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八卷 (5)
第八卷 (5)
1. 豆汁
陳無擇云:傷濕則下如豆汁。嚴用和云:傷濕而下豆汁者分利之。劉宗厚云:濕喜傷脾,脾胃為五穀之海,無物不受,常兼四臟,蓋豆汁之色,如五色之相雜,故下豆羹汁者濕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若身體受到濕氣的侵害,排泄出的便便就會像豆汁一樣。 嚴用和提到:當因為濕氣影響而使排泄物質似豆汁時,應使用利尿的方式來治療。 劉宗厚解釋:濕氣容易對脾臟造成傷害,而脾與胃是消化五穀的重要部位,能接受各種食物,它們通常會同時影響到其他四個臟器。豆汁的顏色就像是混合了多種色彩,因此,當排泄物類似豆羹湯汁時,這就是濕氣在作怪。
2. 泄痢作嘔
《病機機要》云:如痢或泄而嘔者,胃中氣不和也。上焦不和,治以生薑、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藥、當歸。下焦寒不和,治以輕熱藥,甚以重熱藥。
劉宗厚謂:亦有胃火衝上而嘔者,有陰虛而嘔者,有胃虛而嘔者,有積滯毒氣上攻而嘔者。
《統旨》謂:痢而嘔者,乃胃氣不和,用生薑橘皮白朮湯。因火上逆而嘔者,加薑汁炒黃連,胃虛加人參倍術。積滯毒氣下攻而嘔者,木香導滯湯。陰虛者四物加參、朮、苓、柏、陳皮,下痢吃逆同治。
白話文:
【對於腹瀉與痢疾伴隨嘔吐的情況】
根據《病機機要》所述,如果出現腹瀉或是痢疾並同時伴有嘔吐,這通常是由於胃中的氣運行不順所致。如果問題出在上腹部(上焦),可以使用生薑和橘皮來治療。如果是中腹部(中焦)的問題,則應使用芍藥和當歸。如果問題在下腹部(下焦),並且是因為寒冷導致的不調和,可以使用一些溫熱性的藥材,病情嚴重時則需使用更強效的溫熱藥物。
劉宗厚指出,也有因為胃部火氣上衝導致嘔吐的情況,或是因為陰虛、胃虛所導致的嘔吐,亦或是由於食物積滯及毒素上衝導致的嘔吐。
《統旨》中提到,如果痢疾伴有嘔吐,這是胃氣運行不順的表現,可用生薑、橘皮和白朮煮湯服用。若是因為火氣上衝導致的嘔吐,可以在湯裡加入薑汁炒過的黃連,若胃虛則可加入人參,並且加倍使用白朮。若是因為食物積滯和毒素下衝導致的嘔吐,則可使用木香導滯湯。對於陰虛的情況,可在四物湯基礎上添加人參、白朮、茯苓、柏子仁和陳皮,這種處方對痢疾和嘔吐均有療效。
3. 噤口痢
《百一選方》云:禁口痢是毒上衝心肺所致,用石蓮子以通心氣,便覺思食。
《玉機微義》云:痢而能食,知胃未病也。若脾胃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禁口之症,理宜除胃口之邪熱,而此云,毒氣上衝心肺,其毒不知指何者之邪,然亦有脾胃虛而得者,有誤服利劑、毒藥犯胃者,又有服澀熱之劑太早,而邪氣閉遏於胃口者,必當求責。
丹溪曰:禁口痢,胃中熱甚,大虛大熱故也。用人參二錢,黃連薑汁炒一錢,濃煎汁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再服,但得一呷下咽便開,又宜引熱下行,用田螺肉搗碎,罨臍中,入麝香少許。
又云:黃連與參各一錢,加砂仁三粒煎服。
《統旨》云:毒氣上衝心肺,用人參、茯苓、石蓮肉,入些小菖蒲以通心氣,胸次一開,自然思食,有脾胃虛弱,不能納穀,用參朮以健脾胃,或參苓白朮散之類,加石菖蒲、陳倉米。
《濟世方》云:治痢疾不納飲食者,謂之禁口痢,以脈症辨之。如脾胃不弱而知其頭疼,心煩,手足溫熱,未嘗多服涼藥者,此乃毒氣上衝心肺,所以嘔而不食,宜用敗毒散。每服四錢,陳倉米百粒,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又方,加石蓮子、白蔻仁,尤妙。)
