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4)

1. 明燥篇

生生子曰:諸書視燥為風熱,為血少,是固然矣。予謂諸書僅言病機耳,而令氣則未之及也。夫燥是六氣中五之氣也。「運氣六化篇」已明言之。其論曰:在地成形,在天為氣。行有五而氣有六,以分君火相火之化。六氣化者,謂寒濕暑燥風火也。乃天之元氣,然後三陰三陽上奉之謂之標。

六氣皆有一化,舉大概也。而《難經》亦曰:辛,商也,丙之柔則金之化明矣。觀運氣,以卯酉為陽明燥金司天者,又豈無所本哉!夫金者,西方之氣,在人主肺。運氣所以不言肺而言陽明者,緣肺為華蓋,雖陰臟,居膈上,處陽之部位,必待陽而後發,故屬陽明也。金之化清與燥,主於秋,為五之氣,主秋分後六十日有奇,自鬥建酉正至亥之中。

白話文:

生生子說:「許多醫書都認為燥為風熱,為血少,這當然是對的。但我認為這些書只是講了病的機理,而沒有提到氣的變化。燥是六氣中的第五種氣,這在《運氣六化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書中說:‘在地成形,在天為氣。行有五而氣有六,以分君火相火之化。’六氣化者,就是指寒、濕、暑、燥、風、火。它們是天地的元氣,然後三陰三陽上承接它們,叫做標。

六氣各有變化,我這裡只是概括地說一下。而《難經》也說:‘辛,商也,丙之柔則金之化明矣。’從《運氣六化篇》來看,以卯酉為陽明燥金司天者,又怎麼會沒有根據呢!金是西方之氣,在人體主肺。運氣篇之所以不說肺而說陽明,是因為肺為華蓋,雖然是陰臟,但居於膈膜之上,處於陽的部位,必須依賴陽氣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屬於陽明。金氣的清肅與燥,主於秋季,是五氣之一,主秋分後六十餘日,從斗建酉正到亥月之中。」

天度至此,清氣乃行,萬物皆燥也。一年之間,有此必然之勢,亦有此必然之理也。何以然?金屬庚辛,辛為丙婦,帶火之氣,故燥。予故曰:《素問》言燥者,指令氣也。諸書云燥者,指病機也。燥之胎自丙中來。故古人有云:菲治風,莫治燥,治得火時風燥了。此深得夫燥之旨者,同志者詳之。

《內經》病機云:諸澀枯涸,干頸皴揭,皆屬於燥。

白話文:

現在這個時候,天氣已經轉涼,空氣變得乾燥,所有的生物也都開始變得乾燥。這是一種自然規律,每年都會發生,也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呢?因為金屬屬庚辛,辛屬丙的妻子,帶有火氣,所以乾燥。所以《素問》所說的燥,指的是天氣的乾燥。其他醫書所說的燥,指的是生病的機理。乾燥的根源來自丙火。古人說:「不治風,莫治燥,治得火時風燥了。」這句話就精準地說明了乾燥的道理,有志於醫術的人應該仔細理解。

《內經》提到病理機制的時候說:所有澀、枯、涸、干、頸、皴、揭的症狀,都屬於乾燥。

2. 燥本風熱論

《原病式》云:經曰:風、熱、火,同陽也;寒、燥、濕,同陰也。又燥濕小異也,然燥雖屬秋陰,而異於寒濕,故反同其風熱電。故火熱盛,金衰而風生,則風能勝濕,熱能耗液而反寒,陽實陰虛,則風熱勝於水濕,而為燥也。凡人風病多因熱甚而成燥者,為其兼化,以熱為其主也。

然陽實陰虛,而風熱太甚。以勝水濕,因而成燥。肝主於筋,而風氣自甚,又燥熱加之,液還聚於胸膈,則筋太燥也。燥金主於收斂,勁切緊澀,故為病筋脈勁強緊急而口噤也。或病燥熱太甚,而脾胃乾涸,成消渴者。或風熱燥甚,怫鬱在表,而裡氣不舒,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而搐,脈浮數而弦也。風、熱、燥並郁甚於里,故煩滿而成秘結也。

