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六卷 (6)
第二十六卷 (6)
1. 外腎光腫門
小兒陰腫,多由甘肥不節,濕熱下流,或啼哭怒氣不順,或失坐冷地,皆能致之。
丹溪謂:脫囊腫大墜下不收,以紫蘇莖葉為末,水調,荷葉包之。又謂:一人傳此方,用野白紫蘇為末,濕則乾摻,干則香油調敷,雖皮潰而核欲墜,悉有神功。
桃仁丸,治怒氣不順,啼哭鬱氣結於肝經,發為陰腫。或為偏墜。或水竇不通,亦能發腫,此方主之。
桃仁(去皮,微炒),桂心,黑豆(微炒),白蒺藜(炒,研,去刺),牡丹皮,大黃(各等分)
白話文:
小孩出現陰部浮腫的情況,大多是由於飲食過量、吃太多肥膩的食物,導致溼熱往下走,或是因為哭泣和生氣情緒不佳,或者坐在寒冷的地面上等原因所引起。 朱震亨曾說道:如果孩子的蛋袋脹大垂落不能收回來,可以用紫蘇的莢果和葉子磨碎後用水稀釋,然後用荷葉包裹起來。他又提到:有人使用這個方法時,會把野生的白色紫蘇磨成粉末狀,如果是溼的話就把它弄乾再撒上,如果是乾燥的話就會加入香油混合塗抹在上面,即使皮膚已經破裂但蛋袋還是要掉下來了,也都能夠發揮神奇的功效。 「桃仁丸」可以治療因生氣和哭泣造成的情緒鬱積在肝臟經絡中的情況,引發陰部浮腫。或者是因為尿液無法排出,也能夠引發浮腫,這味藥物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配方包括桃仁(去掉外層薄膜並稍微烘烤一下),肉桂的心材,微微烘烤過的黑豆,經過烘烤並且去除尖刺的白蒺藜,牡丹皮以及大黃(每種材料都取相同份量)。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五丸或七九丸,青皮、木香、蔥白煎湯入鹽少許送下。或煎大流氣飲,研青木香送下亦可。
丹溪用木通、甘草、黃連、當歸、黃芩煎服。
牡蠣散,小兒外腎腫大,莖物光明。
牡蠣,煅,為細末,以津唾調塗腫處即消。
白話文:
將藥材煉成蜜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五到九顆,用青皮、木香、蔥白煎湯,加少許鹽送服。也可以煎服大流氣飲,研磨青木香送服。
丹溪先生用木通、甘草、黃連、當歸、黃芩煎服。
牡蠣散可治小兒外腎腫大,莖物光明。
將牡蠣煅燒研磨成細末,用唾液調和塗抹在腫脹的地方,即可消腫。
又方,加地龍末一分。如外腎熱者,以雞子清調敷。
又方,治小兒卵腫。桃仁研如泥,津唾調敷。
青木香丸,寬中快膈,腹脅疼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陰腫偏墜。
黑豆(炒,一兩五錢),青木香,補骨脂(炒),蓽澄茄,檳榔(各四兩)
先將檳榔用粟米包,外再以濕紙裹煨令焦,去飯取檳榔同前藥為末,滴水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加地龍末一份。如果外腎有熱症,可以用雞蛋清調敷。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小兒睪丸腫大。將桃仁研磨成泥狀,用唾液調和敷在患處。
青木香丸,可以治療胸悶、心口痛、腹脅疼痛、心下堅硬痞塊、腸鳴水聲、陰囊腫脹下墜。
將黑豆炒熟,用量一兩五錢;青木香、補骨脂炒熟、蓽澄茄、檳榔各取四兩。
先將檳榔用粟米包好,再用濕紙裹住,煨至焦黃,去米取檳榔,與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做成滴水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
又方,治偏墜。防風、牡丹皮,為末,酒調服一二錢立效。或白湯入鹽下。
又方,治偏墜。五苓散內加防風、牡丹皮極效。有熱者,服三黃丸。
三白散,膀胱蘊熱,風濕相承,發為陰腫,小便不利。
白豆(炒,一兩),桑白皮,白朮,木通,陳皮(各五錢)
上為末,每二錢,薑湯調服。
白話文:
另外一個方法可以治療偏墜:防風和牡丹皮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一到兩錢,效果很快。也可以用白湯加鹽服用。
另一個治療偏墜的方法:在五苓散中加入防風和牡丹皮,效果極佳。如果有發熱的情況,則服用三黃丸。
三白散適用於膀胱積熱,風濕相互影響,導致陰腫,小便不利的症狀。
白豆(炒,一兩)、桑白皮、白朮、木通、陳皮(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薑湯調和服用。
