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七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七卷 (7)

1. 傷寒誤下變有輕重

或問曰:傷寒雜證一體,若誤下之,甚者變大。答曰:非一體也。傷寒誤下,變無定體,雜病誤下,變有定體。何以然?傷寒自外而入,陽也,陽主動;雜病自內而出,陰也,陰主靜。動者犯之,其變無窮,靜者犯之,其變止痞、腹脅痛而已。故變無窮者為重,痞為腹脅痛者為輕也。

2. 辨內外傷

傷風鼻中氣出粗,合口不開,肺氣通於天也。傷食口無味,涎不納,鼻息氣勻,脾氣通於地也。

外傷一身盡熱,先太陽也。從外而之內者,先無形也。

內傷手足不和,兩脅俱熱,先少陽也。從內而之外者,先有形也。

內外俱傷,人迎氣口俱盛,或舉按皆實大,表發熱而惡寒,腹不和而口液,此內外兩傷也。

凡診則必捫手心手背。手心熱則內傷,手背熱則外傷,次以脈別之。

冬傷於寒者,春必病溫。夏為熱病,長夏為大熱病。蓋因房失勞傷與辛苦之人,水虧無以奉春生之令,故春陽氣長而為溫病也。夏為熱病者,是火先動於火未動之時,水預虧於已旺之日,故邪但藏而不為病也。夏令炎蒸,其火既旺,與前所動者,客邪與主氣二火相接,所以為熱病也。

長夏為大熱病者,火之方與秋之分皆手經居之,水之方與春之分皆足經居之,所傷者皆經不足。故夏火旺,客氣助於手經,則不足者愈不足矣。故所用之藥,皆泄有餘,而非足經藥。何以然?泄有餘則不足者補矣。此傷寒本足經,只言足經而不言手經也。大意如此。至於傳手經者亦有之,當作別論,與夫奇經之病,料在其中矣。

3. 狂言譫語鄭聲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也。譫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譫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即鄭聲也。

4. 陽明證不可犯禁忌

不當發汗,不當利小便,若發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則生蓄血癥也。惟當益津液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者,蓮鬚蔥白湯是也。汗多亡陽,下多亡陰,小便重利之,走氣,三者雖異為言,少津液則一也。

5. 汗多亡陽

汗者本所以助陽也。若陽受陰邪,寒結無形,須當發去陰邪以復陽氣,所謂益陽而除風寒客氣也。陰邪已去而復汗之,反傷陽經。經曰:重陽必陰,故陽氣自亡。汗多亡陽,此之謂也。

6. 下多亡陰

下者,本所以助陰也。若陰受陽邪,熱結有形,須當除去已敗壞者,以致新陰。此所謂益陰而除火熱邪氣也。陽邪已去,而復下之,反亡陰也。經曰:重陰必陽,故陰氣自亡。下多亡陰,此之謂也。

7. 傷寒五臟受病脈證相剋訣

心臟,心病舌強笑面赤,躁煩掌熱口乾譫,臍上動氣洪緊數,反得沉微命不全。

肝臟,肝家面青目痛閉,筋急怒容臍左氣,脈當弦急或兼長,浮澀短兮名不治。

脾臟,脾家不食麵皮黃,體重肢痛喜臥床,動氣當臍脈緩大,弦長而緊是凶殃。

肺臟,肺家面白帶憂愁,吐血寒溫喘嗽求,臍右氣兮沉細澀,大而牢者死根由。

腎臟,腎家面黑爪甲青,耳閉足寒泄腹疼,臍下氣兮脈沉滑,緩而大者死之形。

已以皆受克之脈,為賊邪,故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