮(制,七分),防風根(五分),桃仁(去皮,一錢,另研),當歸根(三分,酒洗,第一服藥用身),黃柏(去皮,酒洗五分),大黃(少許,雖大便秘澀,亦可多用),檳榔(一錢,細末調服之),皂角仁(燒存性,去皮,一錢,搗細末調下服之)
白話文:
東垣《秦艽蒼朮湯》治痔疾方解
東垣所著的《秦艽蒼朮湯》,用於治療痔疾。若痔疾破裂,稱為痔漏,患者大便秘結,必將引發嚴重疾病。
此病由風熱之邪乘虛而入,在食飽不通的情況下,氣機鬱滯,迫使大腸發病。患者感受的病邪是燥氣,而發病的原因是胃濕。胃氣侵犯大腸,就會化生燥火,乘虛而入,與風熱之邪結合,形成濕熱風燥四種邪氣交雜的病症。
因此,患者大腸頭部會形成腫塊,這是濕氣所致;出現嚴重疾病,則是風邪所致;大便乾結,則說明病情兼受火邪。
由於熱邪結聚不通,需要清除燥屎,而西方屬肺,主司氣機,其性收斂向下,也會助長疾病的發展。因此,治療時需要加入破氣藥物,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此方服用後,痔疾立竿見影,效果如同神效。不可製成丸劑,需將藥材切碎,煎湯服用。
方藥組成:
- 秦艽(一錢,去蘆根)
- 澤瀉(三分)
- 蒼朮(制,七分)
- 防風根(五分)
- 桃仁(去皮,一錢,另研)
- 當歸根(三分,酒洗,第一服藥用藥身)
- 黃柏(去皮,酒洗五分)
- 大黃(少許,即使大便秘結,也可多用)
- 檳榔(一錢,研細末調服)
- 皂角仁(燒存性,去皮,一錢,搗細末調服)
上除檳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候煎成藥,研勻調入外,余㕮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渣,入前三味,再上火煎至一盞,空心熱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不犯胃氣也。服藥日忌生冷硬物,及酒面大料物,乾薑之類,犯之則藥無效。如有白膿,加五朵白葵花,須除萼去心,細剪入,青皮五分,不去白,入上藥同煎。
又用木香三分,為細末,同檳榔等三味,再上藥同煎,依上法服餌。古人以此疾多以歲月除之,此藥一服立愈。若病久者,再服必愈。
白話文:
上文中提到的是一份古方,內容如下:
將檳榔、桃仁、皁角仁這三味草藥去除,等到藥湯熬好後,將它們研磨均勻,然後加入湯中。剩下的藥材需切碎,準備一份服用。用三碗水煮沸,然後減至一碗半,過濾掉渣,加入先前研磨好的三味藥,再次加熱至一碗。於清晨空腹時,熱熱地服用這份藥。稍等片刻後,以美味的食物來中和藥性,避免對胃部造成刺激。在一天內,應避免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以及含有大量酒精、大料或乾薑等成分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影響藥效。
如果出現白色膿液,可以加入五朵白葵花,需將萼片和心都去除,細細剪入藥中。青皮則取五分,不用剝除白色部分,與藥一起煮沸。
另外,使用三分的木香,研磨成細末,與檳榔等三味草藥一同加入藥中,再一同煮沸。依照上述方法服用藥物。古人常以這種方式治療此類疾病,一般一次服用即可痊癒。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再次服用此藥一定可以痊癒。
秦艽白朮丸
秦艽(去蘆),歸梢(酒洗),桃仁(酒浸去皮尖,另研。各一兩),地榆(三錢),澤瀉,皂角仁(燒存性,去皮。各半兩),枳實(麩炒),白朮(各半兩)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研勻,煎熱沸湯,麵糊丸,雞頭大,焙乾,白湯下,空心,宿食消盡服之。少時以美膳壓。忌生冷、硬物、冷水、菜並濕面、酒,及五辣辛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十服必愈。
蒼朮澤瀉丸
白話文:
將秦艽去除蘆頭,歸梢用酒洗淨,桃仁用酒浸泡後去皮尖並研磨成粉。以上藥材各取一兩,地榆取三錢,澤瀉和皂角仁各取半兩,皂角仁燒至存性後去皮,枳實用麩炒,白朮取半兩。將所有藥材研成細末,與桃仁泥混合均勻,用熱沸水調成麵糊狀,搓成雞頭大小的丸子,烘乾備用。空腹服用,一次一丸,用白湯送服,需等宿食消盡後才能服用。服藥後可吃些美味的食物壓一壓。忌生冷、硬物、冷水、蔬菜、濕面、酒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犯忌,藥效就沒有了。服用十劑藥,病症必能痊癒。
蒼朮(四兩,去皮),澤瀉,枳實,秦艽(各二兩),地榆,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
