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五卷 (5)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五卷 (5)

1. 入門看證歌

五指梢頭冷,驚來不可當,若還中指熱,必定是傷寒,中指獨自冷,麻痘症相傳,女右男分左,叮嚀仔細看。

白話文:

手指尖端冰冷,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病症。如果只有中指發燒,那可能就是感冒了。如果中指和其他手指相比特別寒冷,那麼就有可能是麻疹或水痘等疾病的徵兆。女性右手和男性左手的情況不同,請仔細觀察。

2. 變蒸

生生子曰:古謂三十二日一變生一臟,六十四日一蒸生一腑,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畢。則臟腑完而人始全也。大意謂人有三百六十五骨度,而合周天之數,以期歲該之云云也。愚謂嬰孩離母則臟腑已自具足,豈待變蒸完而後始生哉。

觀其下地囡然一聲,便能呼吸飲乳,大小便一如大人,設臟不完,啼聲安出,又安能飲乳而成大小便哉?由是推之,所謂變蒸者,乃氣血按月交會鍛鍊,使臟腑之精神志意魂魄遞長,靈覺漸生爾。氣血有太過,有不及,故寒熱之發,有輕重,有晏早,不然觀今之嬰孩,未嘗月月如其所云三十二日必一變,六十四日必一蒸也。發寒熱者,百中僅一二耳。

白話文:

古人曾說,三十二天會發生一次變化生成一個臟器,六十四天會有一次蒸餾生成一個官府,三百二十天經歷十次變化和五次蒸餾後,所有的臟器和官府都已經完成,人類的生命纔算是完整。這段話大致上指的是人有三百六十五個骨骼,它們加起來等於周天的數字,以此來預測一年的週期。

我認為,當孩子離開母親時,他的臟器已經準備就緒,並不需要等到所有變化和蒸餾完成後才開始形成。

觀察新生兒出生後的一聲啼哭,就能開始呼吸、飲食和排泄,就像成年人一樣。如果某個臟器不完全,啼哭聲怎麼來的呢?又怎麼可能通過飲食來排尿和排便呢?從這裡推論,所謂的變化和蒸餾,是指氣血按照每月的循環進行鍛煉,讓各個臟器的精神、意志、魂魄等依次成長,靈性逐漸產生。

氣血有過剩和不足的情況,所以發燒和寒涼的現象有輕重和早晚之分,否則現在的嬰兒並不會每個月都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在第三十二天改變一次,在第六十四天蒸餾一次。發燒的現象,只佔百分之一二而已。

間或有之,亦不過將息失宜,或傷風、傷乳,而偶與時會耳。雖不服藥,隨亦自愈。茲姑採什數方,以備參用,若謂生臟生腑之助,則其謬也。不辯自知。

清解湯,變蒸熱多寒少,面赤息粗,有似傷風,表裡無汗,或發癮疹咳嗽,並皆治之。

柴胡(五分),前胡(四分),酒芩(五分),甘草(炙,三分),葛根(三分),杏仁(四分),枳殼(三分),白芍藥(七分),水煎服。

白話文:

偶爾出現這種情況,也只是一時休息不當,或者受了風寒、乳汁受損,剛好碰上這個時候而已。就算不吃藥,也會自然痊癒。這裡只列舉一些方子,以便參考使用,如果說能幫助臟腑生長,那就大錯特錯了。明眼人自會明白。

「清解湯」適合治療蒸熱多寒少、面紅氣粗,類似傷風,表裡不汗,或發疹子咳嗽等症狀。

配方:柴胡(五分)、前胡(四分)、酒芩(五分)、甘草(炙,三分)、葛根(三分)、杏仁(四分)、枳殼(三分)、白芍(七分),水煎服。

柴胡湯,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二錢),防風,龍膽草(各一錢),柴胡(三錢)

每服三錢,水煎服。

惺惺散,治變蒸發熱,或咳嗽痰涎,鼻塞聲重,瘡疹發熱。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芍藥,桔梗,細辛,麥芽(各等分)

白話文:

柴胡湯用來治療盜汗、骨頭發熱、心煩意亂、哭鬧不止。藥方包含人參、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二錢)、防風、龍膽草(各一錢)、柴胡(三錢)。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

惺惺散用來治療盜汗、發燒、咳嗽痰多、鼻塞聲音沉重、瘡疹發熱。藥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芍藥、桔梗、細辛、麥芽(各等分)。

每服一錢,加姜煎服。

當歸散,治變蒸有寒無熱。

當歸(二錢),木香,桂心,人參,甘草(炙。各一錢)

