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九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九卷 (4)

1. 下血

胃風湯,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茯苓,川芎,官桂,白朮,當歸,芍藥(各等分)

每服五六錢,加粟米百粒同煎,稍熱服。若加熟地黃、黃耆、甘草等分,名十補湯。若虛勞嗽加五味子。有痰加半夏。發熱加柴胡。有汗加牡蠣。虛寒加附子。寒甚加乾薑,皆依本方等分。骨蒸發熱,飲食自若者,用十補湯加柴胡一兩。氣弱加人參,小便不利加茯苓。脈弦澀加川芎。惡風加官桂。脈澀加當歸。腹痛加白芍,胃熱濕盛加白朮。

草豆蔻散,治丈夫傷血,婦人血崩,漬入大腸出血。

草豆蔻,檳榔(各炒紫色),罌粟殼(燒灰)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濟生》,剪紅丸,治臟腑虛寒,下血不止,面色痿黃,日久羸瘦。

側柏葉(炒黃),鹿茸(火去毛,酥炙),附子(炮,去皮臍),川續斷(酒浸),黃耆,阿膠(蛤粉炒),白礬(枯,五錢),當歸(酒浸。各一兩)

為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羅太無,結陰丹,寒濕下血者為結陰。治腸風下血,臟毒下血,諸大血疾。

枳殼(麩炒),威靈仙,黃耆,橘紅,椿根白皮,何首烏,荊芥穗(各五錢)

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陳米飲入醋少許煎過,少冷送下。

【血熱之劑】

黃連湯,治大便後下血,腹中不疼,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五錢),甘草(炙,錢五分)

水煎,食前服。

聚金丸,治腸胃積熱,或酒毒大便下血。腹中熱痛,煩渴,脈弦數。

黃連(四兩,四制:生一兩,酒炒一兩,灰火煨一兩,薑汁炒一兩,),黃芩(一兩),防風(一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服五十丸,米泔浸枳殼水下。

《保命集》,芍藥黃連湯,治大便後下血,腹中痛,謂之熱毒下血。

芍藥,黃連,當歸(各五錢),淡桂(五分),甘草(炙,二錢),大黃(一錢)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如痛甚者加木香、檳榔末各一錢調下。

《拔萃》,涼血地黃湯,如飲食不節,起居不時,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填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水穀與血另作一派唧出也。時令值夏,濕熱太盛,正當客氣勝而主氣弱也。故腸澼之證甚,此湯主證。

熟地,當歸,青皮,槐花(炒。各五分),知母(炒),黃柏(炒。各一錢)

水煎服。如臍下悶,小便澀,或大便後重,調木香、檳榔末各五分,稍熱空心服。如裡急後重又不去者,宜下之。如有傳變,隨症加減治之。

一方

槐花,荊芥穗(各等分)

為末,酒調下一錢半,空心,仍食豬血妙。

連蒲散

黃連,蒲黃(炒。各一錢二分),黃芩,當歸,生地黃,枳殼(麩皮炒),槐角,芍藥,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如酒毒加青皮、乾葛,去枳殼;濕毒加蒼朮、白朮。

白話文:

胃風湯,主要治療大人小孩因為風寒侵入腸胃,導致身體虛弱,消化不良,引起腹瀉、大便如水,或是腸胃濕熱,導致大便像豆汁一樣,甚至排出瘀血,且不分白天夜晚,次數頻繁。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川芎、官桂、白朮、當歸、芍藥(每種藥材等量)。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六錢,加入一百粒小米一同煎煮,稍微溫熱時服用。如果加入熟地黃、黃耆、甘草,每種藥材等量,就稱為十補湯。如果因虛勞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如果痰多,可以加入半夏。如果發燒,可以加入柴胡。如果多汗,可以加入牡蠣。如果怕冷,可以加入附子。如果非常怕冷,可以加入乾薑,都按照原本的藥方等量加入。如果是骨蒸發熱,但食慾正常的人,使用十補湯,再加入柴胡一兩。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如果小便不利,可以加入茯苓。如果脈象弦而澀,可以加入川芎。如果怕風,可以加入官桂。如果脈象澀,可以加入當歸。如果腹痛,可以加入白芍。如果腸胃濕熱,可以加入白朮。

草豆蔻散,主要治療男子因外傷導致出血,女子血崩,或因血液進入大腸導致出血。

藥方組成:草豆蔻、檳榔(兩種藥材都炒至紫色),罌粟殼(燒成灰)。

服用方法:每種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濟生》剪紅丸,主要治療因臟腑虛寒導致出血不止,面色萎黃,長期下來身體消瘦。

藥方組成:側柏葉(炒黃)、鹿茸(去除絨毛,用酥油炙烤)、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臍)、川續斷(用酒浸泡)、黃耆、阿膠(用蛤粉炒)、白礬(燒枯,五錢)、當歸(用酒浸泡,每種藥材各一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煮過的米糊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羅太無結陰丹,寒濕導致的下血稱為結陰。主要治療腸風下血、臟毒下血等各種嚴重出血疾病。

藥方組成:枳殼(用麩皮炒)、威靈仙、黃耆、橘紅、椿根白皮、何首烏、荊芥穗(每種藥材各五錢)。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用陳米湯加入少量醋煎煮過後,稍微冷卻時送服。

血熱之劑

黃連湯,主要治療大便後出血,但腹部不痛,這種情況屬於濕熱引起的下血。

藥方組成:黃連、當歸(每種藥材各五錢)、甘草(炙,錢五分)。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聚金丸,主要治療腸胃積熱或因飲酒導致大便出血,並伴隨腹部發熱疼痛、口渴、脈象弦數。

藥方組成:黃連(四兩,四種炮製方法:生用一兩,用酒炒一兩,用灰火煨一兩,用薑汁炒一兩),黃芩(一兩),防風(一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糊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浸泡過枳殼的米泔水送服。

《保命集》芍藥黃連湯,主要治療大便後出血,並伴隨腹部疼痛,這種情況屬於熱毒引起的下血。

藥方組成:芍藥、黃連、當歸(每種藥材各五錢),淡桂(五分),甘草(炙,二錢),大黃(一錢)。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加入木香、檳榔末各一錢調服。

《拔萃》涼血地黃湯,如果飲食不節制、作息不規律,導致身體陰氣受損,陰氣受損則會影響五臟,導致氣機阻塞,進而引起腹瀉,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腸道出血,水穀和血液分開排出。當夏季濕熱過盛時,邪氣旺盛而正氣虛弱,因此腸道出血的症狀會更嚴重。這個藥方主要治療這種情況。

藥方組成:熟地、當歸、青皮、槐花(炒,每種藥材各五分),知母(炒),黃柏(炒,每種藥材各一錢)。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臍下悶脹、小便不暢、或大便後有便意卻難排出,可以加入木香、檳榔末各五分調服,趁溫熱空腹服用。如果裡急後重的情況持續無法緩解,應該服用瀉藥。如果病情有變化,可以根據症狀加減藥物。

一方:槐花、荊芥穗(每種藥材等量)。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一錢半,空腹服用,並搭配豬血食用效果更佳。

連蒲散

藥方組成:黃連、蒲黃(炒,每種藥材各一錢二分),黃芩、當歸、生地黃、枳殼(麩皮炒)、槐角、芍藥、川芎(每種藥材各一錢),甘草(五分)。如果是因酒毒引起的,可以加入青皮、乾葛,去除枳殼;如果是因濕毒引起的,可以加入蒼朮、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