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五卷 (9)
第二十五卷 (9)
1. 行遲
《內經》云:足得血而能步。設未經跌撲損傷、及發驚搐、強被束縛者,乃下元不足也。蓋腎主骨,肝主筋,下元不足,則筋骨痿弱不能行動,宜當峻補下元。有疳弱而不能行者,當從疳治。
腎氣丸,治下元不足行遲。
懷地黃(酒蒸熟,四兩),乾山藥,山茱萸肉(各二兩),茯苓,澤瀉,牡丹皮(去心。各一兩半。)
上末,煉蜜丸,空心淡鹽湯下五十丸。
白話文:
《內經》說:「腳部得到血液才能行走。」假設沒有跌倒、碰撞、損傷,也沒有受到驚嚇抽搐,或被強行束縛的情況,那便是下元不足。因為腎主骨,肝主筋,下元不足,則筋骨衰弱不能行動,應該大力補益下元。如果有疳疾而不能行走者,則應從疳疾方面治療。
[腎氣丸],治療下元不足,行走緩慢。
用生地黃(酒蒸熟,四兩)、乾山藥、山茱萸肉(各二兩)、茯苓、澤瀉、牡丹皮(去心,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劑,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五十丸。
地黃丸,峻補下元。(方見顱囟。)
虎骨丸,腳軟行遲。
虎脛骨(好酒炙),熟地,酸棗仁(酒炒),茯苓,桂心,防風,川芎,牛膝
各等分,為末,蜜丸,麻子大,木瓜湯下三十丸。
牛膝散,三歲不能行走。
五加皮(六錢),牛膝,木瓜(各五錢)
上末,每一錢,酒調下。
白話文:
【地黃丸】,強力補充下元。(方見顱囟。)
【虎骨丸】,治療腳軟行動緩慢。
虎脛骨(用好酒煮熟),熟地,酸棗仁(用水酒炒),茯苓,桂心,防風,川芎,牛膝
每種材料等量分開,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芝麻,以木瓜湯送服三十粒。
【牛膝散】,適合三歲還不能走路的小孩使用。
五加皮(用量六錢),牛膝,木瓜(各用量五錢)
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每取一錢,以酒調和後服用。
2. 項軟
項軟者,乃督脈虛而筋骨不收斂也。督脈系足太陽膀胱經所主。古方多從風治,以其頭重頸軟,頭不得正而墜前墜後也。愚謂但補督脈,則其氣血充盛,自能收持也。前虎骨丸、地黃丸,皆可任之。
天柱丸,治項風氣起,頸軟頭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後。
蛇含石(醋煅七次,一兩),川鬱金(三錢),麝香(少許)
搗飯為丸,芡實大,每一丸,荊芥湯化下。
白話文:
脖子軟弱無力,是因為督脈虛弱,導致筋骨無法收斂。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連。古方大多從風邪的角度治療,因為患者頭重頸軟,頭部無法保持正位,會往前或往後歪斜。我認為只要補益督脈,就能使氣血充盈,自然能收斂頸部。過去的虎骨丸、地黃丸等方劑,都可以使用。
天柱丸,用於治療項部風邪引起的脖子僵硬,頸部軟弱,頭部無法保持正位,會往前或往後歪斜。
將蛇含石(醋煅七次,一兩)、川鬱金(三錢)、麝香(少許)搗碎製成丸藥,大小如芡實,每次服一丸,用荊芥湯送服。
五皮散,治項軟。
五加皮為末,酒調塗敷頸骨上,再用酒調服,亦治行遲。
白話文:
五皮散:治療脖子僵硬。把五加皮磨成粉,加入酒攪拌後塗抹在脖骨上,然後再次服用酒來治療走路緩慢。
3. 滯頤
滯頤者,涎自口角流出而滯於頤間也。此由脾冷涎多,脾虛不能攝其津液,泛而溢出,漬滯頤間,濕淫紅赤。惟當溫脾益黃散、溫脾散,皆治之。亦有脾熱者,但清其熱,則涎自不泛上。寒熱一字,在人看其面色,審其兼症,問其二便,庶治不偏。
溫脾散,治滯頤。
半夏,丁香,木香(各一兩),姜(炮),白朮,青皮,陳皮(各五錢)
白話文:
下巴上流口水,是因為脾臟寒涼、津液過多,脾虛無力,無法收攝津液,導致口水溢出,停留在下巴,造成濕氣侵襲,紅腫發炎。治療方法是溫暖脾胃,可以用益黃散、溫脾散來調理。如果脾胃有熱,就應該清熱降火,這樣口水就不會再溢出。判斷是寒還是熱,需要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了解其他症狀,詢問二便的情況,才能避免治療偏頗。
溫脾散可以治療下巴流口水。
藥材包括:半夏、丁香、木香(各一兩)、薑(炮)、白朮、青皮、陳皮(各五錢)。
上末,麵糊丸,黍米大,一歲十丸,米湯下。
溫脾丹,治同上。
半夏,人參,肉果,白朮,炮姜,甘草(各五錢),丁香(一兩)
上二三錢,水煎服。
清脾散,治同上。
白朮,白滑石(飛。各五錢),甘草(一錢),黃連(酒炒,二錢),扁豆(炒),茯苓(各三錢),葛根(一錢半),石斛(三錢)
上末,每服一錢,燈芯湯調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小米加水煮成湯服用,每天服用十丸。另外,溫脾丹、清脾散也能治療相同症狀,服用方法請參照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