白話文:

《原病式》中說:經書記載,風、熱、火都屬於陽性,寒、燥、濕都屬於陰性。燥和濕雖然略有不同,但燥雖然屬於秋天的陰氣,卻與寒濕不同,所以反而與風熱相近。因此,如果火熱旺盛,金氣衰弱導致風氣產生,那麼風就能勝過濕氣,熱能消耗體液導致反寒,陽氣實而陰氣虛,那麼風熱就會胜過水濕,而形成燥氣。一般來說,人患風病大多是因為熱氣過盛而導致燥氣,因為風病的本質是熱,而燥氣是熱的變化。

然而,陽氣實而陰氣虛,風熱過於旺盛,勝過了水濕,就會導致燥氣。肝臟主宰筋脈,風氣過盛,再加上燥熱,體液就會積聚在胸膈,導致筋脈過於乾燥。燥氣屬於金氣,主宰收斂,力量強勁、緊密而澀,所以會導致筋脈緊繃、強硬,口部緊閉。或者,燥熱過於旺盛,導致脾胃乾燥,形成消渴症。或者,風熱燥氣過盛,鬱結在體表,而裡面的氣機不暢,經常伸懶腰、打哈欠,筋脈拘緊,有時畏寒,有時肌肉抽搐,脈象浮數而弦。風、熱、燥三者都鬱積在體內,就會導致胸悶腹脹,便秘。

及風癇之發作者,由熱甚而風燥,為兼化,涎溢胸膈而瘛瘲昏冒僵仆也。凡此諸症,皆由熱甚而生。風燥各有異者,由風、熱、燥各微甚不等故也。所謂中風或筋緩者,因其風熱勝濕而為燥,乃燥之甚也。然筋緩不收而痿痹,及諸膹郁病痿,皆屬於肺金,乃燥之化也。如秋深燥甚,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

是以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為病者,血液衰少也。而又氣血不能通暢,故病然也。

白話文:

風癇發作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導致風燥,進而影響津液,造成涎液溢出胸膈,引發抽搐、昏迷、僵硬倒地等症狀。所有這些病症都是因為熱氣過盛而引發的。風燥的程度各有不同,是因為風、熱、燥的程度不一而造成的。所謂的中風或筋緩,是因為風熱勝過濕氣而導致乾燥,屬於燥氣過盛。而筋緩無力、肌肉萎縮以及各種臟腑鬱結導致的痿病,都屬於肺金受損,是燥氣轉化的結果。就像秋天深秋時節,天氣乾燥,草木枯萎凋落,就是燥氣過盛的表現。

所以手部血液充足才能握拳,腳部血液充足才能行走。燥氣傷人,是因為血液不足。而氣血流通不暢,也容易導致疾病。

3. 論結燥病本不同

東垣曰:「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勞逸,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衰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者。

治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瀉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熱之。仲景云:大便硬,小便利,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食不化,腹響,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藥瀉之。大抵津液耗少而燥者,以辛潤之。

白話文:

李東垣說:「金匱真言論」中提到,北方屬黑色,與腎經相通,開口於二陰,精氣藏於腎。書中還說,腎主大便,大便不通,應該取足少陰經。腎臟主宰人體五液,津液充足,則大便正常。若因飢飽勞累或飲食辛辣厚重,助長火邪,損耗真陰,津液就會減少,導致大便乾燥。大便乾燥的病因也不相同,有熱燥、風燥、陽結、陰結,以及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引起的。

治療方法是:腎臟怕燥,需用辛辣之物滋潤它。結滯者則需散之。如足少陰經不通,可用辛辣之物潤通;太陰經不通,則用苦寒之藥瀉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張仲景說,大便硬,小便通暢,不可攻下,可以用脾約丸滋潤。飲食傷了太陰,腹脹食不消化,肚子發響,卻不能大便,可以用苦寒之藥瀉之。總而言之,津液不足而乾燥者,可用辛辣之物滋潤。

有物而結者,當下之。若不究其源,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有復下復結,極則以至引導於下,而不能通者,遂成不救之症,可不慎哉!

