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九卷 (14)

回本書目錄

第九卷 (14)

1. 咯血,唾血,痰涎血

咯血者,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鮮或紫者是也。又如細屑者,亦是也。治法:四物入薑汁、童便、青黛之類。有咯出痰帶血絲者同治,但宜加痰火藥。

唾血者,鮮血隨唾而出者是也。二者皆出於腎,也有瘀血內積,肺氣壅逼不能下降。用天門冬、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遠志,或加炮姜。

生生子曰:唾血癥,曾見二人,口中津唾皆是紫黑血水,如豬血之色,晦而不鮮,形瘦體熱,盜汗,為有怫鬱所致,如此者年餘。治以清痰、降火、開鬱等藥,或止或發,其一乃侄婦也。後因注舡大吐痰涎數碗,其症再不復萌。由是觀之,唾血亦有木鬱之症,不可不知。

痰涎血出於脾,以葛根、黃連、黃耆、芍藥、當歸、甘草、沉香之類主之。

丹溪曰:咯血痰帶血絲出者,用薑汁、青黛、童便、竹瀝,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加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滑伯仁曰:寒涼之溢水,乃瀉火也。溫熱之助火,乃折水也。衄血,手陽明循手經上行入清氣道中。咯血乃入於所合也,所合肺也。

又曰:咯血為病最重,且難治者。以肺手太陰之經,氣多血少。又肺者金象,為清肅之臟,今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為咯血,逆之甚矣。上氣見血,下聞病音,謂喘而咯血且咳嗽也。

唾血責在下焦陽火煎迫而為之也。腎主唾,為足少陰,少血多氣,故其證亦為難治。

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煩躁咳嗽。

生蒲黃,乾荷葉,茅根(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食後溫服。

丹溪方,治咯血。

桑白皮(一錢五分),半夏(炒),知母,貝母,茯苓(各一錢),生地黃,陳皮(各一錢),阿膠(炒),甘草,杏仁(炒。各五分),山梔子,桔梗(各七分),柳桂(二分,入此以治上焦)

薑、蔥白,水煎服。

又方,治咯血、衄血。

白芍藥(一兩),犀角(二錢五分)

各為末,新汲水調服一錢,血止為限。

又方,治咯血。

荷葉,焙乾,為末,米湯調下二錢。

又方,治痰中血。

白朮(一錢五分),貝母,芍藥,桑白皮,桃仁(各一錢),甘草(三分),山梔(炒黑,一錢二分),牡丹皮(一錢五分),水煎服。

又方,治痰中血。

橘紅(一錢五分),半夏,茯苓,貝母,牡丹皮,桃仁(各一錢),黃連,甘草,大青(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又方,治痰中血。

橘紅(二錢),半夏,茯苓,白朮,枳殼,黃芩,桑白皮(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三分),人參(五分),或加青黛(五分),水煎服。

地黃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白話文:

[咳嗽出血,唾液帶血,痰中夾血]

咳嗽出血,指的是喉嚨常帶有血腥味,一咳嗽就會出血,血色可能是鮮紅或是紫色。有時候,出血會像細小的碎片。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物湯加入薑汁、童便、青黛等藥物。如果咳嗽時痰中帶有血絲,同樣適用,但應增加化痰和清熱的藥物。

唾液帶血,是指唾液中混有鮮血。這通常源於腎臟問題,也可能是因爲體內有淤血積聚,導致肺氣堵塞無法下降。治療可用天門冬、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遠志,或加炮姜。

有位醫生分享過兩個案例,患者口中唾液都是紫黑色的血水,顏色暗淡不鮮亮,身體消瘦,發熱盜汗,這是由於情緒抑鬱所致,持續了一年多。治療上以清痰、降火、開鬱等藥爲主,症狀時好時壞,其中一位患者是他的侄媳。後來她因爲暈船大量嘔吐,吐出了幾碗的痰液後,病症再未復發。由此可見,唾液帶血也可能與情緒抑鬱有關,這一點不可不知。

