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卷 (2)
第二十卷 (2)
1. 調經門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謂天真之氣,癸,為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常以三旬一見,以像月盈則虧也。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症相類。
若經行惱怒勞役,則氣血錯亂,經脈不行,多致癆瘵等疾。若逆於頭面肢體之間,則重痛不寧。若怒氣傷肝,則頭暈脅痛,嘔血,而瘰癧癰瘍。若經血內滲,則竅穴淋瀝無已。然此六淫外侵而變症百出,犯時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嶽,可不畏哉!
《褚澄遺書》曰:飲食五味,養骨髓肌肉毛髮。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皆飲食五味之實透也。方其升也,智慮開明,齒牙更始,發黃者黑,筋弱者強。暨其溢也,凡充身體手足耳目之餘,雖針芥之歷,無有不下。
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嘗於父母之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廢,則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虧,則子一目不肖其父母。然雌鳥牝曾,無天癸而成胎,何也?鳥曾精血往來尾間也。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之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澀而為淋。
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即愈便,愈便即愈痛。女人天癸既至,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愈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後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產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夫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男子化而為精,女子上為乳汁,下為經水。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
王子亨方論曰: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為不調。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衰盛所致。故曰:血氣和平則樂有子,和則陰陽不爭,月水以時下也。
薛氏曰:經云:脾統血,肝藏血。婦人多因恚怒傷肝,鬱結傷脾所致。當從二經為主,而參以前論治之。
《產寶》方序論曰: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女人調其血。氣血者,人之神也。然婦人以血為基本,苟能謹於調護,則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月水為期,血凝成孕。若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榮衛不足,月經不行,肌膚黃燥,面無光澤,寒熱腹痛,難於子息。或帶下崩漏。血不流行,則成瘕症。
白話文:
[調整月經篇]
岐伯說:女孩子到七歲的時候,腎氣開始旺盛,這時候會換牙,頭髮也會快速成長。到了十四歲,天癸(一種促進生殖機能的生理物質)開始運作,任脈暢通,太衝脈也變得強盛,於是開始有月經。天癸指的是促進生殖機能的天真之氣,癸字象徵著壬癸之水,因此被稱為天癸。任脈是血液的海洋,主管著女性的生育功能,當任脈和太衝脈順利流動,經血就會逐漸充滿,按時而下,通常每個月來一次,就像月亮盈虧一樣有規律。在月經期間,女性必須特別小心,否則可能會出現類似產後的症狀。
如果在月經期間情緒煩躁、勞累,會導致氣血混亂,經脈不順,可能引發肺結核等疾病。如果這些問題影響到頭部、面部或是四肢,可能會產生劇烈疼痛。如果生氣傷害了肝臟,可能會出現頭暈、脅痛,甚至嘔血,形成淋巴結結節、膿包等症狀。如果月經血滲入體內,可能會出現尿頻等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是由外來的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的,剛開始可能只是些微的小毛病,但一旦惡化,就像山嶽一樣沉重,讓人不能不感到恐懼!
