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九卷 (10)
第十九卷 (10)
1. 四肢冷
(附:四肢沉重、四肢不收。)
下利肢疼屬厥陰,欲眠嘿嘿風溫尋。
身如被杖施真武,厥利脈沉四逆珍。
四肢疼,下利,厥逆惡寒,脈沉弱,四逆湯,回陽急救湯。少陰證,四肢沉重疼痛,嗽咯,小便不利,或自下利而咳,真武湯,溫經益元湯。四肢沉重,唇黑有瘡,或如傷寒四肢沉重,忽忽喜眠,見多眠條,羌活蒼朮湯。風溫證四肢不收,嘿嘿欲眠,頭疼身熱,自汗體重而喘,萎蕤湯,羌活蒼朮湯。
白話文:
【附:四肢沈重、四肢不收。】
-
下痢伴有四肢疼痛,屬於厥陰病,患者可能想要睡覺,表現出昏沈、疲倦的狀態,可能是風溫(風熱)的病症。
-
身體感覺如同遭受棍棒擊打,這可能與真武湯的應用相關,用於治療厥逆(四肢冰涼、發冷)、惡寒(畏寒)、脈象沈弱(脈搏細弱)等症狀。四逆湯和回陽急救湯是對於厥陰病的常用治療方式。
-
少陰病的表現為四肢沈重且疼痛,咳嗽、小便困難,或者自行下痢後咳嗽,應使用真武湯或溫經益元湯進行治療。
-
四肢沈重,嘴脣出現傷口,或者類似於傷寒的四肢沈重,常常感到睏倦,見多眠條(過度嗜睡),可以使用羌活蒼朮湯進行治療。
-
風溫病導致四肢無法控制,表現為昏沈欲眠,頭痛,身體發熱,自汗,體重感,喘息,可使用萎蕤湯或羌活蒼朮湯進行治療。
2. 結陽
四肢腫滿結陽名,陽脈住停氣不行,
八正五苓兼理胃,消風退腫萬全靈。
結陽者,肢腫也。諸陽脈不行陰府,留結成熱,為四肢腫滿也。萬全木通散、五苓散、八正散,並加蘿蔔枯酒曇根炒。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四肢腫脹」的情況,被稱作「結陽」。「四肢腫脅」是指身體四處出現水腫或浮腫的症狀。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人體內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所造成的。治療的方法可以使用「八正散」、「五苓散」和「萬全木通散」等藥方來調理脾胃和消除風邪引起的水腫。在服用這些藥物時,還需加入一些輔助材料如蘿蔔、枯草和曇花等等。
3. 結陰
血氣無宗滲入腸,致成便血可驚惶,
三黃補血誠為妙,四物阿膠桂附湯。
結陰者便血也,陰氣內結不得通行,血氣無宗,滲入腸則下血也。四物阿膠湯,三黃補血湯,桂附六合湯。
白話文:
血液沒有遵循一定的路徑進入腸道,導致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情。使用三種黃色草藥來滋養血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也可以服用含有阿膠和桂枝、附子等成分的「四物阿膠桂附湯」。如果陰液在身體內部凝固而無法流動,就會造成血液無法正常循環,進而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四物阿膠湯」、「三黃補血湯」以及「桂附六合湯」都是可以使用的治療方劑。
4. 寒在皮膚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寒在骨髓
病身大熱反欲衣,寒在骨間熱在皮,
寒在皮膚熱骨髓,身寒反不用其衣。
身熱惡寒而反欲得近衣者,先服麻黃湯汗之,次用柴胡桂枝湯和之。身熱惡寒而反不欲近衣者,先用防風通聖散、人參羌活散表之,次用白虎加人參湯和之。《蘊要》云:身熱欲衣,桂麻各半湯,身寒不欲衣,白虎加桂枝湯。
劉全備云:身熱而常貪納被,內虛寒而邪熱淺浮,藥辛溫而取效,宜不換金正氣散,八解散,並加川芎、白芷,頭疼加細辛、羌活、蔥白,藿香正氣散,人參養胃湯,五積散,臨證擇用。加減得宜,最為良法。體寒而欲掀衣,素壯熱而感寒鬱閉,飲辛涼而必痊,宜人參敗毒散、防風通聖散、升麻葛根湯、柴葛解肌湯、參蘇飲等,並加黃芩主之。
白話文:
身體發燒反而想要穿衣服,是因為寒冷在骨骼之間,熱在皮膚;
寒冷在皮膚上,熱在骨髓裡,身體感到冷卻不想使用衣物。
身體發熱且怕冷但又想靠近穿衣的人,可以先服用「麻黃湯」出汗治療,再用「柴胡桂枝湯」調理。
身體發熱且怕冷但又不想靠近穿衣的人,可先用「防風通聖散」、「人參羌活散」來對付外邪,然後再用「白虎加人參湯」來調理。
《蘊要》說:如果身體發熱但還想穿上衣服,可以用「桂麻各半湯」;如果身體感覺到寒冷而不願穿上衣服,則可用「白虎加桂枝湯」。
