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九卷 (5)

回本書目錄

第十九卷 (5)

1. 食積

身不痛,惡食,噯氣作嘔,欲吐不出,噁心短氣,痞滿腹脹,胃口痛,按亦痛。

白話文:

身體沒有疼痛,但是對食物感到厭惡,頻繁打嗝且伴有想嘔吐的感覺,有嘔吐傾向但又吐不出來,感到噁心並且呼吸短促,胸腹部有脹滿感,胃部有疼痛感,按壓也會感到痛楚。

2. 中濕類傷寒

太陽病關節疼痛,脈沉細者,此名濕痹。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小便。凡濕病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胸滿,小便不利,舌上白苔者,此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飲,則口燥煩也。若誤下則噦,為難治。若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也。

白話文:

在患有太陽病的時候,如果關節感到疼痛,且脈搏呈現沉細的狀態,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濕痹。患者可能有小便不順的問題,但大便卻較為順暢,治療上應該著重於促進小便。

通常在濕病的情況下,患者會出現頭部出汗、背部僵硬,想要蓋被子靠近火爐取暖,胸口有飽脹感,小便不順,舌頭上有白色舌苔等症狀,這表示丹田(下腹部)有熱氣,而胸口卻有寒氣。患者可能感到口渴想喝水,但實際上卻不願喝,這就會導致口乾和煩躁。如果錯誤地進行瀉下治療,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使得病情更難以處理。

如果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了瀉下的方法,而患者額頭開始出汗,輕微喘息,小便變得順暢,這可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甚至會導致死亡。同樣的,如果瀉下後止不住,也會有生命危險。

3. 痰症類傷寒

如病人目睛微定,暫時轉動,目如炭煤,昔肥今瘦,喘嗽,轉側半難,臂痛,皆痰症也。痰在上部,寸口脈浮滑;痰在中部,右關脈滑大;痰在下部,尺脈洪滑。或痰飲發寒熱,胸滿氣粗,語出無倫,此夾痰如見祟,用二陳湯加蘇子、枳實、芩、連、瓜蔞、貝母、桔梗、山梔、前胡,薑汁調辰砂溫服。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雙眼目光呆滯,偶爾才會轉動,眼睛看起來像煤塊一樣暗淡,過去體型肥胖現在卻變得很瘦,並且有喘息咳嗽的症狀,翻身側睡都感到困難,手臂疼痛,這些都是痰症的表現。

痰在身體的上半部,寸口脈(手腕內側的脈搏)會顯得浮滑;痰在身體的中間部位,右關脈(手腕內側中間位置的脈搏)會呈現滑大;痰在身體的下半部,尺脈(手腕內側最遠端的脈搏)會顯得洪滑。

或者因為痰飲導致寒熱交錯,胸部感覺脹滿,呼吸急促,說話時語無倫次,這可能是痰多導致的類似被邪靈纏身的現象,治療時可以使用二陳湯,再加入紫蘇子、枳實、黃芩、黃連、瓜蔞、貝母、桔梗、山梔、前胡等草藥,用薑汁調和辰砂一起溫服。

4. 內傷瘀血證發熱狀類傷寒

或被踢打相撲閃肭,一時不覺,過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發者,有至十數日、半月、一月而發者,胸脅小腹滿痛,手不可近者,而發寒熱,此有瘀血也。或一時傷重就發寒熱,瘀血上衝則昏迷不省,如死之狀,良久復甦,輕則當歸導滯湯,重則桃仁承氣湯加蘇木、紅花、牛膝、桔梗、薑汁,量其元氣,下其瘀血自愈。

白話文:

有時候因為被人踢打、摔跤或者扭傷,當時可能並沒有什麼感覺,但經過半日,甚至一、二、三日後才開始發病,有的甚至在十幾天、半個月、一個月後纔出現症狀。病人會感到胸部、脅部以及小腹部脹滿疼痛,連手都不能觸碰,同時還會發燒,這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