上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湯或酒下。
一婦人,產後痔作瘡,有頭,如蒜頭大。或下鮮血,或紫血,大便疼,與黑神散。又多食肉太飽,此濕熱在大腸。
郁李仁(去皮),麻仁,槐角(各七錢),枳實,皂角仁(五錢,為末),蒼朮,歸尾,生地(各三錢),大黃(炒,一錢)
上分六貼,內三仁另研,煎服。
又方,治痔用雞冠花不拘多少,濃煎湯,每服一盞,空心服。本草云:雞冠花性涼,治瀉血。
白話文:
將蒼朮(四兩,去皮)、澤瀉、枳實、秦艽(各二兩)、地榆、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研磨成細末,用燒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用米湯或酒送服。
一位婦女生產後患痔瘡,瘡口有頭,如蒜頭大小,有時排出鮮血,有時排出紫血,排便時疼痛難忍,服用黑神散治療。她平時還經常吃肉吃得過飽,導致濕熱積聚在大腸。
將郁李仁(去皮)、麻仁、槐角(各七錢)、枳實、皂角仁(五錢,研磨成末)、蒼朮、歸尾、生地(各三錢)、大黃(炒,一錢)分成六帖,其中郁李仁、麻仁、槐角另行研磨,煎煮服用。
另外,治療痔瘡還可以用雞冠花,不拘多少,濃煎湯,每次空腹服用一盞。本草記載:雞冠花性涼,能治療瀉血。
丹溪治翻花痔頭向上,是大腸熱甚收縮為主。用四物解毒加枳殼、白朮、槐角、秦艽。
治翻花痔。
荊芥,防風,朴硝。上煎藥湯洗之,次用木鱉子、鬱金研末,龍腦些少,水調塗上。
痔藥膏子,治外痔翻花脫出,黃水不止,腫痛病,並用銀闊篦蘸藥塗敷,日一次,重者五七次立愈。先用藥水洗,拭乾,卻敷此膏。用真桑灰不拘多少,淋濃汁兩碗,熬至一碗,卻入草烏片、大黃片各二錢,再慢火熬至半碗,入甘草一錢,數沸,下淨細石灰半匙頭,不可多,略沸三五次,用絹一重,花紙二重,如絞漆狀濾過,再熬成膏,候冷,用真膽礬五分,研極細末,放入膏中,用瓦器盛貯封之。臨甲入龍腦末,和勻敷之。
白話文:
丹溪治療翻花痔,認為這是大腸熱盛收縮導致,因此使用四物湯解毒,再加入枳殼、白朮、槐角、秦艽等藥材。
治療翻花痔,可用荊芥、防風、朴硝煎湯洗患處,之後再將木鱉子、鬱金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龍腦,用水調和塗抹患處。
痔藥膏則是用於治療外痔翻花脫出、黃水不止、腫痛等症狀。將藥膏塗抹患處,每天一次,嚴重者五七次即可痊癒。使用前先用藥水清洗患處,拭乾後再塗抹藥膏。藥膏的製作方法是用桑灰熬汁,加入草烏、大黃,再加入甘草和石灰,最後濾過熬成膏狀,加入研磨成粉的膽礬,密封保存。使用時再加入少許龍腦,充分混合後塗抹患處。
治腸痔,鱉甲丸
鱉甲,蝟皮(炙焦黑),穿山甲(炙焦),白礬(枯),附子,豬牙皂角(各半兩,炙焦存性二分)
上細末,研勻,蒸餅丸,如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食前,日三服。
又方
槐花(炒),白礬(枯。各一兩),附子(五錢)
上細末,研勻,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前,日三服。
白話文:
治療腸痔,可以用鱉甲丸。鱉甲、蝟皮(烤焦)、穿山甲(烤焦)、白礬(枯燥)、附子、豬牙皂角(各半兩,烤焦留存藥性二分),研磨成細粉,用蒸餅做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米湯送服,飯前服用,一天三次。
另一方可以用槐花(炒)、白礬(枯燥,各一兩)、附子(五錢),研磨成細粉,用蒸餅做成丸藥,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米湯送服,飯前服用,一天三次。
丹溪治二十三年不愈者,三服止,用,蓮花蕊散。
蓮花蕊,黑牽牛頭末(各一兩半),當歸(半兩),礬紅(少許)
上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頓,就取溫酒下三錢,約兩時辰,取下膿血或蟲,是效。
海藏、《外臺》治五十歲痔不瘥,塗熊膽取瘥,神效。諸方不及此。
七聖丸,治大腸疼痛不可忍。王叔和云:積氣生於脾臟傍,大腸疼痛陣難當,漸交稍瀉三焦濕,莫慢多方立紀綱。
白話文:
丹溪醫術精湛,曾治好一位二十三年未癒的病人,僅用了三服藥就見效,所用的藥方是蓮花蕊散。這藥方由蓮花蕊、黑牽牛頭末、當歸和少許礬紅組成,研磨成粉末。服用前需忌食肉類五到七日,空腹時食肉一頓,再用溫酒送服三錢藥粉,約兩個時辰後,即可排出膿血或蟲,療效顯著。
海藏和《外臺秘要》中記載,治療五十歲痔瘡久治不愈,可以用熊膽塗抹,效果神奇,其他藥方都比不上它。
七聖丸則可以治療大腸疼痛難忍。王叔和指出,此症是由脾臟積氣引起,疼痛劇烈,並伴隨三焦濕氣,不可輕視,需及时服用藥物治療。
