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六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六卷 (6)

1. 痰飲門

丹溪云:痰之為病,方論少有細述者,近惟《三因》略言,亦無加減法。夫痰之源不一: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熱而生痰者,有因氣而生者,有因風而生者,有因驚而生者,有積飲而生者,有多食而成者,有因暑而生者,有傷冷物而成者,有脾虛而成者,有飲酒而成者。

其為病也,驚痰則成心包痛,癲疾;熱痰則煩躁,頭風,爛眼,燥結,怔忡,懊憹,驚眩;風痰成癱瘓,大風眩暈,暗風悶亂;飲痰成脅痛,四肢不舉,每日嘔吐;食痰成瘧痢,口出臭氣;冷痰骨痹,四肢不舉,氣刺痛;酒痰飲酒不消,但得酒,次日又吐;脾虛生痰,食不美,反胃嘔吐;氣痰攻注,走刺不定。

婦人於驚痰最多,蓋因產內交接,月事方行,其驚因虛而入,結成塊者,為驚痰,必有一塊在腹,發則如身孕,轉動跳躍,痛不可忍。凡人手臂,或動不得,或骨節遍身痛,坐臥不能,此痰入骨也。有人腳氣,久不治,骨節痛與腳氣藥不效,此痰病也。凡傷寒病後,嘔吐,藥不得入,亦因初病膈中有涎痰也。

或因下之太早,而遂議其非痰,未為確論。傷寒發黃,亦是痰病,蓋因熱搏而成。凡大便秘者,亦是痰結。

左右關脈滑大者,膈中有痰也,可吐之。怕吐者,消息下之。凡人每日背上一條如線而寒起者,宜吐下之。凡病百藥不效,其關上脈伏而大者,痰也。用妙應丸加減法。(方見走注疼痛,即控涎丹。)

洞虛子論痰之為病,成偏頭風,成雷頭風,成太陽頭痛。眩運如坐舟車,精神恍惚;或口眼瞤動;或眉稜耳輪俱癢;或頷腮四肢遊風腫硬,似疼非疼;或渾身燥癢,搔之則隱疹隨生,皮毛烘熱,色如錦斑;或齒頰似癢似痛,而疼無定所,滿口牙浮,痛癢不一;或噯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豆腥氣,心煩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噴嚏而出;或因舉動而唾,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膠,或如蜆肉,或心下如停水,鐵閉滯妨悶,噯嚏連聲,狀如膈氣;或寢夢刑戮,刀兵劍戟;或夢入人家,四壁圍繞,暫得一竇,百計得出,則不知何所;或夢在燒人地上,四面煙火,枯骨焦氣撲鼻,無路可出;或不因觸發,忿怒悲啼,雨淚而寤;或時郊行,忽見天邊兩月交輝;或見金光數道,回頭無有;或足膝痠軟;或骨節腰腎疼痛,呼吸難任;或四肢肌骨間痛如擊戮,乍起乍止,並無常所;或不時手痹麻疼,狀如風濕;或臥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蟲所螫;或四肢不舉;或手足重滯;或眼如姜蜇膠黏,癢澀,開闔甚難;或陰晴交變之時胸痞氣結;或齒癢咽痛,口糜舌爛,及其奮然而發,則噴嚏連聲,初則涕唾稠黏,次則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腦後風聲,耳內蟬鳴,眼瞤肉惕。惟洞虛子備此疾苦,述甚詳悉,乃能治療。

白話文:

丹溪說:關於痰引起的疾病,過去的醫書很少有詳細論述的,只有《三因方》稍微提到一點,也沒有加減變化的治療方法。其實痰的來源很多,有的是因為痰而產生熱,有的是因為熱而產生痰,有的是因為氣不順而產生,有的是因為風邪入侵而產生,有的是因為驚嚇而產生,有的是因為積水停留在體內而產生,有的是因為吃太多東西而產生,有的是因為暑熱而產生,有的是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而產生,有的是因為脾胃虛弱而產生,有的是因為喝酒而產生。