蟬蛻散,陰囊忽腫,或坐地多時,感受風濕,或為蟲蟻所吹。
用蟬蛻五錢,水一碗,煎湯熏洗腫處,腫消痛止。須洗二三次,後服五苓散,以燈芯湯調服。
又方,蔥地上蚯蚓糞為末,煎甘草汁,調敷腫上。或薄荷汁調亦妙。
白話文:
【蟬蛻散】,陰囊突然腫脹,或者長時間坐著,受了風濕侵襲,也可能因被昆蟲叮咬而引起。
使用蟬蛻五錢,取一碗水煎煮後薰蒸並清洗腫脹部位,直到腫脹消退且疼痛停止。需重複此步驟兩到三次,接著服用五苓散,以燈芯湯調服。
另一個方法,可將蔥地上的蚯蚓糞研磨成粉末,再用甘草汁調和,敷在腫脹的地方。或者使用薄荷汁調和同樣有效。
2. 痢門
小兒痢疾,外感少而內傷多。故曰無積不成痢也。但當審諦新久虛實。若新起而腹痛手不可近,後重裡急,日夜頻迸,小水短少,稠黏之物,若膿若血,不計遍數者,急宜下之。下後看輕重再為調補。噤口者,審其從時令之氣而來,體必發熱,用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有熱毒熏蒸胃口,虛而不納穀,或乾噦嘔惡者,以辰砂益元散,用生薑汁調燈芯湯送下。
若痢久而腸胃虛弱者,但當補養氣血,虛回而痢自止也。脾胃健,飲食進,痢自旋止。日數雖多,而無誤於事也。小便不利者,當利之。清六丸佳。
白話文:
小兒痢疾的診治
小兒痢疾,多半是內傷,而不是外感。因此有句俗話說:「無積不成痢」。治療時,必須仔細辨別病情的新舊、虛實。
新起痢疾,若患者腹痛、手碰不得,下墜感明顯、排便頻繁,小便量少、黏稠,且帶有膿血,則應立即服用瀉藥,將積滯之物排出體外。瀉後根據病情輕重,再進行調理和補養。
若患者噤口不食,應仔細判斷是否因時令之氣而導致。若伴有發熱,可用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治療。如果患者因熱毒熏蒸胃口,導致虛弱、不思飲食,甚至乾嘔惡心,可用辰砂益元散,用生薑汁調燈芯湯送服。
久痢患者,腸胃虛弱,應以補養氣血為主,待身體虛弱狀況改善,痢疾自然會停止。脾胃強健,飲食正常,痢疾也會自行痊癒。即使病程較長,只要調理得當,也不會有大礙。
若患者小便不利,應予以利尿,清六丸效果較佳。
人參敗毒散,治四時不正之氣,發為寒熱,瘧痢,或遍身作痛,嘔噦噁心噤口。(方見丹毒赤遊。)加陳皮,薑棗。
香脯,小兒刮腸下痢,噤口不食,閉口閤眼,至重危困。
精豬肉(一兩,批薄片),膩粉
將豬肉於炭火上慢炙,旋鋪膩粉令勻,成脯,每以少許與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邊,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食之神效。
《百一選方》治噤口痢。
蓮肉去殼留心,碾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下。此是毒氣上衝心肺,藉此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四季中的邪氣所引起的感冒、發燒、腹瀉或者全身疼痛、嘔吐和噁心等症狀。如果加入陳皮和薑汁以及大棗,效果更佳。香脯則可以用來治療小孩拉肚子、不想吃東西、眼睛緊閉的情況,非常嚴重危險。用瘦豬肉切成薄片,在碳火上慢慢烤熟後撒上滑石粉,做成乾肉條,每次少量地讓孩子食用,如果不願意吃,就放在鼻子旁邊讓他聞一下,他會自然而然想要吃。這個方法可以治療胃部有毒素的情況,效果非常好。另外,《百一選方》還有一個治療禁口痢疾的方法:把蓮子磨成粉末,每天服用一半錢左右,用舊米湯沖泡喝下去,這樣能夠疏通心臟的功能,讓人感到想吃食物。
山藥散,噤口痢。
乾山藥(一兩,半炒熟,半生用)
為末,白湯調二錢,服之嘔噦立止。
茅花湯,吐血下血,鼻衄,血痢,黑痢。
茅花一大把,水煎服。無花用根代之。
枳殼寬腸散,順氣治痢。
甘草(炙,六錢),枳殼(炒,二兩四錢)
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白湯調下。
烏梅湯,治下痢津液少,臟腑虛燥,煩渴引飲。及諸病後,煩渴引飲無度。
白話文:
- 山藥散,專治噤口痢。
幹山藥(一兩,一半炒熟,一半生用),研磨成粉末。
用白開水調製二錢,服用後可以立刻止吐。
- 茅花湯,適用於吐血、下血、鼻出血、血痢、黑痢。
若有茅花,請採一大把,加水煮沸後服用。若無花,可用根部替代。
- 枳殼寬腸散,能順暢氣息,治療痢疾。