若其脈微弱,或心腹膨脹,手足厥冷,初病則不嘔,因服罌粟、烏梅,苦澀涼藥太過,以致聞食先嘔者,此乃脾胃虛弱,用山藥一味,一半生,一半炒,為末,米飲調下。虛寒甚,脈微弱者,理中湯。
治噤口痢:
枇杷葉蜜炙一兩,砂仁蜜炒五錢。為末,蜜調,抹口中,嚥下。
石蓮肉日乾為末,每服二錢,陳倉米飲調下,便覺思食。或以受日陳壁土炒橘紅為末,薑棗略煎佐之。
又方,黃連半斤,生薑四兩,切片與黃連同炒,待姜焦黃色,去姜,只取黃連,為末,以陳米飯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赤者陳米飲下,白者陳皮湯下,赤白相雜者,陳皮米飲下。
又方,獨核肥皂一枚,去核,用鹽填實其內,火燒存性,為末,先煮白米粥,用少許入在粥內食之,立效。
又方,梨子一枚去心,入好蜜一匙,蒸熟食之。
白話文:
【噤口痢】
《百一選方》指出:禁口痢疾是由毒素上衝至心肺所導致,可使用石蓮子來疏通心氣,食用後會開始有飢餓感。
《玉機微義》提及:雖患痢疾但仍有食慾,代表胃部尚未受到影響。如果脾胃濕熱的毒素薰蒸到上消化道,導致胃口閉塞形成禁口痢疾,應去除胃口中的邪熱。然而,毒素究竟是何種邪氣尚不明確,但也有可能由脾胃虛弱引起,或是誤食利尿劑、有毒藥物刺激胃部,或者過早服用收斂性熱藥,使邪氣封閉在胃口,必須加以探究。
丹溪認為:禁口痢疾是因為胃中熱度過高,極度虛弱和熱度所導致。建議使用人參二錢,黃連薑汁炒製一錢,濃煎後終日慢慢飲用,即使嘔吐也要再服,只要一口能順利下嚥,就能解開禁口,並可引導熱度下行,使用田螺肉搗碎,敷在肚臍上,加入少量麝香。
另提議:黃連與人參各一錢,加砂仁三粒煎服。
《統旨》表示:毒素上衝心肺,可使用人參、茯苓、石蓮肉,加入少許菖蒲以疏通心氣,胸口一打開,自然會有食慾,若脾胃虛弱,無法進食,可用人參、白朮健脾養胃,或使用參苓白朮散,再加入石菖蒲、陳倉米。
《濟世方》表示:治療痢疾患者無法進食,稱為禁口痢,需透過脈象和症狀來辨別。如脾胃不虛弱,且頭痛、心煩、手足溫熱,未曾大量服用涼藥,這可能是毒素上衝心肺,因此嘔吐無法進食,適合服用敗毒散。每次服用四錢,陳倉米百粒,薑三片,棗一枚,用水煎煮,溫服。(另一方法,加入石蓮子、白蔻仁,效果更佳。)
如果脈象微弱,或心腹膨脹,手足冰冷,剛發病時未嘔吐,因服用罌粟、烏梅等苦澀涼藥過量,導致聞食就嘔吐,這是脾胃虛弱所致,建議使用山藥,一半生,一半炒,研磨成粉末,米飲調和服用。若虛寒嚴重,脈象微弱,可服用理中湯。
治療禁口痢疾:
枇杷葉蜜炙一兩,砂仁蜜炒五錢,研磨成粉,蜂蜜調和,塗抹在口中,吞下。
石蓮肉曬乾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陳倉米飲調和服用,就會產生飢餓感。或者,用曬乾的舊牆壁土炒橘紅研磨成粉,薑棗稍微煎煮後一起服用。
另一方法,黃連半斤,生薑四兩,切成片與黃連一同炒制,待薑變焦黃色,去掉薑,只保留黃連,研磨成粉,用陳米飯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紅色痢疾用陳米飲送服,白色痢疾用陳皮湯送服,紅白相間的痢疾,用陳皮米飲送服。
另一方法,選擇一個大的肥皂果,挖去果核,填充鹽巴,用火燒至炭化,研磨成粉,先煮白米粥,將少許粉末混入粥內食用,立刻見效。
另一方法,梨子一個挖去果心,加入一匙蜂蜜,蒸熟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