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服。

調氣散,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木香,香附(酒製),人參,橘紅,藿香,甘草

各等分,每服三錢,姜二片,棗一枚,水煎服。

白話文:

「每服一錢,加姜煎服。」

這意謂著每次服用藥物的劑量為一錢,並且在煎煮藥物時加入一片薑。

「當歸散,治變蒸有寒無熱。」

「當歸散」是一種藥方,適用於治療「變蒸」現象,特別是當患者表現出寒冷而無發燒的情況時。

藥方內容如下:

  • 當歸(二錢)
  • 木香
  • 桂心
  • 人參
  • 甘草(炙。各一錢)

每次服用的劑量為二至三錢,並使用薑和棗的水來煎煮。

「調氣散,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調氣散」是一種藥方,用於治療「變蒸」導致的嘔吐、腹瀉、無法吃奶和經常哭鬧的情況。

藥方內容如下:

  • 木香
  • 香附(酒製)
  • 人參
  • 橘紅
  • 藿香
  • 甘草

這些成分都等分量使用,每次服用的劑量為三錢,需加入兩片薑和一個棗,一起用水煎煮。

請注意,這些藥方應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別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開方,不適合自行使用或調整劑量。在開始任何新的藥物療程之前,應該先諮詢醫生或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3. 明驚風篇

孫仲子泰來曰:驚者病之名,風者病之象,言其抽搐有似於風之動而為名也。

生生子曰:小兒之症,莫大於驚風。以其疾,顧盼間暴,若雷迅而電逝也。緣其致疾之由有二,極須體認。不可循俗,只曰驚風雲耳。何言之?夫驚有因外因內。外至者,或耳聞異聲,目擊異物,驀然仆地者是也。內生者,由痰生熱,熱生風也。所得之由既殊,療治之法必異。

治外須當養神,治內自宜清降。予慨今之專門,偶獲一方,便大言曰治急慢驚風如神,急慢二字,漫無分別,視之得無太易易乎?不思急屬陽,陽為熱為實,慢屬陰,陰為虛為寒。顧治法,實熱即當清當瀉,虛寒即宜溫宜補。蓋治寒之劑不能治熱,治熱之劑不能治寒,聖哲莫能越其矩也。

白話文:

孫仲子泰來曰:驚者病之名,風者病之象,言其抽搐有似於風之動而為名也。

孫仲子泰來說道:驚,是疾病的名稱,風,是疾病的象徵,指的是患者抽搐的樣子像風吹動一樣,因此而得名。

生生子曰:小兒之症,莫大於驚風。以其疾,顧盼間暴,若雷迅而電逝也。緣其致疾之由有二,極須體認。不可循俗,只曰驚風雲耳。何言之?夫驚有因外因內。外至者,或耳聞異聲,目擊異物,驀然仆地者是也。內生者,由痰生熱,熱生風也。所得之由既殊,療治之法必異。

生生子說道:小兒的病症,沒有比驚風更嚴重的了。因為這病發作起來非常迅速,轉眼之間就突然發作,就像雷聲般快速,閃電般消失。導致驚風的原因有兩個,必須仔細分辨。不可隨俗只說「驚風」而已,這怎麼行呢?驚風的病因,有外因和內因。外因是指,例如聽到奇怪的聲音、看到奇怪的事物,或者突然跌倒等等。內因是指,痰生熱,熱生風。由於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必然不同。

治外須當養神,治內自宜清降。予慨今之專門,偶獲一方,便大言曰治急慢驚風如神,急慢二字,漫無分別,視之得無太易易乎?不思急屬陽,陽為熱為實,慢屬陰,陰為虛為寒。顧治法,實熱即當清當瀉,虛寒即宜溫宜補。蓋治寒之劑不能治熱,治熱之劑不能治寒,聖哲莫能越其矩也。

治療外因的驚風,應該養神;治療內因的驚風,則應該清熱降火。我感嘆現在一些專門醫治驚風的醫生,偶然得到一個方子,就大言不慚地說可以治急慢驚風,效果神妙。他們把急慢兩個字混為一談,這未免太草率了!應該明白,急屬於陽,陽則熱而實,慢屬於陰,陰則虛而寒。所以治療方法,實熱就應該清熱瀉火,虛寒就應該溫補。因為治寒的藥物不能治熱,治熱的藥物不能治寒,這是聖賢們都無法超越的原則。

世無大丹,曷能以一藥概能治其寒熱虛實者乎?急慢二字間有能言之者,至於內外之因,鮮有知之者矣。予故揭而論之,以補其略。

白話文:

