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七卷 (4)
第七卷 (4)
1. 論濕痰生嗽
咳嗽口燥咽乾有痰,不用半夏,用瓜蔞、貝母。飲水者,不用瓜蔞,恐滯膈不快。
【治咳嗽疏表之劑】
仲景,厚朴麻黃湯,咳而脈浮者。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二兩),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麥熟,去渣,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服。
三拗湯,治咳嗽,感冒風寒,鼻塞聲重。(方在傷風門。)
敗毒散,治痰嗽,身熱,鼻塞。(方在瘟疫門。)
華蓋散,治感寒而嗽,胸滿聲重。
蘇子,陳皮,赤茯苓,桑白皮,麻黃(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每服八錢,入姜,水煎服。
橘蘇散,治傷風,咳嗽,身熱有汗。
陳皮,蘇葉,杏仁,五味子,半夏,桑白皮(炒),貝母,白朮(各錢半),甘草(六分)
姜三片,水煎。
神朮散,治四時瘟疫,發熱惡寒,及傷寒咳嗽。
蒼朮(五兩),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炙甘草(各一兩)
每服五錢,姜三片,蔥白三寸,水煎服。若傷風鼻塞,可為末,以蔥茶調下。
金佛草散,治感寒咳嗽,發熱,惡寒,無汗。
荊芥(四兩),麻黃(去節),前胡(各三錢),炙甘草,赤芍藥,半夏(各一錢),旋覆花(三錢)
分二服,每姜三片,水煎服。
橘皮湯,治冷嗽。
陳皮,紫菀,麻黃,當歸,杏仁,炙甘草,黃芩(各二錢)
分二服,水煎服。
【治暑嗽之劑】
白朮湯,治咳而脈細。
白朮,白茯苓,半夏
各等分,每服一兩,水一盅半,姜三片,煎調神麯末二錢。一方加黃芩。
白朮木香散,喘嗽腫滿,欲變水氣者。
白朮,豬苓,甘草,澤瀉,木香,檳榔(各三兩),陳皮(二兩),桂枝(二錢),滑石
上為末,每服五錢,入姜煎。
《機要》,咳氣丸,咳久痰喘,肺氣浮腫。
陳皮,青皮,檳榔,木香,杏仁,郁李仁,茯苓,澤瀉,當歸,馬兜鈴,苦葶藶(各三錢),人參,防己(各五錢),牽牛(頭末,一兩半)
上為末,薑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六十丸,白湯下。
大橘皮湯,感濕面腫上喘。
滑石(九錢),炙甘草,木香,檳榔(各一錢半),陳皮(三錢)
上分二帖,水煎服。
【治燥嗽之劑】
《千金》,五味子湯,治咳嗽不已,皮膚乾燥,唾中有血,胸脅疼痛。
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續斷(各二錢),竹茹(三錢),赤小豆(一撮),生地,桑白皮(各五錢)
作二帖,水煎服。
沖和神功丸
大黃(煨),訶子,麻子仁,人參
上為末,入麻仁,研勻,加煉蜜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溫水下。
〔按〕丹溪曰:訶子治肺氣因火傷極,遂郁遏脹滿,取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若佐以海粉、香附、瓜蔞、青黛、半夏曲治嗽,非止澀之藥也。
白話文:
論濕痰引起的咳嗽
如果咳嗽時感到口乾、咽喉乾燥且有痰,不要使用半夏,應該使用瓜蔞和貝母。如果患者喝水較多,則不應使用瓜蔞,以免阻礙氣機,導致胸膈不適。
治療咳嗽、疏散表邪的方劑
張仲景的厚朴麻黃湯,適用於咳嗽且脈象浮現的患者。
- 組成: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二兩)、杏仁(半升)、半夏(半升)、乾薑(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 用法:先用水一斗三升煮小麥至熟,去除藥渣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三拗湯,用於治療因感冒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聲音沙啞。(此方劑在傷風門有記載。)
敗毒散,用於治療因痰引起的咳嗽、發熱、鼻塞。(此方劑在瘟疫門有記載。)
華蓋散,用於治療因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胸悶、聲音沙啞。
- 組成:蘇子、陳皮、赤茯苓、桑白皮、麻黃(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 用法:每次服用八錢,加入生薑,用水煎服。
橘蘇散,用於治療因傷風引起的咳嗽、發熱、有汗。
- 組成:陳皮、蘇葉、杏仁、五味子、半夏、炒桑白皮、貝母、白朮(各錢半)、甘草(六分)。
- 用法: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神朮散,用於治療四季流行的瘟疫、發熱惡寒,以及因傷寒引起的咳嗽。
- 組成:蒼朮(五兩)、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炙甘草(各一兩)。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三片、蔥白三寸,用水煎服。如果因傷風導致鼻塞,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蔥茶調服。
金佛草散,用於治療因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發熱、惡寒、無汗。
- 組成:荊芥(四兩)、麻黃(去節)、前胡(各三錢)、炙甘草、赤芍藥、半夏(各一錢)、旋覆花(三錢)。
- 用法:分兩次服用,每次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橘皮湯,用於治療寒咳。
- 組成:陳皮、紫菀、麻黃、當歸、杏仁、炙甘草、黃芩(各二錢)。
- 用法:分兩次服用,用水煎服。
治療暑熱引起的咳嗽的方劑
白朮湯,用於治療咳嗽且脈象細弱的患者。
- 組成:白朮、白茯苓、半夏(各等分)。
- 用法: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盅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再加入神麯末二錢調服。另一種配方會加入黃芩。
白朮木香散,用於治療喘咳、身體腫脹、有轉為水腫跡象的患者。
- 組成:白朮、豬苓、甘草、澤瀉、木香、檳榔(各三兩)、陳皮(二兩)、桂枝(二錢)、滑石。
-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煎服。
《醫方機要》記載的咳氣丸,用於治療久咳、痰多、氣喘、肺氣浮腫的患者。
- 組成:陳皮、青皮、檳榔、木香、杏仁、郁李仁、茯苓、澤瀉、當歸、馬兜鈴、苦葶藶(各三錢)、人參、防己(各五錢)、牽牛(頭末,一兩半)。
-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糊製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至六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大橘皮湯,用於治療因感受濕邪引起的臉部腫脹、呼吸急促。
- 組成:滑石(九錢)、炙甘草、木香、檳榔(各一錢半)、陳皮(三錢)。
- 用法:將藥材分為兩帖,用水煎服。
治療燥熱引起的咳嗽的方劑
《千金方》記載的五味子湯,用於治療久咳不止、皮膚乾燥、痰中帶血、胸脅疼痛的患者。
- 組成: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續斷(各二錢)、竹茹(三錢)、赤小豆(一撮)、生地、桑白皮(各五錢)。
- 用法:分兩帖,用水煎服。
沖和神功丸
- 組成:煨大黃、訶子、麻子仁、人參。
-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麻子仁研勻,再加入煉蜜製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水送服。
(附註:朱丹溪說,訶子可以治療因火熱過度損傷肺氣,導致氣機郁結、脹滿的情況。它的味道酸苦,具有收斂降火的作用。如果配合海粉、香附、瓜蔞、青黛、半夏曲等藥材來治療咳嗽,並非僅僅是收澀止咳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