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七卷 (5)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七卷 (5)

1. 太陽禁忌不可犯

小便不利不可使利之,利之是謂犯本,以是知五苓散不可妄用。大便不可易動,動之是謂動血,此為犯禁。表在不可下,下之尤犯禁也。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太陽禁忌不可犯]

如果小便不順暢,不能強迫使其順暢,因為這樣做會傷害身體的根本。由此可知,五苓散這種藥物不可以隨便使用。

對於大便,不可以輕易地去改變其狀況,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出血,這就是違反了禁忌。

當身體表面有病狀時,不可以隨便用瀉下法治療,因為這樣做更是違反了禁忌。

2. 太陽證亦有當汗不當汗者

咽乾、淋渴、鼻衄,小便不利,已經發汗,不得重發。如無以上忌證,雖經發汗,倘邪氣未盡,亦當重發之。

白話文:

「咽喉乾燥、頻繁口渴、鼻出血,以及小便不順的情況下,如果已經使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就不應該再進行第二次的發汗治療。然而,如果並沒有出現以上的禁忌症狀,就算之前已經用過發汗的方式治療,只要病邪尚未完全清除,還是可以再次採用發汗的療法。」

3. 當汗而不汗生黃

其證為風寒所傷,陽氣下陷入於內,而排寒水上行於經絡之間,本當發汗因以徹其邪,醫失汗之,故生黃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內熱相合而生黃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是由風寒侵襲造成的,導致身體的陽氣下降並滲入體內,而為了排除寒氣,體內的水分上行到經絡中,本來應該藉由出汗的方式來排出體內的邪氣,但醫生未能及時讓患者出汗,因此產生了黃疸。脾臟負責調節肌肉和四肢的功能,當寒濕與體內的熱氣結合時,就會產生黃疸。」

4. 當汗而發汗過多成痓

其證因發汗太過,腠理開泄,汗漏不止,故四肢急,難以屈伸。

白話文:

「這種症狀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肌膚毛孔過度開放,汗液持續流失不停,所以會造成四肢肌肉緊繃,難以自由屈伸。」

5. 不當汗而汗成蓄血

蓄血其證燥火也,當益津液為上,而反汗以亡其津液,其毒擾陽之極則慢陰也,故燥血而蓄於胸中也。

白話文:

蓄血的情況是由燥火引起的,應當以補充津液為首要任務,但反而透過出汗來消耗了身體的津液,這樣會讓體內的毒素極度擾亂陽氣,進一步慢慢傷害到陰氣,所以導致乾燥的血液囤積在胸腔之中。

6. 血證見血自愈

太陽病入膀胱,小便利而赤,蓄血證也。血自下者愈也。

白話文:

進一步解讀就是:在中醫理論中,太陽病指的是外感風寒或風熱引起的一類疾病。當這種病狀影響到膀胱時,可能出現小便帶血的症狀,這被認為是血液在體內積聚的徵兆。但若這些血液能通過自然排尿的方式排出體外,那麼這種情況可以視為一種自我療癒,即病情會有所好轉。

7. 知可解

戰而汗解者,太陽也。不戰有汗而解者,陽明也。不戰無汗而解者,少陽也。若無差經,必不爾矣。

太陽傳陽明,其中或有下證,陽明證反退而熱兼不竭,卻退顯少陽證,是知可解也。

太陽知可解者,頭不痛,項不強,肢節不痛,則知表邪退也。

陽明知可解者,為無發熱惡寒,知里易解也。

少陽病知可解者,寒熱日不移時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胡而移其時,早移之於晏,晏移之於早,氣移之於血,血移之於氣,是邪無可容之地,知可解也。

白話文:

[知可解]

如果疾病透過發汗而痊癒,這通常是因為太陽經的問題。若是不需透過發汗戰鬥,疾病自然消退,這可能是陽明經的問題。若是在沒有發汗的情況下,疾病也能自愈,這可能是少陽經的問題。若非經絡間的病理變化,疾病不會呈現這種情況。

