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九卷 (4)
第十九卷 (4)
1. 熨臍法
用蔥頭縛一把,切去葉,留白根,切餅二寸許,連縛四五餅,先將麝香、硫黃二字,填於臍中,放蔥餅於臍上,以熨斗盛火於餅上熨之,餅爛再換餅,再熨,熱氣入腹,以通陽氣。如大小便不利,以利則止。
白話文:
【熨臍法】
取一些蔥,只保留白色的根部,切成約兩寸厚的圓片,然後疊上四五層。先在肚臍裡放上麝香和硫磺,接著把蔥片放在肚臍上方。用裝有熱炭的熨斗在蔥片上加熱,等到蔥片烤軟了就換新的,持續進行加熱。這樣熱力會透過皮膚進入腹部,有助於提升身體的陽氣。如果遇到大小便不順的情況,一旦恢復正常就可以停止這種治療方式。
2. 中寒
中寒,寒邪卒時直中陰經即病。如中太陰脾經,用藿香正氣散合理中湯,寒甚加附子。如寒中少陰腎經,用五積散加茱萸。寒熱足冷,加附子四逆湯。寒熱手足甲唇皆青,舌卷囊縮,脈伏絕者,用蒸臍法,及大劑姜附溫之。不然則死矣。
白話文:
【中寒】
中寒指的是突然間受到寒邪侵襲,直接影響到體內的陰經,進而導致疾病。例如,如果寒邪影響到了脾經(屬於太陰經),應使用藿香正氣散和理中湯來治療,若寒氣過重,可再加入附子。
如果寒邪侵入了腎經(屬於少陰經),應使用五積散,並加上茱萸。若出現了寒熱交錯、腳冷的情形,可以使用附子四逆湯。
若寒熱交錯,且手腳指甲、嘴脣都呈現青色,伴有舌頭蜷縮、睪丸收縮,以及脈搏微弱或無法觸及的情況,這時候應使用蒸臍法,並且大量使用薑附來溫暖身體。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3. 傷寒合病
三陽若與三陰合病,即是兩感。所以三陰無併合例也。大抵傷寒二陽經合病,必用二陽經藥合治。三陽經合病,必用三陽經藥合治。
白話文:
如果太陽、陽明、少陽這三條陽經,與厥陰、少陰、太陰這三條陰經同時出現病症,我們稱之為兩感。因此,三條陰經通常不會有併發合病的情況。基本上,當兩條陽經同時受到風寒侵襲時,治療上必須結合兩條陽經的藥物一起使用。同樣地,如果三條陽經同時受到風寒侵襲,治療上就必須結合三條陽經的藥物一起使用。
4. 陰毒傷寒
咽喉不利,致毒氣攻心,如傷寒時氣得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後三四日或十餘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脹滿硬如石,短氣不息,嘔逆,唇青面黑,四體如冰,身如被杖,其脈沉細而疾,或伏絕,用陰毒甘草湯。先進一服,如人行十里,再進一服,取汗出乃愈。
蓋陰毒之氣隨汗而出也。五六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如湯藥不受,面唇指甲青黑色,或時鄭聲,舌卷囊縮,煩躁,冷汗不止,腰背眼痛,此皆陰寒毒氣入深,急用蒸臍法。如手足溫暖即止。知人事者生。灌入生薑汁,照前用藥,不可與涼劑,誤服必死。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陰毒傷寒」的情況。大意是說,如果喉嚨不舒服,導致毒素影響到心臟,就像得了流行性感冒,一兩天內就會形成陰毒,或者在服藥後的三到四天,甚至十幾天後轉變為陰毒。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背部僵硬,腹部劇烈疼痛,喉嚨不順暢,毒素影響心臟,胸口脹滿且堅硬像石頭,呼吸困難,嘔吐,嘴脣發青、臉色發黑,四肢冰冷,全身疼痛,脈搏沉細且快,有時甚至摸不到脈搏,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陰毒甘草湯治療。先喝下一劑,等於一個人走了十里路的時間後,再喝下一劑,直到出汗就能痊癒。
