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六卷 (2)
第十六卷 (2)
1. 轉筋
尋常轉筋,四時皆有,不因霍亂而發者,其發多於睡中,或伸欠而作。丹溪謂此多屬血熱,以四物湯加蒼朮、紅花、酒芩、南星,水煎服。
有筋轉於足大指,轉上至大腿近腰結了。乃因奉養過厚,飲冷感寒而作。寒遏其熱,寒主收引勁急,故筋轉而疼也。前方加薑汁,臨時服之。
足太陽之下,血氣皆少,則善轉筋,踵下痛。
丹溪曰:轉筋遍身入肚不忍者,作極鹹鹽湯於槽中,暖浸之。礬湯亦妙。蓼湯亦好。
仲景云:轉筋之為病,其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雞屎白散,主之。
雞屎白炒,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溫服。
《聖惠方》肝虛轉筋,用赤蓼莖葉切作三合,水一盞,酒三合,煎四合,分二服。
孫尚藥,腳轉筋疼痛攣急。
松節二兩,銼如米粒,乳香一錢,以瓦器內慢火炒令焦,只留一分,出火毒,為末,每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下。但是筋病疼痛皆妙。不獨轉筋而已。
《外臺》治轉筋,取舊綿以釅醋浸甑中蒸,及熱,用綿裹患腳上,冷則易,勿傷皮,以瘥為止。
秘方,腳轉筋無時,甚好。
雄豬陰莖一條,全者,薄切,香油煎熱,細嚼,鹽酒送下,空心服,連進三朝奇驗。
白話文:
[轉筋]
通常的轉筋現象,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並不是因為霍亂而引起的,這種情況大多在睡眠中或是在伸懶腰的時候發生。丹溪認為這大多是因為血液過熱導致的,可以使用四物湯,再加入蒼朮、紅花、酒芩、南星,用水煎煮後服用。
有的情況是腳的大拇指開始轉筋,然後往上延伸到大腿靠近腰部的地方,這是因為生活過於奢華,喝了冷飲或是受寒所導致的。寒氣抑制了身體的熱度,而寒氣的特性就是收縮緊張,所以才會出現轉筋和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在上述的藥方中加入薑汁,當場服用。
在足太陽經的下方,如果血氣都不足的話,就容易出現轉筋的現象,而且腳跟下方會感到疼痛。
丹溪說,如果全身都在轉筋,而且痛到無法忍受,可以做一桶非常鹹的鹽水,用溫暖的水浸泡身體。礬湯也有很好的效果,蓼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仲景說,轉筋這種疾病,會讓手臂和腳都變得很僵硬,脈搏會上下跳動,而且有點微弱和絃狀,如果轉筋進入腹部的話,可以使用雞屎白散來治療。
把雞屎白炒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用水和溫服下。
《聖惠方》提到,肝臟虛弱導致的轉筋,可以使用赤蓼莖葉切片,用一盞水和三合酒煮沸,再分成兩次服用。
孫尚藥,腳轉筋疼痛攣急。
使用二兩的松節,切成米粒大小,加上一錢的乳香,放在瓦器內用慢火炒到焦黃,只留下一部分,去除火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用熱木瓜酒調和服用。只要是和筋有關的疾病,都能得到很好的療效,不僅限於轉筋。
《外臺》提到,治療轉筋的方法,可以拿一些舊棉布,用濃醋浸泡後放到鍋裡蒸,趁熱用棉布包裹住患處,如果涼了就換新的,要注意不要弄傷皮膚,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有一個祕方,對於隨時都會發生的腳轉筋有很好的效果。
使用一條完整的公豬陰莖,切成薄片,用香油煎熱,細嚼慢嚥,用鹽酒送下,空腹服用,連續服用三天,效果非常好。
2. 中惡客忤門
中惡客忤者,無故忽然而病倒者是也。多受於道途及早晚門外忽得之,卒受非節之氣,令人心腹絞痛,脹滿叫喚,氣衝盡胸,不急治則死。磨好真煙墨一盞,熱湯解服之。又有鹽湯探吐亦好。卒死鬼擊,或先病,因睡臥間忽然而絕,皆是中惡之候。若脈氣應指,心頭仍暖者,搗石菖蒲灌之立蘇。如口噤,須灌從鼻入。
中惡暴死,石菖蒲為末,每用五分,安舌底,又吹入兩耳及鼻中,則蘇。
中惡入心須死,阿魏末,鹽酒調下一錢半,連進二服效。
中惡吐血,生桔梗取汁,每服一盅,日三,無生者,以乾者為末,仍以桔梗湯調下。中惡客忤,蘇合香丸薑湯調下妙。
白話文:
【中惡客忤門】
遇到所謂的「中惡客忤」的情況,指的是突然無預警地生病倒下的狀況。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外出途中,或是早晚在家門外突發,受到異常氣候影響,導致人感到心腹部劇烈疼痛,腹部脹滿並伴隨痛苦呻吟,氣息上衝至胸部,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可以準備一杯磨好的純黑墨水,用熱水調和後飲用。另外,用鹽水催吐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果出現突然死亡或被稱為「鬼擊」的現象,或者原本就生病的人,在睡眠中突然斷氣,這些都是中惡的徵兆。如果患者還有脈搏,且心臟部位仍有溫度,可以將石菖蒲搗碎,用水灌服,患者將會馬上甦醒。如果患者牙關緊閉無法吞服,可從鼻孔灌入。
對於因中惡而突然死亡的情況,可以將石菖蒲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約五分之一茶匙的量,放置在舌下,同時吹入兩耳及鼻孔,有助於復甦。