羌活(一兩),檳榔,木香,川芎,桂枝(去皮,各半兩),大黃(八錢,煨),郁李仁(去皮,另研,一兩)
上除郁李仁另研外,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驗虛實,臨時斟酌丸數,白湯下,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若大便大行,其病滋甚。
治鼠痔結核,作渴疼痛方
皂角(炙),穿山甲,黃耆,荊芥,槐子,木香,蝟皮,鱉甲(醋炒),桔梗,露蜂房(炒焦),芍藥(各一兩),大黃(五錢)
白話文:
將羌活、檳榔、木香、川芎、桂枝(去皮)各半兩,大黃(八錢,煨)、郁李仁(去皮,另研,一兩)混合在一起,除了郁李仁需另外研磨外,其他藥材研成細末,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根據病人體質狀況,酌量服用丸藥,用白湯送服,直至大便略微通暢,一劑即可見效。切忌不可服用過量導致腹瀉,如果腹瀉嚴重,病情反而會加重。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鼠痔結核,伴隨口渴疼痛的症狀。
將皂角(炙)、穿山甲、黃耆、荊芥、槐子、木香、蝟皮、鱉甲(醋炒)、桔梗、露蜂房(炒焦)、芍藥各一兩,大黃五錢混合使用。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食前,日三服,未止加至四五十丸。
不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
以玩月沙不拘多少,慢火熬令黃色,為末,每二錢入乳香五分,空心溫酒調下,日三四服瘥。
秦艽羌活湯,治痔漏,成塊,下垂疙瘩,不任其癢。
升麻根,柴胡,甘草(炙),麻黃根(各五分),黃耆,秦艽(各一錢),防風根(七分),藁本(三分),細辛(炒),紅花(少),羌活根(一錢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將蜜煉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酒送服,飯前服用,每天三次,如果病情未好轉,可增加至四五十丸。
如果痔瘡出血疼痛不止,就取玩月沙不限多少,用小火熬製成黃色,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兩錢,加入乳香五分,空腹溫酒調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直到痊癒。
秦艽羌活湯可治療痔漏,痔瘡成塊狀下垂,疙瘩瘙癢難耐。
用麻根、柴胡、甘草(炙)、麻黃根(各五分)、黃芪、秦艽(各一錢)、防風根(七分)、藁本(三分)、細辛(炒)、紅花(少許)、羌活根(一錢三分),水煎服用。
治痔有蟲咬,穀道癢,或下膿血多。
取槐白皮濃煎汁,安盆中,坐熏之,塞其穀道,湯冷更暖之,良久欲大便,當蟲出,不過三度即愈。如用末,綿裹納下部。
淋渫藥,治下部痔腫,大腸頭癢痛。
威靈仙,枳殼(麩炒。各一兩)
上為粗末,熬水熏洗,冷即再暖,臨臥避風洗三次,挹干貼蒲黃散。
丹溪治腸風痔漏,有蟲如絲細,黑頭,取去除根。
瞿麥(半斤),豬牙皂角(一寸)
白話文:
治療痔瘡被寄生蟲咬傷、肛門瘙癢,或者排泄出血的情況。 取得槐樹白皮煮成濃稠的液體,放在盆子裡,坐在上面蒸薰,堵住肛門通道,等涼了之後再次加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想要解大便時,會看到寄生蟲出現,最多隻需要做三次就能痊癒。如果使用粉末狀的話,可以用棉花包起來放入肛門部位。 淋渫藥可以治療肛門周圍的痔瘡和直腸口處的疼痛和瘙癢。 威靈仙和枳殼(經過麪粉烘烤)各有一兩, 把這些材料磨碎,用水煮沸來進行蒸汽浴,等到冷卻後再次加熱,在睡前要避免受寒並清洗三次,最後擦乾並將蒲黃散敷在患處。 丹溪醫生治療腸風痔瘡和感染寄生蟲的方法是取出黑色小頭像線一樣細長的寄生蟲。 瞿麥半磅和一英吋的豬牙皁角。
上為末,入豬腰子一雙內,用米泔煮,空心食之,少頃肚痛上攻,蟲皆隨出,作地坑埋之。薄粥補之。
當歸郁李仁湯,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腸頭下垂,多血,苦痛不能忍。
皂角仁(另研細末,調服),郁李仁,秦艽(各一錢),麻子仁(一錢半),當歸梢,生地黃,蒼朮(各五分),澤瀉(三分),枳實(七分),大黃(三錢,煨)
上除皂角仁研細末,余藥銼如麻豆大,水三大盞,煎一盞,去渣,入皂角末,調在內,空心食前,候宿食消盡服之。忌風寒處大小便。如欲涼大腸、寬大腸,則用枳殼去穰,入巴豆,鐵線纏,煮透,去巴豆,入藥用。若丸藥則搗爛用,煎藥則乾用。
