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六卷 (11)
第二十六卷 (11)
1. 癇門
錢仲陽云:凡治五癇,皆隨臟治之。每臟各有一獸之形證,並用五色丸治之。此治小兒病者,發而重者死,病甚者亦死。若反折上竄,其聲如犬,症屬肝也。目瞪吐舌,其聲如羊,症屬心也。目直腹痛,其聲如牛,症屬脾也。驚跳反折,手縱,其聲如雞,症屬肺也。肢體如屍,口吐涎沫,其聲如豬,症屬腎也。
生生子曰:參前論,雖以五獸配屬五臟,亦是以意測之耳。觀其並用五色丸概治之,且謂發重者及病甚者皆死,再無別治法。豈謂一五色丸悉能之耶?抑謂此病為不治之症,殆無可奈何耶?將為略之耶?考之上古,未有五獸之分。惟朱丹溪乃曰:癇症大率屬痰與驚,不必分五等,尋火尋痰,分多少而治,無有不愈。
白話文:
錢仲陽認為,治療五癇症要根據不同的臟器進行治療,每個臟器都有相應的動物形狀表現,並可以用五色丸來治療。但這種方法治小兒病,病發嚴重或病症嚴重者都會死亡。如果病症向上竄,聲音像狗叫,就是肝臟出了問題。如果眼睛瞪大,吐舌頭,聲音像羊叫,就是心臟出了問題。如果眼睛直視,腹部疼痛,聲音像牛叫,就是脾臟出了問題。如果驚跳抽搐,手伸直,聲音像雞叫,就是肺臟出了問題。如果四肢僵硬,口吐唾液,聲音像豬叫,就是腎臟出了問題。
生生子則質疑錢仲陽的觀點,認為他將五種動物與五臟配對只是憑藉猜測。他指出錢仲陽使用五色丸來治療所有五癇症,並聲稱病發嚴重或病症嚴重者都會死亡,沒有其他治療方法。他質疑五色丸是否真的能治好所有五癇症,或者五癇症根本就是不治之症?還是錢仲陽只是草率地略過了這一點?考究上古醫學,並不存在五種動物的分類。只有朱丹溪認為五癇症主要由痰和驚嚇引起,不必分為五種,只要尋找火氣和痰,根據程度進行治療,就沒有治不好的。
有熱者,以涼藥清其心,有痰者,可用吐法。吐後,以東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丹溪此論,亦極當理。
癇病與急慢驚多相似而實非,癇發時驀然仆地,作聲作搐,或目上視、醒吐涎沫,急慢症則不然也。蓋驚發後即止。癇發或一年一度,或一季一度,或一月一度,或三五日再發,或受驚而再發,或勞心勞力而再發。驚則無此之頻也。
癇有陰陽,若病初作時先身熱,開目瘛瘲,驚啼叫喊而後發,脈浮者,為陽癇,仆地多仰,內在六腑,外在皮膚,故易治。若病先身冷,目半開,不驚瘛,不啼叫而作,脈沉者,為陰癇,驀然墜伏,此內在五臟骨髓,故難治。
白話文:
對於有熱象的人,可以使用涼性藥物來清心降火;對有痰的人,可以採用催吐的方法。吐後,可以服用東垣安神丸和調平肝氣的藥物,如青黛、柴胡、川芎等。丹溪的論述,確實非常符合道理。
癇病與急慢驚癎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不同。癇病發作時會突然倒地,並發出聲音和抽搐,或者眼睛上翻、吐出口水泡沫。而急慢驚癎則不然,發作後馬上停止。癇病的發作可能每年一次,也可能每季一次,或每月一次,或每隔三五天再次發作,或者因受到驚嚇而再次發作,或者因勞累心力而再次發作。但驚癎不會如此頻繁地發生。
癇病有陰陽之分。如果病發時先出現身熱,張開眼睛抽搐,驚恐哭泣喊叫後才發作,脈搏跳動較快,那麼這可能是陽癇,病人倒地時大多仰面,內在於六腑,外在於皮膚,因此比較容易治療。如果病發時先出現身冷,眼睛只開一半,不驚恐抽搐,不哭泣喊叫,脈搏跳動較慢,那麼這可能是陰癇,突然倒下,因為病根在五臟和骨髓,因此比較難治。
夫陽癇,不因吐下,由其內有痰熱客於心胸之間,因聞大驚而作。若熱盛,雖不聞驚,亦自作也。陰癇其始也,亦本於痰熱,醫以寒涼藥攻下太過,損傷脾胃,乃變而為陰,非癇本有陰寒症也。
戴原禮曰:癇有五,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孔竅,發則頭旋顛倒,手足搐溺,口眼相引,胸背僵直,叫吼吐沫,食頃乃蘇,宜星香散加全蠍。
孫季子朋來曰:凡治驚風癲癇之症,而辰砂、雄黃、金箔、水銀、鉛粉等劑,不可以久服也。緣此皆治有餘之症,驚搐初發,胃氣尚壯,痰邪方盛,非此剽悍疏利之劑為之先鋒,不可以祛去也。稍久則不宜用,蓋小兒臟腑脆弱,易致虛耳。前劑皆傷脾者,丹溪云:氣虛之人有痰,胃氣亦賴所養,卒不可使攻,攻盡反易生而多,惟健脾胃,以全運化之職,則新痰不生,兼佐之以消痰之劑,則風自定。故不專以鎮心攻痰為仗。
白話文:
陽癇是由於痰熱停滯心胸,遇到驚嚇而發作。熱盛時,即使沒有驚嚇,也會自己發作。陰癇最初也源於痰熱,但如果用寒涼藥過度攻下,損傷脾胃,就會變成陰癇,並不是原本就屬於陰寒症。
戴原禮說:癇症有五種,都是因為痰涎阻塞,迷亂孔竅所致,發作時頭昏眼花、手足抽搐、口眼歪斜、胸背僵硬、叫喊吐沫,過一會兒就恢復,可以用星香散加全蠍治療。