劉宗厚曰:按此只是論結燥,言里症也。河間所論則兼表裡而言。

《醫經統旨》曰:燥是陽明之化,雖因於風熱所成,然究其源,皆本於血虛津液不足所至者為多。何也?蓋陰血虛,則不能榮運乎百體;津液衰,則無以滋養乎三焦。由是邪熱怫鬱,而燥變多端。或燥於外歟,則皮膚皺結。或燥於內歟,則精血枯涸。燥於上,咽鼻焦乾。燥於下,便溺閉結。

白話文:

如果身體裡有東西阻塞,應該要針對病因治療。如果不去探究病因,就一味用巴豆、牽牛等藥物瀉下,會損傷津液,導致便秘更加嚴重,甚至反覆瀉下又便秘,嚴重時可能導致無法排便,最終演變成無法救治的病症,不可不慎!

治之者,外以滋益之,內以培養之,在上清解之,在下通潤之。務使水液自生,而燥熱不容於不退矣。

張子和治一婦人,大便燥結,小便淋澀,半生不娠,惟常服疏導之藥,則大便通利,暫廢藥;則結滯。忽得孕,至四五月間,醫者禁疏導之劑,大便依常為難,臨圊則努力為之。胎墜者三。又孕已經三四月,弦望前後,溲溺結澀,其分胎隕,乃訪戴人。戴人診其兩手脈俱滑大,雖滑大,以其且孕,不敢陡攻,遂以食療之。

用花鹼煮菠菱葵菜,以車前子苗作茹,雜豬羊血作羹,食之半載,居然生子,其婦燥病方愈。

白話文:

治療時,外部要滋補,內部要養生,在上部要清潔,在下部要潤滑。務必讓體內的水分自然生成,這樣乾燥和熱毒就無法存留了。

張子和為一位婦人診治,該婦人大便乾硬,小便困難,長期不懷孕,但她經常服用調理的藥物,大便就能順暢,一停藥,就會便祕。某次她突然懷孕,到四、五個月時,醫生禁止她服用調理的藥物,結果她的大便變得困難,每次上廁所都必須用力。她因此失去了三個孩子。她再次懷孕,已經有三四個月,接近月經週期前後,排尿困難,於是尋求了戴人的幫助。戴人診察她的脈搏,發現兩邊都滑大,雖然脈象滑大,但因為她懷孕,不敢立即進行強力治療,於是決定用飲食療法來治療。

他讓婦人食用煮熟的花鹼和菠菜、菱角、葵菜,並以車前草的嫩芽作為食材,再混入豬肉或羊肉的血液做成湯羹,她這樣吃了半年,乾燥的症狀果然得到改善,並且成功懷孕。

戴人曰:予見孕婦利膿血下迫,極努損胎,但同前法治之愈者,莫知其數也。為醫拘常禁,不能變通,非醫也。非學也。識醫者鮮,是難說也。

又治一男子,年六十餘,病腰尻脊胯皆痛,數載不愈,晝靜夜躁,大痛往來,屢求自盡天年。且夕則痛作,必令人以手捶擊,至四五更雞鳴則漸減,向曙則痛止。左右及病者,皆作鬼神陰譴,白虎齧,朝禱暮祝。覡巫僧道禁師至,則其痛似減。又夢鬼神戰鬥。山川神廟,無不祭者,淹延歲月,肉瘦皮枯,飲食減少,暴怒日增,惟候一死。

有書生曰:既云鬼神陰譴之禍,如此禱祈,何無一應?聞陳郡有張戴人,精於醫,可以問其鬼神白虎與病乎?彼若術窮,可以委命,其家從之。戴人診其兩手脈皆沉滯堅勁,力如張絙。謂之曰:病雖瘦,難於食,然腰、尻、脊、胯皆痛者,必大便堅燥。其左右曰:有五七日或八九日見燥糞一兩塊如彈丸,結硬不可言。

白話文:

戴人說:「我曾經遇到過一位懷孕的婦女,她患有膿血下迫的疾病,病情嚴重,幾乎危及胎兒,但我用先前的方法治療,治癒的患者不計其數。有些人執着於固定的醫理,不能靈活變通,這樣的人不能算醫生,也不能算學醫。真正懂得醫術的人很少,所以這很難說。」