劉全備說:如果身體經常感到發熱而且喜歡蓋著毯子,那是因內部虛弱而邪氣較輕微地浮現出來,應該使用辛辣溫暖的藥物纔能有效果,例如「不換金正氣散」、「八解散」再加上「川芎」、「白芷」,如果有頭痛症狀就加上「細辛」、「羌活」、「蔥白」、「藿香正氣散」、「人參養胃湯」、「五積散」等等,在診斷時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能夠恰當地增減藥品,就是最好的方法了。如果是身體感到寒冷並且想要掀開衣服,那可能是平日強健有力但是受到寒冷所困擾導致鬱悶,這種情況下應當喝一些辛辣清涼的藥水才會康復,比如「人參敗毒散」、「防風通聖散」、「升麻葛根湯」、「柴葛解肌湯」、「參蘇飲」等等,同時加入「黃芩」作為主要成分。
5. 太陽傳經用藥
傷寒傳病太陽始,依次傳經陽明起,
若越陰經不順傳,各經引藥加減矣。
太陽傳陽明,而太陽證已罷,陽明證已至,日傳經。余仿此。
太陽傳陽明名巡經傳。葛根湯入於裡,承氣、涼膈下之。
太陽傳少陽名越經傳。小柴胡加川芎。
太陽傳少陰名表里傳。小承氣、涼膈合小柴胡,或更合解毒天水。
太陽傳太陰名誤下傳。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
太陽傳厥陰名巡經得度傳。大承氣湯加川芎、柴胡,六一順氣湯。
白話文:
當人感染了傷寒病毒後,首先會出現太陽經脈症狀;接著按照經脈次序,逐漸向其他經脈轉移。如果跳過某個經脈而不按正常次序轉移,則需根據每個經脈的情況來調整用藥。
例如:太陽經脈轉移到陽明經脈時,太陽經脈的症狀已經消失,但陽明經脈的症狀已經開始出現。每天都要檢查是否又轉移到另一個經脈。其他的也依此法進行。
太陽經脈轉移到陽明經脈叫做“巡經傳”,可用葛根湯配合承氣和涼膈方劑治療。
太陽經脈轉移到少陽經脈叫做“越經傳”,可使用小柴胡加上川芎。
太陽經脈轉移到少陰經脈叫做“表裏傳”,可以使用小承氣、涼膈與小柴胡一起服用,或者再加上解毒天水。
太陽經脈轉移到太陰經脈叫做“誤下傳”,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或桂枝加大黃湯。
太陽經脈轉到厥陰經脈叫作"巡經得度傳", 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加入川芎與柴胡, 或者是六一順氣湯來治療。
太陽自入於本名傳本。未入本為表,麻黃湯。自入本為里,五苓散。
白話文:
當太陽經病邪深入到自己的地盤(即本部),就用麻黃湯治療;如果已經進入了本臟(即裏部),就用五苓散治療。
6. 內傷似外感始為熱中病
始為熱中氣難言,頭痛四肢疰悶煎,
鼻息不調聞食惡,補中益氣正當先。
頭痛大作,四肢疰悶,氣高而喘,身熱而煩,上氣鼻息不調,四肢困倦不收,無氣以動,無氣以言,或煩躁悶亂,心煩不安,或渴不止。病久者,邪氣在血脈中,有濕故不渴。如病渴,是心火炎上克肺金,故渴。或表虛不任風寒,目不欲開,口不知味,右手氣口脈大,大於左手人迎三倍,其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澀,是脈之本脈。代者是無氣,不相接,乃脾胃不足之脈。
是洪大而數,乃心脈刑肺。急是弦急,乃肝脈挾心火克肺金也。其右關脾脈比五脈獨大而數,數中顯緩,時一代,此不甚勞役,是飲食不節,溫寒失所,則右關胃脈損弱,隱而不見,惟內顯脾脈,如此也。治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開始出現身體內部發燒、無法言語的情況,伴隨著頭痛、四肢痠麻、胸悶和焦慮感;鼻子呼吸不順暢且對食物感到噁心,首先應該增強中氣來治療。
如果頭痛嚴重,四肢痠麻,呼吸困難並且身上感覺燥熱,可能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症狀,包括四肢疲憊乏力、沒有精神活動或者說話,也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心情混亂、心神不定等情況,甚至可能一直口渴不停止。病情持續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影響到血液循環系統,造成水腫所以不會口渴。如果有口渴的情況發生,表示心臟功能過度活躍,進而抑制了肺部的功能,因此才會產生口渴的現象。另外,皮膚表面若較薄且容易受冷,眼睛不想張開,嘴巴不知道味道如何,右手脈搏跳得比較快而且力量較大,左手上的人迎穴脈搏跳動速度慢一些,但兩者的差異不大。這種狀況下,脈搏的速度和力度都偏大,代表著心臟功能旺盛,但是同時也會對肺部造成壓力。此外,脈搏的跳動速度快且有力,這也是肝臟功能亢奮的表現之一。右側的脾經脈相比其他四個穴位要更強壯且快速,其中還有一些緩慢的部分,偶爾會有一段時間停頓下來,這是因為平日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忽冷忽熱的生活環境造成的結果。最後,使用「補中益氣湯」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