根據《褚澄遺書》的描述,飲食中的五種味道(酸、甜、苦、辣、鹹)可以滋養我們的骨髓、肌肉、毛髮。男性屬陽,但陽中有陰,陰的數字是八,所以男性到了十六歲,陽精開始旺盛,到了二十四歲,陽精溢滿。女性屬陰,但陰中有陽,陽的數字是七,所以女性到了七歲,陰血開始旺盛,到了十四歲,陰血溢滿,這都是飲食中的營養素充分吸收的結果。當陰血或陽精開始旺盛時,智慧和理解力會提升,牙齒會開始換牙,黃色的頭髮會轉黑,柔弱的筋骨會變得堅韌。當陰血或陽精溢滿時,全身的組織,包括手腳、耳目,都會得到充分的滋養,即使是最細小的組織,也能獲得滋潤。
孩子之所以會長得像父母,是因為他們的精血曾經在父母的身體裡,無所不在。因此,如果父親有一隻手腳受傷,孩子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手腳缺陷。如果父母的一隻眼睛受損,孩子的那隻眼睛也可能不會像父母的眼睛。然而,雌鳥和雌獸可以在沒有天癸的情況下懷孕,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它們的精血會在尾巴附近來迴流動。如果男性在精液尚未成熟就與女性發生性行為,可能會導致身體某部位發育不全,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形容的疾病。如果男性在性慾低下時勉強自己,可能會導致精液無法正常排出,最終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排尿困難。
如果女性已經有月經,但十年都沒有男性伴侶,可能會導致月經不調。如果女性月經不調,即使她想在十年內找到男性伴侶,也可能仍然無法調節。月經不調可能會導致舊血無法排出,新血會走錯路線,可能會滲入骨頭,或者形成腫塊,即使後來找到了伴侶,也難以懷孕。如果女性和太多男性發生性關係,可能會導致月經乾涸,讓她虛弱;如果生產次數過多,可能會導致失血過多,甚至危及生命。觀察女性的精血狀況,可以發現其中超過一半的問題都與此有關。
血液是食物精華的產物,它可以調節五臟,滋養六腑,男性可以將它轉化為精液,女性則可以用於哺乳或月經。雖然心臟主管血液,肝臟儲存血液,但它們都需要脾臟的協調。只要補充脾臟和胃的功能,血液自然會生成。在月經期間,應該避免使用苦寒、辛辣的藥物,飲食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
王子亨的方論提到:月經是一個常態性的現象,它能反映女性身體的陰陽平衡,讓人知道身體是否健康,所以每個月會來一次。如果月經來得太早或太晚,或者數量忽多忽少,甚至完全停止,都表示月經不調。如果月經來得太早,可能是因為陽氣太旺盛;如果月經來得太晚,可能是因為陰氣不足。如果月經忽多忽少,或者完全停止,或者血崩不止,都是因為陰陽失衡所導致的。所以,如果血液和氣血保持平衡,女性就容易懷孕,因為陰陽平衡,月經就能夠按時來臨。
薛氏指出:根據古籍記載,脾臟主管血液,肝臟儲存血液。女性常常因為生氣傷害肝臟,導致鬱悶,進而影響脾臟,所以應該從這兩個臟器入手治療,並參考前面的理論。
《產寶》的方序論指出:一般來說,治療疾病時,首先應該判斷病因。男性需要調節氣血,女性需要調節血液。氣血是人體的靈魂。然而,女性的健康基礎在於血液,只要能夠妥善調理和保護,血液和氣血就能夠順利流動,精神也會變得清晰,月經會按照預定的時間來臨,血液凝固後就能夠懷孕。如果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飲食,營養不足,月經就不會來,皮膚會變得黃燥,臉色沒有光澤,還會出現寒熱和腹痛,很難懷孕。或者出現帶下、血崩等問題。如果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可能會形成瘤塊。
2. 經水或紫或黑論
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赤,稟火色也。血為氣之配,氣熱即熱,氣寒即寒,氣升則升,氣降即降,氣凝則凝,氣滯則滯,氣清則清,氣濁即濁。往往見有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色淡者,亦虛也,而有水混之也。
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紫者,氣之熱也。黑者,熱之甚也。今人但見其紫者,黑者,作痛者,成塊者,率指為風冷而行溫熱之劑,則禍不旋踵矣。良由病原論月水諸病,皆曰風冷乘之,宜其相習而成俗也。或曰:黑,北方水色也,紫淡於黑,非冷而何。予曰:經云:亢則害,承乃制。
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況婦人性執而見鄙,嗜欲加倍,臟腑厥陽之火,無日不起,非熱而何?若曰風冷,必須外得,設或有之,蓋千百一二者也。
【治經水紫黑為熱例】
海藏四物芩連湯,治經水如黑豆汗。
四物湯(四兩),黃芩,黃連(各一兩)
為末,醋糊為丸服。
丹溪治月水黑,口渴倦怠,脈不勻似數。
黃柏(炒),黃芩(各三錢),甘草(二錢),赤芍藥,香附(各半兩)