孫季子說:治療驚風癲癇時,辰砂、雄黃、金箔、水銀、鉛粉等藥物不能長期服用。因為這些藥物都是治有餘之症的,驚搐初發,胃氣還強壯,痰邪正盛,需要用這些藥物來疏利祛邪。但時間久了就不宜使用,因為小孩臟腑脆弱,容易造成虛損。這些藥物都傷脾,丹溪說:氣虛的人有痰,胃氣也需要滋養,不能過度攻伐,攻伐過度反而會讓痰更多,只有健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才能防止新痰產生,同時輔以消痰藥物,風邪自然會平息。所以不能單靠鎮心攻痰來治療。
且心者一身之主,神明出焉。智慧之所由生也。鎮心之劑過多,則神志奪而聰明窒塞。《內經》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余往往見多服驚風鎮心之藥者,驚定之後,癡呆愚鈍,寡言寡笑,靈覺寂無,愀然可憫。詎思前藥之所誤哉。幼幼之心,當知所慎。又有食癇,原從飲食過傷而得,後復傷飲食則發,其外症噯吐酸氣,或大便餿臭。
治法先當吐其食,俟定後,宜以下積藥看輕重下之。積去則不復發。
五色丸(又名五癇丸。)
硃砂(五錢),雄黃,珍珠(各一兩)
白話文:
心臟是人體的主宰,神明由此而生,智慧也由此而來。如果長期服用鎮心藥物,神志就會被抑制,聰明才智也會受阻。《內經》說:心神不明,則十二臟腑都會有危險。我經常看到許多服用驚風鎮心藥物的人,雖然驚恐症狀消除了,卻變得癡呆愚鈍、不善言談、笑容減少、靈覺消失,令人同情。他們難道沒有想到之前服用的藥物誤傷了他們嗎?孩童的心智脆弱,家長應當謹慎用藥。還有一些人患有食癇,是因為飲食過度而引起,之後再吃過多食物就會發作。食癇的外在症狀是噯氣、吐酸、或者大便臭味。治療方法是先要吐出食物,穩定後再根據情況服用下積藥。積食去除,食癇就不會再發作。
各為細末,再以鉛二兩,入銚熔化,投水二錢五分,攪硬,研末,和勻,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三四丸,薄荷湯下。
牛黃丸,治風癇,因汗出解脫,風邪乘虛,迷悶搐掣,涎潮,屈指如算數。
膽星,全蠍(焙),蟬蛻(各二錢半),防風,白附子,天麻,麝香,殭蠶(炒。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將所有的材料磨成粉末,然後用鉛二兩放入容器融化後加入水二錢五分,攪拌至硬化,再次研磨成為粉末,混合均勻後使用煉製好的蜂蜜做成大小如同麻子一般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四粒,搭配薄荷湯一起服用。 這是一種治療風癲病的藥方,適用於因為出汗而導致身體疲憊、出現昏迷抽搐以及口水倒流等症狀的情況。配方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了膽星、全蠍、蟬蛻、防風、白附子、天麻以及麝香和炒過的僵蠶等等。
上末,棗肉為丸,水銀五分,研細入藥,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荊芥生薑湯下。
消風丸,治風癇,先宜用此。
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荊芥,川芎,細辛(各一錢)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二丸,薄荷紫蘇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棗肉製成丸藥,每丸加入五分水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用荊芥生薑湯送服。
消風丸用於治療風癇,宜先使用此藥。
將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荊芥、川芎、細辛各取一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用薄荷紫蘇湯送服。
比金丸,治驚癇,先宜用此。
人參,琥珀,茯苓,遠志(去心,薑汁炒),硃砂,天麻,石菖蒲,川芎,南星,青黛(各一錢),麝香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二丸,薄荷湯下。
化風丹,涼風化痰,退熱定搐。
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粉草(各一錢),全蠍(一枚)
上末,蜜丸,皂角子大,每一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比金丸」用於治療驚癇,應先服用此方。藥方包括人參、琥珀、茯苓、遠志(去心,薑汁炒)、硃砂、天麻、石菖蒲、川芎、南星、青黛(各一錢)、麝香,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藥,梧子大小,每次服用兩丸,用薄荷湯送服。
