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四卷 (3)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四卷 (3)

1. 赤白遊風

婦人赤白遊風,屬肝經鬱火,血燥生風。或脾經鬱結,血虛生熱。或腠理不密,風邪外襲。其症或疙瘩瘙癢,或膿水淋漓。白屬氣而赤屬血,因得風而遊行也。若肝經血燥,用柴胡清肝散。肝經怒火,用梔子清肝散。肝經血熱,用加味四物湯。肝火血虛,六味丸。脾經鬱熱,加味歸脾湯。

肝脾血虛風熱,加味逍遙散。若因風邪鬱熱所致,用荊防敗毒散。或專用祛風之劑。肝血愈燥則血隨火化,反為敗症矣。

一婦身如丹毒,搔破膿水淋漓,熱渴頭暈,晡時益甚,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女赤暈如霞,作癢發熱,用加味小柴胡加生地、連翹、丹皮而愈。大凡女子天癸未至,婦人月經不調,受驚著惱,多有此症。

消風散,治風寒癮疹癢痛,或膿水淋漓,頭皮腫癢。

荊芥穗,炙甘草,陳皮,人參,茯苓,白殭蠶(炒),防風,芎藭,藿香,羌活蟬蛻(各一錢),厚朴(薑製,五分),水煎服。

大連翹飲,治風熱熱毒,赤白遊風,表裡皆受患者。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蟬蛻,甘草,赤芍,防風,柴胡,滑石,山梔(炒),黃芩(炒),川歸(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紅白遊風】

女性患有的紅白遊風,可能是由於肝臟經絡中的鬱悶之火,導致血液乾燥產生風狀症狀。或者是脾臟經絡中的鬱悶,導致血虛而產生熱度。亦或是皮膚肌理不夠緊密,使風邪從外部侵入。這種病症可能出現疙瘩並伴隨著瘙癢,或者會有膿水持續流出。白色代表氣,紅色代表血,都是因為風邪影響而遊走全身。如果肝臟經絡中的血液乾燥,可用柴胡清肝散。如果是肝臟經絡中的怒火,則用梔子清肝散。若是肝臟經絡中的血液過熱,則用加味四物湯。肝火旺盛而血虛,可用六味丸。若是脾臟經絡中的鬱熱,則用加味歸脾湯。

肝臟和脾臟血虛且風熱,可用加味逍遙散。若是由風邪鬱熱所導致,則可用荊防敗毒散,或專門使用驅風的藥方。肝臟中的血液越乾燥,血液就越容易被火氣消耗,反而會變成更嚴重的病態。

有一名女性,身體像患有丹毒,抓破後膿水不斷,熱渴且頭暈,在下午時病情更甚,使用了加味逍遙散後康復。

另一名女性,皮膚上出現如朝霞般的紅暈,瘙癢並發熱,使用了加味小柴胡加上生地、連翹、丹皮後康復。通常,女性在尚未來月經,或婦女月經不調,受到驚嚇或煩惱時,多會出現這種病症。

【消風散】,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癢疹、疼痛,或膿水持續流出,頭皮腫脹瘙癢。

所需藥材:荊芥穗、炙甘草、陳皮、人參、茯苓、炒白殭蠶、防風、芎藭、藿香、羌活、蟬蛻(各一錢)、薑製厚朴(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大連翹飲】,用於治療風熱及熱毒,紅白遊風,身體內外都受到影響的患者。

所需藥材: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蟬蛻、甘草、赤芍、防風、柴胡、滑石、炒山梔、炒黃芩、川歸(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婦人𤵄痃

(一名便癰,一名便毒,俗名㾦子。)

婦人𤵄痃,或肝經濕熱下注,或鬱怒傷損脾肝。其外症,或拗小腹腫痛,或玉門焮腫作痛。或寒熱往來,憎寒壯熱。其內症,或小便澀滯,或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或上攻兩脅,或晡熱,重墜,若兩拗小腹腫痛,肝經濕熱壅滯也。用龍膽瀉肝湯。玉門腫脹,肝火血虛也。用加味逍遙散及龍膽瀉肝湯加木香。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劑,則誤甚矣。

一婦人拗中赤腫脹痛,此膿內傷,用托裡消毒散,加此數劑,潰而膿清,寒熱。乃氣血復虛,用托裡散而寒熱止,用十全大補湯百餘劑而斂。

一婦人腹拗腫痛,寒熱口苦,或時帶下,此肝經濕熱不利也。用龍膽瀉肝湯而腫痛消。用加味逍遙散而寒熱退。

一婦人腹拗腫痛,小水不利,時或胸乳作痛,脅腹作脹,此肝火氣滯。用四物、柴胡、青皮、元胡、木香而愈。

一婦人兩拗腫痛,腹內一塊,不時上攻,月經不調,小便不利。余以為肝脾氣滯而血傷,以四君子加芎、歸、柴胡、山梔而愈。後因鬱怒,前症復作,兼胸滿腹脹,盜汗,此肝木甚而傷脾土也。用加味歸脾湯下蘆薈丸而痊。

