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六卷 (7)
第二十六卷 (7)
1. 淋門
淋,淋瀝也。尿竅澀滯,小便點滴而出,艱澀而疼,頻而數起也。由熱結膀胱,不能滲泄,下焦之氣壅滯而然。其血淋者,熱自小腸而來,小腸與心為表裡,心主血,熱則妄行,滲於膀胱而致之也。小兒尿出,少頃如米泔狀者,由乳哺失節,傷於脾胃,以致青白不分,久則成疳而濁也。
尿初出時微赤,良久變白,乃熱疳之邪。初出黃白,良久變米泔者,乃冷疳之候也。冷者益黃散主之。熱者牛黃丸。冷而復挾熱者,大蘆薈丸。純白濁者,厚朴丸。諸失津液,欲成疳,而小便白濁者,茯苓散。
葵子散,小兒諸淋。
葵子,車前子,木通,桑白皮(蜜炒),瞿麥,赤茯苓,山梔子,炙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八正散,心經蘊熱,口燥咽乾,五淋小便澀,眼目赤脈赤瘡。
滑石,瞿麥,木通,大黃,萹蓄,車前子,梔子(各五錢),甘草梢(二錢半)
每二三錢,加燈芯煎服。
木通散,上焦熱,小便閉,煩躁生嗔及淋瀝,諸瘡丹毒。
八正散加赤茯苓、黃芩。
五淋散,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膏或血。
血餘散,治血淋。
發灰(二錢),生蒲黃,生地黃,赤茯苓,甘草(各一錢)
煎調發灰,空心服。
分清散,通心氣,補漏精,小便餘瀝,赤白濁。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燈芯
水煎服。一方加白芍藥、茯苓。
君樸丸,治諸疳小便白濁,久則黃瘦不長肌肉。
使君子肉(煨),厚朴(制),黃連(各一兩),木香(二錢,同炒)
上為末,麵糊丸,赤豆大,米飲下三十丸。
胃苓丸,治小便如米泔,甚效。分陰陽,退潮熱,消浮腫,退黃疸,調脾胃。此銅壁山人改湯為丸。即胃苓湯加草果,米糊丸,米飲下。嘔吐薑湯下。泄瀉車前子湯下。浮腫,長流水。五加皮、燈芯湯下。黃疸本方一料加茵陳五錢,燈芯湯下。白濁鹽湯下。疝氣茴香湯下。
白話文:
[淋門]指的是淋病的情況。
淋,指的是排尿困難。因為尿道阻塞,小便只能一點一滴地排出,排尿時會感到疼痛,並且頻繁想要排尿。這是由於熱氣在膀胱中結聚,無法正常排泄,下焦的氣血運行受阻所導致的。若是血淋,熱氣來自小腸,小腸和心臟相表裡,心主血液,熱氣使得血液運行紊亂,滲入膀胱而引發疾病。小孩排尿後,尿液很快變得像米漿一樣,這是因為哺乳不當,影響了脾胃功能,導致青黃不分,長時間下來就會形成疳疾,使尿液變得混濁。
尿液剛排出時略帶紅色,過一段時間轉為白色,這是熱性疳疾的徵兆。尿液初排出時是黃白色,過一陣子變成米漿色,這是冷性疳疾的症狀。對於冷性疳疾,可以使用黃散治療;熱性疳疾,可服用牛黃丸;若是冷熱夾雜,則應服用大蘆薈丸;單純的白色混濁,則適用厚朴丸。各種流失津液的情況,有可能發展成為疳疾,且小便呈現白色混濁,可用茯苓散治療。
葵子散,用於兒童各種淋病的治療。
葵子、車前子、木通、桑白皮(蜜炒)、瞿麥、赤茯苓、山梔子、炙甘草(各等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八正散,適用於心經蘊熱,口乾舌燥,咽喉乾渴,小便短澀,眼目赤痛,以及皮膚紅疹。
滑石、瞿麥、木通、大黃、萹蓄、車前子、梔子(各五錢),甘草梢(二錢半)。每次取二至三錢,加入燈芯草一同煎煮後服用。
木通散,上焦熱,小便不通,情緒煩躁易怒以及排尿困難,各種瘡毒和丹毒。
八正散加上赤茯苓、黃芩。
五淋散,膀胱有熱,水道不通,尿液可能像豆汁,也可能像沙石,或呈膏狀,或含血。
血餘散,用於治療血淋。
發灰(二錢),生蒲黃、生地黃、赤茯苓、甘草(各一錢)。先煎煮其他藥材,再加入發灰調和,空腹服用。
分清散,通心氣,補精氣,改善小便餘瀝,以及赤白混濁。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燈芯。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配方還會添加白芍藥、茯苓。
君樸丸,治療各種疳疾,小便呈現白色混濁,長期下來會出現黃瘦,肌肉不發育。
使君子肉(煨)、厚朴(制)、黃連(各一兩)、木香(二錢,同炒)。研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紅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粒,用水送服。
胃苓丸,治療小便像米漿一樣,效果顯著。能調整陰陽平衡,退燒,消除浮腫,改善黃疸,調理脾胃。這是銅壁山人將胃苓湯改為丸狀。即胃苓湯加上草果,用米糊製成丸狀,用水送服。若出現嘔吐,則用薑湯送服;若出現腹瀉,則用車前子湯送服;若是浮腫,則用長流水送服;若是黃疸,則在原方基礎上加茵陳五錢,用燈芯湯送服;若是白色混濁,則用鹽湯送服;若是疝氣,則用茴香湯送服。
2. 遺尿門(尿床附)
遺尿者,謂小便日夜時出,多而不禁。尿床者,謂夜入床睡去,乃小便出而不知也。良由下元不足,腎與膀胱虛冷所致。故古方多用溫補下元之劑,腎氣實則氣固而溺有統攝,則不致遺失也。
