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八卷 (2)

回本書目錄

第十八卷 (2)

1. 《傷寒撮要》論脈

左右手脈俱急緊盛,是夾食傷寒。右手脈來空虛,左手脈來緊盛,是勞力傷寒。左手脈來緊,右手洪滑,或寸脈沉伏,身熱惡寒,隱隱頭痛,喘咳煩悶,胸脅體痛,是夾痰傷寒。左手脈來緊澀,右手脈沉數,心胸脅下小腹有痛處,是血鬱內傷外感。

2. 六經圖正治法

足太陽經委中穴,在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膕中央,即膝後相對腿彎中也。目內眥在面前眼內邊。神庭在中間額上。額,額角也。

3. 足太陽經

此圖玉枕、至陰二穴,膀胱經穴也。風府穴,督脈穴也。膀胱與督脈會於頂巔,連於風府,太陽症項強,故並及之。

足太陽膀胱經圖。頭為諸陽之首,故多傳變,受病為先也。其脈起於目內眥,從頭下至項,連風府,行身之背,終於足也。其證頭頂痛,項強腰疼,骨節痛。經曰:太陽頭痛,脈浮,項背強而惡寒,嘔逆身疼,或已發熱,或未發熱者,俱宜發表,不可輒下之,表邪乘虛內陷,傳變不可勝數。又不可利小便,利之則引熱入里,其害不淺。

若本病煩熱小便不利者,乃利之,則不禁。如小便自利如常,則不可利也。凡有汗不得再發汗,汗多不得利小便。

足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過神庭,彎至玉枕,過項夾背脊,由後廉而下,至小趾外側至陰穴止。

【太陽經見證法】

假如先起惡寒者,本病。已後發熱者,標病。若有一毫頭痛惡寒身熱,不拘日數多少,便宜發散,自然熱退身涼,有何變證。

此處寒熱標本,指病之先後言。上文本病煩熱之本字,指六經標本言。不可混看。

【辨證法】

表虛自汗者,為風傷衛氣,宜實表。表實無汗者,為寒傷營血,宜發表。

【診脈法】

診脈,大凡皮膚之上,輕手按之便得,曰浮。脈浮緊有力為傷寒,脈浮緩無力為傷風。

【用藥法】

冬月正傷寒,用升陽發表湯,即加減麻黃湯。冬月傷風,用疏邪實表湯,即加減桂枝湯。春秋無汗,用羌活沖和湯發表,有汗用加減沖和湯實表。腹痛小建中湯,痛甚桂枝加大黃湯。夏月無汗用神術湯,有汗用前加減沖和湯。

4. 足陽明經

此圖神庭穴督脈穴也。陽明經神庭過,故載之。

足陽明胃經圖。乃兩陽合明於前也。一曰腑者居中土也,萬物所歸也。其脈起於鼻額,上頭額,終於目,循於面,行身之前,終於足也。經曰:傷寒二日陽明脈大。又曰: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

足陽明起於鼻兩傍,上頭維,從乳中近外傍而下前廉梁丘穴,至大趾次趾之端厲兌穴止。

【陽明經見證法】

頭額痛,目痛,鼻乾,不眠,微惡寒,是足陽明胃經受病。假如先起目痛,惡寒身熱者,陽明經本病。已後潮熱自汗譫語發渴大便實者,正陽明胃腑標病。夫本宜解肌,標宜急下,看消息用之。

【辨證法】

目痛,鼻乾,微惡寒,身熱,病在經。潮熱,自汗,譫語,發渴,便實,不惡寒,病在腑。

【診脈法】

按至皮膚之下,肌肉之間,略重按之乃得之,脈見微洪,為經病。按至筋骨之間,重按之乃得,脈見沉數,為腑病。

【用藥法】

微惡寒,自然目眶痛,鼻乾,不眠者,用柴葛解肌湯,即加減葛根解肌湯。渴而有汗不解者,如神白虎湯,即加減白虎湯。潮熱譫語發渴,揭去衣被,揚手擲足,斑黃狂亂,不惡寒反怕熱,大便實者,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湯選用。俱在秘方六一順氣湯加減治之。

5. 足少陽經

足少陽膽經,其脈起於目銳眥,上頭角,絡耳中,循胸脅,行身之側,終於足也。前有陽明,後有太陽,居二陽之中,所以居半表裡。經曰:尺寸俱弦者,足少陽受病。其證頭痛目弦,口苦胸滿,耳聾脅痛,或心煩喜嘔,或胸中煩悶而不嘔,或心下病硬,或寒熱往來,或發熱寅申時尤盛,或身微熱者,皆少陽也。凡頭角痛,耳中痛,耳中烘烘而鳴,耳之上前後腫痛,皆少陽所主部分,其火為之也。

若口苦者,少陽之膽熱,脅下硬者,少陽之結也。

足少陽起於目銳眥,上頭角,絡耳中,過乳外傍,從兩脅由外廉而下至小指次指之端竅陰穴止。

【少陽經見證法】

假如先起惡寒身熱耳聾脅痛者,本病。已後嘔而舌乾口苦者,標病。緣膽無出入,病在半表半裡之間,此宜小柴胡湯加減,和解表裡治之,再無別湯。本方有加減法。此經有三禁,不可汗、下、利也。若治之得法,有何壞證。當須識此,毋致忽焉。

【辨證法】

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舌乾,便屬半表半裡證。不從標本,從乎中治。

【診脈法】

按至皮膚之下,肌肉之間,略重按之乃得,脈見弦數本經。

【用藥法】

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舌乾者,用柴胡雙解飲。即加減小柴胡湯。若陽明少陽合病,則脈弦而長,此湯加葛根、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