又有一位六十多歲的男子,腰、尻、脊、胯都疼痛,多年未癒,白天安靜,晚上煩躁,劇痛反覆發作,多次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到了晚上,疼痛就會加劇,必須要人用拳頭敲打,直到四五更雞鳴時才逐漸減輕,接近天亮時疼痛就完全消失了。他的家人朋友都以為是鬼神作祟,是白虎在啃噬他,於是日夜不停地祈禱祭拜。他們請來道士、巫師、僧人和禁師,他的疼痛似乎有所減輕,還夢見鬼神在戰鬥。他們把山川神廟都祭拜了一遍,時間久了,他的肉瘦皮枯,食慾減退,暴怒日增,眼看着就要死了。

一位書生說:「既然說是鬼神作祟,這麼長時間祈禱祭拜,為什麼一點效果都沒有?聽說陳郡有一位叫戴人的醫生,醫術精湛,可以去詢問他關於鬼神和白虎的事。如果他的醫術真的能治好你的病,就可以將性命交託給他。」他的家人聽從了書生的建議。戴人診脈後發現,他的左右手脈都沉滯堅勁,力道如同拉緊的繩索。戴人對他說:「你的病雖然讓你瘦弱,食慾不佳,但是腰、尻、脊、胯都疼痛,一定是因為大便乾燥堅硬。」他身邊的人說:「他五七天或八九天才會排出一兩塊像彈丸一樣的乾硬糞便,堅硬得難以形容。」

曾令人剜取之,僅下一兩塊。渾身燥癢,皮膚皺揭枯澀如麩片。戴人既得病之虛實,隨用大承氣湯以薑棗煎之,加牽牛頭末二錢,不敢言是瀉劑,蓋病者聞暖則悅,聞寒則懼,說補則從,說瀉則逆。

此弊非一日也,而況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乎!及煎成,使稍熱咽之,從少至多,累至三日,天且晚,臟腑下泄四五行,約半盆,以燈視之,皆燥糞、燥痹,及瘀血雜臟,穢不可近。須臾痛減九分,昏睡,鼻息調自常人。睡至明日將夕,始覺飢而索粥,溫涼與之。又因睡一二日,其痛盡去。

次令飲食調養,日服導飲丸,甘露飲,滑利便溺之藥,四十餘日乃復。嗚呼!世傳三十六虎書,三十六黃經,及小兒三十六吊,誰為之耶!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古人以醫為重,故醫之道行。今之人以醫為輕,故醫之道廢。學者自局於朮藝,病者亦不擇精粗,一概待之。常見官醫迎送常吏,馬前折腰,真可羞也。

白話文:

病人原本被醫生割取了一兩塊肉,全身又癢又燥,皮膚乾裂粗糙,像麩皮一樣。醫生了解了病人的虛實狀況,就用大承氣湯加薑棗煎煮,再加入牽牛頭末,不敢明說這是瀉藥,因為病人聽到溫補就高興,聽到寒涼就害怕,說補就答應,說瀉就反抗。

這種錯誤做法不是一天兩天了,何況還有更多人跟著學,一起說服病人。湯煎好後,醫生讓病人稍微熱著喝,從少量到多,連續喝了三天,傍晚時分,腸胃排出很多東西,大概半盆的量。用燈光照著看,都是乾糞便、乾痰,還有一些瘀血和臟器碎屑,非常髒,令人作嘔。病人很快就不痛了,昏昏沉沉睡著,呼吸變得和正常人一樣。睡到第二天傍晚,才感到餓,就給他喝了溫涼的粥。又睡了兩天,病痛完全消失。

之後醫生讓病人調養飲食,每天服用導飲丸、甘露飲等利尿通便的藥物,四十多天才恢復健康。唉!世上有三十六種虎書、三十六種黃經,還有小兒三十六種吊經,這些都是誰寫的呢?最早創造這些錯誤醫術的人,一定會沒有子孫後代!古人重視醫術,所以醫道興盛。現在的人輕視醫術,所以醫道衰敗。學醫的人只局限於技術,病人也不挑選醫術精湛的醫生,一律隨便找。常常看到官府醫生迎送官吏,馬前低頭哈腰,實在是可恥啊!

