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二卷 (6)
第二十二卷 (6)
1. 妊娠遺尿
《良方》曰:妊娠尿出不知,用白薇、芍藥為末,酒調下;或白礬、牡蠣為末,酒調下二錢;或雞毛灰末,酒服一匕;或炙桑螵蛸、益智仁為末,米飲下。
薛氏曰:若脬中有熱,宜加味逍遙散。若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加益智。若肝腎陰虛,宜六味丸。
一妊婦遺尿內熱,肝脈洪數,按之微弱,或兩太陽作痛,脅肋作脹,以為肝火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尋愈。後又寒熱,或發熱,或恚怒。前症仍作,用八珍散、逍遙散兼服,以清肝火養肝血而痊。
白話文:
【妊娠遺尿】
根據《良方》記載,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無意識漏尿的情況,可以使用白薇和芍藥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服用;或者使用白礬和牡蠣研磨成粉末,同樣用酒調和兩錢後服用;或者使用雞毛灰研磨成末,用酒送服一匙;或者使用炙過的桑螵蛸和益智仁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
醫者薛氏指出,如果膀胱內有熱,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脾肺氣虛,應該使用補中益氣並加入益智仁。如果是肝腎陰虛,適合使用六味地黃丸。
有一位孕婦有遺尿且體內有熱,肝脈呈現洪大而數的脈象,但按壓時卻顯得微弱,有時兩側太陽穴會疼痛,脅肋部位會脹痛,被診斷爲肝火旺盛,血液虧虛,使用了加味逍遙散和六味地黃丸後病情好轉。之後,她又出現了寒熱交替的症狀,或是發熱,或是情緒暴躁。之前的症狀再次出現,使用了八珍散和逍遙散同時服用,以清除肝火併滋養肝血,最終痊癒。
2. 妊娠尿血
妊娠尿血,《良方》謂:內熱乘於血分,以致血熱流滲於脬,名曰血淋。用葵子一升,研,水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艾葉一斤,酒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地一斤,酒四升,煮二升,分三服。亦治墮胎後下血。
薛氏曰:因怒動火者,宜小柴胡加山梔。因勞動火者,補中益氣湯。因厚味積熱,宜加味清胃散。若因肝經血熱,宜加味逍遙散。因脾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若因脾虛血熱,宜加味逍遙散。
一妊婦,因怒尿血,內熱作渴,寒熱往來,胸乳間作脹,飲食少思,肝脈弦弱,此肝經血虛而熱也。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兼服,漸愈。又用八珍湯加柴胡、丹皮、山梔而痊。
續斷湯,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當歸,生地(各一兩),續斷(半兩),赤芍(半兩)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治妊娠尿血。
阿膠(炒),熟地(各四兩)
同搗為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又方,四苓散加炒阿膠、車前子、茅草根,水煎服。
又方,白茅根濃煎湯,吞酒蒸黃連丸。
加味清胃散(方見妊娠吐血衄血。)
白話文:
【懷孕期間尿中有血】
《良方》書中指出:這是由於體內的熱氣影響到血液,導致血液過熱,從而使血液滲入膀胱,這種情況被稱為「血淋」。治療方法有三種,一是使用一升的葵花籽,研磨後加入五升水煮至剩下兩升,分三次服用。二是用一斤新鮮艾葉,加入五升酒煮至剩下兩升,分三次服用。三是用一斤生地,加入四升酒煮至剩下兩升,分三次服用。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治療墮胎後出血的情況。
薛氏認為,如果是由生氣導致的火氣上升,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如果是因為勞累引起的火氣,應使用補中益氣湯。若是因為食用了太多辛辣食物而產生的熱氣,則應使用加味清胃散。若是由肝臟血熱導致,則應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脾氣下降,則應使用補中益氣湯。而若是脾虛和血熱同時存在,則應使用加味逍遙散。
有一名孕婦,因為生氣導致尿血,並且感到口渴,有時冷有時熱,胸部和乳房有脹痛感,食慾不振,肝脈微弱,這是肝臟血虛和血熱的症狀。使用加味逍遙散和六味丸並用,病情逐漸好轉。再使用八珍湯加上柴胡、牡丹皮和山梔子,最終康復。
【續斷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出血和尿血。
配方為:當歸、生地(各一兩),續斷、赤芍(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以蔥白湯送服。
治療懷孕期間尿血的另一個方法:
使用炒過的阿膠和熟地(各四兩),一同研磨成丸,每次服用八十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另外一個方法是使用四苓散加上炒過的阿膠、車前子和茅草根,用水煎煮後服用。
還有一個方法是使用濃煎的白茅根湯,吞服經過酒蒸的黃連丸。
加味清胃散的配方可以在治療懷孕期間嘔血和鼻血的部分找到。
3. 妊娠胎水腫滿
《產乳集》云:妊娠三月,足腫至腿,出水,飲食不甘,似水腫,謂之子氣。至分娩方消者,此脾胃氣虛。或沖經有血風。亦有脾虛水氣流溢。或因瀉痢,臟腑虛寒。或因瘧疾飲水,脾虛濕漬於胞,不能分利皆致腿足腫,肚腹腫也。