白話文:
將末藥放進一對豬腰子內,用米湯煮,空腹食用,一會兒肚子就會痛,蟲子會隨著痛感排出,將蟲子埋入地坑裡。之後喝點稀粥補充營養。
當歸郁李仁湯可以治療痔瘡出血、排便困難,肛門脫垂,便血疼痛難忍的症狀。
將皂角仁研磨成細粉,郁李仁、秦艽、麻子仁、當歸梢、生地黃、蒼朮、澤瀉、枳實、大黃(用火煨過)各取適量。
除了皂角仁研成細粉之外,其他藥材都切成麻子大小,用三碗水煎煮成一碗,去渣,加入皂角仁粉,空腹飯前服用,等前一餐的飯消化完再服用。服用期間忌諱風寒,避免大小便。如果想涼血潤腸,可以用枳殼去核,加入巴豆,用鐵絲纏住煮透,去巴豆,再加入其他藥材使用。如果要製成丸藥,則將藥材搗碎,如果是煎藥則直接使用乾藥材。
治腸痔,每大便下血,槐樹上木耳,取末之。飲服方寸瘥,日三服良。
治腸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
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一分)
四味並銼一處,入銚子內,炒黑色,存性,三分,搗羅,溫粟米湯調,食前服二錢匕,甚妙。
治痔漏瘡方
雞子(一個煮熟,去黃取白,切炒),明礬(如皂角子大,匙上枯過,用三分)
上為末。用溫湯洗淨,拭乾,用紙捻點藥送入瘡孔內,立效。日三易。
白話文:
治療腸痔,每次大便時會出血,可以採用槐樹上的木耳,取其粉末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每次一小撮,效果良好。
如果腸痔多年未能痊癒且持續出血,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木賊
- 枳殼(各份量為二兩)
- 幹薑(一份量為一兩)
- 大黃(一份量為一分)
以上四種材料一起研磨混合,然後放入鍋中炒至黑色,保留其本質,再分成三份,研磨成粉,用熱的粟米湯調和,於飯前服用兩錢(約為6克),效果非常精妙。
治療痔漏瘡的藥方:
- 雞蛋(一個煮熟後,取出蛋白,切成塊狀並炒熟)
- 明礬(大小類似皁角子,用匙子量取,先烤乾,使用三分量)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使用溫水清洗患處,擦乾後,使用紙條沾取藥粉送入瘡孔內,立刻見效。每天可更換三次。
又方
穿山甲(一兩,燒存性),肉豆蔻仁(三個)
同為末,米飲調二錢服。治氣痔膿血甚者,刺蝟皮一兩,燒服,中病即已,不必盡劑。
治痔,神應散,治五種腸風下血。上廁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有胬肉名奶痔,頭上有孔漏出名腸風,並治之。
黃牛角䚡(一枚,酌中老,捶碎),蛇蛻皮(一條,白者),豬牙皂角(七莖),穿山甲(七片),刺蝟皮(一兩,銼)
上五味細銼,入甕瓶內,以黃泥封固,候乾,先用小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煅令通赤為度。取出攤開,候冷,搗羅為末,服時先令患者臨臥時細嚼胡桃仁一個如糊,用無灰好酒一盞送下,不可言語便睡,至五更時,以溫酒調下藥末三錢,至辰時,更進一服,雖年久,不過三服,立效。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用穿山甲一兩,燒成灰燼,與肉豆蔻仁三個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可治療氣痔膿血嚴重者。刺蝟皮一兩燒成灰燼服用,病情好轉即可停止,不必服用完畢。
治療痔瘡可以用神應散,也可治療五種腸風下血。上廁所前有血稱為外痔,排便後有血稱為內痔,大腸不能收縮稱為脫肛,肛門周圍長出肉瘤稱為奶痔,肛門有孔漏出稱為腸風,這些症狀都能治療。
將黃牛角一個(根據牛角老嫩程度調整大小,敲碎)、蛇蛻皮一條(白色)、豬牙皂角七莖、穿山甲七片、刺蝟皮一兩(銼成碎末)這五味藥細細研磨,裝入甕瓶內,用黃泥封口,等待乾燥後先用小火慢慢燒,讓藥材冒煙,再用大火燒至通紅為止。取出藥材攤開,等冷卻後研磨成粉末,服用時先讓患者臨睡前細嚼一個胡桃仁,直至像糊狀,用無灰好酒一盞送服,不可說話,立即睡覺,到五更時,用溫酒調服藥粉三錢,到辰時再服用一劑。即使是多年的病症,最多服用三劑,也能見效。
丹溪治腸風痔漏如神。
大樹木上寄生葉,取干為末,酒水米飲任下,或丸桐子大,服三十丸亦可。
《千金方》治五痔方。
蒼耳莖葉,以五月五日採,干為末,水服方寸匕,或丸桐子大,服之,立效。
洗痔疼,用荊芥、朴硝、桑寄生,定痛解毒去風,涼大腸熱,安胎。如腫者,加倍子、木鱉子,研極細,調服而愈。
又方,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水煎洗。一方加百藥煎洗。