痰引起的疾病表現也很多樣,如果是驚嚇引起的痰,會造成心包疼痛、癲癇;如果是熱痰,會出現煩躁、頭痛、眼睛紅腫潰爛、大便乾燥、心悸、焦慮、頭暈;如果是風痰,會導致癱瘓、眩暈、昏迷、胸悶煩亂;如果是水飲停滯形成的痰,會導致脅肋疼痛、四肢無力、每天嘔吐;如果是食物積滯形成的痰,會導致瘧疾、痢疾、口臭;如果是寒痰,會導致骨頭疼痛、四肢無力、氣體刺痛;如果是喝酒引起的痰,會導致酒難以消化,即使喝了酒,第二天又會吐出來;如果是脾虛引起的痰,會導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如果是氣不順引起的痰,會到處遊走,刺痛不定。

婦女因為驚嚇而產生痰的情況最多,大多是因為生產後行房事,或是在月經期間受到驚嚇,這種驚嚇因身體虛弱而侵入,結成硬塊,就是驚痰,通常會在腹部有一塊,發作時就像懷孕一樣,會轉動跳躍,疼痛難忍。一般人如果手臂活動困難,或是全身關節疼痛,坐立不安,這是痰進入骨頭的緣故。有些人患有腳氣病,久治不癒,關節疼痛,吃治療腳氣的藥也沒效果,這也是因為痰引起的疾病。還有一些人在傷寒病後,出現嘔吐,藥物無法吞嚥,也是因為生病初期,胸膈之間有痰液的緣故。

有時候,醫生過早地使用瀉藥,就認為這個病不是痰引起的,這種看法並不確切。傷寒病出現黃疸,也是痰病,是因為熱邪與痰液搏結形成的。凡是大便乾燥的人,也是因為痰液凝結。

如果左右關脈滑而有力,表示胸膈中有痰,可以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患者怕吐,可以使用瀉下的方法。如果有人每天背上都像有一條線一樣發冷,應該使用吐或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生病後,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果,關脈脈象沉伏而有力的,也是因為痰引起的。可以使用妙應丸來加減藥物治療。(方劑在治療遊走性疼痛的章節,也就是控涎丹)。

洞虛子論述痰引起的疾病,會導致偏頭痛、雷頭風、太陽穴頭痛。頭暈就像坐在船上或車上一樣,精神恍惚;有時會口眼歪斜;有時眉毛和耳朵周圍發癢;有時下巴和四肢出現遊走性的腫痛,似疼非疼;有時全身皮膚乾燥搔癢,抓撓後會出現紅疹,皮膚發熱,顏色像錦緞上的花紋;有時牙齒和臉頰感覺像癢又像痛,疼痛部位不固定,滿口牙齒浮動,疼痛不一;有時會打嗝吞酸,聞到焦臭味,喉嚨有豆腥味,心煩鼻塞,咽喉不利,想咳又咳不出來,想吞又吞不下去;有時會因為打噴嚏而咳出來;有時會因為動一下就吐出痰,這種痰的顏色像墨汁,又像破棉絮;有時像桃膠,有時像蛤蜊肉;有時覺得心下像有積水一樣,感覺閉塞滯悶,打嗝連連,症狀像胸膈受阻;有時會夢到被刑罰,刀光劍影;有時會夢到進入別人家,被四面牆壁圍住,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出口,想盡辦法才逃出來,醒來卻不知道自己在何處;有時會夢到在燃燒的地上,四面都是煙火,焦臭味撲鼻而來,沒有出路;有時不是因為遇到什麼事,就突然憤怒悲傷啼哭,流淚醒來;有時在野外行走,忽然看到天邊出現兩個月亮交相輝映;有時看到好幾道金光,回頭看卻什麼也沒有;有時會感到腿腳痠軟;有時會感到關節腰腎疼痛,呼吸困難;有時會感到四肢肌肉骨骼間疼痛,像被敲打一樣,時起時止,沒有固定位置;有時會不時感到手麻痺疼痛,像風濕病一樣;有時躺在床上像有芒刺扎著一樣難受;有時像被毛毛蟲咬了一樣;有時會四肢無力;有時會手腳沉重;有時眼睛像被薑汁黏住一樣,又癢又澀,睜開閉上都很困難;有時在陰天和晴天轉換的時候,會感到胸悶氣結;有時牙齦發癢,咽喉疼痛,口腔潰爛,舌頭糜爛。等到痰積蓄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發作,連續打噴嚏,剛開始流出的鼻涕口水黏稠,接著就會像清水一樣流出來;有時眼前一片黑暗,腦後有風聲,耳朵裡像有蟬在叫,眼皮跳動,肌肉抽搐。只有洞虛子對這種疾病的痛苦描述得非常詳細,也才能夠有效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