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七卷 (6)
第二十七卷 (6)
1. 水嗆
喉之竅若管龠然,痘之初出,細小不覺,及肌表之痘成漿,則內痘亦成漿,而其毒壅於會厭,然是乃飲食所進之處,故飲湯水不易進納,則溢入氣喉而發嗆也。若穀食有渣,自能咽之,從食喉而下,非如水溢以犯氣道矣。七日後見者,不藥而愈。何也?外痘靨而內自痊矣。若七日前見則為逆症,由熱毒壅塞,不能發於肌表故耳。
治用甘桔湯合解毒湯,加牛蒡子、玄參、荊芥、麥冬。若預以甘桔湯清其氣道,安致有此患哉。
白話文:
喉嚨的孔洞如同管樂器的吹口一般,痘疹剛開始出現時,細小不易察覺。當皮膚表面的痘疹形成膿漿時,體內的痘毒也形成膿漿,並阻塞會厭部位。然而,會厭是飲食進出的地方,所以喝湯水不易吞嚥,就會溢入氣管,導致嗆咳。若穀物食物有渣滓,能夠順利吞咽,從食道往下,就不會像水一樣溢出來侵犯氣管。七天后出現痘疹,不需藥物即可痊癒,這是因為外表的痘疹已經潰爛,內部的痘毒也自然痊癒了。如果七天前就出現痘疹,則屬於逆症,是由於熱毒阻塞,無法發散於肌膚表面所致。
治療方法可用甘桔湯和解毒湯,再加入牛蒡子、玄參、荊芥、麥冬。如果一開始就用甘桔湯清利氣道,又何至於發生這種病症呢?
2. 驚搐(附:癲癇)
心者神之舍也。痘毒本熱,熱氣擊動心神,肝不能制,故神不安而發驚搐。治宜瀉肝利小便。蓋瀉肝則風去,利小便則熱除。風熱既退,則痘出而驚自愈矣。故痘未出而見此症者,則升麻湯合消毒飲主之。或紫草膏,或蟬酥丸。不可竟投涼劑,蓋心一涼則氣血隨斂,毒無從出也。
痘既見而有此症,則由熱毒之未解耳。四苓散合消毒飲,或柴苓湯,或導赤散。若風火相搏,喉中痰鳴,目睛上視,面赤引飲,喜居冷處者,柴苓湯或抱龍丸。或痘後胃弱飲食不化,謂之食蒸發搐,必面黃潮熱,大便酸臭,秘泄不調,或吐利腹痛,宜紫霜丸下之。大便秘者四順飲。
白話文:
心是神明居住的地方。麻疹病毒本性屬熱,熱氣刺激心神,肝臟無法控制,所以神志不安,出現驚厥。治療應該瀉肝利尿,因為瀉肝可以祛風,利尿可以清熱。風熱消退後,麻疹疹出,驚厥自然痊癒。因此,麻疹尚未出疹就出現這種症狀,可以用升麻湯合消毒飲治療。也可以用紫草膏或蟬酥丸。不可貿然使用涼性藥物,因為心一涼,氣血就會收縮,毒素無路可出。
麻疹疹出後出現這種症狀,是由於熱毒未解。可以用四苓散合消毒飲,或柴苓湯,或導赤散治療。如果風火相搏,喉中有痰鳴,眼睛向上看,臉色發紅,喜歡待在陰涼處,可以用柴苓湯或抱龍丸。如果麻疹後胃弱,飲食不消化,稱為食蒸發搐,必然面黃發熱,大便酸臭,秘結或泄瀉不調,或嘔吐腹痛,可以用紫霜丸治療。大便秘結可以用四順飲。
痘後毒當盡解而又發驚,則心氣已絕,神無所依,必不可治。發癲癇者,粉紅丸治之。
痘後手足麻木無汗者,參附湯。若手足難動常出汗者,耆附湯。卒然驚僕不省人事者,用皂角為末吹入鼻中即蘇。古謂先痘後驚者不治。痘正發而有此症,能不為之可悼哉。
又痘未出,毒氣內逼,目上竄,驚叫如驚風者,乃痘欲出之候也。若誤認為驚而治之,則毒氣內蓄,邪熱不泄而反危矣。
白話文:
如果痘疹之後體內的毒素應該消散卻又突然發狂,表示心氣已絕,神志無所依託,就無法醫治。如果出現癲癇,可以用粉紅丸治療。
痘疹之後手腳麻木無汗的,可以用參附湯治療。如果手腳難以活動並且經常出汗,可以用耆附湯治療。如果突然驚厥昏迷不省人事,可以用皂角磨成粉吹入鼻中,就會甦醒。古人說痘疹之後發狂就無法醫治。如果痘疹正在發作時出現這種症狀,令人不勝唏噓。
另外,如果痘疹尚未發出,毒氣內逼,眼睛向上翻,驚叫像驚風一樣,這是痘疹將要發出的徵兆。如果誤認為是驚風而治療,就會導致毒氣積聚,邪熱無法排出反而更加危險。
3. 煩躁
