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六卷 (15)
第六卷 (15)
1. 怔忡驚悸門
寒水石(煅),滑石(飛),生甘草(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熱則新汲水下,怯寒則薑棗湯下。(加龍腦少許尤佳。)
定志丸,心氣不足,驚悸恐怯。
石菖蒲(炒),遠志(去心),茯苓(各二兩),人參(一兩),辰砂(五錢為衣)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安神鎮心丸,治驚悸,消風痰。
石菖蒲,遠志,人參,茯神,川芎,山藥,麥門冬,鐵粉,天麻,半夏,南星
茯苓(各一兩),細辛,辰砂(各五錢)
上為末,生薑五兩,取汁,入水煮糊為丸,綠豆大,另以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五丸,夜臥生薑湯下,小兒減半。
茯苓丸,治驚悸。(方在癲門。)
東垣,羌活勝濕湯,治臥而多驚悸,多魘冒,邪在少陽厥陰也,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澤瀉五分。此下焦風寒,二經合病也。經曰:肺腎之病同一治,為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不可也。
羌活,獨活,防風,藁本(各一錢),蔓荊子(三分),川芎(二分),甘草(炙,五分)
水二盅,煎服。
東垣,硃砂安神丸,治外物所驚,宜鎮平之。
黃連(一錢半),甘草(炙),當歸,生地(各五分),硃砂(一錢,飛)
上為細末,浸蒸餅為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津唾嚥下。(一方當歸、地黃各一錢。)
白話文:
[怔忡驚悸門]
將煅燒過的寒水石、飛過的滑石、以及生甘草,全部磨成粉末,每服用二錢。若身體發熱,就用剛打上來的井水送服;若感到怕冷,則用薑棗湯送服。(加入少許冰片效果更好。)
定志丸,適用於心氣不足、容易感到驚慌、害怕的人。
將炒過的石菖蒲、去除中心的遠志、茯苓,各取二兩;人參取一兩;辰砂取五錢,作為藥丸的外衣。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安神鎮心丸,適用於治療驚悸,並消除風痰。
將石菖蒲、遠志、人參、茯神、川芎、山藥、麥門冬、鐵粉、天麻、半夏、南星、茯苓,各取一兩;細辛、辰砂,各取五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五兩生薑取汁,加入水中煮成糊狀,製作成丸,大小如綠豆,再用硃砂包裹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二十五丸,在晚上睡覺前用生薑湯送服,兒童用量減半。
茯苓丸,適用於治療驚悸。(此方在癲癇的章節中。)
東垣的羌活勝濕湯,適用於治療睡覺時容易驚醒、經常做惡夢,這是因為邪氣在少陽、厥陰二經。方中加入五分柴胡,如果出現小便淋瀝不暢,則加入五分澤瀉。這屬於下焦的風寒,是二經合併的病症。醫書上說:肺和腎的疾病可以用同一種方法治療,因為它們都在下焦,必須使用能夠疏通經絡的祛風藥。
羌活、獨活、防風、藁本,各取一錢;蔓荊子取三分;川芎取二分;炙甘草取五分。用水兩盅煎煮後服用。
東垣的硃砂安神丸,適用於治療因外物驚嚇導致的症狀,應該用藥鎮靜安神。
黃連取一錢半;炙甘草、當歸、生地,各取五分;飛過的硃砂取一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浸泡在蒸熟的麵餅中製成丸,大小如黍米,用硃砂包裹作為外衣。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唾液慢慢吞服。(另一種配方,當歸、地黃各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