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六卷 (12)

回本書目錄

第六卷 (12)

1. 痰飲門

辰砂化痰丸,治風化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頭目。

白礬(枯),辰砂(飛。各五錢),天南星(炮,一兩),半夏(洗,三兩)

上為末,以薑汁麵糊丸,梧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防風丸,治風痰上攻,頭痛惡心,項急,目旋眩暈,痰涎壅滯,昏憒。

天麻(酒浸一夜),甘草(炙),川芎(各一兩),防風(一兩),硃砂(五錢,為衣)

上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荊芥湯下。

控涎丹(一名妙應丸)凡人忽胸背、手腳、頸項、腰膝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不寧,時時走易不定。俗醫不曉,謂之走注,便用風藥及針灸,皆無益。又疑是風毒結取,欲作癰疽亂治,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變疾狀,或令人頭痛不可舉,或神思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黏,夜間喉中如鋸聲,口流唾涎,手腳重,腿冷痹,氣不通。誤認為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但用是藥,不過數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真白芥子(各一兩)

上為末,煮糊丸,梧子大。曬乾,臨臥淡薑湯或滾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猛氣實加丸數不妨,其效如神。

加減法:腳氣加明松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半兩。先以鹽水煎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同前藥為丸,每服二十丸加至四五十丸,再服,下惡物立效。驚痰加硃砂、全蠍各二錢,每用八九丸,常與之,三五服去盡。酒痰加雄黃、全蠍各二錢,每服十丸。走注腰痛,加核桃三個,燒灰,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酒下。

腳氣走注,於前方內加吳茱萸。驚氣成塊者,加穿山甲、炒鱉甲,燒,各三錢,玄胡索、蓬木各四錢,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以利為度。腎痹痛加朮鱉子,去殼,研,一兩,桂半兩。熱痰加盆硝等分,每服三兩丸。寒痰加胡椒、丁香、蠍、桂各等分。每服二十五丸。

茯苓半夏湯,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噁心欲吐,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脾胃。(方在嘔門。)

御愛紫宸湯,解宿酒,嘔噦噁心,痰唾,進飲食。

木香(半兩),檀香(俱不見火),藿香,砂仁,葛花,茯苓,官桂(各一兩),陳皮,乾葛,良薑,丁香(不見火),炙甘草(各二兩)

每服四錢,水煎,不拘時服。

柴胡半夏湯,治痰症,不敢見風,眼澀頭痛。有痰,眼黑,噁心,兀兀欲吐,風來覺皮肉緊,手足重難舉。居暖處有微汗便減,如見風即復作。(一名補肝湯。)

柴胡,蒼朮(各一錢半),半夏(二錢半),茯苓(二錢),神麯(炒),藁本(各一錢),升麻(五分)

姜五片,水煎,食遠服。

枇杷葉散治痰逆,此藥溫胃思食。

白話文:

辰砂化痰丸,能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痰,並能安定心神、堅定意志,使喉嚨和胸膈舒暢,也能使頭腦清醒。

藥材:白礬(燒過),辰砂(研磨成粉末。各五錢),天南星(炮製過,一兩),半夏(洗淨,三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外層裹上辰砂粉。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防風丸,能治療風痰向上侵擾所引起的頭痛、噁心、脖子僵硬、眼睛昏花、頭暈目眩、痰液壅塞、神志不清等症狀。

藥材:天麻(用酒浸泡一夜),甘草(烤過),川芎(各一兩),防風(一兩),硃砂(五錢,用來包裹藥丸)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錢,用荊芥湯送服。

控涎丹(又名妙應丸),能治療突然出現的胸背、手腳、頸項、腰膝等部位難以忍受的隱痛,痛感牽引著筋骨,讓人坐立不安,疼痛部位不斷轉移。一般醫生不了解這種情況,認為是遊走性疼痛,便使用祛風藥或針灸,都沒有效果。又有人懷疑是風毒堆積,想用治療癰疽的方法來亂治,也是不對的。這種情況實際上是痰涎潛藏在心膈上下,變化出各種病症,有時會使人頭痛得抬不起來,有時會精神疲倦、昏昏欲睡,有時會食慾不振、口水黏稠,晚上喉嚨裡像有鋸子在拉一樣,口水直流,手腳沉重,腿部發冷麻木,氣機不暢。有人會誤認為是癱瘓,這也是不對的。凡是出現這種疾病,只要服用此藥,幾次就能見效。

藥材:甘遂(去除中心的硬莖),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煮熟的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曬乾後,在睡前用淡薑湯或溫開水送服五到十丸,如果痰多氣盛,可以增加藥丸數量。效果非常神奇。

加減法:

  • 腳氣患者,可以加入明松脂一錢,檳榔、木瓜各一兩,卷柏半兩。先用鹽水煮半天,第二天再用清水煮半天,然後和之前的藥材一起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五十丸,再服用,可以排出體內不好的物質,效果顯著。
  • 驚痰患者,可以加入硃砂、全蠍各二錢,每次服用八九丸,經常服用,三五次就可以清除乾淨。
  • 酒痰患者,可以加入雄黃、全蠍各二錢,每次服用十丸。
  • 遊走性腰痛患者,可以加入核桃三個,燒成灰,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用溫酒送服。
  • 腳氣引起的遊走性疼痛,可以在原方中加入吳茱萸。
  • 驚氣凝結成塊狀的,可以加入穿山甲、炒過的鱉甲(燒過)各三錢,玄胡索、蓬木各四錢,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以通利為度。
  • 腎痹疼痛,可以加入朮鱉子(去殼研磨成粉)一兩,桂半兩。
  • 熱痰,可以加入盆硝等份,每次服用三兩丸。
  • 寒痰,可以加入胡椒、丁香、蠍、桂各等份,每次服用二十五丸。

茯苓半夏湯,能治療胃氣虛弱、身體沉重、有痰、噁心想吐、風邪滯留在脾胃之間的情況,應當先調理脾胃。(藥方在嘔吐門中。)

御愛紫宸湯,能解宿醉、治療嘔吐噁心、吐痰等症狀,並能增進食慾。

藥材:木香(半兩),檀香(避免火烤),藿香,砂仁,葛花,茯苓,官桂(各一兩),陳皮,乾葛,良薑,丁香(避免火烤),炙甘草(各二兩)

用法: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服,不拘時間。

柴胡半夏湯,能治療痰症,患者害怕見風、眼睛乾澀、頭痛、有痰、眼睛發黑、噁心想吐、感到風吹到皮膚會緊繃、手腳沉重難舉。待在溫暖的地方稍微出汗就會減輕,如果吹到風又會復發。(又名補肝湯。)

藥材:柴胡,蒼朮(各一錢半),半夏(二錢半),茯苓(二錢),神麴(炒過),藁本(各一錢),升麻(五分)

用法: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在飯後服用。

枇杷葉散能治療痰逆,這種藥能溫暖脾胃,讓人有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