白話文:
丹溪治療腸風痔漏如神
丹溪先生治療腸風痔漏的醫術十分高明。
寄生草治療腸風痔漏
取生長於大樹上的寄生植物葉子,曬乾研磨成粉末,用酒水或米湯送服,也可以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
《千金方》治療五痔的方劑
蒼耳莖葉治療五痔
五月五日採摘蒼耳的莖葉,曬乾研磨成粉末,用清水送服,每次服用一小匙,或者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服用,效果立竿見影。
洗痔止痛方劑
用荊芥、朴硝、桑寄生煎水洗患處,可定痛解毒、祛風除濕,涼解大腸熱,安胎。若痔瘡腫脹,可加入倍子、木鱉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調服即可痊癒。
其他洗痔方劑
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煎水洗患處。也可以加入百藥煎一起煎水洗。
洗痔方,輕者用朝東馬齒莧、劉寄奴,濃煎湯熏,待溫,卻用手洗,拭乾。重者加大青葉、梗,乾者一半同煎。
丹溪治痔癢,用灰莧,帶根煎濃湯,先熏,後洗。
又方,取河水頻洗,用蝸牛塗之。
一方,治痔。用雄雞膽、片腦,和勻貼之。
一方,熊膽塗之神效。
蒲黃散,治下部痔漏。
蒲黃,血竭(半兩)
白話文:
洗痔方
輕症:
- 將馬齒莧和劉寄奴用濃水煎煮,以熱氣熏洗患處,待水溫後用手清洗,擦乾。
重症:
- 在輕症藥方中加入大青葉及其莖,乾燥者用量減半,一同煎煮。
丹溪治痔癢:
- 將灰莧連根煎成濃湯,先用熱氣熏洗患處,再用湯液清洗。
其他方法:
- 用河水反覆清洗患處,再塗抹蝸牛。
- 將雄雞膽和片腦混合均勻,塗抹患處。
- 用熊膽塗抹患處,效果顯著。
蒲黃散:
- 此方用於治療下部痔漏。
- 由蒲黃和血竭(半兩)組成。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貼於患處。
熏痔法
蝟皮(切方三指大),雄黃(棗大,研),熟艾(雞子大)
上為末,用瓦器,以灰實一半,如燒香法。安長桶內,坐其上熏之。煙氣從口出為佳。凡三度熏永瘥。勿犯風冷,忌雞肉毒物。
丹溪治痔瘡,大蒜十片,頭垢捏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頭上,外安蒜片,以艾灸之。
《本事方》治一判官,乘騾人駱谷,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狀如胡瓜,貫於腸頭,熱如溏灰火,至驛僵仆。主驛吏云:此病予曾患來,須灸即搓。用柳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炷其上,連灸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轉瀉鮮血穰物一時出,至痛楚,瀉後遂失胡瓜所在,登驛而馳去。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敷貼於患處。
熏痔法:將蝟皮切成三指長,雄黃研成棗子大小,熟艾切成雞蛋大小,研磨成粉末。用瓦器盛放,填入一半灰燼,如同燒香一樣,將藥粉放入長桶內,坐在上面熏蒸。煙氣從口中出來最佳。熏蒸三次即可痊癒。注意不要吹風著涼,忌食雞肉及毒物。
丹溪治療痔瘡的方法是:將十片大蒜,以及頭垢捏成餅狀,先將頭垢餅敷在痔瘡上,外面再敷上蒜片,用艾灸。
《本事方》記載:有一位判官,騎著騾子經過駱谷,患有痔瘡,疼痛難忍,痔瘡像胡瓜一樣突出腸外,熱如熾火,在驛站昏倒。驛站的管理員說:我以前也患過這種病,需要灸治。他用柳枝濃煎湯,先洗淨痔瘡,然後用艾條灸治,連續灸三五壯,突然感覺一股熱氣進入腸道,接著便排出鮮血和膿物,疼痛難忍,排泄完後胡瓜狀的痔瘡消失不見了,他便騎著騾子繼續趕路。
無擇云:腸癖如痔,如大澤中有小山,突出為痔。人於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特於肛門邊生。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其狀不一。方書分出五種,曰牡、曰牝、曰脈、曰腸、曰氣。
牝痔者,肛邊生瘡腫突出,一日數枚,膿潰即散;牡痔者,肛邊發露肉珠,狀如鼠奶,時時滴漬膿血;脈痔者,腸口顆顆發㿔,且痛,且癢,出血淋漓;腸痔者,腸內結核有血,寒熱往來,登溷脫肛;氣痔者,遇恐怒則發,肛門腫痛,氣散則愈。又方有酒痔,每遇飲酒發動,瘡腫痛而流血。
血痔則每遇大便清血隨下而不止。宜解熱調血順氣為主。若久不愈。必至穿穴為漏矣。
白話文:
