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八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八卷 (4)

1. 瘧門

桂枝芍藥湯,寒熱大作,不拘先後,此太陽陽明合病也,謂之大爭。寒熱作則必戰動。經曰:熱勝則動也,以熱則必汗泄。經云:汗出不愈,知為熱也。陽盛陰虛之症,治當內實外虛。不治恐久而傳入陰經也,宜桂枝芍藥湯主之。

桂枝(二錢),黃耆,知母,芍藥,石膏(各五錢)

上服七錢,水煎服。如服前藥而寒熱轉大者,知太陽陽明少陽合病也,宜桂枝黃芩湯以和之。

桂枝黃芩湯,治三陽合病。

甘草(四錢五分),石膏(五錢),知母(五錢),桂枝(二錢),柴胡(一兩二錢),黃芩(四錢五分),人參(四錢五分),半夏(四錢)

上水煎服,服後如外邪已罷,內邪未已,用大柴胡、大承氣等湯下之。

麻黃黃芩湯,治夜發者。桃仁承氣湯亦治夜發者。

麻黃(一兩去節),甘草(炙,三兩),桃仁(三十枚,去皮),黃芩(去蘆),官桂(二錢五分),服法同前。

桃仁味苦甘辛,肝為血海,血受邪則肝氣燥。經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故桃仁散血緩肝,謂邪氣深遠而入血,故夜發。乃陰經有邪,此發散血中風寒之劑,麻黃、桂枝、桃仁乃太陽經血藥,非三陰經藥也。

生生子曰:以上皆劉守真分經治療法也,與《內經》之旨,皆相符合。明其邪自外而來,故治同傷寒也。予驗今之所發者,除傷風所發外,亦有多挾內傷者。或從飲食所得,或從勞倦所得。此必先有所感,而邪氣潛伏。今為新傷所啟發也,雖涉內傷,而頭痛、寒熱,口渴等症,亦不出前數法外矣。

予每月所挾症之藥,加於前各經治方之內,錯綜治之,亦不失古人意也,故所向輒有功。

《濟世方》治先熱後寒者,以小柴胡湯。先寒後熱者,小柴胡加桂枝湯。多熱但熱者,白虎加桂枝湯。多寒但寒者,柴胡薑桂湯。

〔按〕此亦前分經法也。但此以寒熱多少定治,然寒多而但寒不熱,脈洪實或滑,多有熱極而似水者,為有餘,治當下之。若便以桂枝投之,誤也。如或多熱而但有熱者,脈虛大或微弱,當作虛治。若便以白虎湯投之,誤也。故必須細心體認,詳之以脈,而以寒熱多少參治,庶為穩當。

仲景,白虎加桂枝湯,治朝發暮解,暮發朝解,其脈如平,但熱無寒,骨節疼煩,便難,此治溫瘧。

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兩)

水煎服,出汗愈。

柴胡桂薑湯,治往來寒熱,胸膈疼,小便不利。嘔而不渴,治瘧寒多熱少,或寒不熱。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二兩),甘草(炙,二兩),牡蠣(二兩,煅)

水煎服,初服微煩,再服得汗便愈。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瘧病後渴者,亦治勞瘧。

白話文:

瘧疾篇

桂枝芍藥湯:如果發作時寒顫發熱劇烈,沒有固定先後順序,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生病,稱為「大爭」,發作時一定會戰慄抖動。醫書說:「熱氣旺盛就會導致身體顫動」,因為有熱就一定會出汗。醫書又說:「出汗後病情沒有好轉,就知道是熱邪作怪」。這是體內陽氣過盛,體外陰氣虛弱的症狀,治療應該注重體內,疏散體表。如果不治療,恐怕時間久了會傳到陰經。應該用桂枝芍藥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桂枝二錢,黃耆、知母、芍藥、石膏各五錢)

服用方法:每次七錢,用水煎服。如果服用這個藥後寒熱反而加劇,就知道是太陽、陽明、少陽三條經脈同時生病,應該用桂枝黃芩湯來調和。

桂枝黃芩湯:用來治療三陽經同時生病。

(藥方組成:甘草四錢五分,石膏、知母各五錢,桂枝二錢,柴胡一兩二錢,黃芩四錢五分,人參四錢五分,半夏四錢)

服用方法:用水煎服,如果服藥後外邪已經消除,但體內邪氣還沒有清除,就用大柴胡湯、大承氣湯等藥來瀉下。

麻黃黃芩湯:用來治療晚上發作的瘧疾。桃仁承氣湯也可以治療晚上發作的瘧疾。

(藥方組成:麻黃一兩,去節;炙甘草三兩,桃仁三十枚,去皮;黃芩,去蘆;官桂二錢五分)

服用方法:和之前一樣用水煎服。

桃仁味道苦、甘、辛,肝臟是血的倉庫,如果血受到邪氣侵擾,肝氣就會燥熱。醫書說:「肝病發作時會覺得急迫,應當吃些甘甜的食物來緩解」。所以桃仁可以活血、緩和肝臟,意思是說邪氣已經深入到血脈,所以會在晚上發作。這是陰經有邪的表現,這是用來發散血中風寒的藥劑。麻黃、桂枝、桃仁都是針對太陽經血分的藥,不是針對三陰經的藥。

醫生生生子說:以上這些都是劉守真分經治療的方法,與《黃帝內經》的理論完全相符。說明病邪是從體外來的,所以治療方法和治療傷寒病一樣。我觀察現在發作的瘧疾,除了因為風寒感冒引起的以外,也有很多是夾雜內傷的。有的是因為飲食不當,有的是因為過度勞累。這些一定都是先有了感冒,然後邪氣潛伏下來,現在又因為新的外傷而引發。雖然涉及內傷,但頭痛、寒熱、口渴等症狀,也沒有超出前面所說的幾種治療方法。

我會在每個月治療疾病時,將這些兼有內傷症狀的藥加入到前面各經的治療方劑中,綜合治療,也沒有違背古人的意思,所以幾乎都能見效。

《濟世方》記載:治療先發熱後寒冷的,用小柴胡湯;治療先寒冷後發熱的,用小柴胡加桂枝湯;治療發熱多但只有發熱的,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寒冷多但只有寒冷的,用柴胡薑桂湯。

(按):這也是一種分經治療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是以寒熱的多少來決定治療方法。如果寒冷多但只有寒冷,沒有發熱,脈搏洪實或滑數,大多是熱邪太盛而表面像水一樣,這屬於實證,應當瀉下。如果用桂枝來治療,就錯了。如果發熱多但只有發熱,脈搏虛大或微弱,應當作為虛證來治療。如果用白虎湯來治療,就錯了。所以必須仔細辨別,詳細診察脈象,結合寒熱多少來綜合治療,才能穩妥。

張仲景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早上發病,晚上痊癒;或者晚上發病,早上痊癒。脈象平和,只有發熱而沒有寒冷,骨節疼痛煩躁,大便困難,這是用來治療溫瘧的。

(藥方組成:知母六兩,炙甘草二兩,石膏一斤,粳米二合,去皮桂枝三兩)

服用方法:用水煎服,出汗後就會痊癒。

柴胡桂薑湯:用來治療時冷時熱,胸膈疼痛,小便不暢,想吐卻不口渴,瘧疾寒冷多於發熱,或只有寒冷而沒有發熱的。

(藥方組成:柴胡半斤,去皮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二兩,炙甘草二兩,煅牡蠣二兩)

服用方法:用水煎服,第一次服藥會有些煩躁,第二次服藥出汗後就會痊癒。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用來治療瘧疾痊癒後口渴的,也用來治療勞累引起的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