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七卷 (7)
第七卷 (7)
1. 王節齋治咳嗽活套
杏仁(去皮尖),橘紅(七分),五味子,桔梗,炙甘草(各五分)
春多上升之氣,宜潤肺抑肝,加川芎、芍藥(各一錢),半夏、門冬、黃芩、知母(各五分)。若傷風致咳,鼻流清涕,宜辛涼解散,加防風、薄荷、紫蘇、黃芩。
夏多火熱炎上最重,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麥冬、石膏。
秋多濕熱傷肺,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各一錢,防風、黃芩、山梔子炒。
冬多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生乾薑、防風(各一錢)。肺經素有熱,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五分)。若發熱頭疼,鼻塞聲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錢)。
若有痰加半夏、枳殼。風痰加南星。濕痰脾困少食,加白朮、蒼朮。口燥咽乾,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炒,貝母、黃芩、瓜蔞仁。
若痰積、食積作咳嗽者,用香附、瓜蔞仁、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軟石膏、山楂子、枳實、黃連薑汁炒,為末,蜜調噙化。
因咳而有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重,主治在脾。設是食積痰,或痰氣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積,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藥以治咳也。
熱嗽咽喉干痛,鼻出熱氣,其痰嗽而難出,色黃且濃,或帶血縷,或出血腥臭,或堅如蜆肉。不似風寒之嗽痰清而白,宜金佛草散,仍以辰砂化痰丸,或薄荷煎八風丹含化。熱嗽於金佛草散中加五味、杏仁、茯苓。
有熱嗽咽痛失聲,服冷藥而聲愈啞者,宜以生薑汁調消風散,少少進之,或只一味薑汁亦得,冷熱嗽後失音者尤宜。嗽而失聲者,非獨熱嗽有之,宜審其症用藥,佐以橄欖丸含化,仍濃煎獨味枇杷葉熱服。
有嗽而吐痰與食俱出者,此蓋飲食致肝氣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濁道,肺清道,清濁相干,宜二陳湯加木香、杏仁、細辛、枳殼。
有飲冷熱酒,或飲冷水傷肺致嗽,俗謂之湊肺,宜紫菀飲。
癆嗽者,所嗽之痰,或淡,或濃,或時有血腥異常,語聲不出。補肺湯半帖,加杏仁、貝母、款花、阿膠、百合各五分,煎,去渣,調鍾乳粉。咽痛者更加桔梗五分。熱甚者加秦艽五分。嘔者,去地黃,加半夏如其數。
時行嗽,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氣急,用參蘇飲加細辛。
【治寒痰嗽劑】
東垣曰:咳嗽,脈弦微、面白者,寒也。《難經》云:肺金太過,則外症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症喘咳,上渴,逆氣,煩心,胸滿,煩熱,夜則涕出多嚏,鼻塞不通,肺金大實,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涎出口甘,水反侮土,寡於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中。
痰白有泡,肺中氣虛,而為大寒,子助母也。當於肺中瀉腎水,非辛熱之藥不退也。口甘涎沫者,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熱去之。飲酒者,多有此反化。
白話文:
王節齋治咳嗽法
本方以杏仁、橘紅、五味子、桔梗、炙甘草為基礎方,根據不同季節和症狀加減。
春天,由於上升之氣旺盛,宜潤肺抑肝,加川芎、芍藥、半夏、麥冬、黃芩、知母。若因傷風感冒引起咳嗽,伴有鼻涕清稀,則宜辛涼解表,加防風、薄荷、紫蘇、黃芩。
夏天,火熱之氣最盛,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麥冬、石膏。
秋天,濕熱之氣易傷肺,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防風、黃芩、炒山梔子。
冬天,多為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生乾薑、防風。若肺經本身有熱,再加酒炒黃芩、知母。若伴有發熱頭痛、鼻塞聲音嘶啞,則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
如有痰,加半夏、枳殼;風痰加南星;濕痰伴脾虛少食,加白朮、蒼朮。若口乾咽燥,則不用半夏、南星,改用蜜水炒知母、貝母、黃芩、瓜蔞仁。
若因痰積或食積引起咳嗽,則用香附、瓜蔞仁、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軟石膏、山楂子、枳實、薑汁炒黃連,研末,蜜調含化。
咳嗽帶痰者,若咳嗽為主要症狀,則病在肺;若痰為主要症狀,則病在脾。若為食積痰或痰氣上逆導致咳嗽,只需化痰消積,咳嗽即可自行緩解,不必使用專治肺的藥物。
熱咳伴咽喉干痛、鼻出熱氣,痰液黃稠難咳,甚至帶血或有腥臭味,或堅硬如蜆肉(與風寒咳嗽痰白清稀不同),宜用金佛草散,並服用辰砂化痰丸或薄荷煎八風丹。熱咳時金佛草散中可加五味子、杏仁、茯苓。
熱咳咽痛失聲,服用寒涼藥物後聲音更啞者,宜用生薑汁調和消風散少少服用,或單用生薑汁即可,尤其適用於冷熱咳後失音者。咳嗽失聲不單是熱咳的症狀,需仔細辨證用藥,並可用橄欖丸含化,或濃煎枇杷葉熱服。
咳嗽時痰與食物一起吐出者,多因飲食導致肝氣不暢,肺部又有邪氣,肝屬濁,肺屬清,清濁相干,宜用二陳湯加木香、杏仁、細辛、枳殼。
因飲用冷熱酒水或冷水傷肺引起咳嗽(俗稱湊肺),宜用紫菀飲。
肺癆咳嗽,痰液或稀或稠,時有血腥味,聲音低微,可用補肺湯加杏仁、貝母、款冬花、阿膠、百合,煎好後去渣,調入鍾乳粉服用。咽痛者加桔梗;熱盛者加秦艽;嘔吐者去地黃,加等量半夏。
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咳嗽,伴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氣急,可用參蘇飲加細辛。
【治寒痰咳嗽方】
東垣(指李東垣)認為:咳嗽,脈象弦細微弱、面色蒼白者,為寒證。《難經》記載:肺金太過,則外在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易打噴嚏,悲愁不樂,想哭;內在症狀則有喘咳、口渴、逆氣、煩躁、胸悶、煩熱,夜間流涕打噴嚏,鼻塞不通,這是肺金過盛,以子助母(指腎水克制肺金)的表現。心、脾、肺都受寒邪侵襲,口水甜,水液反過來傷害脾土,少有畏寒;腹部極度寒冷,稱為寒中。
痰白帶泡沫,肺氣虛弱,屬於大寒,也是子助母的表現。應該從肺中瀉去腎水,非辛熱藥物不能退之。口水甜帶泡沫,是胃中寒邪不和,用辛甘熱藥去除。飲酒者,多有這種反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