無擇說:「腸癖就像痔瘡一樣,就像是在大湖裡有一座小山丘突起就是痔瘡。人在身體各個孔洞中,只要有小塊肌肉突出,都叫做痔瘡,不只是在肛門周圍才會產生。還有鼻子、眼睛和牙齒等等地方也會出現痔瘡,形態各異。藥典把痔瘡分成五類,分別是牡痔、牝痔、脈痔、腸痔和氣痔。
牝痔是在肛門旁邊長了像水泡般的瘤子,一天可以長好幾個,一旦破裂就會消退;牡痔是在肛門附近露出像是老鼠乳頭一般的肉粒,常常滴滴答答地流出膿液或血液;脈痔是指直腸出口處有很多硬塊,同時伴有疼痛和瘙癢感,並且經常出血;腸痔是指在腸道內部形成了一個含有血液的囊腫,患者會感到忽冷忽熱,上廁所的時候還可能會導致直腸脫垂;氣痔是指當受到驚嚇或者憤怒的情況下,肛門部位會脹痛,但是一旦情緒平復後症狀就消失了。另外還有一種叫作酒痔,每次喝酒之後都會引起痔瘡發炎,造成痛苦並伴隨著出血。
血痣則是每次排便時都有鮮紅色的血液跟著排出而且無法停止。治療的方法主要是要解決體溫過高的問題,調整血液循環以及讓氣息更加通暢。如果長期沒有痊癒的話,最後一定會演變成嚴重的疾病。」
治痔切勿用生砒,毒氣入腹,反至奄忽。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類及酒、濕面、五辣、辛熱、大料物,及乾薑之類。犯之無效。此東垣格言也。
秦艽防風湯,治痔漏,每大便時疼痛。
秦艽,防風,歸身,白朮(各一錢半),甘草(炙),澤瀉(六分),黃柏(五分),大黃(煨),陳皮(各三分),柴胡,升麻(各三分),桃仁(三十個,去尖另研),紅花(少許)
上水煎,空心熱服。
烏金散,治痔漏。
白話文:
治療痔瘡切忌使用生砒霜,因為毒氣會進入腹中,反而會導致突然死亡。忌吃生冷、硬的食物,例如冷菜,以及酒、濕面、五辛、辛熱、大料等,還有乾薑之類。若犯了這些忌諱,治療便會無效。這是東垣的格言。
秦艽防風湯可以治療痔瘡漏出,尤其是在大便時疼痛的情況。
秦艽、防風、歸身、白朮各一錢半,甘草(炙)、澤瀉六分,黃柏五分,大黃(煨)、陳皮各三分,柴胡、升麻各三分,桃仁(三十個,去尖另研),紅花少許。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空腹服用,藥性溫熱。
烏金散可以治療痔瘡漏出。
蝟皮(燒存性),黃牛角䚡(銼碎,炒黃),牙皂角,槐子,皂莢刺,枳殼,貫眾,阿膠(各等分),穿山甲(炒黑)
上為細末,每服錢半,用胡桃肉爛研,並調酒,食前服。大腸熱,荊芥湯下。漏血不止。川歸湯下。
蝟皮丸,治諸痔出血,裡急後重。
川歸,川芎,白芍,枳殼(各五錢),槐花(炒,三錢),艾葉(炒),地榆,黃耆,白礬(枯),貫眾(各半兩),蝟皮(一兩,炙焦),大皂角(一條,醋炙),豬後蹄垂甲(十個,炙焦),蜂房(炒焦,二錢五分),穿山甲(炒焦,二錢五分),皂角刺(略燒,一錢五分),一方有蟬蛻,洗淨燒二錢。
白話文:
將蝟皮燒成灰,黃牛角磨成粉,然後和牙皂角、槐子、皂莢刺、枳殼、貫眾、阿膠等份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服半錢,用胡桃肉研碎拌入,加酒服用,飯前服用。如果大腸發熱,可以服用荊芥湯;如果出血不止,可以服用川歸湯。
蝟皮丸可以治療各種痔瘡出血、里急後重。
將川芎、白芍、枳殼各五錢,槐花炒三錢,艾葉炒、地榆、黃耆、白礬(枯)、貫眾各半兩,蝟皮一兩炙焦,大皂角一條醋炙,豬後蹄垂甲十個炙焦,蜂房炒焦二錢五分,穿山甲炒焦二錢五分,皂角刺略燒一錢五分,有些方劑還加洗淨燒二錢的蟬蛻。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逐瘀湯,治熱痔。通利大小便,取下黑物。
川芎,赤芍,生地,白芷,五靈脂,枳殼,阿膠,蓬朮(炮),茯苓,茯神,木通,生甘草(各一分),大黃(生),桃仁(去皮。各一分半)
每服三錢,姜三片,蜜三匙,煎服,以利為度。汙血作疼通用。
釣腸丸,治久新諸痔,肛邊腫疼,或癢,挾虛寒而作者。
白話文:
- 逐瘀湯:用於治療熱性痔瘍的方子。可以通暢大小便,排出黑色物質。
成分包括:
- 川芎、赤芍、生地、白芷、五靈脂、枳殼、阿膠、蓬朮(炒)、茯苓、茯神、木通、生甘草(各一分)、大黃(生)、桃仁(去皮)(各一分半)。
每次服用量為三錢,加上三片薑和三匙蜂蜜,煮後飲用,以達到通暢為目標。對於排出污血時有疼痛的患者都適用。
- 釣腸丸:用於治療長期或新發的各種痔瘍,肛門邊緣出現腫脹、疼痛或癢癢的症狀,特別是對於伴有虛寒體質的患者。
栝蔞(二個,燒存性),蝟皮(銼碎,罐內燒存性,二個),白礬,綠礬(枯),胡桃仁(十五個,燒存性),白附子(生),半夏,南星,雞冠花(五兩,燒),枳殼,附子(去皮臍),訶子(去核。各二兩)
上為末,醋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臨臥溫酒下。
槐角丸,治諸痔出血,及痔頭上有孔,名瘻。
槐角(炒,一兩),地榆(八兩),川歸(八兩),黃芩(八兩),防風(八兩),枳殼(八兩)
