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六卷 (2)
第十六卷 (2)
1. 轉筋
尋常轉筋,四時皆有,不因霍亂而發者,其發多於睡中,或伸欠而作。丹溪謂此多屬血熱,以四物湯加蒼朮、紅花、酒芩、南星,水煎服。
有筋轉於足大指,轉上至大腿近腰結了。乃因奉養過厚,飲冷感寒而作。寒遏其熱,寒主收引勁急,故筋轉而疼也。前方加薑汁,臨時服之。
足太陽之下,血氣皆少,則善轉筋,踵下痛。
丹溪曰:轉筋遍身入肚不忍者,作極鹹鹽湯於槽中,暖浸之。礬湯亦妙。蓼湯亦好。
仲景云:轉筋之為病,其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白話文:
平常出現肌肉痙攣的情況,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不是因為嘔吐和拉肚子引起的,通常在睡眠中或者打哈欠的時候會發生。朱震亨認為這種情況通常是血液過度燥熱所導致的,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蒼朮」、「紅花」、「酒黃芩」和「天南星」來煮藥服用。
如果肌肉痙攣出現在腳的大拇指,並且延伸到大腿靠近腰部的地方,可能是由於營養攝取過量,或者是吃了冰冷的食物後感到寒冷而出現的症狀。寒邪阻礙了身體內的熱能,使得肌肉產生痙攣疼痛。前面提到的方法再加上薑汁一起服用。
在足太陽經絡的位置,血液和氣息都比較稀薄,因此容易出現肌肉痙攣,而且還可能會引起腳跟下方的疼痛。
朱震亨說:全身性的肌肉痙攣進入腹部非常難受的人,可以在浴缸裡加入大量的食鹽溫水浸泡;也可以用礬石熬製而成的礬湯進行治療;另外,用蓼草熬製而成的藥湯也是很好的選擇。
張仲景曾說道:肌肉痙攣這個疾病的主要特徵是手臂和腿部僵硬,脈搏跳動緩慢且細弱,當肌肉痙攣進入腹部時,可以用「雞屎白散」這味藥方來治療。
雞屎白炒,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溫服。
《聖惠方》肝虛轉筋,用赤蓼莖葉切作三合,水一盞,酒三合,煎四合,分二服。
孫尚藥,腳轉筋疼痛攣急。
松節二兩,銼如米粒,乳香一錢,以瓦器內慢火炒令焦,只留一分,出火毒,為末,每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下。但是筋病疼痛皆妙。不獨轉筋而已。
《外臺》治轉筋,取舊綿以釅醋浸甑中蒸,及熱,用綿裹患腳上,冷則易,勿傷皮,以瘥為止。
白話文:
-
「雞屎白炒,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溫服。」
-
「《聖惠方》肝虛轉筋,用赤蓼莖葉切作三合,水一盞,酒三合,煎四合,分二服。」
-
「孫尚藥,腳轉筋疼痛攣急。松節二兩,銼如米粒,乳香一錢,以瓦器內慢火炒令焦,只留一分,出火毒,為末,每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下。但是筋病疼痛皆妙。不獨轉筋而已。」
-
「《外臺》治轉筋,取舊綿以釅醋浸甑中蒸,及熱,用綿裹患腳上,冷則易,勿傷皮,以瘥為止。」
秘方,腳轉筋無時,甚好。
雄豬陰莖一條,全者,薄切,香油煎熱,細嚼,鹽酒送下,空心服,連進三朝奇驗。
白話文:
這是一個古時候的偏方,用來治療腳抽筋。做法是拿一整條雄豬的生殖器切成薄片,用香油炒熟後慢慢咀嚼,再用鹽和酒吞下去。在空腹的時候服用,連續三天就會有驚人的效果。
2. 中惡客忤門
中惡客忤者,無故忽然而病倒者是也。多受於道途及早晚門外忽得之,卒受非節之氣,令人心腹絞痛,脹滿叫喚,氣衝盡胸,不急治則死。磨好真煙墨一盞,熱湯解服之。又有鹽湯探吐亦好。卒死鬼擊,或先病,因睡臥間忽然而絕,皆是中惡之候。若脈氣應指,心頭仍暖者,搗石菖蒲灌之立蘇。如口噤,須灌從鼻入。
中惡暴死,石菖蒲為末,每用五分,安舌底,又吹入兩耳及鼻中,則蘇。
中惡入心須死,阿魏末,鹽酒調下一錢半,連進二服效。
中惡吐血,生桔梗取汁,每服一盅,日三,無生者,以乾者為末,仍以桔梗湯調下。中惡客忤,蘇合香丸薑湯調下妙。
白話文:
突然生病的人叫做「中惡客忤」。這種病症通常在路途中或者早晨、傍晚時刻發生,病人會突然受到不正常的氣氛影響,導致腹部疼痛難忍,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嘔吐的情況。如果不馬上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可以喝一杯加了熱水溶解的黑炭粉來緩解症狀;也可以使用食鹽和溫開水混合後催吐。如果有人因為疾病而昏厥過去,在心跳停止之前,只要他的脈搏仍然存在且胸口還是溫暖的話,就可以把研碎的石菖蒲放入嘴裡,讓他立即恢復意識。如果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就必須從鼻子灌下去。
