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一卷 (9)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9)

1. 附方

上每服五錢,水煎。

省風湯

南星(二錢,生),防風(三錢,生),半夏(湯泡,生),甘草(生),黃芩(各一錢半)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搐鼻通天散

藜蘆,川芎,白芷,細辛,防風,薄荷(各一錢),豬牙皂角(三個,刮去皮子)

上為末,吹鼻中。

開關散(一名破棺散,治中風口噤。)

南星末(五分),冰片(少許)

上五月五日午時合,以中指點末,揩齒左右,其口自開。

攝生飲

蒼朮,木香,南星,半夏,細辛,菖蒲,甘草(生),生薑,痰盛加全蠍。水煎服。

稀涎散

白礬(一兩,半生半枯),牙皂(四個,肥實不蛀者,去皮弦,炙黃)

上為末,溫水調下一二錢,吐出痰涎便省。

解語湯(一方有石菖蒲、遠志。)

羌活,防風,天麻,肉桂,川芎,南星,陳皮,白芷,當歸,人參,甘草,酸棗仁,羚羊角,水煎,入竹瀝半盞,再一滾服。

清心散

青黛,硼砂,薄荷(各二錢),牛黃,冰片(各三分)

上為末,先以蜜水洗舌,後以薑汁擦舌,將藥末蜜水調稀,搽舌本上。

加味轉舌膏,連翹,遠志,薄荷,柿霜(各一兩),石菖蒲(六錢),梔子(炒),防風,桔梗,黃芩(酒炒),玄明粉,甘草,酒大黃(各五錢),犀角,川芎(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硃砂五錢為衣,食後,臨臥,薄荷湯嚼下一丸。

訶子清音湯

桔梗(一兩,半生,半炒),訶子(四十九個,半生,半炮),甘草(二錢,半生,半炙)

上為末,每服七錢,童便一大碗,煎熱調服。

大八風湯

當歸,杏仁,炙草,桂心,乾薑(炮),五味,升麻(六分),川烏(炮),黃芩(炒),芍藥(炒),獨活,防風,川芎,麻黃,秦艽,石斛,人參,茯神,石膏,黃耆,紫菀(三分),大豆(去皮,炒,九分)

虎脛骨酒

防風,萆薢,當歸,松節,龜板,虎骨(酥炙。各二兩),晚蠶沙,五加皮,秦艽,羌活(各二兩),白朮(三兩),枸杞子,蒼耳子(各四兩),牛膝(一兩),鱉甲(一兩),干茄根(八兩,飯上蒸)

一方有石斛、續斷、杜仲、巴戟(各一兩)

上銼碎,絹袋盛之,以無灰酒三斗,浸壇內,春秋七日,夏五日,冬十日,密固煮滾,封七日,開取時不可面向壇口,恐藥氣衝目。每日早、午、晚間,病人自取酒一小杯服之。不許多飲,又不令藥力斷絕。病痊酒盡,將渣曬乾,再入干浮萍一片半,木香一兩,防己、木瓜各二兩,麝少許,研為末,酒糊丸,桐子大,酒下五十丸,日用三服,忌食動風之物。

又曰:凡中風者,俱有先兆之症。凡人如覺在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中風之症。經曰:肌肉蠕動,命曰微風。宜先服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各一料為愈。夫大拇指、次指、皆手足太陰陽明經。中風多著此經也。先服祛風滌熱之劑,辛涼之藥,治內外之邪,是以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

白話文:

[附方]

  • 省風湯 將南星(生的,6克)、防風(生的,9克)、半夏(用熱水泡過的,生的)、甘草(生的)、黃芩(各4.5克)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溫服。

  • 搐鼻通天散 將藜蘆、川芎、白芷、細辛、防風、薄荷(各3克)、豬牙皂角(三個,去皮)磨成粉末,吹入鼻孔。

  • 開關散(又名破棺散,治療中風導致口緊閉。) 將南星粉末(1.5克)和少量冰片混合。在端午節中午配製,用中指沾藥粉,擦拭牙齒左右兩側,口就會自然張開。

  • 攝生飲 將蒼朮、木香、南星、半夏、細辛、菖蒲、甘草(生的)、生薑用水煎煮,痰多的可以加入全蠍。煎好後服用。

  • 稀涎散 將白礬(60克,一半生用一半枯燥)、牙皂(四個,選擇肥大沒有蛀蟲的,去皮去筋,炙烤至黃色)磨成粉末,用溫水調服3-6克,吐出痰涎就可以減輕症狀。

  • 解語湯 (有方子加入石菖蒲、遠志) 將羌活、防風、天麻、肉桂、川芎、南星、陳皮、白芷、當歸、人參、甘草、酸棗仁、羚羊角用水煎煮,加入竹瀝半杯,再次煮沸後服用。

  • 清心散 將青黛、硼砂、薄荷(各6克)、牛黃、冰片(各1克)磨成粉末。先用蜜水清洗舌頭,然後用薑汁擦拭舌頭,將藥粉用蜜水調稀,塗在舌根。

  • 加味轉舌膏 將連翹、遠志、薄荷、柿霜(各30克)、石菖蒲(18克)、梔子(炒過的)、防風、桔梗、黃芩(用酒炒過的)、玄明粉、甘草、酒大黃(各15克)、犀角、川芎(各9克)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彈珠一樣大,用硃砂3克做外衣,飯後或臨睡前用薄荷湯嚼服一丸。

  • 訶子清音湯 將桔梗(30克,一半生用一半炒過)、訶子(49個,一半生用一半炮製過)、甘草(6克,一半生用一半炙烤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1克,用一大碗童子尿煎熱後調服。

  • 大八風湯 將當歸、杏仁、炙甘草、桂心、乾薑(炮製過的)、五味子、升麻(2克)、川烏(炮製過的)、黃芩(炒過的)、芍藥(炒過的)、獨活、防風、川芎、麻黃、秦艽、石斛、人參、茯神、石膏、黃耆、紫菀(1克)、大豆(去皮,炒過,3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 虎脛骨酒 將防風、萆薢、當歸、松節、龜板、虎骨(用酥油炙烤過的,各60克)、晚蠶沙、五加皮、秦艽、羌活(各60克)、白朮(90克)、枸杞子、蒼耳子(各120克)、牛膝(30克)、鱉甲(30克)、干茄根(240克,用飯蒸過)切碎,用絹布袋裝好,放入無灰酒18000毫升中,浸泡在壇子裡,春天和秋天浸泡七天,夏天五天,冬天十天,密封後煮沸,再次密封七天,打開取用時不要面向壇口,以免藥氣衝到眼睛。每天早、午、晚,病人自己取一小杯酒服用,不要多喝,也不要讓藥力間斷。病好後酒用完,將藥渣曬乾,再加入乾浮萍30克、木香30克、防己、木瓜各60克、少量麝香,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丸子,像桐子大小,每次用酒送服50丸,每天服用三次,忌吃會引動風邪的食物。

另外,還說:凡是中風的人,都有先兆的症狀。如果覺得大拇指和食指麻木不仁,或者手腳無力,或者肌肉跳動,三年內一定會發生中風。經書說:肌肉跳動,叫做微風。應該先服用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等藥物來治療。大拇指、食指都屬於手足太陰陽明經脈。中風大多發生在這條經脈。先服用祛風清熱的藥物,用辛涼的藥來治療內外的邪氣,所以聖人都是治療未病而不是治療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