白話文:
用栝蔞、蝟皮、白礬、綠礬、胡桃仁、白附子、半夏、南星、雞冠花、枳殼、附子、訶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或睡前用溫酒送服,可以治療各種痔瘡出血,以及痔瘡頭上有孔,稱為瘻的病症。
另外,用炒過的槐角、地榆、川歸、黃芩、防風、枳殼,同樣研磨成粉末,也可以治療痔瘡。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乾葛湯,治酒痔。
白乾葛,枳殼,半夏,茯苓,生地(各半兩),黃芩,甘草(各一分),杏仁(五錢)
每服三錢,黑豆百粒,姜五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橘皮湯,治氣痔。
陳皮,枳殼,川芎,槐花(炒。各半兩),檳榔,木香,桃仁,紫蘇莖葉,香附,甘草(炙。各一錢半)
白話文: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成糊狀,製成大小類似梧桐籽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個,用米湯送下。
乾葛湯,治酒痔。
- 乾葛湯可以治療因飲酒引發的痔瘡。
白乾葛,枳殼,半夏,茯苓,生地(各半兩),黃芩,甘草(各一分),杏仁(五錢)
- 白乾葛、枳殼、半夏、茯苓、生地、黃芩、甘草和杏仁(分別按重量計算)。
每服三錢,黑豆百粒,姜五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 每次服用三錢藥材,加入一百粒黑豆、五片姜和一個白梅,加水煮沸後服用。
橘皮湯,治氣痔。
- 橘皮湯可以治療由氣血不調引起的痔瘡。
陳皮,枳殼,川芎,槐花(炒。各半兩),檳榔,木香,桃仁,紫蘇莖葉,香附,甘草(炙。各一錢半)
- 陳皮、枳殼、川芎、炒槐花、檳榔、木香、桃仁、紫蘇莖葉、香附和炙甘草(分別按重量計算)。
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黑玉丹,治腸風及痔漏,頭疼不可忍,用此去蟲拔根,三五服見效。
蝟皮(銼,八兩),豬懸蹄(百隻),牛角䚡(八兩),槐角(二兩),雷丸,脂麻(各二兩),亂髮(皂角煎湯洗,焙),敗棕(銼。各二兩),苦楝根(銼,二兩半)
上用磁罐內燒存性,研細末,入乳香一兩,麝香四錢,研合和勻,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先細嚼胡桃一枚,以溫酒吞下,日二服。甚者日三服,空心及食前服。
白話文:
服用方法是每次吃三錢,用姜棗煮水喝。 黑玉丹可以治療腸風、痔瘡以及頭疼等症狀,能夠去除蟲類並徹底解決問題,在連續服用三到五次後就能看到效果。 藥材包括:熊皮(切碎,八十兩),豬懸蹄(一百隻),牛角藤(八十兩),槐樹角(二十兩),雷丸(每個重約四十克),芝麻(每個重約四十克),亂髮(用肥皂水清洗乾淨後再烘烤乾燥),敗棕櫚葉(切成細絲狀再烘乾至重量爲原重量的一半),苦楝樹根(切成細絲狀再烘乾至重量約爲原來重量的三分之二)。 將以上藥材放入一個瓷制容器內燒製成灰燼,並將它們磨成粉末加入一兩乳香和四錢麝香再次混合均勻,然後將其與米酒攪拌在一起做成藥丸大小適中的形狀,像核桃一樣大的一顆即可。 每天服用50顆左右的藥丸,首先咀嚼一隻核桃然後再溫熱一些米酒一起嚥下去,每天早晚兩次或三次都可以,最好在飯前或者空腹時服用。
又方,治同上。
人參,黃耆(炙),生地,川歸,川芎,條芩,升麻,枳殼,槐角(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敷藥,蝸牛膏
蝸牛(一枚),腦子,麝香,各少許,摻之,用磁盒盛,次早取汁附之。
一方
熊膽(一錢),麝香(一分),片腦(五釐)
共為細末點,田中大螺數枚,碗盛,候汁出,取以點之。
一方,寒水石、朴硝共為末,以津調,手指點藥,附痔上。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治療方法跟上面一樣。用人參、黃耆(炙)、生地、川歸、川芎、條芩、升麻、枳殼、槐角(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另外,可以用蝸牛膏敷藥,方法是用一枚蝸牛、腦子、麝香少許混合在一起,盛在磁盒中,第二天早上取汁塗抹患處。還有一種方法,用熊膽一錢、麝香一分、片腦五釐研磨成細末,點在田中大螺數枚上,放在碗中,待汁液流出後,取汁塗抹患處。最後,還有一種方法,用寒水石、朴硝研磨成細末,用唾液調勻,用手指蘸取藥末塗抹在痔瘡上。
一方,蝟皮燒灰,生酒、油和附。治腸痔下部者,如蟲蝕,炙末用。
一方,治諸痔。