甘草(炙,六錢),枳殼(炒,二兩四錢),研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一錢,早晨空腹時,用白開水調製服用。
- 紅梅湯,用於治療下痢時津液不足,臟腑虛弱乾燥,口渴想喝水。以及各類病後,口渴想喝水無止境。
烏梅肉(微炒,五錢),白茯苓,木瓜(各一兩)
上每三錢,姜一片,水煎服。
清六丸,治血痢,小水短少,及泄瀉。此方專清六腑濕熱,故名清六。內用紅曲者,以其能消食積而化淤血也。
桂府白滑石(飛過,六兩),炙甘草(一兩),紅曲(炒,五錢)
上滴水為丸,燈芯湯下二三十丸。
芍藥湯,治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腹中疼痛。劉守真云: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而後重自除。此方是也。
白話文:
烏梅肉微炒五錢,白茯苓、木瓜各一兩,每三錢加一片薑,水煎服用。此方名為清六丸,專治血痢、小便短少及腹瀉,因為它能清熱利濕,故名清六。方中加入紅曲,是因為紅曲能消食積化淤血。
另外,桂府白滑石飛過六兩,炙甘草一兩,紅曲炒五錢,滴水為丸,用燈芯湯送服二三十丸。此方名為芍藥湯,治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腹痛。劉守真說:「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而後重自除」,此方正是根據此理。
白芍藥(二錢),當歸(一錢),酒連,酒芩(各八分),木香,檳榔(各五分),肉桂(四分),甘草(二分)
水煎服。小水短少,日夜後重者,加枳殼、升麻、桃仁各一錢,滑石三錢。若積滯重而熱甚者,加大黃一錢。
保和丸,食積痢,腹疼不知餓,用此消之。
白話文:
材料:
- 白芍藥(6克)
- 當歸(3克)
- 酒制黃連(8克)
- 酒制黃芩(8克)
- 木香(5克)
- 檳榔(5克)
- 肉桂(4克)
- 甘草(2克)
使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出現尿量減少,且日夜感覺肛門有下墜感的情況,請在原有配方上加上枳殼(6克)、升麻(6克)及桃仁(6克),並增加滑石(9克)的份量。
如果積食嚴重且伴有高熱,請增加大黃(6克)的份量。
對於食積引起的痢疾、腹痛且不知饑餓的情況,可以使用「保和丸」來進行治療。
山楂,神麯(各二兩),陳皮,半夏(各一兩),蘿蔔子,連翹(炒。各五分)
上末。仍以神麯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一錢,白湯下。
小香連丸,裡急後重,腹疼,赤白痢。
黃連(吳茱萸各一兩,同炒,只用連),木香(二錢),訶子(煨,去核,五錢)
上為丸,曲糊為丸,綠豆大,每三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山楂、神麴各二兩,陳皮、半夏各一兩,蘿蔔子、連翹(炒)各五分,研成粉末。再用神麴糊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錢,用白湯送服。此方名為小香連丸,主治裡急後重、腹痛、赤白痢。黃連、吳茱萸(同炒,只用黃連)各一兩,木香二錢,訶子(煨,去核)五錢,製成丸子,用曲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地榆散,治赤痢無糞,鮮紅點滴而下。
地榆(蜜炒),訶肉(煨),甘草(各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地榆飲,熱痢腹痛,赤白頻並。
地榆(二錢),甘草,白芍藥,當歸(各一錢),枳殼(炒,一錢半),黃連(吳茱萸炒,一錢),水煎服。
茯苓白朮散,治寒痢,所下清白如魚凍者。脾弱不思飲食。
茯苓(三錢),白朮,人參,木通,枳殼,甘草(炒。各一錢),肉果(煨),桂心(各一錢半),訶肉(二錢),陳皮
白話文:
【地榆散】,用於治療紅色但無糞便的痢疾,症狀表現為鮮紅色的點滴狀排出。
- 地榆(蜜炒):地榆經過蜜炒處理。
- 訶肉(煨):訶肉經過煨制處理。
- 甘草(各等分):甘草按照相同比例加入。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0.3克),以米湯調和服用。
【地榆飲】,適合熱性痢疾伴有腹痛,以及同時出現赤白痢疾的症狀。
- 地榆(二錢,約6克):地榆的量為二錢。
