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九卷 (17)
第九卷 (17)
1. 鼻衄
貫眾散,治鼻衄。
貫眾根,為細末,水調一錢,立止。
羅太無,寸金散,治鼻衄不止。
黃藥子(五錢),土馬鬃(五錢,有足者),生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水調下,未止再服,立瘥。(《本草》云:土馬鬃即苔與垣衣之類,垣衣生牆垣之側,土馬鬃生牆垣之上,背陰古牆上有。)
一方,治衄血。蛀竹,末,米糊調下二錢,效。
茅花湯,治衄。
茅花一大握,銼,水煎,飲之立止。
【清熱帶補之劑】
生地黃散,治咯血、衄血、吐血,諸血證皆治之。
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藥,甘草,黃芩,生地黃,熟地黃
各等分,水煎服。治便血加地榆。
海藏,龍腦雞蘇丸,治上焦熱,除煩解勞,去肺熱咳衄,血熱驚悸,脾胃口疳,吐血,肝膽熱,泣出口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
蒲荷(一斤),麥門冬(去心),阿膠(炒),黃耆,薄黃(炒),人參(已上俱淨藥),木通,銀柴胡(各二兩,銼,同木通浸一宿,絞出汁),生地黃(六兩),甘草(一兩五錢),黃連(一兩)
上為細末,好蜜二升,先煎一二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勻,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冷火緊焦了,然後加前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虛勞、虛煩,梔子湯下。肺熱,黃芩湯下。心熱驚悸恍惚,人參湯下。咯、唾、吐衄,麥門冬湯下。肝熱,防風湯下。
腎熱,黃柏湯下。治五淋及婦人漏下,車前子湯下。痰嗽者,生薑湯吞下。莖中痛,蒲黃、滑石,水一盅,調下。氣逆者,橘皮湯下。室女虛勞,寒熱潮作,柴胡人參湯下。
地黃飲,治衄血往來久不愈者,甚效。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
【補虛之劑】
止衄散
黃耆(六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地,阿膠(炒。各三錢)
為末,以黃耆湯調下三錢。
白話文:
[鼻衄]
貫眾散,治療流鼻血。
使用貫眾根磨成細末,用水調和一錢的份量服用,很快就能止血。
羅太無的寸金散,治療流鼻血不止的情況。
黃藥子(五錢)、土馬鬃(五錢,需有鬚根的)、生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汲取的井水調和後服用。如果沒有止住,可以再次服用,很快就會痊癒。《本草》記載:「土馬鬃就是苔藓和垣衣之類。垣衣生長在牆壁邊,土馬鬃生長在牆壁上,背陰的古老牆壁上常見。」
另一個方子,治療流鼻血。將蛀竹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服用二錢,效果很好。
茅花湯,治療流鼻血。
取一大把茅花,切碎後用水煎煮,飲用後很快就能止血。
【清熱帶補的藥劑】
生地黃散,治療咳血、流鼻血、吐血等各種出血症狀。
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藥、甘草、黃芩、生地黃、熟地黃,各取等份,用水煎煮後服用。治療便血時,可以加入地榆。
海藏的龍腦雞蘇丸,治療上焦(指胸腔以上)有熱,能消除煩躁、解除疲勞,去除肺熱引起的咳嗽和流鼻血,治療血熱引起的驚悸,以及脾胃口瘡,吐血,肝膽有熱引起的口苦,腎熱引起的神志不清等症狀。此藥還能治療飲酒過度引起的毒素、膈熱、消渴症(糖尿病)。也能治療下焦(指腹腔以下)的血瘀、淋病、血崩等疾病。
蒲荷(一斤)、麥門冬(去心)、阿膠(炒過)、黃耆、薄黃(炒過)、人參(以上都是處理乾淨的藥材)、木通、銀柴胡(各二兩,切碎,和木通一起浸泡一夜,絞出汁液)、生地黃(六兩)、甘草(一兩五錢)、黃連(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取好的蜂蜜二升,先將蜂蜜加熱至稍微沸騰,然後加入生地黃末,不停攪拌均勻,再加入浸泡過的木通、柴胡汁液,熬製成膏狀,注意火候,不要燒焦。接著將之前的藥末加入膏中混合均勻,製成如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患有虛勞、虛煩,可以用梔子湯送服;肺熱,用黃芩湯送服;心熱、驚悸、恍惚,用人參湯送服;咳血、吐血、流鼻血,用麥門冬湯送服;肝熱,用防風湯送服;腎熱,用黃柏湯送服。治療淋病和婦女漏下(月經不正常),用車前子湯送服。咳嗽有痰,用生薑湯送服。陰莖疼痛,用蒲黃、滑石,用水調和送服。氣逆,用橘皮湯送服。未婚女子虛勞,出現寒熱交替,可以用柴胡人參湯送服。
地黃飲,治療流鼻血反覆發作,久治不癒的情況,效果很好。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取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蜂蜜水調和後服用,每天三次。
【補虛的藥劑】
止衄散
黃耆(六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地、阿膠(炒過,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黃耆湯調和後服用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