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五卷 (3)
第二十五卷 (3)
1. 臍突光腫,臍汁不幹(附:腸癰。)
生生子曰:小兒月內、旬日,臍突光腫如吹,捻動微響,赤腫虛大可畏。此由初生先斷其帶,束縛不緊,浴洗之時,濕入所致。用外消散敷之。臍汁不幹者,內有濕熱及血熱而然。宜涼血收濕之藥摻之,無不效者。惟腸癰一症,亦令臍中汁出,小腹腫硬,按之則痛,小便澀以淋,時時汗出惡寒,身皮甲錯,肚皮緊急如腫之狀,按之濡。或發熱無汗,灑淅惡寒,皆其候也。
甚者,腹皮腫大,轉側腹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出。或大便膿血,必有一足不能步,皆為惡候。
山梔五苓散,治小兒臍突。
梔子仁(炒),白朮(炒),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五分)
為細末,每五七分,蜜湯或燈心湯調下。
二豆散,治臍突。
赤小豆,豆豉,天南星(制),白蘞(各等分)
為細末,每以五分,芭蕉自然汁調敷臍四旁,一日一次,三日三次,但得小便下白物即消。
外消散,臍突光腫如泡。
大黃,牡蠣(煅。各五錢),朴硝(一錢)
上末,多用田螺浸水調一二錢,敷臍上,其水從小便而下即消。
封臍散,臍中汁出。
紅綿炭,龍骨(煅),發灰,麵粉(炒。各一錢),胭脂丕(一分)
上末,乾摻濕處。
丹礬散,治同上。
黃丹,枯礬
等分,為細末,敷上即干。
又方
密陀僧(炒),貝母,桑螵蛸(焙)
為末,摻之妙。
又方,牆上多年白螺殼,燒為末,摻之佳。
消癰蒼耳湯,但小腹作痛,惡寒,肚皮緊急,一腳不能舉步,即是腸癰。
蒼耳子(二錢),甘草(五分),杏仁,薄荷,瓜蔞(各一錢)
水酒各一盅,煎服,其渣包敷臍上,二服見效。有膿者加木香、當歸各五分。
四聖湯,治腸癰、乳癰,一切癰疽便毒神效。
黃瓜蔞(一枚),甘草(四錢),沒藥(三錢),乳香(二錢)
酒煎,分二次服,大便微溏,瀉下惡物為妙。
薏苡仁湯,腸癰腹中痛,小便澀。
苡仁,瓜蔞仁,丹皮,桃仁(各三錢),水煎,食前服。
神仙蠟礬丸,治腸癰有膿者極效。空心,酒吞五六十丸。
太乙膏為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六七十丸,腸癰頓瘳。
白話文:
【臍部突出腫脹,臍部分泌物不止(附:腸炎病變。)】
生生子說:新生嬰兒在出生一個月內,臍部可能出現突出且光亮腫脹的現象,觸摸會有微弱的響聲,且呈現紅腫虛大的情況,看起來很嚇人。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新生兒出生後剪斷臍帶,未緊密束縛,加上洗澡時水分滲入所導致。可用外消散塗抹於患部。
如果臍部分泌物不止,通常是因體內有濕熱或者血液過熱所致。應使用具有清熱涼血和收斂濕氣的藥物,通常都能有效治療。腸炎病變也會造成臍部分泌物,伴有小腹部腫脹堅硬,按壓會感到疼痛,排尿困難,偶爾汗出卻怕冷,皮膚呈現甲錯狀,肚皮緊繃似腫脹,但輕按卻柔軟。或者發燒不出汗,全身冷顫怕冷,都是其症狀。
嚴重時,腹部皮膚腫脹且大,轉身時腹中有水聲,或者臍周圍長瘡,膿從臍部流出,或大便混有膿血,必然有一腳無法正常行走,都是不良的徵兆。
「山梔五苓散」,適用於治療新生兒臍部突出。
主要成分有:梔子仁、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等,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蜂蜜湯或燈心湯調服。
「二豆散」,適用於治療臍部突出。
主要成分有:赤小豆、豆豉、天南星、白蘞等,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五分,以芭蕉汁調和,塗於臍部四周,每日一次,三天三次,只要小便排出白色物質即表示病情緩解。
「外消散」,適用於臍部突出且光亮腫脹。
主要成分有:大黃、牡蠣、朴硝等,磨成粉末,用田螺浸水調和一至兩錢,塗於臍部,水分從小便排出即可消除。
「封臍散」,適用於臍部分泌物不止。
主要成分有:紅綿炭、龍骨、髮灰、麵粉、胭脂丕等,磨成粉末,塗抹於濕潤部位。
「丹礬散」,用法同上。
