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一卷 (10)
第一卷 (10)
1. 附方
又云:善治者治皮毛,是治萌芽也。故初成者獲愈,固久者伐形,是治未病之先也。
丹溪云:大率治風,主血虛有痰,治痰為先。或挾火與濕,蓋濕生痰,痰生熱而熱生風也。
半身不遂者,大率多痰。在左屬死血與無血,宜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在右屬氣虛,屬痰,宜四君子湯、二陳湯,加竹瀝,薑汁。
氣虛卒倒,參耆湯補之。挾痰則濃煎人參湯,加竹瀝、薑汁。血虛四物湯補之。挾痰則四物皆用薑汁炒過,加竹瀝、薑汁。能食者,去竹瀝,加荊瀝。
竹瀝、荊瀝,乃開經絡,行血氣,故為必用之劑。
肥人多濕,少加烏頭、附子行經。
肥人中者,以其氣盛於外而歉於內也,肺為氣出入之道,肥人氣必急,急則痰涎上壅,邪盛可知。所以治之必先理氣為急。中後氣未順,痰未除,調理之劑,惟當用藿香正氣散和星香散煎服。此方非特可治中風之症,中氣、中惡尤宜,尋常嘔吐痰厥,及胸膈飽悶者,皆可用之。
治風之法,初得之必先順氣,及日久則當活血,此萬古不易之理。有以四物吞活絡丹愈者,正此意也。設不先順氣化痰,遽用烏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風、天麻、羌活輩,吾未見其能治也。
若飲食坐臥如常,但失音不語,只以小續命湯去附子,加石膏、菖蒲一錢。
【開關之劑】
稀涎散,治中風不語,牙關緊急,單蛾、雙蛾。
江子仁(六粒,每粒分作兩半),牙皂(三錢,切片),明礬(一兩)
化開礬,將二味投入,攪勻,待礬枯,為末,每用三分吹入,諸病皆愈。痰涎壅盛者,以五分,燈心湯下。喉中之痰逆上者即吐,膈間者即下。
凡中風口噤不開,用白鹽梅揩齒,即能開,乃可進藥。
丹溪用藜蘆為末,加麝香少許,入鼻內,吐之,一吐不愈,再吐之。(虛甚者不可吐。)
救急通關散,治中風中氣,一應急病,宜先以此開關。
牙皂,細辛
二味為末,吹入鼻內,得嚏佳。
蘇合香丸,擦牙上,牙關即開。再以生薑自然汁並三生飲,俟其甦醒,然後次第進以順氣之劑,或排風、續命之類。
勝金丸,治中風忽然仆倒如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涎潮逆上,膈氣不通,命在須臾。
生薄荷(五錢),牙皂(二兩,捶碎,水一升,二味同浸取汁,研成膏),瓜蒂(末,一兩),藜蘆(末,二兩),硃砂(半兩,另研)
上將硃砂末二分,和二味末子,和勻,用膏子為丸,龍眼大,硃砂為衣,溫酒化下一丸,甚者二丸,以吐為度。得吐即醒,不醒者不治。
桑枝法,桑枝一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圖經》云:桑枝溫平,不涼不熱,可以常服,療體中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輕身,聰明耳目,令人光澤,兼療口乾。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出《抱朴子》。政和間,何子常病兩臂痛,諸藥不效,依此作數劑,臂痛即愈。
白話文:
[附方]
還有一種說法是:擅長治療的人,要從皮膚毛髮開始治療,這是針對疾病剛開始萌芽的階段。所以,剛發病的就能治好;而病情久了,就必須從根本上調整身體,這是「治未病」的道理。
朱丹溪說:大致上治療「風」病,主要是因為血虛又兼有痰,所以要先處理痰。有時還會夾雜火和濕,因為濕會生痰,痰會生熱,熱又會生風。