因為陰毒的氣會隨著汗水排出。五到六天內是可以治療的,但超過七天就難以治療。如果無法接受藥物治療,臉色、嘴脣和指甲呈現青黑色,或者出現胡言亂語,舌頭蜷縮,煩躁不安,冷汗不停,腰背和眼睛疼痛,這些都是陰寒毒氣深入體內的症狀,必須立刻採用蒸臍法治療。一旦手腳開始回暖就可以停止。如果病人還能意識清醒,就有存活的機會。可以灌入生薑汁,然後按照前面的方法用藥,千萬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否則可能會導致死亡。
5. 夾陰傷寒
陰極發躁,用四逆湯合生脈散,入辰砂細茶白蜜,冷服。陰利用四逆湯加人參、茯苓、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燈芯、升麻少許服之。虛陽伏陰,用加減五積散冷服。藥服下嗌,冷體既消,熱性乃發,因寒用也。
白話文:
【夾陰傷寒】
當陰氣達到極點而引發焦躁不安時,應使用四逆湯配合生脈散,再加入辰砂、細茶和白蜜,冷飲服用。
若屬陰虛,則在四逆湯基礎上添加人參、茯苓、肉桂、肉豆蔻、砂仁、木通、燈心草以及少量升麻來服用。
對於虛陽被陰氣壓制的情況,適合使用調整過的五積散冷飲。
藥物一旦服下嚥喉,身體的寒冷感就會消失,隨之而來的是熱性的反應,這正是運用寒涼藥物後的正常反應。
6. 寒疫
寒疫四時皆有之,若初起病頭疼,發熱,憎寒,拘急,或吐逆噁心,中脘痞滿,或飲食停留不化,或腹中作痛。未發熱者,宜藿香正氣散加減治之。若已發熱者,十味芎蘇散汗之。若身體痛骨節疼,發熱者,羌活沖和湯加蘇蔥主之。若有汗,不得再發汗,宜加減沖和湯主之。若邪熱不解,傳入里,變證者,宜從正傷寒條內治之。
白話文:
【寒疫】這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如果剛開始發病時,會出現頭痛、發燒、怕冷、肌肉緊繃,或是有嘔吐、噁心的感覺,上腹部可能感到脹滿,或者食物吃下去不容易消化,或是肚子會痛。
如果還沒發燒的時候,適合用藿香正氣散這種藥物,根據病情進行增減來治療。如果已經發燒了,應該使用十味芎蘇散來發汗。如果身體疼痛、骨頭關節疼,同時有發燒的症狀,則應使用羌活沖和湯加上蘇蔥來治療。如果已經出汗,就不能再強制發汗,應該用加減沖和湯來治療。如果邪熱持續存在,進入人體內部,導致病情變化,就應該按照正常的傷寒治療原則來處理。
7. 大頭傷寒
若先發於鼻額紅腫,以至兩目盛腫而不開,並額上面部皆赤而腫者,此屬陽明也。或壯熱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不利,脈來數大者,用普濟消毒飲主之。內實熱盛者,用通聖消毒飲。若發於耳之上下前後,並頭角紅腫,此屬少陽也。或肌熱,日晡熱,潮熱往來,寒熱,口苦咽乾,目疼,脅下滿,宜小柴胡加天花粉、羌活、荊芥、連翹、芩、連主之。若發於頭上,並腦後項下,及目後赤腫者,此屬太陽也,宜荊芥敗毒散主之。
