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七卷 (6)
第十七卷 (6)
1. 傷寒里證治法宜次第
傷寒里證心腹疼,(邪傳入里,脈重取數洪。)不惡寒而惡熱蒸,其脈數沉兼自汗,二便秘少下之生。(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湯選用。)
陽證,陽證身熱及頭疼,體重、咽乾、難臥動,或有譫語及循衣,脈息弦洪宜審用。
脈洪大有力。十神湯、九味羌活湯、解肌湯、葛根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次第選用。
陰證,陰證身涼二便清,病初自汗也頭痛,也無煩躁也無渴,脈息沉微自可明。
脈沉微無力。五積散、理中湯、四逆湯、三建湯。
陰毒,手足甲青至節,三建湯。此證極危,灸關元、氣海、丹田、臍中。
陽證似陰,陽證身涼四肢,小便赤少大便稀,心煩口燥脈沉數,白虎湯兼竹葉奇。
脈沉數有力。竹葉石膏湯、柴胡五苓、三黃解毒湯。
陰證似陽,陰證如陽面赤經,小便清利大便通,渾身微熱沉遲脈,真武湯佳兼理中。
脈沉遲弱。五積散、羌附湯、附子理中湯。灸,服藥而脈不回,宜灸氣海、神闕、丹田。
陽厥,陽厥時時指爪溫,必煩便秘口乾論,脈來沉細中還疾,承氣柴胡最可吞。
陰厥,陰厥身涼熱不回,二便通滑不煩時,脈來沉伏知端的,三建湯兼四逆宜。
脈沉微,昏憒,先以星烏乾薑湯,隨用三建湯。灸,此證倉卒無藥,只灸關元、氣海、丹田妙。
血發黃,發黃恰如煙燻色,小便自利大便黑,唇焦漱水血家黃,桃仁承氣湯堪擇。
蓄血黃,此由脾胃熱甚,失於汗下以致之,宜抵當湯、桃仁承氣選用。
濕症黃疸,發黃渾似橘皮明,小便不利大便行,濕熱相蒸名曰疸,茵陳湯共五苓平。
蓄熱陰黃,頭汗出,四肢沉重,如瘧,俱用茵陳湯加五苓,兼小柴胡加梔子湯。
發斑、發狂,陽毒發斑是如何,梔子大黃黑奴科。此證甚危,紅赤白易治,如黑斑則胃爛難治。如陽毒,五日內可治,六日、七日難治。人參石膏化斑湯、玄參升麻石膏湯、大青四物湯。
溫毒,葛根橘皮湯、調胃承氣湯、黃連橘皮湯、豬膽雞子湯。
黑奴丸,方,治陽毒發斑,煩躁大渴倍常,時行熱病六七日未得汗,脈洪大或數,面赤目脹身痛,大熱煩躁,狂言欲走,渴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不能言,為壞傷寒,醫所不治,棄為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暖,撥開其口,灌下即活人。凡灌藥下咽,便能即時甦醒。
黃芩,芒硝,麻黃,釜底煤,小麥奴,灶突墨,梁上塵(各一兩),大黃(一兩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井水化下,即當發汗,寒已汗出乃瘥。若時頃不汗,再服一丸,須見微利。若不大渴,不可與此藥。
白話文:
標題翻譯:[傷寒內臟病症的治療順序]
內容翻譯:
-
若患傷寒引起內心腹部疼痛(這是邪氣傳入體內,脈象在深部取時會顯現數洪)。病人不再怕冷反而怕熱,脈象既數且沉,並伴有自汗,大小便閉塞或排泄量減少(輕則可用大柴胡湯,重則應選擇三承氣湯之一)。
-
陽性症狀,陽性症狀表現爲身體發熱和頭疼,身體沉重、喉嚨乾燥、難以安睡,或有譫語及抓衣服等行爲,脈象弦洪,需慎重處理。
-
脈象洪大有力。可依次選用十神湯、九味羌活湯、解肌湯、葛根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
-
陰性症狀,陰性症狀表現爲身體涼爽,大小便通暢,病初自汗並伴有頭痛,沒有煩躁和口渴,脈象沉微,清晰可見。
-
脈象沉微無力。可選用五積散、理中湯、四逆湯、三建湯。
-
陰毒,手足指甲變青到關節處,用三建湯。此證極其危險,應灸關元、氣海、丹田、臍中。
-
陽證似陰,陽證表現爲身體涼爽,四肢冰冷,小便赤少,大便稀薄,心煩口燥,脈象沉數,可用白虎湯與竹葉配伍。
-
脈象沉數有力。可用竹葉石膏湯、柴胡五苓、三黃解毒湯。
-
陰證似陽,陰證表面像陽證一樣面紅耳赤,小便清利,大便通暢,全身微熱,脈象沉遲,可用真武湯和理中湯。
-
陽厥,陽厥時常手指溫暖,必定伴有煩躁、便祕和口乾,脈象沉細中還快速,承氣柴胡湯最適用。
-
陰厥,陰厥表現爲身體涼爽,熱感不會迴歸,二便通暢滑潤,不煩躁,脈象沉伏,應使用三建湯和四逆湯。
-
血發黃,發黃如煙燻顏色,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嘴脣焦乾,漱水血家黃,可用桃仁承氣湯。
-
蓄血黃,由脾胃熱甚,因未及時出汗和排便導致,宜抵當湯和桃仁承氣湯選擇使用。
-
溼症黃疸,發黃渾似橘皮明亮,小便不利,大便通暢,溼熱相蒸稱爲疸,茵陳湯和五苓湯可以平衡。