如果是突然死亡的情況,可以把石菖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之一份量,放在舌頭下面,同時也要把它吹到耳朵和鼻子裡面去,這樣就能夠讓他醒過來。
如果病情嚴重到了要命的程度,可以用阿魏末加上一些食鹽和白酒一起服用,一次吃一小匙,一天內連續服用二次就會有效果。
如果有出血的情況,可以用新鮮的桔梗榨出果汁,每天三次,每次喝一大杯。如果沒有新鮮的桔梗可用,就把乾燥的桔梗研成粉末,再加入桔梗湯調勻後飲用即可。
對於中邪或者是被撞邪所引起的病症,可以服用蘇合香丸並搭配薑片泡茶服用,效果非常好。
3. 咳逆門
《內經》曰:歲金太過咳逆,金鬱之發咳逆,少陰二氣咳逆。古謂之呃逆,氣上逆作聲之名也。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心火刑于肺金也。易老曰:咳逆者,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何其當哉。俗以為噦者非,蓋噦者出聲也,噦出其氣,噦聲盡,然後呼也,出入呼吸,大有不同。
況噦者本於胃,咳逆者本於肺,又豈可例論哉!然是證或由水漬於肺而心痞,或喜笑過多而氣噎,或咽飲錯喉而氣嗆,或急食乾物而氣塞,皆令作咳逆之聲,連續不絕,俗謂吃忒是也。人或以紙捻取鼻嚏而止,或冤以恣賊,因恐而止,或鼻熱聞食香調氣而止,皆抑之駭之而使氣下也。又有胃氣寒而呃,元禮戴氏以雜病發呃者皆屬寒,惟有傷寒發呃屬熱。
白話文:
《內經》說:“年份裡金元素的力量太大會導致咳嗽和反流。”如果金元素被抑制,也會引起咳嗽和反流;如果少陰(即腎)的能量不足,也會引發這種症狀。古人稱這為“呃逆”,也就是指因為氣往上逆行所引起的聲音。《內經》還提到:“所有向上沖撞的情況都與火有關。”這是因為心臟的火能夠影響到肺部的金元素。易老則認為,“呃逆”是由於火熱能量快速上升,但肺部無法吸收它們,因此纔出現了這個現象。然而,有些人誤解了“呃逆”的含義,他們把“呃逆”理解成了“嘔吐”。實際上,“嘔吐”是指通過聲音排出身體中的空氣,直到最後一絲氣息消失後再進行呼吸。“呃逆”和“嘔吐”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有些情況下的“呃逆”可能是由於水分在肺部積聚、心情愉快時氣道阻塞、吞嚥食物時卡住或者食用乾燥的食物堵塞呼吸道等造成的。這些都會讓人不斷地咳嗽和反流,而且持續不斷,人們通常把它叫做“吃忒”。有人用紙條刺激鼻子打噴嚏來緩解症狀,有人則利用威脅的方式讓自己感到害怕從而停止咳嗽和反流,還有些人在鼻子周圍塗抹一些可以調節氣味的食物來減輕症狀。這些方法都是為了壓制和驚嚇氣體使其向下移動。另外,胃部寒冷也可能導致“呃逆”,元禮戴氏認定各種疾病引起的“呃逆”都歸咎於寒冷,只有受寒感冒引起的“呃逆”纔是熱性的。
蓋由陽明胃實,過經失下,清濁不得升降,以致氣不宣通而作。或又有飲食填塞胸中而氣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閉於上,火起於下,而氣不得伸越者。又有吐利後胃虛膈熱而作呃者,又有氣血虛作呃者,不可以不辨也。
傷寒陽症咳逆者,蓋由陰消將盡,腸火暴甚,直衝而上,出於胃,入於肺而作聲。所以東垣用涼藥以瀉熱降火。其陰症咳逆者,蓋以陰氣先消,陽火將竭,浮於胸中,亦欲散也。故反用丁香、乾薑之屬,以養胃中陽氣,胃氣一和,陽生則陰長也。
丹溪云:傷寒發呃亦有四症不同。有中氣不足,脈虛微,氣不相續而發呃者,宜補中益氣湯加生脈散,加黃柏以降虛火,或少加附子服之立愈。有陽明內實失下而發呃,宜大承氣湯下之。有渴而飲水太過,成水結胸而發呃者,宜小陷胸湯,或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治水寒相搏發呃者妙。
白話文:
大概是由於陽明經絡的胃部阻滯,經過多日沒有排泄,使得清潔與污穢物質不能上下流通,導致氣無法正常流動而出現嘔逆的情況。又或者因為吃太多食物堵塞在胸部使氣無法上下流動,或者是因痰堵住上半身,下半身出現火氣上升,造成氣無法舒展。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嘔吐拉肚子之後胃部虛弱,隔膜受熱而出現嘔逆,也有一些人是因為血液和氣力衰弱而出現嘔逆,這些情況都需要區分清楚。