由是博古通今者少,而師傳遂絕。《靈樞經》謂:刺與汙雖久,猶可拔而雪;結與閉雖久,猶可解而決。夫腰脊胯痛者,足太陽膀胱經也。胯痛,足少陽膽經之所過也。《難經》曰:諸痛為實。《內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注曰: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人見巫覡僧道禁師至,則痛稍去者,心寂也。

然去其後來者,終不去其本也。古之稱痛隨利減,不利則痛何由去?病者既痊,乃壽八十歲。故凡燥症,皆三陽病也。

《內經》燥治法: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治風之劑】

機要大秦艽湯,治血弱陰虛,不能養筋,筋燥而手足不能運動,指爪乾枯,屬風熱甚者。

白話文:

因此通曉古今的人很少,醫術的傳承就斷絕了。《靈樞經》說:即使污垢積累很久,也依然可以拔除洗淨;即使關節僵硬積累很久,也依然可以解開疏通。腰脊胯痛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胯痛屬於足少陽膽經經過的地方。《難經》說:各種疼痛都是實證。《內經》說:各種疼痛、癢、瘡瘍,都屬於心火。註釋說:心神安定,疼痛就會減輕;心神躁動,疼痛就會加劇。有些人看到巫師、道士、僧侶、禁師前來,疼痛就會減輕,這就是心神安定的表現。

然而,這些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最終無法根除病症。古人說疼痛隨着病情好轉而減輕,如果病情沒有好轉,疼痛又怎麼會消失呢?病人痊癒後,活到八十歲。所以,凡是燥症,都是三陽病。

《內經》關於燥症的治療方法:燥邪侵入體內,用苦溫藥物治療,輔以甘辛藥物,用辛潤藥物滋潤,用苦寒藥物下泄。

【治療風症的藥方】

大秦艽湯,治療血虛陰虛,不能滋養筋脈,筋脈乾燥,手足不能運動,指爪乾枯,屬於風熱較重的患者。

秦艽,石膏(各二兩),甘草,川芎,當歸,芍藥,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芷,生地黃,熟地,白朮,茯苓(各一兩),細辛(五錢),春夏加知母一兩。

白話文:

秦艽、石膏(各二兩)、甘草、川芎、當歸、芍藥、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芷、生地黃、熟地、白朮、茯苓(各一兩)、細辛(五錢),春夏季節另加知母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天陰雨加生薑七片。)

麻仁丸

郁李仁,麻仁(各六兩),檳榔(五錢),大黃(二兩五錢,一半炒),山藥,防風,枳殼(炒。各七錢半),羌活,木香(各五錢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湯下。

東垣潤腸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閉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秘,血結秘,皆令閉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矣。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服用。如果天氣陰雨,可以加七片生薑。

麻仁丸由郁李仁、麻仁各六兩,檳榔五錢,大黃二兩五錢(一半炒過),山藥、防風、枳殼(炒過)各七錢半,羌活、木香各五錢半組成。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溫水送服。

東垣潤腸丸可以治療脾胃積熱、大便秘結,或乾燥閉塞不通,完全不想吃飯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風寒凝結、血液瘀阻導致的便秘,通過潤燥、和血、疏風可以使腸道通暢。

麻子仁(一兩),羌活,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桃仁(去皮尖,一兩)

上除二仁另研,余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白湯下。又有潤燥丸一方,於本方加郁李仁、防風。

東垣導滯通幽湯,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閉,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當歸,升麻,桃仁(另研。各一錢),紅花(三分),生地黃,熟地(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白話文:

麻子仁一兩、羌活、歸尾、煨大黃、皂角仁、秦艽各五錢、去皮尖的桃仁一兩,其中麻子仁和桃仁要另外研磨,其他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三五十丸,飯前用白湯送服。此外,潤燥丸方劑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添加郁李仁和防風。