有時,如果受傷較重,當即就會發燒,且瘀血向上衝擊頭腦,會使人陷入昏迷,看起來像死了一樣,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恢復意識。對於這種情況,如果病情較輕,可以服用當歸導滯湯;如果病情較重,則需服用桃仁承氣湯,並加上蘇木、紅花、牛膝、桔梗和薑汁等草藥,根據患者本身的體質,排出體內的瘀血,病症自然就會痊癒。

5. 漱水不欲咽

漱水不欲咽者,此屬陽明胃熱也。欲飲不欲咽,是邪熱循經,里無熱也。陽明氣血俱多,熱逐血妄行作衄。但欲漱水不欲咽,口燥者,用犀角地黃湯。外無寒熱,喜妄如狂,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口燥舌乾,但漱水不欲咽者,此有瘀血結於下焦,宜桃仁承氣湯,下盡黑物則愈。少陰證脈沉細,手足冷,或時煩燥渴,漱水不欲咽者,宜四逆湯。

下利厥逆無脈,乾嘔煩渴,漱水不欲嚥下,宜白通湯加豬膽汁,入人尿煮之。厥陰蛔厥煩躁吐蛔,口燥舌乾,但欲涼水浸舌並口唇,時不可離,不欲嚥下,宜理中湯加烏梅、花椒主之。大抵陰證發躁煩渴不能飲水,或欲勉強飲下,良久誠復吐出,或飲水而嘔噦者,皆內寒也,宜四逆湯溫之。蓋無根失守之火,遊於咽嗌之間,假作燥渴,則不能飲水也。

白話文:

[漱水不欲咽]

如果只想要用水漱口但不想吞嚥,這通常是陽明胃熱的症狀。想喝水但不想吞嚥,這是邪熱沿着經絡運行,體內並沒有發熱。陽明經氣血旺盛,熱隨血亂行導致鼻血。只想要漱口而不願意吞嚥,口乾的人,建議使用犀角地黃湯。

沒有外在的寒熱症狀,行爲如狂,小便通暢,大便呈黑色,口乾舌燥,只想漱口不欲吞嚥,這可能是下焦有瘀血積聚,適合使用桃仁承氣湯,將黑物排盡後會好轉。少陰證脈象沉細,手腳冰涼,有時煩躁口渴,只想漱口不想吞嚥,建議使用四逆湯。

腹瀉、四肢冰冷、無脈搏,乾嘔、煩渴,只想漱口不想吞嚥,建議使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加入人尿煮沸。厥陰病、蟲厥煩躁、嘔吐蟲,口乾舌燥,只想用冷水浸泡舌頭和嘴脣,不能離開,不想吞嚥,適合使用理中湯加烏梅、花椒。

總的來說,陰證發作時煩躁、口渴卻不能喝水,或者勉強喝下後不久又吐出,或者喝水就噁心嘔吐的,都是內寒的症狀,建議使用四逆湯溫補。因爲失去控制的火氣,在咽喉之間遊走,假裝口渴,實際上卻無法飲水。

以上爲中醫理論,實際應用請遵循專業醫生指導。

6. 晝夜偏劇

凡病晝靜夜劇者,熱在血分,宜四物湯加黃柏、知母、芩、連、山梔、丹皮、軟柴胡主之。若夜靜晝劇,此熱在氣分,宜小柴胡加山梔、連、母、地骨主之。

白話文:

凡是病人在白天病情平靜,但到了夜晚病情加重的,這表示熱邪存在於血液之中。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黃芩、黃連、山梔、牡丹皮、軟柴胡來治療。

反之,如果病人在夜晚病情平靜,但白天病情加重,這表示熱邪存在於氣體之中。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黃連、知母、地骨來進行治療。

