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七卷 (32)
第七卷 (32)
1. 肺癰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噙化。
嗽藥青龍散
石膏(八兩),朴硝,甘草(生用。各一錢),青黛(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煎薄荷湯點熱嗽冷吐。
《衍義》,蛤蚧散,治肺虛咳久成瘡,吐膿血。
犀角,羚羊角,鹿角,阿膠,蛤蚧
搜膿散,治諸瘡,膿汁不絕,腐盡。
黃耆,白芍藥,香白芷(各等分)
上為末,幹上患處,上用膏藥敷貼,一日一換。
海藏云:此方雖云上瘡,吐膿血久久不盡者,亦宜用此藥,作湯散煎調服之。又宜糊為丸,桐子大。白湯下三五十丸,或干糝細末,咽津大妙。
錢氏,如聖散
桔梗,甘草,阿膠(炒白)
煎甘桔取清,內膠化服。
黃耆鱉甲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煩赤,心忪,日晚潮熱,夜有盜汗,胸脅不利,飲食多渴,咳唾稠黏,時有膿血。
知母(焙),桑白皮(去皮),黃耆(去蘆),甘草(炙),赤芍藥,紫菀(去蘆,已上七味各五錢淨),秦艽(洗,去蘆),白茯苓(去皮焙,一本忌火,令焙別有說),生地黃,柴胡(去蘆梗),地骨皮(去骨。已上五味各六錢六分淨),肉桂(去皮不見火),人參,苦桔梗(已上三味。
各三錢三分淨),鱉甲(去頭,用酥炙更佳),天門冬(湯洗,去心焙。一本忌火,今聽。已上二味各一兩),半夏(五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後。海藏云:此方內闕黃耆,疑黃芩是黃耆也。然內有黃芩,有小柴胡,今治虛熱妙,為有盜汗亦無妨也。兼加知母、地骨皮、赤芍藥,即錢氏地骨皮散也。治盜汗亦妙,內有桂,本治發熱惡寒,即柴胡加桂也。天門冬、人參、地黃即三才也。
秦艽、柴胡、甘草、鱉甲、芍藥,即黃龍湯也。紫菀、桔梗、甘草,即紫菀散也。桂、芍、黃耆、甘草,即黃耆建中湯也。又云:此方治本無傷寒風而得。孫真人治唾膿血,用麻黃、升麻之類,及青龍湯之類,亦從傷寒而得也。內多五味子,皆祖仲景法,無論傷寒傷風,皆可加五味子。
又云:桔梗一味,有辛有苦,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當如上下之意。
硃砂膏,鎮心神,解熱除煩,唾血等證。
硃砂(另研,半兩),珍珠末,生犀角,人參,玳瑁末,甘草(各一兩),金箔泥(分半用),輕粉(二錢半),蘇合油(一分),牛黃(另研),麝香(另研),龍腦(另研),南硼砂,琥珀,遠志,羚羊角,赤茯苓(已上各半兩),安息香(酒熬,去石,約半兩)
上為細末,人研藥極細,煉蜜丸,蘇合油和諸藥為錠子,更以金箔為衣,每兩作五錠,每服一皂角子大,噙化。人參湯下亦得。並阿膠丸相雜服,尤勝至寶丹。
白話文:
肺癰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噙化]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藥,每兩做成二十顆丸子,每次服用一顆,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嗽藥青龍散]
石膏(八兩),朴硝,甘草(生用。各一錢),青黛(半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薄荷湯煎煮後,趁熱漱口,冷卻後吐掉。
[蛤蚧散](《衍義》記載) 治療因肺虛久咳而導致肺部潰爛,吐出膿血的病症。 犀角、羚羊角、鹿角、阿膠、蛤蚧
[搜膿散] 治療各種瘡瘍,膿液不斷流出,且腐爛的症狀。 黃耆、白芍藥、香白芷(各等份) 將藥材磨成粉末,撒在患處,再用膏藥敷貼,一天更換一次。
海藏說:這個方子雖然說是治療瘡瘍,但對於吐膿血久久不止的病症,也適合用此藥,煎湯服用。也可以做成丸子,像桐子般大小。用白開水送服三五十顆,或將藥粉撒在口中,用唾液吞服效果更好。
[如聖散](錢氏所創) 桔梗、甘草、阿膠(炒至白色) 用水煎煮桔梗、甘草取汁,再加入阿膠溶化後服用。
[黃耆鱉甲散] 治療虛勞導致的體內發熱,肌肉消瘦,四肢疲憊,手腳心發熱,口乾咽燥,心煩發紅,心悸,傍晚潮熱,夜間盜汗,胸脅不適,飲食多喝水,咳嗽痰黏稠,有時咳出膿血的病症。
知母(焙乾)、桑白皮(去皮)、黃耆(去蘆)、甘草(炙烤)、赤芍藥、紫菀(去蘆,以上七味藥各五錢淨重)、秦艽(洗淨,去蘆)、白茯苓(去皮焙乾,有說法忌火,要另外烘焙)、生地黃、柴胡(去蘆梗)、地骨皮(去骨,以上五味藥各六錢六分淨重)、肉桂(去皮,不見火)、人參、苦桔梗(以上三味藥各三錢三分淨重)、鱉甲(去頭,用酥油炙烤更佳)、天門冬(用湯洗淨,去心焙乾,有說法忌火,現依此說,以上二味藥各一兩)、半夏(五分) 將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大錢,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在飯後服用。海藏說:這個方子裡面缺少黃耆,懷疑是黃芩,實際上內有黃芩、小柴胡,現在治療虛熱效果很好,有盜汗也沒關係。加入知母、地骨皮、赤芍藥,就是錢氏的地骨皮散。治療盜汗效果也很好,裡面有肉桂,原本是治療發熱惡寒的,也就是柴胡加桂湯。天門冬、人參、地黃就是三才湯。秦艽、柴胡、甘草、鱉甲、芍藥就是黃龍湯。紫菀、桔梗、甘草就是紫菀散。桂、芍、黃耆、甘草就是黃耆建中湯。又說:這個方子治療的是沒有受寒邪而導致的疾病。孫真人治療咳吐膿血,使用麻黃、升麻等藥,以及青龍湯之類的方子,也是從外感風寒而來的。內多使用五味子,都是遵循仲景的法則,無論是受寒還是受風,都可以加入五味子。 又說:桔梗這一味藥,有辛味也有苦味,辛味可以發散,苦味可以洩降,應當根據病情的上下情況來使用。
[硃砂膏] 鎮定心神,解熱除煩,治療咳血等症狀。 硃砂(另外研磨,半兩)、珍珠末、生犀角、人參、玳瑁末、甘草(各一兩)、金箔泥(分一半使用)、輕粉(二錢半)、蘇合油(一分)、牛黃(另外研磨)、麝香(另外研磨)、龍腦(另外研磨)、南硼砂、琥珀、遠志、羚羊角、赤茯苓(以上各半兩)、安息香(用酒熬煮,去除雜質,約半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人工研磨使藥粉極細,用蜂蜜煉製成丸藥,用蘇合油調和成錠子,再用金箔做外衣,每兩做成五顆錠子,每次服用一顆,像皂角子般大小,含在口中慢慢融化。用人參湯送服也可以。與阿膠丸一起服用,效果比至寶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