世上沒有什麼神丹妙藥能夠統治所有的疾病和症狀吧?「緩急」這兩個字之間有人可以說得清楚,但對於疾病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因素,很少有人知道。所以我提出來討論一下,來彌補它的簡略部分。

4. 急驚風

生生子曰:急驚風者,乃是數種之殊,須當細察。觀古人治法有云鎮驚者,有云利驚者,有云涼驚、定驚、截驚者。究其法,明是教人要知邪之入於何經,識投劑有此數等之緩急也。蓋邪之入心,則面紅頰赤,惕惕夜啼。邪之入肝,則面目俱青,眼竄上視。邪之入腎,則面黑惡叫,齧齒咬牙。

邪之入肺,面色淡白,喘息氣乏。邪之入脾,面色淡黃,嘔吐不食。此亦大約言之耳!仍當審其兼症。蓋此疾之發,其始未有不由於痰熱者。雖有五臟之殊,尤重在心肝二臟。內積痰熱,外挾風邪。

風火交爭,血亂氣並,呼吸賁郁,關竅壅塞,面赤努氣,百脈凝澀,總由痰涎膠固,而肝風心火無所疏泄,故頭搖眉掣,目斜上視,搐掣不休,名曰急驚,症固暴烈,乃為陽症,陽盛則多動而症實熱。故列已上數法,非若慢驚陰症者所可比也。急驚須當急治,先宜通關,通關後且與截風定搐,設仍不定,乃議下之。

白話文:

急驚風之辨證論治

生生子曰:急驚風,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必須仔細觀察辨別。觀古人治療方法,有鎮驚、利驚、涼驚、定驚、截驚等,究其根本,是在教導人們根據邪氣侵犯的經絡,選擇合適的藥物,並掌握治療的輕重緩急。

邪氣入侵心臟,則面頰發紅,夜間驚恐啼哭;邪氣入侵肝臟,則面色蒼白,眼珠向上亂轉;邪氣入侵腎臟,則面色黝黑,發出惡聲,緊咬牙齒;邪氣入侵肺臟,則面色淡白,呼吸急促,氣力不足;邪氣入侵脾臟,則面色淡黃,嘔吐,食慾不振。

以上只是概括性的描述,仍然需要仔細辨別兼症。因為這種疾病的發生,一開始往往都是由於痰熱所致,雖然可能侵犯五臟,但尤以心肝二臟為重。內有痰熱積聚,外受風邪侵襲,風火交爭,血氣紊亂,呼吸不暢,關竅閉塞,面色發紅,氣息急促,全身脈絡凝滯。主要是因為痰涎粘稠阻塞,導致肝風心火無處宣洩,所以頭部搖晃,眉毛抽搐,眼珠斜視向上,身體抽搐不止,稱為急驚。症狀急劇猛烈,屬於陽性症狀,陽氣盛則容易活動,症狀表現為實熱。因此,以上列舉的治療方法,不能與慢驚陰症相比。

急驚必須及時治療,首先要通關,通關之後再進行截風定搐,如果仍然不能控制,才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痰熱既降,又當養胃安神。若搐定而仍有微邪,但用輕劑消痰清熱,則破竹之勢,自當迎刃而解也。

孫季子朋來曰:夫治急驚,當下即下,第不可過用寒涼,及巴霜、水銀、芒硝輩盪滌太驟。蓋以上諸劑與腦麝等藥,醫家有所急而用之,殆亦不得已也,疾去即止。若不當用而用,或當用而過用,慢驚之成,率多由此。可不慎哉!凡欲下之際,須當細問前師已下未下,或曾經吐瀉否也?設已經下及曾吐瀉者,不敢再擬下劑,只須驅風化痰清熱,令其自已,不可峻攻,重傷胃氣。若體認未明,不可孟浪施治。

白話文:

痰熱消除後,還要調理胃部,安撫心神。如果抽搐停止但仍有輕微邪氣,就用輕微的藥物消痰清熱,這樣就像破竹之勢,自然迎刃而解。

孫季子前來探望說:治療急驚症,應該立即用藥,但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以及巴霜、水銀、芒硝等猛烈清泄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和腦麝等藥,醫生們在緊急情況下才會使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病症消除後就應停止使用。如果本不該使用卻使用了,或者應該使用卻過度使用,就會導致慢性驚厥的發生,這都是因為用藥不當造成的。所以一定要謹慎小心!凡是想要使用瀉下藥時,一定要仔細詢問病人以前是否已經服用了瀉下藥,或者曾經吐瀉過嗎?如果已經服用過瀉下藥或曾經吐瀉過,就不要再使用瀉下藥,只需要驅風化痰清熱,讓身體自行恢復,不可過於猛烈地攻伐,以免傷及胃氣。如果病情尚未完全明瞭,就不要輕易用藥。

