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六卷 (8)
第六卷 (8)
1. 痰飲門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葶藶(炒令黃色,搗丸如彈丸大),大棗(十二枚)
先以水三升,煮棗至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
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方在嘔吐門。)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
防己,椒目,葶藶(炒),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五錢。
卒嘔吐,心下痞,隔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之。(方見嘔吐門。)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白朮,茯苓,豬苓(各三錢),澤瀉(一錢),桂(二錢)
上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飲暖水,汗出愈。
水氣去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茯苓飲,消痰氣,能令食。
茯苓,人參,白朮(各三錢),陳皮(二錢半)
枳實,生薑(各四兩)
水煎,連進三服,每一服後,如人行八九里,復進。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服後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與,茯苓五味甘草湯,主之。
茯苓,桂枝(各四錢),甘草(炙,三錢),五味子(五錢),作三服。
沖氣即降,而反更咳,胸滿者,,苓甘五味姜辛湯,主之。
茯苓(四錢),五味子(五錢),甘草,乾薑(各三錢),細辛(三錢)
水三盅,煎一盅,日三服。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以去其水,,苓甘五味姜辛夏湯,主之。
茯苓,五味子,半夏(各四錢),甘草,細辛,乾薑(各二錢)
水煎,日三服。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症應納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納之。若逆而納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前方加大黃三錢以利之。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
半夏(三錢),茯苓(一錢半)
生薑十片,水煎服。
五飲湯,治五飲最效。
旋覆花,人參,橘紅,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制),半夏(制),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每兩分二服,姜十片,水二盞煎,去渣,溫服無時,忌肉食生冷等物,因酒成飲,加葛花、砂仁。
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腸鳴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胃氣虛冷所致,其脈沉弦細遲,,旋覆花湯。
白話文:
[痰飲門]
支飲導致呼吸困難,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
- 葶藶(炒至黃色,搗成彈丸大小的丸子),大棗(十二枚)
- 先用水三升煮大棗至二升,撈出大棗,放入葶藶,煮至一升,一次喝完。
本來就容易嘔吐的人,有口渴是快要好的徵兆,現在反而不渴,是因為心下有支飲的緣故。用小半夏湯治療。(藥方在嘔吐門。)
腹部脹滿、口舌乾燥,這是腸道內有水氣,用己椒藶黃丸治療。
- 防己、椒目、葶藶(炒過)、大黃(各一兩)
-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梧桐子般大小,先吃一丸,一天三次,可以慢慢增加劑量。如果口中有津液,還口渴的人,就加入芒硝五錢。
突然嘔吐,心下痞塞,膈間有水,感到頭暈心悸的,用半夏加茯苓湯治療。(藥方在嘔吐門。)
假設瘦弱的人,肚臍下有跳動感,吐出唾液且感到頭暈目眩,這也是因為有水氣的緣故。用五苓散治療。
- 白朮、茯苓、豬苓(各三錢),澤瀉(一錢),桂枝(二錢)
-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一匙,一天三次。喝溫水後,出了汗就會好轉。
水氣去除後,心胸之間空虛,氣脹滿而吃不下東西,用茯苓飲來消除痰氣,就能夠恢復食慾。
- 茯苓、人參、白朮(各三錢),陳皮(二錢半)
- 枳實、生薑(各四兩)
- 用水煎煮,連續服用三次,每次服藥後,就像走八九里路一樣,再繼續服用。
咳嗽氣逆,不能躺臥,用小青龍湯治療。服用青龍湯後,多唾液、口乾、寸脈沉、尺脈微弱、手腳冰冷、氣從腹部往上衝到胸咽、手腳麻木、臉色潮紅像喝醉酒一樣,然後又往下流到陰股,小便困難,時常昏倒的,用茯苓五味甘草湯治療。
- 茯苓、桂枝(各四錢),甘草(炙,三錢),五味子(五錢),分為三次服用。
衝逆的氣平息後,反而更加咳嗽、胸悶,用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療。
- 茯苓(四錢),五味子(五錢),甘草、乾薑(各三錢),細辛(三錢)
- 用水三碗煎成一碗,一天三次服用。
咳嗽胸悶停止後,反而更加口渴,衝逆的氣又發作,這是因為細辛、乾薑是熱性藥的緣故,服用後應該會口渴,但反而不渴,是因為有支飲的緣故。有支飲的人,應該會感到頭暈,頭暈就一定會嘔吐,嘔吐就要再用半夏來去除體內的水氣,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湯治療。
- 茯苓、五味子、半夏(各四錢),甘草、細辛、乾薑(各二錢)
- 用水煎煮,一天三次服用。
水氣去除、嘔吐停止後,如果身體出現浮腫,就加入杏仁來治療。這種情況應該要用麻黃來治療,但因為病人已經麻木了,所以不用。如果硬要使用麻黃的話,病人一定會昏厥,原因是病人血虛,麻黃會使陽氣發散。
如果臉色發熱像喝醉酒一樣,這是胃熱,熱氣向上衝到臉部所致,在原來的藥方中加入大黃三錢來利小便。先感到口渴後才嘔吐,這是水停留在心下,屬於飲證,用小半夏茯苓湯治療。
- 半夏(三錢),茯苓(一錢半)
- 生薑十片,用水煎服。
五飲湯,治療各種飲證效果最好。
- 旋覆花、人參、橘紅、枳實、白朮、茯苓、厚朴(製過)、半夏(製過)、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 每兩藥材分兩次服用,加生薑十片,用水兩碗煎煮,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服用,忌食肉類、生冷食物等。如果是因喝酒造成的飲證,加入葛花、砂仁。
治療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空虛嘈雜,腸鳴多唾,口中會自己流出清水,脅肋部急痛、脹痛,沒有食慾。這是胃氣虛寒所致,脈象沉弦細遲,用旋覆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