「化風丹」則用於治療涼風化痰、退熱定搐。藥方包括膽星、羌活、獨活、防風、天麻、人參、川芎、荊芥、粉草(各一錢)、全蠍(一枚),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藥,皂角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妙聖丸,治食癇,因驚而傷食,吐乳發熱,大便酸臭。
代赭石(煅,醋淬,二錢半),巴霜(三錢),雄黃,全蠍,辰砂,輕粉,麝香(各一錢),杏仁(炒,二錢)
為末,棗肉為丸,梧子大,每一二丸,木賊湯下。
斷癇丹,治癇瘥後復發,症候多端,連綿不止。
黃耆(蜜炙),鉤藤,細辛,甘草(炙。各五錢),蛇蛻(酒炙,二寸),蟬蛻(四個),牛黃(一錢)
白話文:
妙聖丸可以治療因驚嚇而導致的食積、嘔吐乳汁、發熱、大便酸臭等症狀。方劑包含煅燒醋淬過的代赭石、巴霜、雄黃、全蠍、辰砂、輕粉、麝香以及炒過的杏仁。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木賊湯送服。
斷癇丹則用來治療癲癇症狀在痊癒後再次發作的情況,症狀繁多且持續不斷。方劑包含蜜炙黃耆、鉤藤、細辛、炙甘草、酒炙的蛇蛻、蟬蛻以及牛黃。
上末,棗肉為丸,麻子大,人參湯下,每服十數丸。看兒大小。
茯神湯,治膽氣虛寒,頭疼目眩,心神恐懼,不能獨處,或是驚癇。
茯神,酸棗仁(炒),黃耆,柏子仁,白芍藥(炒),瘛瘲(各一兩),桂心,熟地,人參,炙甘草(各五錢),上每五錢,水煎服。
養心湯,治心血虛怯,驚癇或驚悸怔忡,盜汗,無寐,發熱煩躁。
白話文:
【茯神湯】,用於治療膽氣虛寒所引發的頭痛、目眩、心神不安,對於無法單獨處置或是驚癇有療效。茯神、炒酸棗仁、黃耆、柏子仁、炒白芍藥、瘛瘲(各一兩),桂心、熟地、人參、炙甘草(各五錢)。每次服用量取五錢,加水煎煮後飲用。
【養心湯】,適用於心血虛弱、驚癇或驚悸怔忡、盜汗、失眠、發熱煩躁的症狀。
黃耆,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官桂,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人參(各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薑棗煎服。
妙香散,治心氣不足,驚癇,或精神恍惚,虛煩少寐,盜汗等症。
辰砂(三錢),麝香(一錢),木香(煨,二錢半),茯苓,山藥,茯神,遠志,黃耆(炒。各一兩),桔梗,炙甘草,人參(各五錢)
上末,每服一錢,溫酒或白湯下。
白話文:
黃耆、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官桂、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人參各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用薑棗煎服,可以治療心氣不足、驚癇、精神恍惚、虛煩少寐、盜汗等症。
另一種藥方叫做妙香散,可以用於同樣的病症。其組成是:辰砂三錢,麝香一錢,木香(煨)二錢半,茯苓、山藥、茯神、遠志、黃耆(炒)各一兩,桔梗、炙甘草、人參各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溫酒或白湯送服。
五癇丸(《得效方》)
露蜂房(焙),石綠(各一兩),桂心,遠志肉,人參(各五錢),硃砂(一錢)
上末,粥丸,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白湯下。
參星湯,虛而癇久不愈者。
人參(五錢),南星(炒,一兩)
為末,每服一錢,看大小,薑棗湯下。日二次。
銅壁山人治諸癇發歇無時。
乾地龍(焙,五錢),虎睛(一對),人參,天竺黃,代赭石(煅,醋淬),辰砂,鐵粉(各二錢半),輕粉(五分),雄黃(一錢五分),金銀箔(各三十片),牛黃(一錢),琥珀(三錢),膽星,遠志,石菖蒲,白附子(各三錢),殭蠶(一錢)
上末,蒸餅糊為丸,綠豆大,菖蒲紫蘇湯下。
白話文:
五癇丸是用露蜂房、石綠、桂心、遠志肉、人參、硃砂等藥材製成的丸藥,針對癇症患者,每服二三十丸,用白湯送服。若患者體虛,癇症久治不愈,可服用參星湯,以人參和南星為藥材,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棗湯送服,每日二次。此外,銅壁山人針對發作無常的癇症,也提出了一個方子,使用地龍、虎睛、人參、天竺黃、代赭石、辰砂、鐵粉、輕粉、雄黃、金銀箔、牛黃、琥珀、膽星、遠志、石菖蒲、白附子、殭蠶等藥材,製成綠豆大的丸藥,用菖蒲紫蘇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