劉守真又謂:有熱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乃廷孔鬱結極甚,而氣血不得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夜滲入膀胱,而旋溺遺失不能收禁也。此又不可不知。
孫仲子泰來曰:夫謂不禁者,乃小便出多不計其遍數,為下元大虛之症。由陽氣虛憊,不能收持,此急症也。不急治則死矣。非大溫大升大補,則莫能濟其虛而固其原。彼尿床者,嬰孩童稚常有之。蓋男子十六而精通腎氣固,即不為治,至其時亦自止,若治之早者,則早止也。
亦有至老而不止者。余目擊十數人矣。余族且三人,皆乏嗣,總由下元虛冷,良可徵矣。劉守真謂:有熱客腎部,干於厥陰,廷孔鬱結極甚,不能宣通,故遺失不能收禁。愚謂:既鬱結極甚,不能宣通,則小便所出者,僅點滴而已,所出必短澀疼痛,色必黃赤,安能直遂長清不收,不禁哉。《內經》謂:膀胱約而為癃,不約為遺溺不禁。
由是參之,守真之論,只可言淋,乃暫有之疾,非遺失日久者可擬。余不佞,僭為辯。
雞腸散,小兒尿床遺溺,不自知覺。
雞腸(燒),牡蠣(煅),白茯苓,真桑螵蛸(炒。各五錢),桂心,龍骨(各二錢半)
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雞䏶胵散,治遺尿。
雞䏶胵(一具),雞腸(燒),豬胞(炙焦)
上為末,男用雌,女用雄,每一二錢,酒調下。
破故紙散,下元虛冷遺尿。
破故紙炒,為末一二錢,白湯調服。
益智仁散,治同上,亦治白濁。
益智仁、白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下。
又方
五倍子(一半生用,一半燒存性)
為末,雪糕為丸,白湯下。
補原丸,治下元虛憊,小水不禁,或如脂膏。
桑螵蛸,益智仁,人參,仙茅,山茱萸肉,菟絲子,乾山藥,巴戟
上為末,各照常制,芡實粉為丸,蓮肉湯送下七八十丸。
遺尿方
破故紙,益智仁,烏藥(各三錢),白茯苓,茯神(各一錢)
上為末,空心米飲下一錢。
白話文:
尿失禁指的是無論白天黑夜,小便時常自動流出,量多而無法控制。夜間遺尿則是指在睡覺時,小便不知不覺地排出,自己完全不知道。這主要是因爲下體元氣不足,腎臟與膀胱虛寒造成的。因此,古代的藥方多采用溫補下體的藥物,當腎氣充足,就能固攝小便,避免遺尿。
劉守真則說:如果熱邪侵入腎臟,影響到足厥陰肝經,導致氣孔極度鬱結,氣血無法正常流通,身體就會失去正常功能,因此晚上小便會無意識地流入膀胱,然後遺尿,無法控制。這也是我們必須知道的。
孫仲子泰來表示:所謂的無法控制,就是小便頻繁,不計次數,這是下體極度虛弱的症狀。這是因爲陽氣虛弱,無法控制小便,這是急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致命。只有大量溫補,才能彌補其虛弱,穩固其根本。至於尿牀的情況,在嬰兒和小孩中很常見。一般來說,男性到了16歲,精氣充沛,腎臟穩固,即使不治療,到時候也會自然停止。如果早點治療,就能早點停止。
有些人到了老年還會有尿牀的問題,我親眼見過十幾個人了。我們家族裏就有三個人,他們都沒有後代,可能都是因爲下體虛寒。劉守真說:如果有熱邪侵入腎臟,影響到足厥陰肝經,導致氣孔極度鬱結,無法正常流通,就可能會遺尿,無法控制。我認爲:如果氣孔極度鬱結,無法正常流通,那麼小便只能一點點排出,而且會短澀疼痛,顏色應該是黃赤的,怎麼可能順暢地大量排出,無法控制呢。《內經》說:膀胱緊縮會形成癃閉,不緊縮則會導致遺尿,無法控制。
從這個角度看,劉守真的理論,只適用於暫時的疾病,如尿痛,而不是長期遺尿的情況。我冒昧地提出反駁。
以下是幾種治療尿失禁和夜間遺尿的藥方:
-
雞腸散:適用於兒童尿牀,無意識地遺尿。 成份:燒雞腸、煅牡蠣、白茯苓、炒真桑螵蛸、桂心、龍骨。每次服用三錢,姜棗煎服。
-
雞䏶胵散:用於治療尿失禁。 成份:雞䏶胵、燒雞腸、烤豬胞。將所有成份磨成粉末,男性用雌性,女性用雄性,每次服用一二錢,用酒調服。
-
破故紙散:用於治療下體虛寒導致的尿失禁。 成份:炒破故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錢,用白湯調服。
-
益智仁散:用於治療尿失禁,也可用於治療白濁。 成份:益智仁、白茯苓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米飲下。
-
另一個方子: 成份:五倍子(一半生用,一半燒存性)。磨成粉末,用雪糕製成丸狀,用白湯下。
-
補原丸:用於治療下體虛弱,小便無法控制,或如脂膏。 成份:桑螵蛸、益智仁、人參、仙茅、山茱萸肉、菟絲子、乾山藥、巴戟。磨成粉末,用芡實粉製成丸狀,用蓮肉湯送下七八十丸。
-
尿失禁方: 成份:破故紙、益智仁、烏藥(各三錢)、白茯苓、茯神(各一錢)。磨成粉末,空腹時用米飲下服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