當太陽經的病狀轉移到陽明經,可能出現需要通下的症狀,但陽明經的症狀反而減輕,且熱象不再持續,反而顯現出少陽經的症狀,這就表示疾病有可能可以解決。

太陽經的疾病有可能可以解決的徵兆是,頭痛、頸部僵硬、四肢關節疼痛的症狀消失,這表示表邪已經退去。

陽明經的疾病有可能可以解決的徵兆是,不再有發燒與怕冷的症狀,這表示裡邪較容易消除。

少陽經的疾病有可能可以解決的徵兆是,寒熱交錯的症狀每天不再固定時間發生,表示邪氣尚未完全退出。如果使用柴胡湯後,寒熱交錯的時間提前或是延遲,或者氣血之間的平衡被調整,表示邪氣已無處容身,這就是疾病有可能可以解決的跡象。

8. 知不可解

服解藥而去沉困,只頭痛目悶,是知濕去而風不去,則欲解也。若風去而濕不去,則不解,何以然?風則高,濕則下而入里也。

白話文:

服用瞭解藥之後,雖然擺脫了沉重疲憊的狀態,但仍感到頭痛和眼睛不適,這顯示出濕氣雖被驅除,但風邪依然存在,所以身體正試圖將其排出。然而,如果風邪已被驅除,而濕氣仍然殘留,那麼病情就不會好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風邪影響的是身體上部,而濕氣則滲透到身體的下部和內部。

9. 脈知可解不可解

可解之脈浮而虛,不可解之脈浮而實。浮而虛者,只是在表,浮而實者,知已在裡也。汗多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傷寒不頭痛,知邪不在經;若頭痛者,知邪在經也。

白話文:

可以治癒的情況是脈象呈現浮而虛,無法治癒的情況則是脈象顯示浮而實。脈象浮而虛,表示病在表面;脈象浮而實,表示病情已深入身體內部。如果出汗很多但病症未見好轉,那可能是病情轉向了陽明經。感冒時如果不頭痛,可以知道病毒並未影響到經絡;如果出現頭痛,那就代表病毒已經影響到了經絡。

10. 易老九味羌活湯解利法

羌活,治太陽肢節痛,君主之藥也。乃撥亂反正之主,故大無不通,小無不入,關節非此不治也。

防風,治一身盡痛,乃軍卒中卑下之職,一聽君令而行,隨所使引之而至者也。

蒼朮,別有雄壯上行之氣,能降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於足太陰脾。

細辛,治少陰腎經頭痛。

川芎,治厥陰頭痛在腦。

白芷,治陽明頭痛在巔。

生地黃,治少陰心熱在內。

黃芩,治太陰肺熱有神。

甘草,能緩裡急,調和諸藥。

以上九味雖有一方,然亦不可執,執中無權,猶執一也。當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多少大小之不一,增損用之如神。

上水煎服。

若欲急汗,當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之而不用湯投之也。

脈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後緩。脈沉而不解者,先緩而後急。

本湯不獨解利傷寒,治雜病亦有神。中風行經者加附子。中風秘澀者加大黃。中風並三氣合而成痹等症,各隨十二經上下內外,寒熱溫涼四時六氣,加減補瀉用之。煉蜜作丸,尤妙。

白話文:

【易老九味羌活湯使用方法】

羌活:專治因太陽經絡引起的肢體關節疼痛,是此處方中的主要藥材。它就像一個撥亂反正的領導者,無論大問題還是小毛病,都能深入各個角落,針對關節問題尤其有效。

防風:能緩解全身疼痛,它的作用類似軍隊中的士兵,完全服從指揮,會跟隨主要藥物去到身體需要的地方。

蒼朮:具有強烈向上走的力量,能去除濕氣,安撫脾臟,防止邪氣進入足太陰脾。

細辛:專治由少陰腎經引起的頭痛。

川芎:治療由厥陰經引起的頭痛,特別是在腦部的疼痛。

白芷:對付由陽明經引起的頭痛,特別是在頭頂部的疼痛。

生地黃:能處理由少陰心經引起的內熱。

黃芩:能治療由太陰肺經引起的熱症。

甘草:能緩解急迫感,調和所有藥物的作用。

以上九種藥材雖然組成了這個方劑,但使用時不能死板,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應根據經絡的不同,以及病情的輕重,適當地增加或減少藥量。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果想要快速發汗,可在熱服藥後吃一些濃湯或粥。如果希望慢慢發汗,只需溫服,不必再額外喝湯。

