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六卷 (16)

回本書目錄

第六卷 (16)

1. 心澹澹動

《綱目》云:澹澹因痰動也。心澹澹動者,謂不怕驚而心自動也。驚恐,亦曰心中澹澹,恐謂怕驚而心亦動也。

其澹澹自動之病,屬二經,一屬厥陰心主。經曰:心主手厥陰之脈,是動則病,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是刺灸之法也。又曰:太陽司天,寒淫所勝,病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治以甘熱,是運氣之寒傷心主也。其二屬少陰病。經云: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噫,其傳為心掣是也。

白話文:

【心悸不定】

根據《本草綱目》所述,心悸不定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痰濕在體內作祟。心悸不定指的是即使沒有受到驚嚇,心臟也會自行跳動得特別劇烈。當然,如果因為驚嚇或恐懼而導致的心悸,也可稱為心中悸動。

這種心悸不定的疾病,可以歸類於兩種病因。一種是與「厥陰心包」有關。中醫理論認為,當「厥陰心包」這條經絡發生問題時,就會出現心悸、面色紅潤、眼睛黃色、不停傻笑等症狀,同時還會有虛寒熱的表現。對於這種情況,治療的方法是在「厥陰心包」的經絡上進行針灸。

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少陰病」。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病癥表現為氣短、易咳嗽、打嗝,然後病情發展到心悸,這就屬於「少陰病」的範疇了。

2.

怒在陰陽,為陰遏而不得伸也。經云:陰出之陽則怒。又云: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冤善怒。東垣云:多怒者,風熱陷於地是也。

怒屬肝膽。經云:在臟為肝,在志為怒。又云:肝藏血,血有餘則怒。又云:膽為怒。

丹溪治怒方

香附末(六兩),甘草末(一兩)

上和勻,每服五錢,白湯調下。

運氣:怒皆屬木太過。《內經)曰: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又云:暴怒傷陽,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是也。

生生子曰:百青善怒,亦是肝氣太過,當益肺金以制之。毋徒平木,此五行勝復之理。用藥之法,亦當要識此意,不然,必不能杜根也。

白話文:

[憤怒]

憤怒在陰陽學說中,是指陰氣受阻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古人說:當陰氣出現在陽位時,就會產生憤怒。又說:當血液集中於上半身,氣則聚集於下半身,人會感到心情煩躁,容易生氣。李杲(東垣)認為:經常發怒的人,是因為風熱之氣被困在下方所致。

憤怒與肝膽相關。古人說:在五臟中,肝與憤怒相聯繫。又說:肝藏血,當血液過剩時,人就容易發怒。還說:膽與憤怒有關。

丹溪治療憤怒的藥方

香附粉(六兩),甘草粉(一兩)

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五錢,用開水送服。

根據運氣學說:憤怒都屬於木氣過盛的情況。《黃帝內經》提到:當陽氣過度激動,身體的氣血運行就會受阻,導致血液積聚於頭部,讓人突然昏厥。又說:突然的暴怒會傷害陽氣,憤怒會使氣血逆流,嚴重時甚至會嘔血或出現餐後腹瀉。

生生子表示:常感到憤怒的人,也是因為肝氣過盛,應該通過增強肺金來剋制肝氣。不能僅僅抑制木氣,這是五行相剋相生的道理。在使用藥物的方法上,也要理解這個道理,否則,一定無法根治問題。

3. 善太息

運氣:善太息,皆屬燥邪傷膽。經云:陽明在泉,燥淫所勝,病善太息。又云:陽明之勝,太息嘔苦。又云:少陰司天,地乃燥,悽愴數至,脅痛善太息是也。

《內經》善太息,皆取心膽二經。岐伯曰:思憂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出之。又曰: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視足少陽脈之陷下者,灸之。

徐仲子士偉曰:家君肆業過勞,場屋屢北,志堅不懈,吐衄盈盆,虛羸骨立,夜臥合睫則夢爭鬥,轉鬥轉負,恐畏之態,無可名狀。呼號之聲,轟然若雷,而不能騰出於口。家人侍睡者,莫不縮首伸舌,如是者十年所矣。每五七夜必一發,過勞則連發,發尤猛。歷訪師友,多作心血不足,治惟補心安神。