先與通關、嚏驚輩以開其竅,次用人參羌活散、定搐散,在意選擇,下劑亦有三等,輕則利驚丸;稍重則用疏風散,柴胡加大黃湯;重則用天麻丸、牛黃涼膈丸。下後和胃補氣,用生氣散、茯苓二陳湯、蘇合香丸之類。寧心定志丸,全蠍散,溫膽湯,此等不寒不熱,祛風鎮驚之餘,酌而繼之,以防再發。

白話文:

首先要通暢關竅,消除驚悸,使其竅穴打開。接著使用人參羌活散、定搐散,在用藥選擇上要仔細考慮。用藥劑量也有輕重之分,輕者用利驚丸;稍重者用疏風散、柴胡加大黃湯;重者用天麻丸、牛黃涼膈丸。服藥之後,要和胃補氣,可以用生氣散、茯苓二陳湯、蘇合香丸等藥物。寧心安神則用定志丸、全蠍散、溫膽湯等藥物,此類藥物不寒不熱,在祛風鎮驚的同時,還要適當服用,以防復發。

庶稱良師。

凡急驚鼻衄者,乃陽明經中熱壅將散,從血而解,此易治。口中吐血者,乃心血為熱迫妄行,難治。犀角湯加滑石、牡丹皮、黃連、山梔。

凡急驚抽搐,聽其自發自止,切不可令人緊抱束系之,恐他日有痼疾,以氣不得流通故也。

通關散,治驚風搐溺,關竅不通。

南星(炮,一錢),麝(一字),牙皂(二條),赤蜈蚣(炙,一條),殭蠶(炒,一錢)

白話文:

一般稱為良師。

如果突然驚恐鼻出血,是因為陽明經熱氣壅塞快要散開,從血液中解出來,這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口中吐血,是因為心血被熱氣迫使亂竄,就比較難治。犀角湯再加上滑石、牡丹皮、黃連、山梔子。

如果突然驚恐抽搐,就讓它自己發作自己停止,千萬不要讓人緊緊抱住或束縛它,以免日後留下痼疾,因為氣血無法流通。

通關散,治療驚風抽搐、小便不通,關竅不通。

南星(炮製,一錢),麝香(一字),牙皂(兩條),赤蜈蚣(炙烤,一條),殭蠶(炒製,一錢)。

上為末,生薑汁拌擦牙,或箸引滴入藥二三滴,吐出涎,關自開。

嚏驚散

半夏(一錢),豬牙皂角(末,五分)

上為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嚏出立蘇。

全蠍散,治驚風不語,通竅豁痰。

全蠍(七枚,各用紫蘇葉包,塗蜜,炙,去葉,再換葉炙)

上末,每服一字,薑汁入蜜少許,拌勻灌入口中。

開牙散

白話文:

生薑汁拌擦牙齒,或者用筷子滴入藥液兩三滴,吐出口水,打嗝自然會停止。半夏和豬牙皂研磨成粉,每次取少許吹入鼻中,打噴嚏後就能立刻清醒。全蠍用紫蘇葉包裹,塗上蜂蜜,烤至焦黃,去掉葉子,再換葉子烤,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字,用薑汁和蜂蜜拌勻灌入口中。

細辛,南星,朴硝(各一錢),全蠍(五枚),麝香(五分)

上為末,以少許用烏梅肉揉和,擦牙,外用細辛、皂角、荊芥為末,吹入鼻中。

人參羌活散,治驚風熱,涎潮,牙關緊急,或中風。

柴胡(去蘆,五錢),地骨皮,天麻(酒炙),人參,芎藭,獨活,枳殼,茯苓,羌活,桔梗(各五錢),甘草(三分)

白話文:

將細辛、南星、朴硝各一錢,全蠍五枚,麝香五分研磨成粉末,再用少許烏梅肉揉和,用來擦牙。另外,將細辛、皂角、荊芥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這種藥方可以治療驚風熱、涎潮、牙關緊閉等症狀,也能治療中風。另外,將柴胡(去蘆)五錢、地骨皮、天麻(酒炙)、人參、芎藭、獨活、枳殼、茯苓、羌活、桔梗各五錢、甘草三分混合在一起,也是一種治療這些病症的藥方。