對於脈搏浮動且病情未見好轉的情況,應先急後緩。對於脈搏深沉且病情未見好轉的情況,則應先緩後急。

這副湯劑不僅能治療感冒,對於其他疾病也有奇效。若是中風且經絡受阻,可加入附子。若是中風且排泄困難,可加入大黃。對於中風加上風、寒、濕三氣合併導致的痹症,應根據十二經絡的上下內外,結合四季與六氣的特性,適度增減藥量,進行補瀉。若將藥材製成蜜丸,效果更佳。

11. 當汗而下之成協熱利

當各隨三陽本證,表藥發之,表解下利自愈。若不愈者,方可以利藥治之。

白話文:

「應當根據三陽病症的原本症狀,使用解表藥來治療,當表邪被解除後,腹瀉自然就會好轉。如果病況仍未見好轉,那麼這時才能使用瀉下藥來進行治療。」

12. 太陽一下有八變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

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不止,脈緊數者必欲嘔,脈沉緩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用下方治療後,患者脈象顯現促象,但沒有出現結胸的症狀,這表示病情有好轉的趨勢。

若脈象浮動,後續很可能會出現結胸的狀況;若脈象緊繃,則可能會有咽喉疼痛的情況。若脈象呈弦狀,兩側脅部可能會感到拘束緊繃;若脈象細且數,可能頭痛的症狀不會停止。脈象緊且數,患者可能會有想嘔吐的感覺;若脈象呈現沉而緩,可能會有發熱且伴有腹瀉的症狀。脈象浮且滑,則有可能會出現下血的症狀。

13. 里傳表

太陽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至於大實痛者,胃也,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己傳戊,婦告夫也。所以為里傳表,即名誤下傳也。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被錯誤地用下法處理,進而導致腹部脹滿並且時有疼痛的情況,這屬於太陰病。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若是出現嚴重且劇烈的疼痛,那問題就在於胃部,應該使用桂枝加大黃湯來治療。這就像是妻子向丈夫報告病情一樣,由內裡傳到外表的過程,也就是因為錯誤地下法導致病情傳變的情況,因此稱之為「裏傳表」,又叫做「誤下傳」。

14. 三陽三陰辨證用藥治法(彭用光)

太陽無汗,麻黃為最。太陽有汗,桂枝可先。小柴胡為少陽之要領,大柴胡行陽明之秘堅。至三陰則難拘定法,或可溫而或可下。宜數變以曲全生意,或可方而或可圓。

白話文:

在治療太陽病而患者沒有出汗的情況下,使用麻黃是最有效的選擇。若是太陽病而患者有出汗,則應優先考慮使用桂枝。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核心,大柴胡湯則能解決陽明病中的隱藏堅實問題。

然而,對於三陰病症,治療方式則較難有固定的規則,可能需要溫補也可能需要瀉下。治療時應靈活多變,適應病情的各種變化,以保全患者的生命活力,既有可能需要方正的治療方案,也有可能需要柔性的調整。

15. 傷寒表證分別治法以便四時取用

傷寒表證是如何?(左手脈浮緊。)無汗惡寒身熱多,頭項俱疼脈浮取,(輕手之,脈浮大而緊。)施方施劑汗之和。(冬麻黃湯、十神湯,春夏羌活沖和湯。)

白話文:

傷寒的表面症狀是什麼呢?這通常會在左手的脈象上呈現為浮緊。患者多半會出現無汗、感到寒冷、體溫升高、頭部和頸部疼痛等症狀,這些都可以從浮動且大的緊脈中看出(即是輕輕按壓脈搏時,能感受到脈搏浮動且有力)。對於這種情況,治療方式應以發汗及調和為主。(在冬季,可使用麻黃湯或十神湯;而在春夏季,則建議使用羌活沖和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