補心安神藥投之漠如也,終不識為何症。捫心苦思,思每達旦,更幾寒暑矣。一日,偶觀《素問·臟氣法時篇論》有曰:肝病令人善怒,虛則目𥉂𥉂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恍然驚悟,乃知為魂遊症也。何言之?夫夜臥屬氣於肝,肝主藏血藏魂者,作文既苦,衄血過度,則魂失養,惟是效睫若魘,則夢爭鬥,肝虛則膽怯,故多負多恐也。非峻補不奏功。

又思草木之劑,不堪任重。乃以鹿角膠三錢,侵晨酒溶服。五日而睡臥安,半月而肌肉生,一月而神氣完,始能出戶。厥後每見血癥虛憊者,崩中眩暈者,投前劑莫不響應。夫人徒知鹿角膠補虛之功勝於參耆,而不知鹿角可以峻補肝血,蓋血盛而魂自安也。

白話文:

標題:[常深深嘆氣]

內容:根據中醫學說,經常深深嘆氣,通常是因為燥邪影響了膽。《黃帝內經》提到,當陽明經受到燥邪侵犯,就會出現常深深嘆氣的情況。又說,當陽明經受損,也會出現嘆氣和嘔吐苦水的症狀。再者,如果少陰經管轄的天氣乾燥,人會感到心情沉重,肋側疼痛,並且常深深嘆氣。

《黃帝內經》指出,常深深嘆氣,主要跟心和膽兩個經絡有關。岐伯解釋,當一個人過度思考或憂慮,會使心臟緊繃,氣道變得狹窄,進而導致呼吸不順,所以會用深深嘆氣的方式來緩解。又說,膽有問題的人也會常深深嘆氣,口中感覺苦澀,嘔吐物呈酸性,觀察腳上少陽經的脈絡,如果發現有凹陷,就可進行灸療。

徐仲子士偉分享,他的父親因工作過勞,多次考試失利,但他父親意志堅定,不輕易放棄。他父親曾經大量吐血,身體虛弱到皮包骨,晚上睡覺時,閉上眼睛就做爭鬥的夢,越打越輸,恐懼的表情無法形容。他父親的叫喊聲像雷鳴,卻無法從嘴裡發出。家人陪他睡覺時,都嚇得縮頭伸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十年。每五、七天必定發作一次,過度勞累時,甚至連續發作,發作時特別猛烈。他父親曾尋求多位醫師朋友的幫助,他們多認為這是心血不足,只開補心安神的藥方。

然而,這些補心安神的藥物對他父親來說毫無效果,一直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病。徐仲子士偉深思熟慮,夜以繼日,經過幾個寒暑。有一天,他偶然閱讀《黃帝內經·臟氣法時篇》的一段話:「肝病會讓人容易發怒,如果肝虛,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見,容易害怕,好像有人要抓他。」他恍然大悟,知道父親患的是魂遊症。為什麼呢?晚上睡覺時,氣會流向肝臟,肝臟負責藏血和藏魂。由於寫文章辛苦,大量吐血,導致魂魄失去養分,閉上眼睛就像被惡魔纏身,做爭鬥的夢,肝虛則膽小,所以容易輸,容易怕。除非用強烈的補藥,否則不會有效果。

他又想到,草藥的力量不足以應付這種情況。於是,他讓父親服用三錢鹿角膠,每天清晨用酒溶解後服用。五天後,父親睡覺時不再發作,半個月後,肌肉開始恢復,一個月後,精神氣色完全恢復,終於能出門。之後,每次看到血癥虛弱或崩漏、眩暈的人,他都會推薦這種藥方,效果都非常好。人們只知道鹿角膠補虛的效果比人參和黃耆好,卻不知道鹿角膠能強烈補充肝血,血多了,魂魄自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