一婦人陰中如梗,兩拗腫痛,寒熱不食,小便頻數,小腹重墜。余以為肝脾鬱怒所致,先以補中益氣加茯苓、山梔、車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氣。更以加味歸脾湯調理脾鬱而愈。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兩拗腫痛,或腹中疼痛,或小水澀滯等症。

龍膽草(酒拌,炒黃),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炒),生地黃(酒拌),木通,山梔(炒),黃芩,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

九味柴胡湯,治肝經濕熱下注,便毒腫痛,或小腹脅肋結核。凡肝陽經部分一切瘡瘍,或風熱結核瘰癧。

柴胡,黃芩(炒。各一錢),人參,山梔(炒),半夏,龍膽草(炒焦),川歸,芍藥(炒),甘草(各五分),上水煎服。

蘆薈丸,治肝氣不和,克侮脾胃而患諸症。或三焦肝膽經風熱,日生雲翳。或疳熱瘰癧,耳內生瘡,寒熱作痛,肌體消瘦,發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不調。或牙齦蝕落,頰腮腐爛,下部生瘡等症。

蘆薈(五錢),胡黃連,當歸,芍藥(炒),龍膽草(酒浸,炒焦),川芎,蕪荑(各一兩),木香,甘草(炒。各三錢)

上為末,用米糊丸,麻子大,每服五十丸,滾湯下。

白話文:

標題:[婦人下腹部病變]

內容:(又稱為便癰,便毒,在民間常被稱為痔瘡。)

婦女的下腹部病變,可能是由於肝經濕熱向下影響,或是因為鬱悶憤怒傷害到脾臟和肝臟。從外表看來,可能會有小腹腫脹疼痛,或是生殖器周圍紅腫疼痛的情況。或者會出現寒熱交錯,惡寒高燒的症狀。在內在的症狀上,可能有小便不順暢,或是腹部劇烈疼痛,或感到小腹悶悶不適,或是胸部兩側疼痛,或有潮熱感,下垂感。如果小腹兩側有腫脹疼痛,這通常是肝經濕熱阻塞所致,可用龍膽瀉肝湯治療。若是生殖器周圍腫脹,這通常是由於肝火旺盛與血液虛弱,可使用加味逍遙散及龍膽瀉肝湯加上木香治療。若是一律使用散血解毒的藥物,那可能會造成更大的錯誤。

接下來是幾個具體案例:

一個婦女下腹部紅腫疼痛,這是內部傷害所導致,使用託裡消毒散,加上幾劑藥物後,膿包破裂且膿液清澈,寒熱消失。但之後由於氣血再次虛弱,再使用託裡散後,寒熱症狀消失,再使用十全大補湯一百多劑後,病情得以控制。

一個婦女下腹部腫脹疼痛,伴隨寒熱口苦,偶爾白帶異常,這是肝經濕熱所導致。使用龍膽瀉肝湯後,腫脹和疼痛消除。再使用加味逍遙散後,寒熱症狀減輕。

一個婦女下腹部腫脹疼痛,小便不順,偶爾胸部和乳房疼痛,脅腹脹痛,這是肝火氣滯所導致。使用四物湯、柴胡、青皮、元胡、木香治療後痊癒。

一個婦女下腹部兩側腫痛,腹部有一硬塊,不定時向上沖擊,月經不規則,小便不順。我認為這是肝脾氣滯,血液受損所致,使用四君子湯加上芎、歸、柴胡、山梔治療後痊癒。但後來因為鬱悶憤怒,之前的症狀再度出現,並伴有胸悶腹脹,盜汗等症狀,這是肝木過盛傷害脾土。使用加味歸脾湯加上蘆薈丸後痊癒。

一個婦女下部有異物感,下腹部兩側腫痛,寒熱不欲食,小便頻繁,下腹部沉重。我認為這是肝脾鬱怒所導致,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山梔、車前子、青皮以清肝火,提升脾氣。再使用加味歸脾湯調理脾鬱後痊癒。

最後,介紹一些常用的方劑:

「龍膽瀉肝湯」,用於治療肝經濕熱,下腹部兩側腫痛,或是腹部疼痛,或是小便不順等症狀。

「九味柴胡湯」,用於治療肝經濕熱下注,便毒腫痛,或是下腹部脅肋部位有結節。所有肝陽經部位的各種創傷,或是風熱結節,淋巴結腫大。

「蘆薈丸」,用於治療肝氣不調和,影響脾胃健康,或是三焦肝膽經風熱,每天產生雲翳。或是疳熱,淋巴結腫大,耳內長瘡,寒熱疼痛,身體消瘦,發熱口渴,食慾不佳,消化不良。或是牙齦脫落,頰腮腐爛,下部長瘡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