-
蓄熱陰黃,頭部出汗,四肢沉重,如瘧疾,都可用茵陳湯加五苓,兼小柴胡加梔子湯。
-
發斑、發狂,陽毒發斑是如何,梔子大黃黑奴科。此證非常危險,紅色和白色斑點較容易治療,如果是黑色斑點,則表示胃部已經腐爛,難以治癒。如果屬於陽毒,在五天內可以治療,但第六天、第七天就很難治療。可用人參石膏化斑湯、玄參升麻石膏湯、大青四物湯。
-
溫毒,可用葛根橘皮湯、調胃承氣湯、黃連橘皮湯、豬膽雞子湯。
-
黑奴丸,治療陽毒發斑,煩躁大渴異常,流行熱病六七天未出汗,脈象洪大或數,面色赤紅,眼脹身痛,高熱煩躁,狂言欲走,極度口渴。如果五六天以上仍未緩解,熱在胸中,口緊不能言,被醫生判定爲無法治療的壞傷寒,被棄爲死人,精神已經枯竭,只要心下尚有溫暖,撥開其口,灌下此藥即可活人。灌藥下嚥後,即刻能甦醒。
黃芩,芒硝,麻黃,釜底煤,小麥奴,竈突墨,樑上塵(各一兩),大黃(一兩一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煉蜜製成丸,彈子大小,用井水溶解服用,將會發汗,寒退汗出即可痊癒。如果沒有立即出汗,可再服用一丸,必須看到輕微的腹瀉。如果不是極度口渴,不應服用此藥。
2. 問兩感邪從何道而入(王好古)
答曰:經云:兩感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渴。太陽者腑也,自背俞而入之,人之所共知之。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知也。鼻氣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水也,水流濕,故腎受之。經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同氣相求耳。
又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臟腑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裡既不能一治,故死矣。故云兩感者不治。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夫未有不治而獲生者也。予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
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白朮,蒼朮,炙甘草,細辛(各三錢),知母,川芎,地黃(各一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熱服。不解再服,三四次必解,病愈則止。若有餘證,並依仲景隨經法治之。
白話文:
回答說:經典上寫著,兩感症的病人,是無法救治的。第一天病情會表現出太陽和少陰兩經都受到影響的症狀,像是頭痛、發燒、畏寒,口乾舌燥,胸悶且口渴。太陽經,指的是膀胱腑,邪氣從背部的腧穴進入,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而少陰經,指的是腎臟,邪氣是由鼻子呼吸時進入,這點卻常被人忽視。因為鼻子和天空相通,所以無形的寒邪會經由鼻腔進入人體。腎主水,水向下流,因此腎臟首先承受邪氣。經典上說:受濕氣傷害,通常是身體下部先被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同氣相求。
另外,經典上也提到:天空中的邪氣影響到人體,會傷害人的五臟,由此可知,內外兩感導致臟腑同時生病。想要治療表面的病症,但裡面也有問題;想要從內部治療,但外面又有病徵,表面和內部都不能統一治療,所以病人往往會死亡。所以說,兩感症的病人無法救治。然而,人體本質有虛弱和強壯之分,感受邪氣的程度也有深淺不同,體虛且受邪氣深的人,必定會死。體質強壯且受邪氣淺的人,或許還有機會治癒。就算治療,也有人無法康復,但從未有不治療卻能存活的例子。我曾使用這個方法,偶爾可以救活二到三成的病人。
因此,我創立了這個處方,等待有仁心的醫生來使用。
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白朮、蒼朮、炙甘草、細辛(各三錢)、知母、川芎、地黃(各一兩)
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若病情沒有改善,就再次服用,通常三四次後病情就會解除,疾病痊癒就停止服藥。如果病情還有所殘留,應依照張仲景的理論,根據經絡法來進行後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