上每服三五錢,生薑薄荷湯調服。加蟬蛻治驚熱,體硬加麻黃、乾葛、苡仁。

鉤藤飲,治一切驚風潮搐,神思昏迷,目瞪上視,但是驚風變易皆效。

麻黃(去節),甘草,蟬蛻(五枚,去翅足),升麻,川芎,龍膽草(各一錢),天竺黃,鉤藤,羌活,獨活,防風(各三錢)

上每三五錢,加竹葉七片,薄荷葉五片,水煎服。

白話文:

"上藥每服三至五錢,以生薑與薄荷湯調和後服用。若需治驚悸熱病,可加入蟬蛻;對於身體僵硬的情形,則需加入麻黃、乾葛、苡仁。

鉤藤飲,用於治療所有類型的驚風潮搐,以及神志昏迷、眼睛直視等現象。只要驚風有變化,此方均能奏效。

其配方為:麻黃(去節)、甘草、蟬蛻(五枚,去翅腳)、升麻、川芎、龍膽草(各一錢)、天竺黃、鉤藤、羌活、獨活、防風(各三錢)。

上藥每次取三至五錢,再加入竹葉七片、薄荷葉五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琥珀散,急慢驚風,涎潮昏冒,目瞪抽搐,內釣,肚疼,及和順痘瘡,小可驚哭,眠臥不安,入口立效。又治驚癇,常服安心定志。

辰砂,琥珀,牛黃,殭蠶(炒),全蠍(去毒),天麻,南星(牛膽制),白附子(炮),蟬蛻,代赭石,乳香(各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三歲半字,薄荷金銀湯下。慢驚加附子。

白話文:

這個配方叫做「琥珀散」,可以治療各種類型的小兒驚厥、痰多口吐、昏迷不醒、眼睛發直、肌肉痙攣等症狀,以及腹痛、水痘引起的皮膚問題、夜間啼哭、睡眠不安穩等等。如果把藥粉放進嘴裡,效果會很快顯現出來。此外,也可以長期服用來安神定心。

成分包括:辰砂、琥珀、牛黃、僵蠶、全蠍、天麻、南星、白附子、蟬蛻、代赭石、乳香和麝香。所有這些材料都磨成了粉末。

用法是這樣:對於三週大的小孩來說,每次吃一半的量;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或成人,則可以用薄荷和金銀花煮開後當作飲料送服。如果有慢性驚厥的情況,還可以在方劑中加入附子。

天麻防風丸,治一切驚風,壯熱,痰盛,恐怖。

殭蠶(炒,五錢),天麻(酒煨),防風,人參(各一兩),牛黃(一錢),全蠍(五錢),辰砂,雄黃(各二錢半),炙甘草(一兩),麝香(一錢半)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五丸,薄荷湯下。

金箔鎮心丸,治風痰壅盛,發熱,心神恍惚,急驚搐搦。

雄黃,辰砂,天竺黃(各一錢),茯苓,膽星,人參(各二錢),山藥(一錢半),牛黃,麝香(各五分),金箔(五片)

白話文:

【天麻防風丸】能治療各種因受到驚嚇引起的風症,比如高燒、痰多和極度恐懼的狀況。藥方組成為:炒過的殭蠶五錢,用酒煨過的天麻、防風、人參各一兩,牛黃一錢,全蠍五錢,朱砂和雄黃各二錢半,炙甘草一兩,以及麝香一錢半。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搓成像梧桐樹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薄荷水送服。

【金箔鎮心丸】則是用來治療因為風痰阻塞引起的高熱,以及心神不寧、突然間的抽搐等症狀。藥方成分包括:雄黃、朱砂、天竺黃各一錢,茯苓、膽星、人參各二錢,山藥一錢半,牛黃和麝香各五分,以及五片金箔。這個藥方有助於平息心神,減輕風痰壅盛的問題。

上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燈芯鉤藤薄荷湯下。常服定志安心。

涼驚丸,治驚疳有熱,發搐,心神恍惚,牙關緊急,目作上視,潮熱,手足動搖。

黃連,龍膽草,鉤藤(各二錢),牛黃,麝香(各一字)

上細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次大者三十丸,金銀薄荷湯下。

定心丸,溫驚用此。

茯神,白附子,南星(炮。各三錢),人參,全蠍,殭蠶(炒,十四枚),乳香(三字),遠志(去心。各一錢)

白話文:

