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八卷 (12)

回本書目錄

第八卷 (12)

1. 泄瀉門

參苓白朮散,脾虛泄瀉,浮腫。

人參(二斤半),白朮(二斤),薏苡仁(一斤),扁豆(二斤半),山藥,桔梗(各一斤),蓮肉(二斤半),砂仁(一斤),茯苓(一斤),甘草(炒,半斤)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人參升胃湯,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腹鳴泄瀉,小便黃。

黃耆(二錢),甘草(炙,二分),升麻(六分),柴胡,歸身,陳皮,益智(各二錢),紅花(少許),人參(六分)

水煎,食前熱服。

一味白朮散,治久瀉脾虛、脾泄,如神。

土白朮(米泔水洗淨,切片,每一斤用陳皮半斤,入甑一層層間隔蒸一日,炒乾。去陳皮)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理中湯,虛寒作瀉,或吐瀉不止,精神虛憊,甚者加大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方在寒門。)

參芩滑石湯,治泄而困倦,小便不利,脈數,有虛熱。

白朮,滑石(各一兩),黃芩,人參,芍藥(各五錢),木通,陳皮(各三錢),乾薑(一錢),甘草(炙,一錢)

分八帖,水煎服。

桂香丸,臟腑虛,為風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虛人危篤累效。

大附子(炮,去皮臍),肉果(炮),白茯苓(各一兩),桂心,乾薑,木香(炮。各五錢),丁香(一分)

糊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固中丸,治脾久泄去後與氣不快者。

蒼朮,肉果(煨。各一兩)

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固下丸,治腎久泄,即前方加破故紙一兩炒。

東垣,白朮神麯丸,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時脾泄。

白朮(炒,二兩),白芍(酒炒,一兩),神麯(炒,一兩半),山楂(二兩),半夏(制,一兩),黃芩(炒,五錢)

上為末,用青荷葉燒飯,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丸。

實泄——泄瀉腹疼,或有積滯,雖明新久,新者,以消導之劑,久者,以前久泄門按寒熱治。

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七聖丸

腎泄——晨早為一次者是也。

愚謂亦不止如此,曾記一老人脾泄二十年,一日夜三五次,夜多日少。以破故紙,鹽水炒,五錢,白朮,炒,二錢,杜仲,鹽水炒,二錢,澤瀉一錢。水煎,空心服二帖即愈。緣腎者胃之關,腎虛則下焦不約故也。

東坡,四神丸,治腎泄,下元虛寒,尤宜。

破故紙(炒,四兩),肉蔻(麵煨,二兩),木香(五錢),小茴香(炒,一兩)

以生薑四兩煮紅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鹽湯吞下五六十丸。

金鎖正元丹,腎虛泄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一切虛冷之症。

龍骨(煅),硃砂(另研。各三兩),茯苓(八兩),紫巴戟(去心,一斤),肉蓯蓉(洗焙),葫蘆巴(焙。各一斤),補骨脂(酒浸,十兩),五倍子(八兩)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和水腫。

藥材組成:人參(約1250克),白朮(約1000克),薏苡仁(約500克),扁豆(約1250克),山藥(約500克),桔梗(約500克),蓮子肉(約1250克),砂仁(約500克),茯苓(約500克),甘草(炒過,約250克)。

製法與用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7.5克,用米湯送服。

人參升胃湯:用於大便一天三四次,稀溏但量不多,有時腹鳴腹瀉,小便黃。

藥材組成:黃耆(約7.5克),甘草(炙,約0.75克),升麻(約2.25克),柴胡(約7.5克),當歸身(約7.5克),陳皮(約7.5克),益智仁(約7.5克),紅花(少量),人參(約2.25克)。

製法與用法:用水煎煮,飯前趁熱服用。

一味白朮散:專治久瀉不止,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土白朮(用米泔水洗淨,切片,每500克白朮配250克陳皮,一層層隔開蒸煮一天,炒乾。去除陳皮)。

製法與用法:將白朮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7.5克,用米湯送服。

理中湯:用於虛寒引起的腹瀉,或吐瀉不止,精神虛弱疲憊。嚴重者可加入附子,稱為附子理中湯。

(方子在寒門篇)

參芩滑石湯:用於腹瀉且感到疲倦,小便不順暢,脈搏快,並有虛熱。

藥材組成:白朮(約37.5克),滑石(約37.5克),黃芩(約19克),人參(約19克),芍藥(約19克),木通(約11克),陳皮(約11克),乾薑(約3.75克),甘草(炙,約3.75克)。

製法與用法:分為八份,用水煎煮服用。

桂香丸:用於臟腑虛弱,因風寒侵襲導致的腹瀉,大便控制不住,對於老年人和體虛之人效果很好。

藥材組成:大附子(炮製過,去皮臍,約37.5克),肉豆蔻(炮製過,約37.5克),白茯苓(約37.5克),桂心(約19克),乾薑(約19克),木香(炮製過,約19克),丁香(約0.4克)。

製法與用法:用米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用米湯送服50丸。

固中丸: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久瀉,排便後仍感到不舒服。

藥材組成:蒼朮(約37.5克),肉豆蔻(煨過,約37.5克)。

製法與用法:用粥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50丸。

固下丸:用於腎虛引起的久瀉,即在固中丸的基礎上加入破故紙(炒過,約37.5克)。

東垣白朮神麯丸:用於老年人因過度養生,飲食傷脾,導致經常腹瀉。

藥材組成:白朮(炒過,約75克),白芍(酒炒過,約37.5克),神麯(炒過,約56克),山楂(約75克),半夏(炮製過,約37.5克),黃芩(炒過,約19克)。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燒過的青荷葉包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100丸。

實泄:指腹瀉伴有腹痛,可能有積食或食滯。新發的腹瀉,用消食導滯的藥物治療;久瀉,則按之前久瀉篇的寒熱辨證治療。

推薦藥方: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七聖丸。

腎泄:指每天早上固定時間腹瀉。

作者認為,腎泄不只如此,他曾治療過一位脾虛腹瀉二十年的老人,一日腹瀉三五次,夜晚多於白天。使用破故紙(鹽水炒,約19克),白朮(炒,約7.5克),杜仲(鹽水炒,約7.5克),澤瀉(約3.75克),用水煎服,空腹服用兩帖就好了。原因是腎為胃的關卡,腎虛則下焦約束不住,故而腹瀉。

東坡四神丸:用於腎虛腹瀉,下元虛寒者尤其適用。

藥材組成:破故紙(炒過,約150克),肉豆蔻(麵粉包裹煨過,約75克),木香(約19克),小茴香(炒過,約37.5克)。

製法與用法:用生薑(約150克)煮紅棗肉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用鹽湯吞服五六十丸。

金鎖正元丹:用於腎虛腹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以及一切虛冷之症。

藥材組成:龍骨(煅燒過,約112克),硃砂(另外研磨,約112克),茯苓(約300克),紫巴戟(去心,約500克),肉蓯蓉(洗淨焙乾,約500克),葫蘆巴(焙乾,約500克),補骨脂(酒浸泡過,約375克),五倍子(約3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