半身不遂的人,大多是因為痰造成的。如果發生在左邊,多半是瘀血或血虛,應該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竹瀝、薑汁來治療。如果發生在右邊,多半是氣虛或痰,應該用四君子湯、二陳湯,加上竹瀝、薑汁來治療。
氣虛導致突然昏倒,要用參耆湯來補氣。如果同時有痰,就用濃煎的人參湯,加上竹瀝、薑汁。血虛導致昏倒,要用四物湯來補血。如果同時有痰,就用薑汁炒過的四物湯,加上竹瀝、薑汁。如果患者能進食,就去掉竹瀝,改用荊瀝。
竹瀝、荊瀝,可以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所以是必須使用的藥物。
肥胖的人多半有濕氣,可以稍微用烏頭、附子來疏通經絡。
肥胖的人中風,是因為氣在體表旺盛,但體內卻不足。肺是氣出入的通道,肥胖的人氣往往急促,急促就會使痰液堆積在上面,病邪旺盛可以想見。所以治療的重點是先理順氣。中風後,氣還沒順,痰還沒除,調養的藥方,應該用藿香正氣散或星香散來煎服。這個藥方不只可以治療中風,對於中氣不足、中邪也很有用,平常嘔吐、痰厥、胸悶飽脹的人都可以用。
治療風病的方法,剛開始發病一定要先順氣,時間久了就要活血,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有人用四物湯搭配活絡丹治好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先順氣化痰,就直接用烏頭、附子,又沒有活血,只是用防風、天麻、羌活這些藥,我認為是治不好的。
如果飲食、作息都正常,只是失聲不能說話,可以用小續命湯去掉附子,加上石膏、菖蒲一錢。
[開關之劑]
稀涎散,治療中風不能說話、牙關緊閉、單蛾或雙蛾(喉嚨腫痛)。
將江子仁(六粒,每粒切半)、牙皂(三錢,切片)、明礬(一兩)混合。
先將明礬溶化,再加入江子仁、牙皂攪拌均勻,等明礬乾燥後,磨成粉末。每次用三分吹入,各種病都能治好。如果痰液很多,就用五分,用燈心草煎水送服。喉嚨中的痰向上逆流就會吐出來,胸膈間的痰就會向下排出。
凡是中風導致嘴巴緊閉打不開,可以用白鹽梅擦拭牙齒,就能張開,然後才能餵藥。
朱丹溪用藜蘆磨成粉末,加上少許麝香,放入鼻中,催吐,如果吐一次沒好,就再吐一次。(身體很虛弱的人不能催吐。)
救急通關散,治療中風、中氣等各種急病,應該先用這個來開關。
將牙皂、細辛磨成粉末,吹入鼻中,打噴嚏最好。
蘇合香丸,擦在牙齒上,牙關就能打開。再用生薑自然汁和三生飲,等病人清醒,然後依序用順氣的藥,或是排風、續命之類的藥。
勝金丸,治療中風突然昏倒,像喝醉酒一樣,身體昏沉,四肢無力,痰液往上湧,胸膈不通,情況危急。
將生薄荷(五錢)、牙皂(二兩,搗碎,用一升水浸泡取汁,研成膏狀)、瓜蒂(末,一兩)、藜蘆(末,二兩)、硃砂(半兩,另研)混合。
先將硃砂粉末二分,和瓜蒂、藜蘆粉末拌勻,再用膏狀的牙皂作成丸子,像龍眼大小,用硃砂裹在丸子外面。用溫酒化開吃下一丸,病情嚴重就吃兩丸,以吐為度。吐了就會清醒,不醒就沒救了。
桑枝的用法:桑枝一升,炒香,用三大升水煎煮成二升,一天喝完。《圖經》說:桑枝性溫和,不寒不熱,可以經常服用,治療身體的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氣喘、眼花、肺氣咳嗽、幫助消化、利小便,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皮膚光澤,還能治療口乾。《仙經》說:所有的仙藥,沒有用桑枝煎煮都不能發揮作用。出自《抱朴子》。政和年間,何子常患有兩臂疼痛,各種藥都沒效,依照這個方法做了幾次,手臂疼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