主要成分有:黃丹、枯礬,等量混合,磨成細粉,塗於患部即可止住分泌物。
另一個配方是:密陀僧、貝母、桑螵蛸等,磨成粉末,塗抹效果佳。
另一配方,牆上多年陳舊的白螺殼,燒成粉末,塗抹效果更佳。
「消癰蒼耳湯」,小腹疼痛,怕冷,肚皮緊繃,一腳無法舉步,可能是腸炎病變。
主要成分有:蒼耳子、甘草、杏仁、薄荷、瓜蔞等,用水和酒各半杯煎煮,服用後,藥渣包覆臍部,服用兩次即見效。若有膿液,可增加木香、當歸各五分。
「四聖湯」,適用於腸炎、乳腺炎,以及所有類型的膿腫,效果顯著。
主要成分有:黃瓜蔞、甘草、沒藥、乳香等,用酒煎煮,分兩次服用,若大便微瀉,排出惡物更佳。
「薏苡仁湯」,腸炎腹痛,排尿困難。
主要成分有:薏苡仁、瓜蔞仁、牡丹皮、桃仁等,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神仙蠟礬丸」,適用於腸炎有膿液的情況,效果極佳。空腹時,用酒吞服五六十粒。
太乙膏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用酒吞服六七十粒,腸炎迅速痊癒。
2. 鵝口白屑
初生百日,口中生白點,不計其數,拭之則去,少刻復有,口角流涎水,日夜啼哭不乳是也。亦由胎熱或乳母嗜貪煿炙酒面,貽熱於兒。用甘草、黃連各一錢,煎濃湯,以帛裹指,口中拭去,再不復發。
又方,桑樹枝條,如煎竹瀝法煎汁,洗之亦佳。
又方,黃丹為極細末,用竹瀝調塗口中,洗之,其白點即落,一日洗二三次;再以辰砂益元散,燈心湯調下,則不再作,神妙。
白話文:
【鵝口白屑】
在嬰兒出生後的前一百天裡,如果他的嘴巴裡長出許多白色的小點,這些點擦掉後很快又會重新出現,而且寶寶的嘴角會不斷流出唾液,日夜啼哭,不肯吃奶,這就是所謂的鵝口白屑。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時就帶有過多的熱氣,或是哺乳母親飲食偏好煎炸、燒烤、酒類和麵食,將熱氣傳給了嬰兒。
治療方法是使用甘草和黃連各一錢,煎煮成濃湯,然後用布包裹手指,在嬰兒嘴裡輕輕擦拭,這樣通常可以根除問題,不會再復發。
另一種方法是取桑樹的樹枝,按照煎煮竹瀝的方法來煎煮樹枝,得到的汁液用來清洗嬰兒的口腔,效果也很好。
還有一個方法,是將黃丹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竹瀝調和後塗抹在嬰兒的口腔內,然後清洗,那些白色的小點就會脫落,一天可以清洗二到三次。此外,再使用辰砂益元散,以燈心湯調服,就可以避免再次發生,效果非常神奇有效。
3. 鼻風傷囟
凡乳母夜睡,鼻孔切不可與兒頭相近,恐呼吸鼻風吹其囟門,疾變百出,慎之慎之。
通關散,治鼻風吹囟,令兒鼻塞,不能吮乳。
香附子(炒),白殭蠶(炒。各三分),川芎(七分),荊芥(四分),細辛(二分),牙皂(一分)
上末,生蔥白去須,搗碎,調藥塗囟上佳。
白話文:
【鼻風傷囟】
大意是:所有的哺乳母親在夜晚睡覺時,鼻孔絕對不可以靠近嬰兒的頭部,以防母親呼出的氣流影響到嬰兒的囟門(頭頂未完全合攏的部分),可能會導致各種疾病發生,這點一定要小心謹慎。
【通關散】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因母親鼻息吹到嬰兒囟門,導致嬰兒鼻塞,無法吸吮母乳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炒過的香附子和白僵蠶,各佔三分之一,川芎佔七分之一,荊芥佔五分之一,細辛佔十分之一,牙皁佔十分之二。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再取生蔥白去掉根鬚部分,搗碎後混合藥粉,塗抹在嬰兒的囟門上,效果會更好。
4. 潮熱
潮熱者,今日發過,明日復來,如潮水之有信也。有一日一發,二日一發,三日一發,或一日二發,似瘧非瘧,皆由調護失宜,或冒風寒,或傷乳食,或發瘡疥,或陰陽不和,或虛熱骨蒸,皆當認證速治。亦有外感內傷,以致臟腑壅滯而成實證,當從權下之。
一、傷寒之後,餘熱不解者,宜脫甲散兼小柴胡湯。
一、內傷癖塊不消,脾胃不和而成潮熱,先服脫甲散,次榻氣下之,後調胃氣。
一、營衛有熱,陰陽不和,發為潮熱。
一、瘡疹後餘毒不解,蘊成潮熱。宜大連翹飲,更與助胃氣則安。
梨漿飲子,治潮熱及營熱衛熱,兩日一發,三日一發,五臟蘊熱,瘧熱夜發,癉瘧獨熱。