用穿山甲,自尾根盡處數。除三鱗不用,取四五大鱗,橫三行,燒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臘茶一匙同調,空心服,以澄下膿者,附瘡上,其冷如冰冷,永不痛,大效。
《肘後方》治漏。蜂房一枚,炙黃赤色,為末,每用一錢,臘豬脂調附瘡上。
一方,用菟絲子炒黃黑色,為末,用少許,和雞子黃調附,亦治穀道中赤腫。
一用木鱉子捶去油,煎湯洗。一用槐柳枝煎湯洗。
又方,飲酒多之人生痔。三黃丸,以生地黃汁為丸,空心淡酒吞下三五十丸,立效。
白話文:
將刺蝟皮燒成灰,用生酒、油和附子混合,可治療腸痔下部如同蟲蝕的病症,將燒成的灰末塗抹患處即可。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穿山甲治療各種痔瘡。從穿山甲尾巴根部開始數起,去除前三片鱗片,取四五十片鱗片,橫著排列成三排,燒至存性,研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和一匙臘茶,空腹服用,可以幫助膿液排出。將藥粉敷在患處,感到涼爽,不再疼痛,效果顯著。
《肘後方》中記載的治療漏的方法是:取蜂房一個,烤至黃赤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臘豬脂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是將菟絲子炒至黃黑色,研成粉末,取少量與雞蛋黃混合敷於患處,也可治療肛門內部的紅色腫脹。
另外,可以用木鱉子去油後煎湯洗患處,或用槐柳枝煎湯洗患處。
還有種方法是,經常飲酒的人容易長痔瘡,可以服用三黃丸,用生地黃汁做成丸子,空腹用淡酒吞服三五十粒,效果顯著。
二八通玄丹(梅東先生方。)
宣連(八兩,用茱萸四兩炒,去茱萸),川歸(二兩),烏梅肉,槐角,枳殼(各二兩)
上為末,以雄豬肚一個,洗淨,入藥在內,外以韭菜四五斤,包其肚,用水醋共數碗,煮肚熟為度,去韭菜並肚,以藥爛搗丸如桐子大,每服空心白湯下五七十丸。
蟲痔,用鰻魚乾燒煙燻之,蟲盡死而愈。
治穀道邊生瘡,久不愈者。
用雞內金燒灰存性,研細末,干貼患處,如神。
白話文:
二八通玄丹是梅東先生所創制的一種草藥配方。它由下列成分組成:
- 宣蓮:使用了8盎司的宣蓮,先用4盎司的茱萸炒過後再去除茱萸;
- 川芎:2盎司;
- 烏梅肉、槐角和枳殼:每個都是2盎司。
以上所有材料都磨碎成為粉末狀。接著取一個清洗乾淨的公豬胃,把這些草藥放入其中,在外面則包裹著4到5磅的新鮮韭菜。然後加入幾碗水和米醋來烹調這個豬胃直到完全煮熟。移除掉韭菜與豬胃之後,將草藥混合物攪打至泥狀,製造出像梧桐樹籽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應於空腹狀態下喝下約50-70粒的藥丸。
這種草藥可用於治療寄生蟲型的痔瘡,方法是在痔瘡部位燃燒鰻魚幹產生的煙燻烤,這樣可以殺死所有的寄生蟲並且使病癒合。
對於長期無法痊癒的肛門周圍潰瘍,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治療:
- 將雞內金烘烤至灰色但保留原有的特性;
- 把它們研磨成非常細微的粉狀;
- 並將此粉末塗抹在受感染的地方,效果神奇。
皂角煎丸,治內痔漏,腸頭裡面生核,寒熱往來。
滿尺皂角(二挺,去弦核,醋炙),白礬(煅),刺蝟皮(炙黃),薏苡仁,白芷(各一兩),桃仁(去皮,炒),甜葶藶(炒),川芎,桔梗(各半兩),豬後蹄垂甲(十枚,燒存性)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桑白皮煎湯送下。
拔毒散,敷痔腫毒處。
大黃,黃柏,白及,石膏,黃芩,黃連,白蘞,梔子,朴硝(各等分)
上為末,用井花水調塗。
白話文:
皂角煎丸
此方用於治療內痔脫出、腸道內生瘡、寒熱交替等症狀。
藥材:
- 皂角(二兩,去除筋脈和核,用醋浸泡後烘乾)
- 白礬(煅燒)
- 刺蝟皮(烘烤至黃色)
- 薏苡仁(一兩)
- 白芷(一兩)
- 桃仁(去皮,炒)
- 甜葶藶(炒)
- 川芎(半兩)
- 桔梗(半兩)
- 豬後蹄趾甲(十枚,燒成灰燼)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好的蜂蜜,搓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桑白皮湯送服。
拔毒散
此方用於外敷痔瘡腫毒部位。
藥材:
- 大黃
- 黃柏
- 白及
- 石膏
- 黃芩
- 黃連
- 白蘞
- 梔子
- 朴硝(以上藥材各等分)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外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