痰中夾血,源自脾臟問題,可使用葛根、黃連、黃芪、芍藥、當歸、甘草、沉香等藥物進行治療。

丹溪先生說,咳嗽時痰中帶血,可以用薑汁、青黛、童便、竹瀝等藥物,加入活血藥物中使用,例如四物湯可以添加地黃膏、牛膝膏等。

滑伯仁先生說,寒冷涼性藥物可以瀉火,溫熱藥物則可能助火。鼻血是手陽明經絡的問題,而咳嗽出血則是肺部的問題。

又說,咳嗽出血是最嚴重的病症之一,且難以治癒。肺部屬於手太陰經,氣血分佈不均,肺臟象徵金屬,本應保持清潔肅靜,現在卻被火氣控制,迫使血液上行,從而導致咳嗽出血,這種逆反非常嚴重。上氣道出現血跡,下呼吸道聽到疾病的聲音,指的是喘息、咳嗽和咳嗽出血。

唾液帶血,源於下焦的陽火煎熬,腎臟主管唾液,屬於足少陰,血少氣多,因此這個病症也很難治療。

"恩袍散",用於治療咳嗽出血、吐血、唾液帶血,以及煩躁咳嗽。

生蒲黃、幹荷葉、茅根(各等量)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煎的桑白皮湯,在飯後溫服。

丹溪先生的配方,用於治療咳嗽出血。

桑白皮(1.5錢)、半夏(炒)、知母、貝母、茯苓(各1錢)、生地黃、陳皮(各1錢)、阿膠(炒)、甘草、杏仁(炒,各0.5錢)、山梔子、桔梗(各0.7錢)、柳桂(0.2錢,加入此方以治療上焦)

加入姜、蔥白,用水煎煮服用。

另一個配方,用於治療咳嗽出血、鼻血。

白芍藥(1兩)、犀角(2.5錢)

分別研磨成粉末,用新鮮抽取的水調和1錢服用,直到血止爲止。

另一個配方,用於治療咳嗽出血。

荷葉,烘乾後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2錢服用。

另一個配方,用於治療痰中帶血。

白朮(1.5錢)、貝母、芍藥、桑白皮、桃仁(各1錢)、甘草(0.3錢)、山梔(炒黑,1.2錢)、牡丹皮(1.5錢),用水煎煮服用。

另一個配方,用於治療痰中帶血。

橘紅(1.5錢)、半夏、茯苓、貝母、牡丹皮、桃仁(各1錢)、黃連、甘草、大青(各0.5錢)

加入3片姜,用水煎煮服用。

另一個配方,用於治療痰中帶血。

橘紅(2錢)、半夏、茯苓、白朮、枳殼、黃芩、桑白皮(各1錢)、五味子(15粒)、甘草(0.3錢)、人參(0.5錢),或加青黛(0.5錢),用水煎煮服用。

"地黃散",用於治療所有類型的吐血、咳嗽出血,能夠解除所有毒素和各種熱病引起的煩躁。

茜草根(4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2兩)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錢,用新鮮抽取的水調和服用,加入2兩人參,用於治療咳嗽伴有血痰。

另一個配方,用於治療吐血引起的熱渴。

茅根,榨汁飲用,一天三次,有效。用於治療虛勞久咳引起的咳嗽出血。

五倍子(炒,研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1錢,用溫茶調勻,用米湯送下。

"白及散",用於治療咳嗽出血。

白及(1兩)、藕節(5錢)

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錢,用白開水調和服用,效果神奇。據說白及能夠直達出血部位,填塞出血點,從而止血。《醫說》記載,用於治療肺損傷引起的咳嗽出血,特別有效。

"四血散",用於治療鼻血、吐血、便血。

益元散加當歸、井泉石。尿道疼痛加蒲黃,腹瀉加車前子。用米湯調和服用。

《元戎》方,用於治療鼻血、口腔出血,以及大小便出血。服用時間根據病情上下,餐前或餐後服用。

丹參、蒲黃、紫蘇、滑石(等量)

研磨成粉末,調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