7. 心下滿

傷寒心下滿者,當心下高起滿硬者是也。不經下後而滿者,則有吐下之分。若下後心滿者,有結胸痞氣之別。若發熱者,以小柴胡加枳實、姜炒黃連,去黃芩治之。若按之拍拍有聲而軟者,此停水,五苓散主之。若按之硬痛者,有宿食也,輕則消導,重則用承氣下之。寒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宜瓜蒂散吐之。

陽明病,心下滿硬者,不可下,下之則利不止者死。脈浮大有力,心下硬,有燥渴譫語,大便實者,此屬臟病,宜攻之。此言屬臟者,宿屎在臟也,故下之。若食在胃口,未入於胃,未可下也。大抵腹中滿,心下滿,胸中滿,俱不可用甘草、糖、棗甘甜之物,蓋甘能補氣填實故也。

外用姜擦法甚良。

白話文:

[心下脹滿]

得了風寒導致心下(胃部)脹滿的情況,指的是胃部會出現高起且堅硬的現象。如果還沒經過瀉下的治療就已經感到脹滿,那就要區分是該用催吐還是瀉下。若是瀉下後仍然心下脹滿,那就有可能是結胸或痞氣的問題。如果同時伴有發燒,可用小柴胡湯加上枳實和炒過的薑黃連,去掉黃芩來治療。如果按壓時有拍擊的聲音且手感柔軟,這表示有水液滯留,可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按壓時感覺到硬痛,可能是有食物殘留,輕微的話可以幫助消化,嚴重的則需使用承氣湯來瀉下。如果寒氣在胸中,心下脹滿且心情煩躁,餓但無法進食,應使用瓜蒂散來催吐。

如果是陽明病,心下硬且脹滿,不可以瀉下,瀉下後若止不住拉肚子,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脈搏強大且有力,心下硬,且有口乾、狂言亂語,以及大便乾硬的症狀,這是臟腑疾病,適合使用瀉下治療。這裡所說的臟腑疾病,指的是腸道內有宿便,所以要進行瀉下。但如果食物還在胃口處,尚未進入胃裡,就不應該瀉下。基本上,腹部脹滿、心下脹滿、胸部脹滿的情況,都不適合使用甘草、糖、棗等甘甜的食物,因為甘味的食物會補充氣力,使病情更加凝固。

另外,用薑擦拭的外用方法效果很好。

8. 遺尿

遺尿者,小便自出而不知也。大抵熱盛神昏遺尿者可治,若陰證下寒逆冷遺尿脈沉者,多難治。宜四逆湯加益智仁主之。厥陰囊縮,逆冷,脈沉,遺尿者,宜四物加茱萸湯。陽不回者死。傷寒汗下之後熱不解,陰虛火動而遺尿者,用人參三白湯加黃柏、知母、麥冬、五味、歸、地主之。

白話文:

[尿牀]

尿牀的情況,就是人在無意識中自行排尿。基本上,若是因為身體過熱、精神混亂導致的尿牀是可以治療的;但如果是因體內寒冷、下焦冰冷,脈象顯示深沉的陰性症狀導致的尿牀,就比較難以治療。治療時可以使用四逆湯加上益智仁。

當人出現厥陰部收縮、全身冰冷、脈象沉弱,並伴隨尿牀的情形,應使用四物湯加上山茱萸的湯劑來治療。如果陽氣無法回復,病人就會死亡。

在感冒後,經過發汗或瀉下治療後,體溫仍未能降下來,因為陰虛而使火氣上升,進而導致尿牀的患者,應該使用人參三白湯,再加上黃柏、知母、麥冬、五味子、當歸、熟地等藥材進行治療。

9. 大便自利

下利微熱渴,脈弱自愈。下利脈數,微熱汗出自愈。

白話文:

如果出現輕微腹瀉伴隨低燒及口渴,但脈搏偏弱,這通常是身體自我恢復的徵兆。同樣地,若腹瀉時脈搏稍快,並有輕微發燒及自發性出汗,這也表明身體正在自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