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一卷 (3)
第二十一卷 (3)
1. 胎動不安
妊娠胎動,或飲食起居不節,或衝任經虛,或因過酒,房室,擊觸跌撲,損動臟腑。或脾氣虛弱,誤服藥餌。或感冒風寒。當各推其因而施治之。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其母,而胎自安。有胎不堅固動及母疾,但安其胎,而母自愈。面赤舌青,其胎已死。面青舌赤,吐沫,其母必死。唇口色青,兩邊沫出,子母俱死也。
薛氏曰:前症胎氣鬱滯者,紫蘇飲。脾氣虛弱者,六君子湯加紫蘇、枳殼。鬱結傷脾者,歸脾湯加柴梔。鬱怒傷肝脾者,四七湯加芎歸。怒動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若胎已死,急用平胃散加朴硝腐化之。
白話文:
懷孕時出現胎兒活動不安穩的情況,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身體虛弱或是受到外力影響等多種原因所造成。如果母親本身就有疾病導致胎兒不安定,只需要治療母親就能讓胎兒穩定下來;反之,如果是胎兒本身的問題引起母親生病,就需要先安定胎兒才能使母親康復。面色發紅且舌頭呈青紫色表示胎兒已經死亡;面色發青且舌頭呈現鮮紅色並伴有嘔吐泡沫則代表母親會死亡;嘴脣和口腔周圍顏色變暗並且從嘴角流出泡沫則表示子母都可能死亡。 薛氏指出,如果有以上所述的症狀是因為胎氣鬱滯造成的,可以使用紫蘇飲來改善;若是脾胃功能較差的人,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紫蘇和枳殼進行調理;如果是情緒抑鬱傷害到脾胃的話,可以服用歸脾湯再加上柴梔;如果是因為生氣或者憤怒傷到了肝脾,可以喝下四七湯再加入芎歸;如果是因為生氣引發了肝火上炎,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來降溫。 如果發現胎兒已經死亡,應該立即使用平胃散加上朴硝來幫助分解屍體。
丹溪曰:產前當清熱養血,因火動胎,逆上喘急者,以條芩、香附之類,為末,調下。墜胎乃氣虛、血虛、血熱所致。懷妊嗜物,乃一臟之虛。黃芩安胎妙藥,乃上中二焦之劑,能降火下行,加白朮為安胎聖藥也。俗不知以為寒而不取用。殊不知產前宜清熱,令血循經而不妄行,故能養胎。
又曰:將臨月胎熱,以三補丸加炒香附、白芍,蒸餅為丸服。抑熱以三補丸,以地黃膏為丸。孕至八九個月,必用順氣,須枳殼、紫蘇梗。
白話文:
丹溪說:生產之前應該清除體內的熱氣和滋養血液,因為火氣會刺激到胎兒,使母體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可以使用像條芩、香附等草藥研磨成粉末後服用來緩解症狀。流產是因為氣虛、血虛或血熱所導致的。懷孕期間有特殊的喜好,可能是某一個器官虛弱的表現。黃芩是一種能夠安定胎兒的好藥材,可以用於上部和中部的治療,它具有降低火氣向下移動的作用,加上白朮就是一種非常好的穩定胎位的藥品。然而一般人都認為這種藥性偏冷而沒有採用。其實在生產之前適當地清除身體中的熱氣,可以使血液按照正常的路徑運行而不是亂跑,這樣就能夠保護好胎兒了。
他又說:即將要生孩子時如果發現胎熱,可以使用三補丸加入炒過的香附和白芍,再用蒸餃子皮包裹起來做成丸子服用。抑制熱氣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三補丸配合地黃膏製成丸子。懷孕到了第八或者第九個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順暢的氣息,必須要用到枳殼和紫蘇梗。
固胎方法。
川芎,地黃,黃芩(各五分),歸身,人參,白芍,陳皮(各一錢),白朮(一錢半),甘草(三分),黃柏,黃連(俱少許),桑寄生(一錢)
上每服五六錢,加糯米五十粒,水煎服。血虛不安者,加阿膠。腹痛者,加砂仁,能止痛安胎行氣故也。(方無黃連,名固孕丸。)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提到一種固胎的方法:
材料: 川芎、地黃、黃芩、歸身、人參、白芍、陳皮、白朮、甘草、黃柏、黃連和桑寄生。 服用方式: 每次服用 5 至 6 錢,加入 50 粒糯米煮沸後飲用。如果血液不足不穩定,可以添加阿膠;如果有腹部疼痛的情況,可以添加砂仁,因為它有助於減輕疼痛、安定胎兒並調節氣息。
這個配方沒有使用到黃連,被稱為「固孕丸」。
仲景云:妊娠宜常服,當歸散。
當歸,黃芩,芍藥,芎藭(各一兩),白朮(半斤)
上為末,酒調服方寸匕,日二服,常服之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後百病悉主之。
《肘後方》治胎動不安。
取苧根如足大指者一尺,水煎服。(一方有生薑五片。丹溪云:苧根大能補陰血而行滯血。)
立效散,治胎動不安,如重物所墜,冷如冰。即佛手散也。