上醋糊丸,白湯下五六十丸。
一婦二十歲,月水二月不行,忽行小腹痛,有塊血紫色。
白芍,白朮,陳皮(各半兩),黃芩,川芎,木通(各二錢),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一婦氣滯血澀,脈不澀,經不調,或前或後,紫色,兩大腿外臁麻木,或時癢而生瘡,大便秘滯。
火麻仁,桃仁,芍藥(各二兩),枳殼,威靈仙,白朮,歸頭,訶子肉,生地,陳皮(各五錢),大黃(煨,七錢)
為末,粥丸,梧子大,白湯下五六十丸。
【調經之劑】
《局方》,四物湯,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㽲痛。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各等分),水煎服。
逍遙散,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臍腹脹痛,潮熱咳嗽。
炙甘草(五分),當歸,茯苓,白芍,白朮,柴胡(各一錢)
上加薄荷葉、生薑,水煎服。
膠艾湯,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不斷。
阿膠(炒),川芎,炙甘草(各五分),當歸,艾葉(炒。各一錢),熟地,白朮(各二錢),水煎服。
溫經湯,婦人血海虛寒,月水不利,繞臍疼痛。(桂枝桃仁湯、萬病丸皆可用。)
當歸,川芎,芍藥,桂心,丹皮,莪朮(各五分),人參,甘草,牛膝(各一錢),水煎服。
丹溪加味四物湯調經例:經候過而作痛,血氣俱虛也,宜本方對四君子。將來而痛者,血實也,本方加桃仁、黃連、香附。經水不及期者,血熱也,本方加黃連。過期者,血少也,本方加參朮。有痰加半夏、陳皮。過期紫黑有塊者,血熱也,必作痛,加香附、黃連。過期而淡色者,痰多也,芎歸二味入二陳湯。
紫色成塊者,熱也,本方加黃連、柴胡。肥人不及日數,而多痰者,乃血虛有熱,本方加香附、南星、半夏、黃連、白朮。瘦人血枯經閉者,本方加桃仁、紅花,或越鞠丸。
四物加減調經例:經水微少,漸漸不通,手足煩痛,肌漸瘦,生潮熱,脈微數,本方去川芎、地黃,加澤蘭葉三倍,甘草半分。經水過多,本方去熟地,加生地。經行身熱脈數,頭昏,本方加黃芩、柴胡各半兩。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疼痛,加玄胡、沒藥。經候不調,心腹㽲痛,只用芎歸二味,名君臣散。
《元戎》,加味四物湯,氣充經脈,故月事頻並,臍下多痛,本方加芍藥。經欲行,臍腹絞痛,本方加玄胡、檳榔、苦楝、木香。經水過多,本方加黃芩、白朮。經水澀少,本方加葵花、紅花。經水適來適斷,或往來寒熱,宜先服小柴胡去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
《簡易》,當歸散,經候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或天癸已過期,經脈不調。
川歸,白芍,川芎,黃芩,白朮(各半兩),山茱萸肉(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空心溫酒調二錢,日三服。
《寶鑑》,生地黃丸,治婦人血實,厥陰脈弦而長,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忪,或時自汗,如傷寒狀。宜服抑陽藥。
生地(二兩),柴胡,秦艽,黃芩(各半兩),芍藥(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烏豆湯吞三四十丸,日三服。
薑黃散,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
當歸,丹皮,玄胡(各二兩),芍藥(三兩),川芎,紅花,桂心,莪朮(各一兩),川薑黃(四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酒水同煎服。
【理氣之劑】
《澹寮》,煮附丸,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噁心,崩漏帶下,並宜服之。
香附子(擦去毛,米醋浸一日,磁器煮醋盡,炒乾)
上醋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醋湯下。
艾附丸,治同前。
艾葉(四兩),川歸(二兩),香附子(一斤)
照上製為丸,服亦同。
嚴氏,抑氣散,婦人氣盛於血,變生諸證,頭暈膈滿。
香附(四兩),茯神,炙甘草(各一兩),陳皮(二兩)
上為末,每食遠,沸湯調下二錢。
正氣天香散,治婦人一切氣。氣上湊心,心胸攻築,脅肋刺痛,月水不調。
臺烏藥(二錢),香附(八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半錢)
上分二帖,水煎服。
丹溪治一婦人,年四十八,因有白帶,口渴月經多,初血黑色,後來血淡,倦怠食少,臍上急。