"涼驚丸",用於治療因熱氣引起的驚嚇和抽搐,患者會出現神智迷糊、牙關緊閉、眼睛上翻、體溫升高及四肢顫抖的情況。配方包括黃連、龍膽草、鉤藤、牛黃、麝香等成分。

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再與麪糊混合製成大小如粟米的丸狀,每次服用5到7顆,或依情況增加至15顆,或更大劑量30顆,以金銀薄荷湯送服。

"定心丸",適用於溫和地處理驚嚇問題。

配方包含茯神、白附子、南星(經炮製)、人參、全蠍、殭蠶(經炒製)、乳香(各以特定重量計)以及遠志(去心後使用)。

上為末,牛膽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薄荷湯下。

鎮心丸,治驚,常服安心鎮驚。

桔梗,山藥,山梔,甘草

各等分為末,煉蜜丸,櫻桃大,金銀箔為衣,每一丸,薄荷湯下。

利驚丸,治急驚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

青黛,輕粉(各一兩),黑豆(生末,五錢),天竺黃(二錢)

上末,蜜丸,小豆大,一歲一丸,薄荷湯下。麵糊丸亦可。

白話文:

上為粉末,以牛膽汁製成丸狀,大小類似梧桐子,每次服用一到二粒,用金銀薄荷湯送服。

「鎮心丸」,能治驚嚇,長期服用可安神定驚。

桔梗、山藥、山梔、甘草,各取等份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丸,形狀類似櫻桃,外覆金銀箔,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利驚丸」,用於治療急性的驚厥伴有高熱、臉色紅潤、口渴引水、口中氣息熱烈、大小便呈黃赤色的情況。

青黛、輕粉(各一兩),黑豆(生末,五錢),天竺黃(二錢)等成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小豆,一歲兒童一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也可以用麵糊來製丸。

硃砂膏,驚風痰盛。

硃砂,牙硝(各二錢),五靈脂,蘆薈(各一錢半),麝香(五分),冰片(一字)

上細末,甘草膏丸,綠豆大,金箔為衣,每一丸,薄荷湯下。

疏風散,驚風痰熱俱盛。

檳榔,陳皮,黑醜,大黃(煨)

各等分,為末,每服五七分,生蜜少許調下。

白話文:

"硃砂膏",用於治療驚風且痰液過多的情況。

成分包括:硃砂、牙硝(各兩錢)、五靈脂、蘆薈(各一錢半)、麝香(五分)、冰片(一字)。

以上各成分研磨成細粉,再與甘草膏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外覆以金箔。每次服用時,以薄荷湯送服一丸。

"疏風散",用於治療驚風和痰熱同時嚴重的情況。

成分包括:檳榔、陳皮、黑醜、大黃(煨)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約五至七分,可加入少量生蜂蜜調和後服用。

牛黃涼膈丸,治熱盛涎潮。

牙硝,石膏,甘草(各五錢),膽星(二錢半),牛黃,紫石英(一錢),麝香,冰片(各五分)寒水石(煅,五錢)

上為末,甘草膏丸,綠豆大,每一丸,陳皮湯下。

柴胡加大黃湯,最利痰熱。

柴胡(一兩),黃芩,人參,半夏,生薑(各三錢半),大黃(量虛實用)

白話文:

【牛黃涼膈丸】,治療熱盛導致的涎液過多。

材料:牙硝、石膏、甘草(各五錢)、膽星(二錢半)、牛黃、紫石英(一錢)、麝香、冰片(各五分)、寒水石(煅,五錢)。

做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甘草膏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陳皮湯送服。

【柴胡加大黃湯】,特別適合治療痰熱之症。

材料:柴胡(一兩)、黃芩、人參、半夏、生薑(各三錢半)、大黃(根據虛實程度調整用量)。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加棗子煎服。

金星丸,風熱結聚,喉內痰鳴,喘粗咳嗽,兩頰紅,頰腮赤腫,咽膈壅塞,目閉不開,狂言發熱,煩躁多渴,欲作驚風,或大便不通,小便如血。

鬱金,雄黃(各一分),輕粉(五分),巴霜(七粒),南星(一個),蠍梢(一錢)

上為末,醋糊丸,麻子大,薄荷湯下三丸,小者一丸。

揭風湯,專利驚熱,下痰。

青黛,蘆薈,全蠍(各一分),南星(末,五錢。水調成餅,包前三味,煨熱,研末,入後藥),硃砂(一錢半),輕粉,牙硝(各三錢)

白話文: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加棗子煎服。 - 將材料磨成粗末,每次服用量為一分(古代的「一分」相當於現代的3克),並加入棗子一起煎煮服用。