心經有熱則煩躁,蓋痘毒之熱,擊動心火,脾少津液,不能濟之,此所以發為煩躁不寧,悶亂狂言等症也。治當觀其虛實何如,痰實壯熱者,梔子仁湯,或解毒湯,或辰砂益元散。二便秘則通利之。虛煩而渴者保元湯加麥冬、五味,或麥門冬湯。夏月暑甚煩渴而痘出不快,宜辰砂五苓散。
靨後發熱煩渴,麥門冬飲子。此症似輕而重,苟服藥而久不愈,則心脾二經皆為熱毒所傷矣。煩則必渴,渴則必瀉,瀉則必咬牙寒戰,而癢塌之患立至也。慎之慎之。
白話文:
心經有熱就會煩躁,這是因為痘毒的熱氣刺激了心火,而脾胃缺少津液,無法滋潤心火,所以才會出現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等症狀。治療時要觀察虛實,如果痰多、實熱,可以用梔子仁湯、解毒湯或辰砂益元散,如果便秘,就要通便。如果是虛煩口渴,可以用保元湯加麥冬、五味,或麥門冬湯。夏天暑氣重,口渴且痘疹不暢,可以用辰砂五苓散。痘疹消退後發熱口渴,可以用麥門冬飲子。這種病看似輕微卻很嚴重,如果長期服藥不見效,說明心脾兩經都受到了熱毒的傷害。煩躁就會口渴,口渴就會腹瀉,腹瀉就會牙齒打顫,然後就會出現癢痛潰爛的症狀。要小心謹慎。
《秘傳》曰:痘瘡以安靜為貴,但有煩躁者,必毒氣壅並,表裡不寧,宜審諦之。如搔爬不停者,痘癢也。不寧者,裡熱也。呻吟者,痛也。非折肱之妙手,安能識其病而起其症哉。
白話文:
古書《祕傳》說:“出天花的人要保持平靜才重要,只要有煩躁的情況出現,就表示病毒正在身體內聚集,影響到全身和內部器官,必須仔細觀察病情。”如果不停地抓癢,那就是因為痘痘發癢;不安定的情緒則是代表體內燥熱;不斷地嘆息或低語,就是疼痛的表現。如果不是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老醫生,怎麼能夠辨別病症並且治療呢?
4. 發渴
渴者,胃中熱也。胃中津液為熱所耗,故渴而飲水也。始終固有,用白虎湯加天花粉、乾葛、甘草,然有汗加人參,或辰砂六一散。小水不利者,四苓散。氣虛保元湯加麥冬、五味。至於陰虛火動而發渴者,固為難治之症。《理辯》則謂六味地黃丸加桂心、五味子,乃治虛渴之聖藥也。不可不知。
白話文:
感到口渴,是因為胃裡有熱。胃裡的津液被熱氣消耗,所以才會感到口渴而想喝水。
如果口渴是持續性的,可以用白虎湯,再加入天花粉、乾葛、甘草。如果伴隨出汗,則需加入人參,或者使用辰砂六一散。
如果喝水後症狀沒有改善,可以用四苓散。如果體虛,則可以用保元湯,再加入麥冬和五味子。
至於陰虛火旺導致的口渴,則屬於難治之症。《理辯》中提到,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上桂心和五味子,這被認為是治療虛渴的良藥。不可不知。
《痘疹心書》曰:毒氣萃於陽明,此時多發熱渴。熱淫於內,而外不得宜通,故發渴也。宜神功散。服後猶渴者,宜紅花子一味煎湯飲之。如無子,即用紅花湯加牛蒡子服之。此藥神妙,能散胃口之瘀血故也。切不可用荔枝、黑棗、椒、姜等湯,以助陽經之熱。
白話文:
《痘疹心書》中記載:當毒氣聚集在陽明經時,病人往往會發高燒口渴。這是因為熱邪在體內肆虐,而外在無法順利排出,所以才會口渴。此時應該服用神功散。若服用後仍口渴,則可用紅花子單味煎湯服用。若無紅花子,則可使用紅花湯加入牛蒡子服用。此藥效力神奇,能夠散解胃部的瘀血。切忌不可用荔枝、黑棗、辣椒、薑等湯,以免助長陽經的熱邪。
5. 噯氣
熱毒鬱於胃中,欲發而不得發,故噯氣。治用半夏生薑湯加陳皮、黃芩,或四苓散加陳皮、竹茹以利之。
白話文:
熱毒積聚在胃部,想要發散卻無法發散,因此會出現噯氣。治療方法可用半夏生薑湯,再加入陳皮、黃芩,或用四苓散,再加入陳皮、竹茹來幫助消化,促進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