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六卷 (11)

回本書目錄

第六卷 (11)

1. 痰飲門

竹瀝達痰丸

半夏(滾薑湯泡透,去皮臍,瓦上微火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陳皮(去白,二兩),大黃(酒浸透,曬乾,二兩),白朮,黃芩(酒炒。各三兩),甘草(炙),人參,青礞石(各一兩,搗碎,用焰硝一兩,煅如金色),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用竹瀝一大碗半,生薑汁二盞,和勻入鍋內,火熬一刻許,令熟,將前藥和搗為稀漿樣,瓷器盛,曬乾,仍以竹瀝薑汁如前法搗勻和,曬乾,如此三次,仍前竹瀝薑汁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一百,食遠,白米湯下。能運痰從大便出,不損元氣,神妙,神妙。

半夏利膈丸,治風痰,頭疼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黏,並治酒過停飲,嘔逆噁心,胸脅引痛,腹內有聲。

半夏(湯泡,三兩),白附子(生用,二兩),天南星(生用,一兩半),白朮,茯苓(去皮),白礬,人參(去蘆),滑石(各一兩),貝母(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八味丸,治脾虛不得剋制腎水,多吐痰唾,而不咳者。

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各一兩),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白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兩),懷熟地黃(八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葉氏,分涎湯,治風痰留滯膈間,喘滿噁心,涎唾不利。

橘紅,人參,桔梗,枳實,半夏(湯洗七次令軟,每個切四片,用薑汁浸一夕),天南星(去外皮,濕紙包,灰火煨香熟,取出各等分)

姜十片,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食後服。

《指迷》,茯苓丸,治中脘留伏痰飲,臂痛難舉,手足不得轉移。

半夏(二兩),茯苓(一兩),枳殼(去穰,麩炒,五錢),風化硝(二錢半)

上為末,薑汁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辰砂祛痰丸,治酒食過多酸鹹,作成痰飲,聚於胸中,凝則嘔逆噁心;流則臂痛,頭目昏眩,腰腳疼痛;深則左癱右瘓;淺則蹶然倒地。此藥神效。

硃砂(一兩,水飛,一半入藥,一半為衣),半夏(四兩),生薑(四兩,與半夏製作餅,陰乾),陳皮,白礬(生),荊芥(各一兩)

為末,薑汁湖丸,梧子大。每食後服五十丸,薑湯吞下。忌動風動氣物。

檳榔散,治胸膈停滯痰飲、腹中虛鳴,食不消化,時或嘔逆。

杏仁(去皮尖),旋覆花(去枝梗),半夏(湯洗七次),檳榔,桔梗(去蘆,炒),白朮,乾薑(炮),橘紅(各一兩),甘草(炙),人參(各半兩)

吳仙丹(《百一選方》)。治痰飲上氣,不思飲食,小便不利,頭目昏眩。

吳茱萸(湯泡),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滾湯溫酒任下。

白話文:

竹瀝達痰丸

將半夏用滾燙的薑湯浸泡透徹,去除外皮和臍部,在瓦片上用微火炒製,取二兩。白茯苓去除外皮,取二兩。陳皮去除白色內膜,取二兩。大黃用酒浸泡透徹,曬乾,取二兩。白朮、黃芩(用酒炒製)各取三兩。炙甘草、人參、青礞石(搗碎,用焰硝一兩煅燒至金黃色)各取一兩。沉香取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一大碗半的竹瀝和兩盞生薑汁,攪拌均勻後放入鍋中,用火熬煮約一刻鐘,使其熟透。然後將之前研磨的藥粉加入,搗成稀漿狀,放入瓷器中曬乾。再用竹瀝和薑汁像之前一樣搗勻混合,曬乾。如此重複三次,最後用竹瀝和薑汁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小豆般。每次服用一百丸,在飯後服用,用白米湯送服。此藥能使痰從大便排出,且不損傷元氣,效果神奇。

半夏利膈丸,用於治療因風痰引起的頭痛、頭暈、咽喉不適、鼻涕和唾液濃稠,也可用於治療飲酒過多導致的停飲、噁心嘔吐、胸脅疼痛、腹內有聲等症狀。

將半夏用湯浸泡,取三兩。白附子生用,取二兩。天南星生用,取一兩半。白朮、茯苓(去皮)、白礬、人參(去蘆)、滑石各取一兩,貝母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八味丸,用於治療因脾虛導致無法控制腎水,出現多吐痰液而不咳嗽的情況。

將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桂心各取一兩。山茱萸肉、山藥各取四兩。白茯苓、澤瀉、牡丹皮各取三兩。懷熟地黃取八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五十丸,在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

葉氏分涎湯,用於治療風痰滯留在膈間,導致喘滿、噁心、唾液難以排出等症狀。

將橘紅、人參、桔梗、枳實、半夏(用湯洗七次使其軟化,每個切成四片,用薑汁浸泡一晚)、天南星(去除外皮,用濕紙包裹,在灰火中煨烤至熟透,取出)各取等量。

加入生薑十片,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煮,飯後服用。

《指迷》茯苓丸,用於治療因痰飲停留在中脘,導致手臂疼痛難以抬起、手腳無法轉動等症狀。

將半夏取二兩,茯苓取一兩,枳殼(去除瓤,用麩皮炒製)取五錢,風化硝取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辰砂祛痰丸,用於治療因過食酸鹹食物導致痰飲聚於胸中,凝結則引起嘔吐噁心;流動則引起手臂疼痛、頭暈目眩、腰腳疼痛;嚴重則導致半身不遂;輕微則會突然倒地。此藥效果神奇。

將硃砂(用水研磨)取一兩,一半入藥,一半用作藥丸外衣。半夏取四兩。生薑取四兩,與半夏一起製作成餅狀,陰乾。陳皮、生白礬、荊芥各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飯後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忌食易動風動氣的食物。

檳榔散,用於治療因痰飲停滯在胸膈、腹中虛鳴、消化不良、時有嘔吐等症狀。

將杏仁(去皮尖)、旋覆花(去枝梗)、半夏(用湯洗七次)、檳榔、桔梗(去蘆,炒製)、白朮、乾薑(炮製)、橘紅各取一兩。炙甘草、人參各取半兩。

吳仙丹(出自《百一選方》),用於治療因痰飲引起的氣喘、食慾不振、小便不利、頭暈目眩等症狀。

將吳茱萸(用湯浸泡)、白茯苓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開水或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