白朮(一錢半),紅花(少許),陳皮(一錢),木通,黃芩(各五分),縮砂,炙甘草(各三分),枳殼(五分),白朮(一錢)
水煎,吞保和丸三十丸,抑青丸二十丸。
經水過多。
黃芩(炒),芍藥(炒。各一兩),黃柏(炒,三錢),龜板(炙,一兩),香附(二錢半),椿根白皮(七錢半)
酒糊為丸,白湯吞五六十丸。
一婦脈弦而大,不數,形肥。初夏倦怠,月經來時多。此稟受弱,氣不足以攝血,故行多也。
黃耆,陳皮(各一錢),白朮(錢半),人參(五分),炙甘草(三分),水煎服。
四物加熟地當歸湯,治經水少而色和。
四物湯(四兩),熟地,當歸(各一兩)
丹溪,抑氣丸,臨經之時腹痛,以四物湯加玄胡索、陳皮、丹皮、甘草。痛甚以豆淋酒下。痛輕以童便香附入條芩為丸。
又一婦人年四十,月水不調,行時腹痛,行後又有三四淋瀝皆穢水,口渴面黃,倦怠無力。
白朮(一兩),歸身尾(六錢),陳皮(七錢),黃連(三錢),木通,黃耆,黃芩(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分八帖,水煎,吞五靈丸四十粒。
桂枝桃仁湯,經前腹痛不可忍。
桂枝,芍藥,生地(各二錢),桃仁(四枚),甘草(一錢)
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又方
當歸,玄胡索
每服三錢,姜三片,水煎稍熱服。
《本事方》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㽲痛不可忍。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人事,氣絕欲死者。
琥珀散
京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熟地黃,官桂,真蒲黃,菊花,當歸(各一兩)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一方不用菊花、蒲黃,用烏藥、玄胡索亦佳。予家之秘方也。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衝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後救人急切不少,此藥亦宜多合以救人。
交加散,治營衛不和,月經湛濁,逐散惡血,腹痛經血諸疾,並皆治之。
生薑(二斤),生地(二斤,二味制),白芍藥,當歸,桂心(各一兩),紅花(炒,無惡血不用),沒藥(另研。各半兩),蒲黃(隔紙炒),玄胡索(醋紙包,用布擦去皮。各一兩)
上將地黃汁炒生薑滓,薑汁炒地黃渣,各焙乾用,諸藥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若月經不依常,蘇木煎酒調下。若腰痛,砂糖酒調下。
交加地黃丸,治婦人經不調,血塊氣痞,肚腹疼痛。
生地,老薑(各一斤),玄胡,當歸,川芎,芍藥(各二兩),明沒藥,木香(各一兩),桃仁(去皮尖),人參(各兩半),香附(半斤)
上為末,先以薑汁浸地黃渣,地黃汁浸生薑渣。曬乾,皆以汁盡為度。共十一味,作一處曬乾,研為末,醋糊為丸,空心以薑湯下。
一婦患經血紫黑,一月二次,行不思食,口苦,時發熱。
麥冬,歸身,白芍,陳皮,白朮(各一兩),人參,地黃,茯苓(各半兩),木通(三錢),生甘草(一錢)
上分十帖,食前,熱飲下抑青、與點各十五丸。
益母草膏,益母草,未結子時採來,搗汁,熬膏,每用半杯,和酒和薑汁調服。大治汙血及月經不調。
肥人不及期而多痰者,血虛有熱。南星、白朮、蒼朮、黃連、香附、川芎,作丸服。
婦人血脈不調,往來寒熱,狀如勞倦。
川歸,川芎,甘草,黃耆,官桂(各一錢),熟地,白朮,白芍(各二錢),柴胡,阿膠(各半兩)
上每服五錢,棗一枚,水煎,空心溫服。為末,白湯調下亦得。常服則無帶下,極調血脈,養子宮,終身無病。
薛氏曰:有脾經血燥而經先期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先期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而先至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而先至者,加味四物湯。勞役火動,補中益氣湯。有脾經血虛而後至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而後至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經行臍腹痛甚,以桃仁桂枝湯一劑而瘥。
經行腹先痛,用局方七氣湯送來復丹,局方積氣丸。痃癖癥瘕諸氣亦效。
丹參丸,調經養血。(金陵一家,專制此與四制杜仲丸。兩京甚重此二藥。)
丹參(淨四兩,酒浸一宿,日曬乾),大川芎(一兩半),川歸身(酒浸,二兩淨),天台烏藥(一兩),香附(三兩,童便浸炒七次,只用淨末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空心酒吞七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