金星丸 - 這是一種名為金星丸的藥方,用於治療風熱積聚、喉嚨有痰聲、喘息困難、咳嗽、兩頰紅腫、咽喉堵塞、眼睛閉不上、神志不清、熱病、煩躁、口渴,有發作驚風的可能,或者大便不通、小便呈血色。

鬱金,雄黃(各一分),輕粉(五分),巴霜(七粒),南星(一個),蠍梢(一錢) - 使用鬱金、雄黃、輕粉、巴霜、南星和蠍梢等材料,各按比例使用,製成藥丸,用醋糊調製,大小如同芝麻,用薄荷湯送服,對於年紀較小的則服用一丸。

揭風湯 - 這是專門用來治療驚熱、排出痰液的一種藥方。

青黛,蘆薈,全蠍(各一分),南星(磨成粉末,五錢。用水調成餅狀,包裹前三種材料,然後烤至熱後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後面的藥材),硃砂(一錢半),輕粉,牙硝(各三錢) - 使用青黛、蘆薈、全蠍、南星(磨成粉末)、硃砂、輕粉和牙硝等材料,按照規定比例使用,其中南星需先用水調成餅狀,包裹青黛、蘆薈和全蠍,烤至熱後研磨成粉末,最後加入其他藥材,以達到治療效果。

上俱為細末,每服一字,薄荷湯下。

奇方,鎮驚定搐安神。

雄黃,大辰砂(各一錢)

為細末,豬心血拌,水調下。

溫膽湯,積痰驚悸。

半夏,枳實,酸棗仁(各一錢半),陳皮,甘草(各一錢半),茯苓(五錢)

上每服三錢,竹茹五分,薑棗煎服。

全蠍散,治驚搐。

殭蠶(炒,三條),全蠍(薄荷葉炙,七枚),麝香(少許)

上為末,石榴皮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用薄荷湯送服。

這個方子能鎮驚定搐,安神。

雄黃和大辰砂各一錢,研磨成細末,用豬心血拌勻,用水調服。

溫膽湯用於治療積痰驚悸。半夏、枳實、酸棗仁各一錢半,陳皮、甘草各一錢半,茯苓五錢,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竹茹五分,用薑棗煎煮後服用。

全蠍散用於治療驚搐。殭蠶炒熟三條,全蠍用薄荷葉炙七枚,麝香少許,研磨成末,用石榴皮湯送服。

和中湯,和胃氣,止吐瀉。

茯苓,蓮肉(各二錢),藿香,天麻,人參,扁豆(炒),木香,白朮,甘草(各一錢)

每服二三錢,薑棗煎服。

定志丸,驚風已退,神志未定。

琥珀,茯神,遠志,人參,天麻,甘草,天門冬,白附子,酸棗仁

上末,煉蜜丸,皂子大,辰砂為衣,燈芯薄荷湯化下一二丸。

酸棗仁散,驚心不寧,恐怖恍惚。

白話文:

和中湯,可以和胃氣,止吐瀉。藥方:茯苓、蓮肉各二錢,藿香、天麻、人參、扁豆(炒)、木香、白朮、甘草各一錢。每服二三錢,用薑棗煎服。

定志丸,適用於驚風已退,神志未定的情況。藥方:琥珀、茯神、遠志、人參、天麻、甘草、天門冬、白附子、酸棗仁。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大小如皂子,外用辰砂包裹,用燈芯薄荷湯化服一至二丸。

酸棗仁散,用於治療驚心不寧、恐怖恍惚的症狀。

人參,麥冬(各二錢),茯神(五錢),粉草(一錢),辰砂(五分),麝(一分),遠志,酸棗仁(各三錢)

上末,鉤藤湯調下,如內釣加木香。

防風散,風熱痰壅,大便不通。

羌活,防風,枳實,川芎,粉草,大黃(煨),赤芍(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青金丹,疏風利痰。

蘆薈,牙硝,青黛(各一錢),使君子(三枚),硼砂,輕粉(各五分),蠍梢(十四個)

白話文:

人參、麥冬(各六克)、茯神(十五克)、甘草(三克)、辰砂(二點五克)、麝香(一點克)、遠志、酸棗仁(各九克)。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鉤藤湯調和後服用。如果需要增加效果,可加入木香。