感冒引起的咳嗽嘔逆,大概是因為陰液消耗殆盡,腸道中的火氣非常旺盛,向上直沖到胃部進入肺部而產生聲音。因此李杲使用冷性藥材來降低火氣。那些患有陰病的人,可能是由於陰氣已經被耗損完畢,陽火即將枯竭,在胸部漂浮著,想要分散出去。所以他反而會使用丁香、乾薑等類型的草藥來滋養胃部的陽氣,一旦胃氣調和了,那麼陽氣就會增強,陰氣也會跟著增長。
朱震亨說:感冒引發嘔逆也有不同的病症表現。有的人的脾胃功能不足,脈象微弱,氣息連接不上而出現嘔逆,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生脈散」,再加上一些「黃柏」來降低虛火,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附子」服用就能立刻痊癒。有的人是因為陽明經絡內部阻滯未得到排解而出現嘔逆,可以用「大承氣湯」進行治療。有些人口渴喝水喝得太多了,形成水積聚在胸口而出現嘔逆,可以服用「小陷胸湯」或是「小青龍湯」去掉「麻黃」並添加「附子」,這種方法對於處理水寒交迫所引起嘔逆的效果非常好。
有傳經傷寒熱症,誤用薑桂熱藥助火邪,痰火相搏而為呃者,宜用黃連解毒、白虎湯,及竹瀝之類。大凡食呃,便秘者,大承氣下之;便軟者,瀉心湯主之。久病虛者見此症最危。《心法》云:咳逆有痰、有氣虛、有陰火,視其有餘不足治之。其詳在《格致餘論》。不足者,人參白虎下大補丸。
有餘並有痰者,吐之,人參蘆之類。痰礙氣而呃逆者,用蜜水吐,此乃燥痰不能出。痰者,以陳皮、半夏;氣虛,人參、白朮;陰火,黃連、黃柏、滑石。咳逆自痢者,滑石、甘草、炒黃柏、白芍藥、人參、白朮、陳皮加竹瀝服。
白話文:
有的傷寒病症被錯誤地使用了薑和桂等溫熱性藥物來助長火邪,導致痰火交織而成嘔吐的情況,可以使用黃連來清解毒素,以及服用白虎湯或竹瀝等方劑。如果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嘔吐,如果出現便祕情況,可以用大承氣散來通便;若是排便較軟,則可用瀉心湯治療。長期患病且身體虛弱的人若出現這種症狀會非常危險。《心法》說道:咳嗽伴隨嘔吐可能是由於痰液過多、氣虛或是陰火旺盛所引起,要根據病情是屬「有餘」還是「不足」進行對應治療。具體細節可以在《格致餘論》中找到。對於「不足」的情況,可服用人參會合白虎湯加上大補丸。如果有痰並且同時存在「有餘」的情況,可以通過催吐的方式處理,例如用人參蘆等藥物。如果痰阻塞呼吸道引發嘔吐,可以用蜂蜜水催吐,這通常是因乾燥型痰無法排出所致。如果是由於痰液造成的問題,可以使用陳皮和半夏;如果是由於氣虛,可以使用人參和白朮;如果是由於陰火過旺,則需使用黃連、黃柏和滑石來治療。對於同時出現咳嗽和腹瀉的情況,可以使用滑石、甘草、炒黃柏、白芍藥、人參、白朮、陳皮並加入竹瀝一起服用。
戴元禮云:咳逆因痰與熱,及胃火者極多。
橘皮竹茹湯,胃熱多渴,噦呃不進飲食。
赤茯苓,陳皮,枇杷葉,麥門冬,竹茹,半夏(各二錢五分),甘草(炙),人參(一錢二分)
分二服,每服姜七片,水煎。一方只用人參、陳皮、甘草、竹茹。
小柴胡湯加姜三片,柿蒂三枚,輕服,治同上。
橘皮乾薑湯,胃寒咳逆。
白話文:
戴元禮說:咳嗽和嘔吐的原因有很多是因為痰、熱以及胃火。如果胃熱引起的咳嗽和嘔吐伴隨著口渴,不想吃東西或喝水,可以使用橘皮竹茹湯。方子包括了橘皮、竹茹、赤茯苓、陳皮、枇杷葉、麥門冬、半夏、炙甘草和人參等藥物,每次服用時加入七片生薑,用水煮沸即可。另一種方法則只需要用到人參、陳皮、甘草和竹茹四味藥材。小柴胡湯加上三片生薑和三個柿蒂也可以治療同樣症狀,但劑量要少一些。橘皮乾薑湯可以用來治療胃寒引起的咳嗽和嘔吐。
陳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丁香柿蒂散,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人參,茯苓,陳皮,半夏,良薑(炒),丁香,柿蒂(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五錢)
水煎服。調蘇合香丸服尤妙。一方只有良薑、丁香、柿蒂、甘草,四味水煎服。
柿蒂湯,胸滿咳逆不止。
白話文:
-
陳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加水煮沸後服用。
-
「丁香柿蒂散」,適用於病後胃部虛寒、咳嗽連綿不斷達八九聲、呼吸困難難以恢復的情況,治療較為困難。