薛氏曰: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用鯉魚湯。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用全生白朮散。如未應,用六君子湯。脾虛濕熱,下部作腫,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若飲食失宜,嘔吐泄瀉,六君子湯。腿足發腫,喘悶不安,或指縫出水,天仙藤散。
脾胃虛弱,兼四君子湯。如未應,補中益氣湯。若脾肺氣滯,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一妊婦,每至五月,肢體倦怠,飲食無味,先兩足腫,漸至遍身後及頭面,此脾肺氣虛。朝用補中益氣,夕用六君子加蘇梗而愈。凡治妊婦,勿泥月數,但見某經症,即用本藥為善。
天仙藤散,婦人有水氣而成胎,以致兩腿足浮腫。
天仙藤(略洗,炒),香附子(炒),陳皮,烏藥(年久白辣者佳),甘草(各五分)
上每服五錢,生薑、木瓜、蘇葉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澤瀉散,妊娠遍身浮腫,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澤瀉,桑皮(炒),木通,枳殼(炒),赤茯苓,檳榔(各五分),上姜水煎服。
防己散,脾虛遍身浮腫,腹脹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三錢),桑皮(炒),紫蘇莖葉,赤茯苓(各五分),木香(二分),上姜水煎服。
《千金》,鯉魚湯,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朮(五兩),茯苓(四兩),當歸,芍藥(各三兩)
上㕮咀,先以小鯉魚一尾,如食法煮取汁二盞,入藥五錢,姜七片,橘皮少許,煎七分,空心服。
腎著湯,治妊娠腰腳腫。
茯苓,白朮(各八分),乾薑(炮),甘草(各一錢),杏仁(五分),上水煎服。
五皮散,治胎水腫滿。
大腹皮,桑白皮(炒),生薑皮,茯苓皮,橘皮(各一錢),木香(二分),上水煎服。
《全生》,白朮散,妊娠面目浮腫,四肢腫如水氣,名曰胎氣。又名胎腫。
白朮(一兩),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治妊娠腳浮腫,因脾衰血化成水,以生料平胃散,薑棗水煎服,或為末,紫蘇葉湯調下二錢,日二服。以腫退為度。
白話文:
【懷孕期間胎水過多導致的浮腫】
根據《產乳集》記載,懷孕三個月時,雙腳開始浮腫至小腿,甚至會出現滲水的情況,食慾不振,這種症狀類似水腫,被稱為「子氣」。通常待生產後症狀才會消失,這是由於脾胃功能虛弱所導致。有可能是衝脈中有風血,也可能因脾臟虛弱,水氣流散到全身。或者因為腹瀉導致內臟虛弱且寒冷,或是因為瘧疾引發的喝水過多,使脾臟虛弱,濕氣積聚在子宮,無法正常排水,因而造成腿部和腹部浮腫。
薛氏提到,如果出現胸口和腹部脹滿,小便不順暢,全身浮腫,可使用鯉魚湯。脾胃虛弱的話,可用四君子湯輔助治療。面部和肢體如出現浮腫,像水氣一樣,可使用全生白朮散。如效果不佳,則改用六君子湯。若是脾虛濕熱導致下半身浮腫,則可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茯苓。飲食不合適,導致嘔吐和腹瀉,可使用六君子湯。腿部浮腫,呼吸困難,或從手指縫隙滲出水,可用天仙藤散。
脾胃虛弱的同時,可以加上四君子湯。若仍無效,可改用補中益氣湯。若脾肺氣滯,可用加味歸脾湯,再輔以加味逍遙散。
有一個孕婦,到了懷孕五個月時,感到全身疲倦,對食物沒有興趣,先是雙腳開始浮腫,然後擴散到全身,最後連頭部和臉部都開始浮腫,這是脾肺氣虛的表現。白天使用補中益氣湯,晚上使用六君子湯,再加入蘇梗,最終病情得以改善。一般來說,治療孕婦時,不要僅看懷孕月份,只要發現特定經絡的症狀,就應使用相應的藥物。
天仙藤散,適用於婦女因水氣影響懷孕,導致雙腿浮腫。
天仙藤(洗淨後稍微炒一下),香附子(炒),陳皮,烏藥(越老越好,最好是白色辣的),甘草(各五分)
每次服用五錢,加上生薑、木瓜、蘇葉各三片,用水煎煮,每天服用三次。
澤瀉散,適用於懷孕時全身浮腫,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澤瀉,桑皮(炒),木通,枳殼(炒),赤茯苓,檳榔(各五分),用薑水煎煮後服用。
防己散,適用於脾虛引起的全身浮腫,腹部脹滿,呼吸困難,小便不順。
防己(三錢),桑皮(炒),紫蘇莖葉,赤茯苓(各五分),木香(二分),用薑水煎煮後服用。
《千金》中的鯉魚湯,適用於懷孕時腹部膨大,胎兒之間有過多的水氣。
白朮(五兩),茯苓(四兩),當歸,芍藥(各三兩)
將藥材切碎,先用一條小鯉魚煮湯,取出兩杯鯉魚湯,再加入五錢的藥材,七片薑,少許橘皮,煎煮至剩下七分,空腹服用。
腎著湯,適用於懷孕時腰部和腳部浮腫。
茯苓,白朮(各八分),乾薑(炮),甘草(各一錢),杏仁(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皮散,適用於胎水過多導致的浮腫。
大腹皮,桑白皮(炒),生薑皮,茯苓皮,橘皮(各一錢),木香(二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全生》中的白朮散,適用於懷孕時面部和肢體浮腫,四肢像水氣一樣,稱為胎氣,也被稱為胎腫。
白朮(一兩),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五錢)
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米湯送服。
治療懷孕時腳部浮腫,因為脾臟虛弱,血液轉化成水,可用生料平胃散,薑棗水煎煮後服用,或磨成粉末,用紫蘇葉湯調和後服用二錢,每日二次,直到浮腫消退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