防風散,適用於風熱痰阻,大便不通的情況。

羌活、防風、枳實、川芎、甘草、大黃(熟後使用)、赤芍(各取等量)。每次服用六克,用薑和棗子煎水後服用。

青金丹,具有疏風利痰的效果。

蘆薈、牙硝、青黛(各三克)、使君子(三個)、硼砂、輕粉(各二點五克)、蜈蚣頭(十四個)。

上末,磨香墨拌丸,麻子大,每一二丸,薄荷湯下。

京墨丸,驚積痰熱。(楚地王監,以此藥而著名,大利痰熱疳積。)

青黛,使君子(煨),蘆薈,京墨,膽星(各二錢),輕粉,麝香(各五分),冰片(一字)

上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鎮心丸,化痰鎮心,治急驚。又一方無牛黃有膽星。

硃砂,龍齒,牛黃(各一錢),鐵華粉,琥珀,人參,防風(各三錢),全蠍(炙,七枚)

上末,蜜丸,梧子大,每一丸,薄荷湯化下。

珍珠丸,急驚熱盛涎潮。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與香墨拌勻做成丸子,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一至兩丸,用薄荷湯送服。這叫京墨丸,用於治療驚癇、積食、痰熱。據說楚地王監就用此藥治病,效果顯著,尤其善於治療痰熱、疳積。

另一方藥方,將青黛、使君子(煨)、蘆薈、京墨、膽星(各二錢)、輕粉、麝香(各五分)、冰片(一字)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薄荷湯送服。這叫鎮心丸,用於化痰鎮心,治療急驚。還有一種方子,不含牛黃,但有膽星。

再者,將硃砂、龍齒、牛黃(各一錢)、鐵華粉、琥珀、人參、防風(各三錢)、全蠍(炙,七枚)研磨成粉末,用蜜做成丸子,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薄荷湯送服。這叫珍珠丸,用於治療急驚熱盛、涎液過多。

滑石(飛,五錢),白附子(一錢),輕粉(一錢),巴霜(十五粒)

上末,麵糊丸,綠豆大,三歲者一丸、二丸,蔥白湯下。一方有南星、全蠍。

犀角湯,心驚熱盛。

犀角,防風,木通,甘草,桑白皮,茯苓(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

清心丸,驚熱煩躁。

人參,茯苓,防風,柴胡,辰砂(各二錢),金箔(二十片)

上末,蜜丸,梧子大,竹瀝湯磨下一丸。

白話文:

滑石、白附子、輕粉、巴霜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小孩一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蔥白湯送服。另外還有加入南星、全蠍的配方。

犀角湯用於心驚熱盛,由犀角、防風、木通、甘草、桑白皮、茯苓等份混合,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服。

清心丸用於驚熱煩躁,由人參、茯苓、防風、柴胡、辰砂、金箔等份混合,研磨成粉末,用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用竹瀝湯磨碎服用一丸。

五仙丹,身熱面赤,口噤,息粗,抽搐易作易止。

天麻(酒浸,四錢),全蠍(洗去頭足,新瓦焙乾,四錢),白附子,辰砂,珍珠,青礞石(煨,各三錢),巴霜(二粒),金銀箔(各十片)

上為末,姜三片,蜜一匙,煎湯調服一字。

珍珠天麻丸,治急驚風,請量用之,以通為度。此方仍治吊腸、鎖肚、撮口,至為妙絕,功效無比。丸如麻子大,每服一歲五丸,二歲十丸,隨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送下。凡治驚風,先須截風定搐,次以此劑下之,切不可過利。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名青黛丸。

白話文:

五仙丹適合治療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嘴巴緊閉、呼吸粗重、抽搐頻繁且反覆發作的症狀。藥方包括天麻、全蠍、白附子、辰砂、珍珠、青礞石、巴霜、金銀箔等。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片和蜜水調和服用。珍珠天麻丸專治急驚風,可根據患者年齡調整用量,以暢通為度。此方亦可治療吊腸、鎖肚、撮口等症狀,效果非常顯著。丸藥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量依年齡而定,用薄荷湯送服。治療驚風,應先止風定搐,再服用此藥,不可過於利。新生兒患者可服用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入青黛即為青黛丸。

天南星(炮),天麻,白附子(炮。各一錢),巴霜(一字),膩粉(五分),蕪荑(炒),全蠍(麵炒),滑石(各一錢半)

上末,水煮麵糊為丸。

白話文:

將天南星(經過火烤)、天麻、白附子(經過火烤)各重一兩,巴霜重量為一個字,膩粉重五分,蕎麥皮(經油炒過)和全身的蜈蚣(經麪粉炒過),以及滑石各重一兩半。

以上材料磨碎後,用加熱的麪糊攙拌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