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六卷 (9)

回本書目錄

第六卷 (9)

1. 痰飲門

細辛,陳皮,桂心,人參,甘草,桔梗,芍藥,半夏,旋覆花(各半兩),赤茯苓

每服四錢,姜七片,煎,去渣,溫服。

木香半夏丸,治痰涎上湧,心胸不利,常服消痰寬膈。

半夏(一兩),木香(七錢),陳皮,茯苓,姜屑,人參,白附子,草蔻(各五錢)

上為末,麵糊丸,食後,生薑湯下五十丸。

降痰丸,治三焦氣澀,下痰飲,消食,利膈。痞滿,咳唾稠黏,面熱目赤,肢體倦怠,不思飲食。常服升降滯氣,消化痰涎。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麩),大黃,半夏(湯泡),京三稜,黑牽牛(各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食後,薑湯下。

【吐劑】

治哮嗽妙方

砒霜,面,海螵蛸(各一錢)

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再研令細。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為度。小兒減半。忌食熱物。凡吐寒痰,藜蘆瓜蒂吐不透者,用附子尖妙。

瓜蒂散

赤小豆,瓜蒂(炒,等分)

上末,香豉一合,水二盞,煮作稀粥,去渣,取三分之一,和末一錢,頓服之。不吐少加,得快吐乃止。

三聖散

防風,瓜蒂(各三兩),藜蘆(去苗及心,或一兩或半兩)

上為各粗末,每服約半兩,以齏汁三碗,先用二碗,煎三五沸,去齏汁,次入一碗,煎至三沸,卻將原二盞同一處煎二沸去渣,放溫,徐徐服之,不必盡劑,以吐為度。

稀涎散

豬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一兩,炙用之),綠礬(半兩),藜蘆(半兩),白礬(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下。

【治濕和中之劑】

枳朮湯

枳實(半兩),白朮(二兩)

水煎,作三服。

桔梗半夏湯

桔梗,半夏,陳皮,生薑,水煎服。

導痰湯,治一切痰涎壅盛,胞膈留飲,痞塞不通。二陳湯加枳實、南星,改用白茯用赤茯苓。

此方加桔梗(一兩),木香(一兩),沉香(半兩),名二香導痰湯。又方,無二香,加人參、瓜蔞仁。

神術丸,治痰飲。(方在吐酸停飲門。)

茯苓澤瀉湯,小半夏加茯苓湯,並見前。

【治風痰之劑】

玉壺丸,治痰飲。(方在頭痛門。)

水煮金花丸,治風痰,頭眩,嘔吐,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兩,生用),寒水石(二兩),白麵(三兩),天麻(五錢),雄黃(一錢)

滴水丸,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日乾,煎漿水沸下藥,煮浮為度,漉出,淡漿水浸,另用薑湯下。通聖加半夏,亦可服。

【熱痰之劑】

小陷胸湯

半夏,黃連,瓜蔞仁,水煎服。

半夏丸

瓜蔞仁,半夏(制。各一兩),薑汁打糊丸。

小黃丸

人參,黃芩,南星,半夏,生薑,薑汁糊丸。

【寒痰之劑】

消飲丸,兼治宿酒停飲,胸滿嘔逆,目視䀮䀮,腹中水聲,痛不思飲食。

白話文:

[痰飲門]

藥方一:

細辛、陳皮、桂心、人參、甘草、桔梗、芍藥、半夏、旋覆花(各半兩)、赤茯苓。

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七片,用水煎煮,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藥方二:木香半夏丸

主治痰涎向上湧,心胸不適。經常服用可以消除痰液,使胸膈舒暢。

半夏(一兩)、木香(七錢)、陳皮、茯苓、生薑屑、人參、白附子、草蔻(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五十丸。

藥方三:降痰丸

主治三焦氣機阻滯,能使痰飲下行,幫助消化,通暢胸膈。可改善胸腹痞滿、咳嗽吐黏稠痰、面部發熱、眼睛發紅、肢體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經常服用可以調暢氣機升降,消化痰液。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麩炒)、大黃、半夏(用湯水浸泡過)、京三稜、黑牽牛(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吐劑]

藥方四:治哮喘咳嗽的妙方

砒霜、麵粉、海螵蛸(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做成小餅,用慢火烤至黃色,再次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度量單位),用井水送服,待一段時間吐出來為度。小兒服用減半。忌食熱性食物。凡是吐寒痰,用藜蘆、瓜蒂等藥物吐不出來的,用附子尖(附子末)效果很好。

藥方五:瓜蒂散

赤小豆、瓜蒂(炒過,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香豉一合,加水兩碗,煮成稀粥,去除藥渣,取三分之一,與藥末一錢混合,一次性服用。如果沒有吐,可以稍微增加藥量,直到吐出來為止。

藥方六:三聖散

防風、瓜蒂(各三兩)、藜蘆(去除苗和心,或者一兩,或者半兩)。

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約半兩,用三碗菜汁(或醬菜汁),先用兩碗煎煮三五沸,去除菜汁,再加入一碗,煎煮至三沸,然後將原來的兩碗一起倒入,煎煮至兩沸,去除藥渣,放溫,慢慢服用,不必一次性服完,以吐為度。

藥方七:稀涎散

豬牙皂角(沒有蛀的,去皮和筋,一兩,炙烤過)、綠礬(半兩)、藜蘆(半兩)、白礬(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水送服。

[治濕和中之劑]

藥方八:枳朮湯

枳實(半兩)、白朮(二兩)。

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

藥方九:桔梗半夏湯

桔梗、半夏、陳皮、生薑,用水煎煮服用。

藥方十:導痰湯

主治一切痰涎壅盛,胸膈中有痰飲留滯,導致胸悶不通。本方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枳實、南星,並將白茯苓改為赤茯苓。

此方加入桔梗(一兩)、木香(一兩)、沉香(半兩),稱為二香導痰湯。另外一個方子,不加二香,加入人參、瓜蔞仁。

藥方十一:神術丸

主治痰飲。(此方在吐酸停飲門中)。

還有茯苓澤瀉湯、小半夏加茯苓湯,都在前面提到過。

[治風痰之劑]

藥方十二:玉壺丸

主治痰飲。(此方在頭痛門中)。

藥方十三:水煮金花丸

主治風痰、頭暈、嘔吐、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兩,生用)、寒水石(二兩)、白麵(三兩)、天麻(五錢)、雄黃(一錢)。

將以上藥材用滴水法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丸,曬乾,用煎沸的米漿水送服,煮到藥丸浮起為度,撈出,用淡米漿水浸泡,另外用生薑湯送服。通聖散加半夏,也可以服用。

[熱痰之劑]

藥方十四:小陷胸湯

半夏、黃連、瓜蔞仁,用水煎煮服用。

藥方十五:半夏丸

瓜蔞仁、半夏(製過,各一兩),用生薑汁打成糊狀,做成藥丸。

藥方十六:小黃丸

人參、黃芩、南星、半夏、生薑,用生薑汁做成糊狀,做成藥丸。

[寒痰之劑]

藥方十七:消飲丸

兼治宿酒、停飲,胸悶嘔逆、眼睛昏花、腹中有水聲、疼痛、不想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