- 甘草、白芍藥、當歸(各一錢,約3克):這三個成分的量都是各一錢。
- 枳殼(炒,一錢半,約4.5克):經過炒制的枳殼的量為一錢半。
- 黃連(吳茱萸炒,一錢,約3克):黃連經過吳茱萸炒製後的量為一錢。
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茯苓白朮散】,用於治療寒性痢疾,患者排出的物質清白如魚凍,且脾虛不思飲食。
- 茯苓(三錢,約9克):茯苓的量為三錢。
- 白朮、人參、木通、枳殼、甘草(炒,各一錢,約3克):這五種成分的量都是各一錢。
- 肉果(煨)、桂心(各一錢半,約4.5克):肉果和桂心的量都是各一錢半。
- 言肉(二錢,約6克):訶肉的量為二錢。
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每三五錢,燈芯煎服。
樸附丸,治寒痢滑泄不禁。
厚朴(制),大附子(炮),乾薑(炮),陳皮(各等分)
為末,粟米糊為丸,每服五七分或一錢,米飲下。
又方
木香(一錢),黃連(吳茱萸炒,三錢),粟殼(去蒂萼,蜜炒,二錢),殭蠶(炒,一錢),甘草(二錢)
上銼,以生薑三錢同炒,爆干為末,米飲調下。赤,生地黃湯下。白,烏梅湯下。如有熱,小柴胡湯解之。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錢到五錢,用燈芯煎煮服用。樸附丸,用於治療寒性痢疾、滑泄不止的病症。用厚朴(制)、大附子(炮)、乾薑(炮)、陳皮(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粟米糊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分或一錢,用米湯送服。另外還有個方子,用木香(一錢)、黃連(吳茱萸炒,三錢)、粟殼(去蒂萼,蜜炒,二錢)、殭蠶(炒,一錢)、甘草(二錢),將藥材切碎,用生薑三錢一同炒至乾燥,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如果大便赤色,用生地黃湯送服。如果大便白色,用烏梅湯送服。若有發熱症状,用小柴胡湯解之。
養臟湯,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如膿血、魚腦,裡急後重,腹臍㽲痛,脫肛。如臟腑滑泄,夜起,及日久虛寒,加大附子三片。
粟殼(蜜炒,三錢),人參,當歸,肉桂,肉果(煨),白朮,訶肉(煨),炙甘草(各一錢),木香,芍藥(各一錢半)
每三五錢,水煎服,忌酒面生冷。
胃風湯,風冷乘虛干於腸胃,水穀不化,泄瀉,腹脅虛滿,腸鳴㽲痛,下如豆汁或純瘀血。
白朮,芍藥,川芎,人參,當歸,肉桂,茯苓(各等分)
白話文:
養臟湯用於治療寒熱不調、腹瀉(包括赤白便、膿血便、魚腦狀便)、裡急後重、腹臍疼痛、脫肛等症狀。如果患者臟腑滑泄、夜間起夜,或久病虛寒,可以加附子三片。
方劑組成:粟殼(蜜炒,三錢)、人參、當歸、肉桂、肉果(煨)、白朮、訶肉(煨)、炙甘草(各一錢)、木香、芍藥(各一錢半)
每次取三至五錢,水煎服,忌酒面生冷。
胃風湯用於治療風寒乘虛侵犯腸胃,導致水穀不化、腹瀉、腹脅脹滿、腸鳴疼痛,排泄物如豆汁或純瘀血等症狀。
方劑組成:白朮、芍藥、川芎、人參、當歸、肉桂、茯苓(各等分)
每服三錢,入粟米一錢,水煎服。
芍藥柏皮丸,一切膿血惡痢窘痛。
白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枳殼(各五錢)
為末,滴水丸,綠豆大,白湯下。
三黃熟艾湯,積熱下痢赤色,及治傷寒四五日,大下熱痢,諸藥不效者。
黃連,黃柏,黃芩(各七錢),熟艾(半雞子大)
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三錢藥丸,加入一錢小米一起用水煎服。芍藥柏皮丸可以治療各種膿血惡痢及腹痛。白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枳殼各五錢,研磨成粉,製成滴水丸,綠豆大小,用白湯送服。三黃熟艾湯用於治療積熱下痢,排泄物呈紅色,以及傷寒病發病四五天后,出現發熱下痢,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黃連、黃柏、黃芩各七錢,熟艾半個雞蛋大小,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