若是因中惡導致心臟受損的情況,服用阿魏粉末,用鹽和酒調和,每次服用約一錢半,連續服用兩次,有很好的療效。
如果因為中惡而出現吐血,可以取生的桔梗榨汁,每次服用一杯,每日三次。如果找不到生的桔梗,也可以用乾燥的桔梗磨成粉末,並以桔梗湯調和後服用。對於中惡客忤的情況,蘇合香丸與薑湯調和後服用,效果極佳。
3. 咳逆門
《內經》曰:歲金太過咳逆,金鬱之發咳逆,少陰二氣咳逆。古謂之呃逆,氣上逆作聲之名也。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是心火刑于肺金也。易老曰:咳逆者,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金不納,何其當哉。俗以為噦者非,蓋噦者出聲也,噦出其氣,噦聲盡,然後呼也,出入呼吸,大有不同。
況噦者本於胃,咳逆者本於肺,又豈可例論哉!然是證或由水漬於肺而心痞,或喜笑過多而氣噎,或咽飲錯喉而氣嗆,或急食乾物而氣塞,皆令作咳逆之聲,連續不絕,俗謂吃忒是也。人或以紙捻取鼻嚏而止,或冤以恣賊,因恐而止,或鼻熱聞食香調氣而止,皆抑之駭之而使氣下也。又有胃氣寒而呃,元禮戴氏以雜病發呃者皆屬寒,惟有傷寒發呃屬熱。
蓋由陽明胃實,過經失下,清濁不得升降,以致氣不宣通而作。或又有飲食填塞胸中而氣不得升降者,或有痰閉於上,火起於下,而氣不得伸越者。又有吐利後胃虛膈熱而作呃者,又有氣血虛作呃者,不可以不辨也。
傷寒陽症咳逆者,蓋由陰消將盡,腸火暴甚,直衝而上,出於胃,入於肺而作聲。所以東垣用涼藥以瀉熱降火。其陰症咳逆者,蓋以陰氣先消,陽火將竭,浮於胸中,亦欲散也。故反用丁香、乾薑之屬,以養胃中陽氣,胃氣一和,陽生則陰長也。
丹溪云:傷寒發呃亦有四症不同。有中氣不足,脈虛微,氣不相續而發呃者,宜補中益氣湯加生脈散,加黃柏以降虛火,或少加附子服之立愈。有陽明內實失下而發呃,宜大承氣湯下之。有渴而飲水太過,成水結胸而發呃者,宜小陷胸湯,或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治水寒相搏發呃者妙。
有傳經傷寒熱症,誤用薑桂熱藥助火邪,痰火相搏而為呃者,宜用黃連解毒、白虎湯,及竹瀝之類。大凡食呃,便秘者,大承氣下之;便軟者,瀉心湯主之。久病虛者見此症最危。《心法》云:咳逆有痰、有氣虛、有陰火,視其有餘不足治之。其詳在《格致餘論》。不足者,人參白虎下大補丸。
有餘並有痰者,吐之,人參蘆之類。痰礙氣而呃逆者,用蜜水吐,此乃燥痰不能出。痰者,以陳皮、半夏;氣虛,人參、白朮;陰火,黃連、黃柏、滑石。咳逆自痢者,滑石、甘草、炒黃柏、白芍藥、人參、白朮、陳皮加竹瀝服。
戴元禮云:咳逆因痰與熱,及胃火者極多。
橘皮竹茹湯,胃熱多渴,噦呃不進飲食。
赤茯苓,陳皮,枇杷葉,麥門冬,竹茹,半夏(各二錢五分),甘草(炙),人參(一錢二分)
分二服,每服姜七片,水煎。一方只用人參、陳皮、甘草、竹茹。
小柴胡湯加姜三片,柿蒂三枚,輕服,治同上。
橘皮乾薑湯,胃寒咳逆。
陳皮,通草,乾薑,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丁香柿蒂散,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人參,茯苓,陳皮,半夏,良薑(炒),丁香,柿蒂(各一兩),生薑(一兩半),甘草(五錢)
水煎服。調蘇合香丸服尤妙。一方只有良薑、丁香、柿蒂、甘草,四味水煎服。
柿蒂湯,胸滿咳逆不止。
柿蒂,丁香(各三錢)
一方加人參、姜五片,水煎服。
皂莢半夏湯,治咳逆欲死。
半夏(一兩),皂莢(八錢,去皮弦,酥炙)
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丸,棗湯吞,日三服,夜一服。
羌活附子湯,吐痢後胃寒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炙,半兩),乾薑(炮),丁香(各一兩)
每二三錢,水一盅,鹽少許,煎七分服。
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許,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婦人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至則瘥,不瘥即不治。又云:其穴只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
無病偶然致呃,此緣逆氣而生,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半夏湯,或用煎湯泡蘿蔔子研取汁,調木香調氣散,乘熱服,逆氣用之佳。
人參白朮湯
人參,黃芩,柴胡,乾薑,甘草(炙),梔子仁(各五錢),白朮,防風,半夏(炮),五味子
每服五六錢,加姜五片,水煎服。
《宣明》,桂苓白朮散,消痰止咳逆,散痞塞,開堅結痛悶,進飲食,和臟腑。
乾生薑,官桂(各二錢半),茯苓,半夏(各一兩),白朮,橘紅,澤瀉(各五錢)
上末,麵糊丸,小豆大,薑湯下三十丸,日三服,一方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水丸,效尤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