若三陽俱受邪,並於頭面耳目鼻者,以普濟消毒散,外用清涼救苦散敷之。治法當先緩後急,則邪伏也。先緩者宜退熱消毒,虛人兼扶元氣,胃虛食少者,宜助胃氣,候其大便,內熱甚以大黃下之,拔其毒根,此緩之法。蓋此毒先腫於鼻額,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從耳至頭,上絡後腦,結塊則止。
不散必膿也。普濟消毒飲如無板藍根,用大青或青黛。虛人脈弱,加人參,引至毒處,加皂角刺,胃弱食少加白朮、橘紅。如大便不通,加酒浸大黃,服後就臥,使藥氣上行。內熱用荊芥敗毒散,加酒炒黃芩,熱盛加酒炒黃連,口渴加天花粉。凡頭面腫甚,目不開,鼻塞悶,口乾舌燥,內外有熱,或咽喉腫痛不利,或內實大便秘結,脈洪數,煩渴,宜用通聖消毒散,不消加牛蒡子、玄參,或生犀角水、薑汁服。
凡時毒頭面赤腫,咽嗌暑塞,水藥不受,若臟腑素有積熱,發為腫毒疙瘩,一切惡瘡紅腫,並宜漏蘆湯。大便實加大黃、芒硝。凡雷頭風,頭面疙瘩腫痛,憎寒壯熱,四肢拘急,狀如傷寒,用清震湯。治咽喉腫病,用綠雲散,以細竹管吹入喉中病處。
白話文:
如果病情首先出現在鼻子和額頭的紅腫,然後導致雙眼嚴重腫脹到睜不開,連同額頭和臉部都變得紅腫,這屬於陽明經的範疇。如果伴有高燒、呼吸困難、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且脈搏跳動快且強,應使用普濟消毒飲來治療。對於體內實熱過盛的人,應使用通聖消毒飲。
如果病竈出現在耳朵周圍,以及頭側的紅腫,這屬於少陽經的問題。或者有肌肉發熱、下午時分的發熱、陣發性高熱、寒熱交錯、口苦咽乾、眼睛疼痛、肋下脹滿等症狀,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天花粉、羌活、荊芥、連翹、黃芩和黃連來治療。
如果病竈出現在頭頂,以及腦後和頸後的紅腫,這屬於太陽經的範疇,適合使用荊芥敗毒散來治療。
如果三個陽經都受到邪氣影響,並在頭部、面部、耳朵和鼻子表現出來,應使用普濟消毒散,同時外部使用清涼救苦散來敷貼。治療的原則是先緩後急,讓邪氣得以控制。先緩是指退熱和消毒,對於虛弱的人,還需輔助提升體力,對於胃虛食慾不佳的人,應幫助增強胃氣。等到排便後,如果體內熱氣過重,可以使用大黃來排便,以此消除病根,這是緩解的方法。
這種毒素通常首先導致鼻額腫脹,然後擴散到眼睛,再擴散到耳朵,從耳朵到頭頂,沿著頭後部向上蔓延,形成結塊。如果不加以處理,必然會化膿。普濟消毒飲中若沒有板藍根,可用大青或青黛代替。對於體質虛弱、脈搏微弱的人,可加入人參。為了將藥物導向病竈,可添加皁角刺。對於胃弱食慾不佳的人,可加入白朮和橘紅。如果大便不通,可加入酒泡過的大黃,服用後躺下,使藥效向上行。對於體內熱氣,可用荊芥敗毒散,加入酒炒黃芩;熱氣過盛,可加入酒炒黃連;口渴,可加入天花粉。
對於頭面部嚴重腫脹、眼睛睜不開、鼻塞、口乾舌燥、內外都有熱氣,或咽喉腫痛,或內實便祕,脈搏洪大且頻率高,感到煩躁和口渴,適合使用通聖消毒散。如果效果不佳,可加入牛蒡子和玄參,或用生犀角水和薑汁服用。
對於因季節性毒素導致的頭面部紅腫、咽喉閉塞、無法接受水藥的情況,如果體內長期存在積熱,導致腫毒和各種紅腫的惡性潰瘍,應使用漏蘆湯。如果大便乾硬,可加入大黃和芒硝。對於雷頭風,即頭面部長有腫塊、疼痛,伴隨寒冷感、高熱,四肢僵硬,像傷寒一樣,應使用清震湯。對於咽喉腫痛,可使用綠雲散,通過細竹管將藥粉吹入咽喉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