縮砂散,治胎動不安,墜在須臾,痛不可忍,神效。
白話文:
張仲景說:懷孕時應該經常服用【當歸散】。 【當歸散】由當歸、黃芩、芍藥、芎藭和白朮組成,每種材料分別用一兩,白朮則用半斤。把這些草藥磨成粉末,每次用一小勺加入酒裡攪拌均勻,每天喝兩次,長期服用可以讓生產變得更容易,同時也能預防孕期各種疾病以及治療產後各種病症。 《肘後方》記載了一個治療胎兒不穩定的方法:使用麻繩的根部約有一英尺長度,用水煮沸後飲用即可。另一種配方還包括了五片生薑。朱丹溪曾表示,麻繩的根部能夠滋養血液並促進血液循環。 另外一個名為「立效散」的處方可治療胎兒不穩定的情況,症狀像是被重物壓住且身體冰冷,這也是「佛手散」的一種形式。「縮砂散」可治療胎兒不穩定的情況,症狀是疼痛難耐並且隨時可能發生流產,效果非常神奇。
砂仁(連殼炒黑,為末)
每服二錢,酒下。
鉤藤湯,妊娠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氣欲絕者。
鉤藤鉤,當歸,茯神(去木),人參(各一錢),苦梗(一錢半),桑寄生(一錢)
上水煎服,煩熱者加石膏。
黃耆湯,氣虛胎動腹痛下水。
糯米(一合),炙黃耆,川芎(各一兩)
水煎,分三服。
順氣飲子,產前服之安胎。
白話文:
砂仁:用砂仁的果實(不去皮)炒至黑色,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送服。 鉤藤湯:適用於懷孕期間胎兒活動不正常、腹部疼痛、面部發青、出冷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配方包括鉤藤、當歸、茯神(去除木質部分)、人參和苦梗。用水煮沸後服用,如果感到煩躁發燒,可以加入石膏。 黃耆湯:適用於因氣虛而引起的胎兒活動不正常或腹部疼痛並有水腫的情況。配方包括糯米、炙黃耆和川芎。用水煮沸後分成三次服用。 順氣飲子:在生產之前服用可安定胎兒。
紫蘇葉,木香(煨),人參,草豆蔻,茯苓(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大腹子(一兩,氣虛者去之)
上每服三五錢,加苧根三寸,糯米三十粒,水煎服。
安胎寄生湯,妊娠下血,或胎不安,或腰腹痛。
桑寄生,白朮(各五分),茯苓(四分),甘草(一錢),水煎服。
安胎飲,體倦惡食,或胎動腹痛,或下血,發熱腰痛。
炙甘草,茯苓,川歸,熟地,川芎,白朮,黃耆,白芍(炒),半夏(泡),阿膠(炒),地榆(各五分)
白話文:
- 紫蘇葉、木香(微火烹煮)、人參、草豆蔻、茯苓(各一份兩)、炙甘草(五錢),大腹子(一份兩,若氣虛則去除之)。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上薴根三寸,三十粒糯米,用熱水煎煮後服用。
- 安胎寄生湯,針對懷孕期間出現下血、胎位不穩、腰腹疼痛的情況。
桑寄生、白朮(各五分)、茯苓(四分)、炙甘草(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 安胎飲,針對體力疲憊、食慾不振、胎動腹痛、下血、發熱腰痛的情況。
炙甘草、茯苓、川歸、熟地、川芎、白朮、黃耆、白芍(炒)、半夏(泡)、阿膠(炒)、地榆(各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薑、棗,水煎服。
又方,好銀煮取水,入蔥白作羹食之妙。
生生子曰:按《良方》云:妊娠婦人倘氣血虛弱,無以滋養其胎,終不成能也,宜下之,以免其禍。若胃氣壯實,衝任榮和,如魚之處淵,得其所也。宜必盡方技以補養之,庶無所誤。設因病而胎不能安者,不得不下之藥劑,亦須謹慎。
桂心散,妊娠因病而胎不能安者,以此下之。
桂心,瓜蔞,牛膝,瞿麥(各五分),歸尾(一錢),上水煎服。
白話文:
加上生薑、紅棗,用水煎熬後服用。 另一個方法是用好的銀器煮出水分,加入蔥白製作成湯食用效果很好。 生生子說:按照《良方》記載:懷孕婦女如果氣血虛弱,無法滋養胎兒,最終可能無法成功生育,應該進行調理避免禍患。如果脾胃強壯健康,衝脈與任脈調和,就像魚在深淵裏一樣得到應有的保護。必須盡全力補充營養,才能不耽誤事情。如果有疾病導致胎兒不穩定的情況,不得不用藥物治療時也要謹慎對待。 “桂心散”,用於孕婦因爲生病而導致胎兒不安定的情況下使用。成分包括桂心、瓜蔞、牛膝、瞿麥等藥材,用水煎熬後服用。
又方,牛膝一兩,酒煎,食前,空心服下。
又方,生雞子一枚,鹽三錢,攪勻,服之立下。
佛手散更妙,凡胎死者即下,生者即安。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是用一兩的牛膝,用酒煮後,在飯前空腹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一個生雞蛋和三錢的鹽混合均勻,喝下去就能立刻排泄出來。佛手散的效果更好,凡是因胎而死的人就會馬上下墳墓,活著的人則會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