東垣的通幽湯,用於治療大便不通、幽門閉塞、上衝吸門不開、噎塞難下、燥閉、氣機不降等症狀,主要治療部位是幽門,藥物以辛潤之性通利幽門。

配方包括當歸、升麻、另外研磨的桃仁各一錢,紅花三分,生地黃、熟地各五分,炙甘草三分。

上水煎,調檳榔末五分。

加大黃,名當歸潤燥湯。

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實,芍藥(各二兩),大黃(蒸,四兩),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二三十丸,溫水下。

潤體丸

郁李仁,大黃,桂心,黑醜,當歸,黃柏(各五錢),輕粉(少許)

上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水下。

滋燥養榮湯,治皮膚皺揭,筋燥爪枯。

白話文:

【上水煎,調檳榔末五分。】 取上等的水煎煮,加入檳榔粉末,總量為五分。

【加大黃,名當歸潤燥湯。】 加入大黃,此方稱為當歸潤燥湯。

【脾約丸】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實、芍藥(各二兩)、大黃(蒸煮後四兩)、杏仁(去皮尖,炒後一兩二錢)。 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籽,每次服用約二三十粒,用溫水送下。

【潤體丸】 郁李仁、大黃、桂心、黑醜、當歸、黃柏(各五錢)、輕粉(少量)。 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做成丸狀,大小如同梧桐籽,每次服用約三四十粒,用溫水送下。

【滋燥養榮湯】,用於治療皮膚乾燥、筋絡乾燥、指甲枯萎的情況。

當歸(酒洗,二錢),生地黃,熟地,白芍,秦艽,黃芩(各一錢五分),防風(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大補地黃丸,治精血枯涸燥熱。

黃柏(鹽酒炒,四兩),知母(鹽酒炒,二兩),枸杞子(三兩),熟地(四兩),山藥(三兩),山茱萸,白芍(各二兩),生地黃(二兩半),當歸(三兩),玄參,肉蓯蓉(酒浸。各一兩半)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淨,取兩錢,生地黃、熟地、白芍各取一錢五分,秦艽、黃芩各取一錢五分,防風取一錢,甘草取五分,用水煎服。

大補地黃丸用來治療精血枯竭、燥熱。

黃柏用鹽酒炒過,取四兩,知母用鹽酒炒過,取兩兩,枸杞子取三兩,熟地取四兩,山藥取三兩,山茱萸、白芍各取兩兩,生地黃取兩兩半,當歸取三兩,玄參、肉蓯蓉用酒浸泡,各取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清涼飲子,治上焦積熱,口舌咽鼻乾燥。

黃芩,黃連(各二錢),薄荷,玄參,川歸,芍藥(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時服。大便秘結加大黃。

東垣清燥湯,治濕熱成痿,以燥金受濕熱之邪,是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衰,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方在注夏。)

半硫丸,治冷秘、風秘結,老人秘。

白話文:

「取上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每個丸子大小約如桐子,每次服用約70至80個丸子,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清涼飲子」,用於治療上焦積熱,引發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

成分包括:黃芩、黃連(各2錢)、薄荷、玄參、川歸、芍藥(各1錢半)、甘草(1錢)。

將兩杯水加到藥材中,煮沸後保留八分之一的量,不限時間地服用。若遇到大便乾結的情況,可以增加大黃的用量。

「東垣清燥湯」,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手腳無力、肌肉萎縮等痿症。由於濕熱侵襲了金屬器官,阻礙了寒水生成的過程,導致腎功能衰竭,萎縮的病情加重,腰部以下肌肉鬆弛、無法活動。

「半硫丸」,用於治療因寒氣凝結所導致的腸胃消化不良、風寒引起的腸道阻塞,特別適合年長者使用。

透明硫黃(研),半夏(洗七次)

各等分為末,生薑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或用蔥白一條,姜三片,煎入阿膠二片,溶化,食煎,空心送下。

白話文:

將透明硫黃研磨成粉,半夏洗淨七次,兩者等量混合成粉末,用生薑糊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也可以用蔥白一根、生薑三片煎煮,加入阿膠兩片溶化,趁熱食用,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