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七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七卷 (7)

1. 傷寒誤下變有輕重

或問曰:傷寒雜證一體,若誤下之,甚者變大。答曰:非一體也。傷寒誤下,變無定體,雜病誤下,變有定體。何以然?傷寒自外而入,陽也,陽主動;雜病自內而出,陰也,陰主靜。動者犯之,其變無窮,靜者犯之,其變止痞、腹脅痛而已。故變無窮者為重,痞為腹脅痛者為輕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如果對於傷寒和雜病混同的情況下錯誤地使用下法(一種治療方法),病情會變得非常嚴重,是這樣嗎?」回答是:「這並不是說傷寒和雜病就是同一回事。對於傷寒的錯誤下法,導致的後果是無法預測的;而對於雜病的錯誤下法,則可能會有預期的結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傷寒是由外部進入體內的,屬於陽性,陽性主導活動;而雜病則是由體內產生的,屬於陰性,陰性主導靜態。如果在活動狀態下被幹擾,那麼可能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而在靜態下被幹擾,那麼可能的變化僅限於胃部不適,腹部和側腹疼痛等。因此,那些變化無窮的情況更為嚴重,而只有胃部不適,腹部和側腹疼痛的情況則相對較輕。」

2. 辨內外傷

傷風鼻中氣出粗,合口不開,肺氣通於天也。傷食口無味,涎不納,鼻息氣勻,脾氣通於地也。

外傷一身盡熱,先太陽也。從外而之內者,先無形也。

內傷手足不和,兩脅俱熱,先少陽也。從內而之外者,先有形也。

內外俱傷,人迎氣口俱盛,或舉按皆實大,表發熱而惡寒,腹不和而口液,此內外兩傷也。

凡診則必捫手心手背。手心熱則內傷,手背熱則外傷,次以脈別之。

冬傷於寒者,春必病溫。夏為熱病,長夏為大熱病。蓋因房失勞傷與辛苦之人,水虧無以奉春生之令,故春陽氣長而為溫病也。夏為熱病者,是火先動於火未動之時,水預虧於已旺之日,故邪但藏而不為病也。夏令炎蒸,其火既旺,與前所動者,客邪與主氣二火相接,所以為熱病也。

長夏為大熱病者,火之方與秋之分皆手經居之,水之方與春之分皆足經居之,所傷者皆經不足。故夏火旺,客氣助於手經,則不足者愈不足矣。故所用之藥,皆泄有餘,而非足經藥。何以然?泄有餘則不足者補矣。此傷寒本足經,只言足經而不言手經也。大意如此。至於傳手經者亦有之,當作別論,與夫奇經之病,料在其中矣。

白話文:

[區別內外傷]

受到風邪侵襲,鼻中呼吸粗重,閉口不開,這是肺部氣息與外界相通的反應。

飲食過量導致口淡無味,口水增多,無法吞嚥,呼吸平穩,這顯示脾胃功能與地氣相關。

外傷後全身發熱,首先影響的是太陽經。由外至內的影響,通常是先影響無形的氣血運行。

內傷時,手腳不協調,兩側脅肋都感到熱,首先影響的是少陽經。由內向外的影響,通常是先影響有形的身體部位。

內外兼傷時,會出現人迎脈和氣口脈旺盛,按壓之下均顯實大。表面發熱但感覺寒冷,腹部不適且口中分泌液體,這就是內外兼傷的情況。

診斷時,必須摸診手心和手背。手心熱表示內傷,手背熱表示外傷,再進一步通過脈象來判斷。

冬季受寒,春季可能會發生溫熱性疾病。夏季可能發生熱性疾病,長夏時節可能發生大熱性疾病。這是因為房事過度或辛勞的人,腎水虧損,無法應對春季生長的自然規律,因此春季陽氣旺盛時就會產生溫熱性疾病。夏季發生熱性疾病,是因為火氣在火氣尚未旺盛時就已開始活動,腎水在火氣旺盛時已經虧損,所以邪氣只是潛伏並未立即致病。夏季炎熱,火氣旺盛,與先前的活動相互作用,使得客邪與主氣兩種火氣相接,因此產生熱性疾病。

長夏時節發生大熱性疾病,是因為手經在夏季與秋季交接時負責調節,足經在春季與冬季交接時負責調節,所有受傷的都是經絡不足的情況。因此夏季火氣旺盛,客氣幫助手經,使原本不足的更加不足。因此治療上使用的藥物,都是針對過剩的狀況,而不是足經的藥物。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減少過剩,就能補充不足的部分。這就是說,原本的傷寒是影響足經,只提及足經而未提到手經。大致情況如此。然而,也有傳至手經的情況,那應該另作討論,以及奇經的疾病,估計也在這個範疇之中。

3. 狂言譫語鄭聲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也。譫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譫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於喉中,即鄭聲也。

白話文:

【對於狂言、譫語、鄭聲的辨析】

所謂「狂言」,就是一個人睜大眼睛與人交談,但是所說的事情都是他從未經歷或見過的,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狂言」。

