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八卷 (8)

回本書目錄

第八卷 (8)

1. 久痢滑泄不固

白扁豆,人參,木香(各一兩),茯苓,肉果(煨。各四兩),橘紅,御米殼(去蒂。各十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水煮木香丸,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御米殼(去穰,二兩一錢),青皮(去白,二兩四錢),甘草(炙,三兩),當歸,訶子肉,木香(不見火。各六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盅,煎化至六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人養臟湯,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或如魚腦髓,裡急後重,臍腹疼痛。或脫肛墜下,酒毒,便血並治。

御米殼(去蒂,蜜炒,三兩六錢),人參,當歸(各六錢),肉桂(八錢),訶子(去核,一兩二錢),木香(不見火,二兩四錢),肉果(麵煨,五錢),白朮(炒,六錢),白芍(一兩六錢),甘草(一兩八錢)

上每服六七錢,水煎,食前服。臟寒者,加大附子。

固腸湯(《三因方》),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

御米殼(去蒂,醋炙,三兩),白芍(一兩),當歸,甘草(各一兩),陳皮,訶子,白姜(炮。各五錢),人參,木香(各三錢)

上每服五六錢,水煎七分,食前服。

豆蔻固腸丸,治脾胃虛弱,臟腑頻滑,下痢赤白。

木香,赤石脂,乾薑,砂仁,厚朴(制),肉果(煨。各三兩)

為末,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食前服。

白朮安胃散(東垣),治一切瀉痢,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日夜無度。又治男子小腸氣痛,婦人臍虛冷,併產後兒枕塊痛。亦治產後虛弱,寒熱不止。

白茯苓,白朮,車前子(各一兩),五味子,烏梅(各五錢),御米殼(蜜炙,二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

仲景仲景,桃花湯,治下便膿血不止。

赤石脂,乾薑,粳米

水煎服。

異功散,治久痢脾胃虛弱。

四君子湯各一錢,加陳皮二錢,水二盅,煎八分,加薑棗,食前服。

白話文:

久瀉不止,大便滑脫控制不住

白扁豆、人參、木香(各約37.5克),茯苓、肉豆蔻(用煨的方式處理,各約150克),橘紅、罌粟殼(去除蒂頭,各約450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11克,用米湯送服。

水煮木香丸,治療各種腹瀉,包括紅、白膿血混合,以及裡急後重(想大便卻拉不出來的感覺)。

罌粟殼(去除內部的瓤,約81克),青皮(去除白色部分,約90克),甘草(炙烤過,約112.5克),當歸、訶子肉、木香(不經火處理,各約22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煎煮至剩六七分,空腹飯前服用。

真人養臟湯,治療大人小孩因冷熱失調引起的腹瀉,包括排出紅、白膿血或像魚腦髓一樣的黏液,以及裡急後重、肚臍腹部疼痛。還能治療脫肛、因飲酒引起的疾病、便血等症狀。

罌粟殼(去除蒂頭,用蜜炒過,約135克),人參、當歸(各約22.5克),肉桂(約30克),訶子(去除核,約45克),木香(不經火處理,約90克),肉豆蔻(用麵粉煨過,約18.75克),白朮(炒過,約22.5克),白芍(約60克),甘草(約67.5克)。

每次服用約22~26克,用水煎煮,飯前服用。如果體內寒氣較重,可以加入附子。

固腸湯(出自《三因方》),治療因冷熱不調引起的紅、白痢疾。

罌粟殼(去除蒂頭,用醋炙烤過,約112.5克),白芍(約37.5克),當歸、甘草(各約37.5克),陳皮、訶子、白薑(炮製過,各約18.75克),人參、木香(各約11.25克)。

每次服用約19~22克,用水煎煮至剩七分,飯前服用。

豆蔻固腸丸,治療因脾胃虛弱、腸道頻繁滑脫引起的紅、白痢疾。

木香、赤石脂、乾薑、砂仁、厚朴(製過)、肉豆蔻(用煨的方式處理,各約112.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白朮安胃散(出自東垣),治療各種腹瀉、痢疾,包括排出膿血混合物,以及裡急後重,次數頻繁。還能治療男性小腸疝氣疼痛、女性肚臍虛寒、產後胎盤殘留引起的疼痛。也能治療產後身體虛弱,寒熱交替不止的症狀。

白茯苓、白朮、車前子(各約37.5克),五味子、烏梅(各約18.75克),罌粟殼(用蜜炙烤過,約75克)。

每次服用約37.5克,用水煎煮服用。

仲景的桃花湯,治療大便排出膿血不止。

赤石脂、乾薑、粳米

用水煎煮服用。

異功散,治療因久瀉引起的脾胃虛弱。

以四君子湯的藥材各取約3.75克,加入陳皮約7.5克,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加入薑和棗,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