-
人參、茯苓、陳皮、半夏、良薑(炒)、丁香、柿蒂(各取一兩),加上生薑(一兩半)及甘草(五錢),加水煮沸後服用。配合蘇合香丸一同服用效果更佳。有一個方子只包含良薑、丁香、柿蒂、甘草四味,加水煮沸後服用。
-
「柿蒂湯」,適用於胸部堵塞、咳嗽不停的情況。
柿蒂,丁香(各三錢)
一方加人參、姜五片,水煎服。
皂莢半夏湯,治咳逆欲死。
半夏(一兩),皂莢(八錢,去皮弦,酥炙)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丸,棗湯吞,日三服,夜一服。
羌活附子湯,吐痢後胃寒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炙,半兩),乾薑(炮),丁香(各一兩)
每二三錢,水一盅,鹽少許,煎七分服。
白話文:
柿蒂和丁香各重約 10 克。另一方加入人參和姜五片,用水煮沸服用。治療咳嗽至死的方法是使用皁莢半夏湯:半夏重約 30 公克,皁莢去除表皮絃並用酥油烤過,重量約 24 公克;磨碎後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樹種子般大小,每次服用 3 隻,每天三次,晚上一次。如果在嘔吐和腹瀉之後出現胃部寒冷和咳嗽的情況,可以使用羌活附子湯來治療:羌活、炮製的附子 (去掉外皮和芽尖)、炒熟的茴香(半量)、炮製的幹薑以及丁香各重約 30 公克。每次取 2 至 3 塊,加入一小撮鹽,再倒入一杯水,煮到剩下七份時飲下。
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許,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婦人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至則瘥,不瘥即不治。又云:其穴只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
無病偶然致呃,此緣逆氣而生,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半夏湯,或用煎湯泡蘿蔔子研取汁,調木香調氣散,乘熱服,逆氣用之佳。
人參白朮湯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甘草(炙),梔子仁(各五錢),白朮,防風,半夏(炮),五味子
白話文:
以下是簡化的繁體字版本:
灸咳嗽方法,在乳房下方一個手指的距離處,與乳腺垂直,骨頭之間的凹陷部位,婦女可以灸三次,男性則在左側、女性在右側,只需要灸一處即可,如果有效果就痊癒了,如果沒有效果就不必再治療。另外也說:這個穴位應該是在乳房下面骨骼間的動脈位置。 沒有疾病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打嗝現象,這是由於氣逆產生的症狀,建議服用小半夏茯苓湯加上枳實半夏湯,或者使用煮沸後的蘿蔔籽磨碎後加入木香調氣散,並趁熱飲用,對於緩解氣逆有很好的作用。
人參白朮湯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甘草(炙烤過)、梔子仁 (每種材料5錢) 、白朮、防風、半夏(炒熟)、五味子
每服五六錢,加姜五片,水煎服。
《宣明》,桂苓白朮散,消痰止咳逆,散痞塞,開堅結痛悶,進飲食,和臟腑。
乾生薑,官桂(各二錢半),茯苓,半夏(各一兩),白朮,橘紅,澤瀉(各五錢)
上末,麵糊丸,小豆大,薑湯下三十丸,日三服,一方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水丸,效尤速。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六錢,加上生薑五片,用水煮後飲用。 《宣明》中的【桂苓白朮散】可以消除咳嗽、痰多的症狀,並且能夠分散胃部腫塊,緩解疼痛和悶氣,促進食慾,調理臟器功能。 配方包括:幹生薑、肉桂(各兩半)、茯苓、半夏(各一兩)、白朮、橘紅、澤瀉(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麪糊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一次吃三十顆,每天三次;另一種配方加入黃連半兩、黃柏兩兩,製成水丸效果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