青蒿苗(童便浸三次,洗淨曬乾),柴胡,人參,前胡,黃芩,秦艽,甘草,或加生地黃
上看大小,三五錢,水煎,入生藕、生梨、薄荷葉煎服。
脫甲散,治傷寒體熱,頭目昏沉,不思飲食,夾驚夾食,寒熱,大小便閉,煩躁作渴,冷汗妄流,膈滿腹急,日夜大熱,並傷風傷暑,驚癇客忤疳熱。
柴胡,當歸,龍膽草,茯苓,知母,甘草,川芎(各三錢),人參(二錢)
上看大小,每服三五錢,加連須蔥白三根,水煎服。此方散熱扶表救里,表虛者,汗不妄出,裡熱令不閉結,外則通關,內則開渠,經絡疏通,臟腑無滯,熱在表裡之間,施無不可,積傳驚癇之候,用攻必效。
地骨皮散,治虛熱潮熱,傷寒壯熱。
知母,柴胡,人參,甘草,茯苓,半夏,地骨皮
上水煎加姜。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
秦艽飲子,治症如前。即上方加秦艽。
鱉甲飲,治潮熱骨蒸,盜汗咳嗽,多渴,心躁,多驚,面色黃瘦。
鱉甲(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炒),知母,當歸(各等分)
每服三五錢,加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枚,水煎服。
犀角飲,治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犀角屑,鱉甲(炙),柴胡,知母,地骨皮,胡黃連(各五分),大黃,桃枝(各二錢半),上水煎服。
靈犀飲,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咳嗽不食,多渴,面黃消瘦。
犀角,秦艽,甘草,羌活,柴胡,地骨皮,胡黃連(各五錢),茯苓,人參(各一兩)
上每服三五錢,加烏梅、竹葉煎服。
柴胡散,骨蒸潮熱,面黃瘦弱。
柴胡,地骨皮,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青蒿散,肌熱潮熱。
青蒿(三錢),甘草(一錢),烏梅(一枚),小麥(五十粒)
上水煎,分三次服。
大連翹飲,治胎熱,大小便不利,諸般瘡癤,丹毒臍風,瘡疹壯熱。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當歸,赤芍藥,防風,柴胡,滑石,炙甘草,蟬蛻(各一錢),山梔,黃芩(各五分)
上看大小,每加紫草煎服。熱甚加大黃。
白話文:
[潮熱]
潮熱指的是,今天發生過,明天又再度來臨,就像潮水一樣有規律性。可能是一天一次,二天一次,三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類似瘧疾但又不是,全都是由於生活起居調理不當,或是遭受風寒,或是飲食不節,或是皮膚發病,或是身體陰陽失調,或是虛熱導致體溫升高,都應當辨明病因盡快治療。也有外在感染和內部受傷,導致臟腑阻塞成為實證的情況,這種情況應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
一、感冒後,餘留的熱度未消退,適合服用脫甲散搭配小柴胡湯。
一、內部傷害導致的腫塊不消,脾胃不協調形成潮熱,先服用脫甲散,再使用榻氣法排出,後調理胃氣。
一、營血和衛氣有熱,陰陽失調,引發潮熱。
一、出疹子後,殘留的毒素未解,積聚成潮熱。適合服用大連翹飲,再配合補助胃氣的藥物即可安穩。
梨漿飲子,適用於治療潮熱以及營熱和衛熱,兩天一次,三天一次,五臟積熱,夜晚發燒,瘧疾發熱。
脫甲散,適用於治療感冒後的體熱,頭腦昏沉,食慾不振,驚嚇或消化不良導致的寒熱,大小便不通,煩躁口渴,冷汗,胸腹脹滿,日夜高熱,以及風寒暑熱,驚癇,疳熱。
地骨皮散,適用於治療虛熱潮熱,重感冒高熱。
秦艽飲子,適用於前述病症。在上述藥方中加入秦艽。
鱉甲飲,適用於治療潮熱骨蒸,盜汗咳嗽,多渴,心煩,多驚,面色黃瘦。
犀角飲,適用於治療骨蒸潮熱,盜汗肌肉消瘦。
靈犀飲,適用於兒童骨蒸潮熱盜汗,咳嗽不想吃東西,多渴,面色黃消瘦。
柴胡散,適用於骨蒸潮熱,面色黃瘦弱。
青蒿散,適用於肌熱潮熱。
大連翹飲,適用於治療胎兒熱度,大小便不暢,各種瘡癰,丹毒臍風,出疹子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