「譫語」則是閉著眼睛自言自語,所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做的事情,這就是「譫語」。

至於「鄭聲」,指的是聲音微弱無力,說話時斷時續,字音彷彿從喉嚨深處發出,這就是「鄭聲」。

4. 陽明證不可犯禁忌

不當發汗,不當利小便,若發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則生蓄血癥也。惟當益津液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者,蓮鬚蔥白湯是也。汗多亡陽,下多亡陰,小便重利之,走氣,三者雖異為言,少津液則一也。

白話文:

【對於陽明病症不可觸碰的禁忌】

不應該隨意讓病人發汗,也不應該隨便讓病人利小便。如果讓病人過度發汗或利小便,會導致體內津液耗盡,這樣可能會引發蓄血的症狀。最理想的處理方式是增加病人的津液,因為體內的火熱會加劇體內的乾燥。增加津液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蓮鬚蔥白湯。

過度發汗會使陽氣流失,過度排泄會使陰氣流失,過度利尿也會使氣力消散,這三種行為雖然表達的方式不同,但結果都是使體內津液減少。

5. 汗多亡陽

汗者本所以助陽也。若陽受陰邪,寒結無形,須當發去陰邪以復陽氣,所謂益陽而除風寒客氣也。陰邪已去而復汗之,反傷陽經。經曰:重陽必陰,故陽氣自亡。汗多亡陽,此之謂也。

白話文:

汗液本來的作用是輔助陽氣的。但如果陽氣被陰邪侵害,有寒氣凝結在體內,我們應該去除這些陰邪以恢復陽氣,這就是所謂的增強陽氣並除去侵入的風寒。然而,在陰邪已經被清除後還繼續出汗,反而會傷害到陽氣所在的經絡。古籍上說過:過度的陽氣會轉為陰氣,因此,過度的消耗陽氣會導致其自行消亡。汗出太多導致陽氣耗損,就是這個意思。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說,適量的汗液能幫助調節身體的陽氣,但過度出汗則會傷害陽氣,甚至導致陽氣耗損。

6. 下多亡陰

下者,本所以助陰也。若陰受陽邪,熱結有形,須當除去已敗壞者,以致新陰。此所謂益陰而除火熱邪氣也。陽邪已去,而復下之,反亡陰也。經曰:重陰必陽,故陰氣自亡。下多亡陰,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排泄本來是為了幫助調理體內的陰分。如果陰分受到陽性邪氣的侵害,導致體內產生實質的熱結,確實需要排出那些已經受損壞的部分,以便新生陰分的生成。這就是所謂的增強陰分並清除火熱邪氣。然而,一旦陽性邪氣已被排出,再進行排泄,反而會耗損體內的陰分。經典上說過:過度的陰會轉化為陽,因此陰氣會自行消亡。多次排泄導致陰分流失,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7. 傷寒五臟受病脈證相剋訣

心臟,心病舌強笑面赤,躁煩掌熱口乾譫,臍上動氣洪緊數,反得沉微命不全。

肝臟,肝家面青目痛閉,筋急怒容臍左氣,脈當弦急或兼長,浮澀短兮名不治。

脾臟,脾家不食麵皮黃,體重肢痛喜臥床,動氣當臍脈緩大,弦長而緊是凶殃。

肺臟,肺家面白帶憂愁,吐血寒溫喘嗽求,臍右氣兮沉細澀,大而牢者死根由。

腎臟,腎家面黑爪甲青,耳閉足寒泄腹疼,臍下氣兮脈沉滑,緩而大者死之形。

已以皆受克之脈,為賊邪,故凶也。

白話文:

[心臟疾病],心臟有病時,會出現舌頭僵硬、臉色紅潤但笑容不自然,手心發熱,口乾且有妄言的症狀,肚臍上方會有異常活動,脈象洪大、緊繃且跳動快速。若脈象反而呈現深沉微弱,則表示病情嚴重,生命危在旦夕。

[肝臟疾病],肝臟有問題時,臉色會顯青,眼睛疼痛甚至視力模糊,肌肉緊繃,情緒易怒,肚臍左側會有異常活動,脈象應為弦緊或兼長。如果脈象浮澀且短,則表示病情嚴重,無法治療。

[脾臟疾病],脾臟有問題時,會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身體沉重且四肢疼痛,喜歡躺在牀上,肚臍周圍會有異常活動,脈象緩慢且大,若為弦長而緊,則表示病情嚴重。

[肺臟疾病],肺臟有問題時,面色蒼白且帶憂鬱,可能伴有吐血、咳嗽及寒熱交錯的症狀,肚臍右側會有異常活動,脈象沉細且澀,若為大且堅固,則表示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腎臟疾病],腎臟有問題時,臉色會顯黑,指甲顏色發青,耳朵閉塞,腳部寒冷,腹部疼痛並伴有腹瀉,肚臍下方會有異常活動,脈象沉滑,若脈象緩慢且大,則表示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以上皆為受到剋制的脈象,代表邪氣入侵,因此病情都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