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五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十五卷 (6)

1. 溺赤

諸病水液渾濁,皆屬於熱。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治小便黃,無如黃柏知母效。

《脈經》云: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

《綱目》載小便黃有四:

一、屬肝熱。經云:肝熱病者,小便先黃是也。

二、屬胃實。經云:胃足陽明之脈氣盛則身已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者是也。

三、屬肺虛。經云:肺手太陰之脈,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故耳。

四、屬腎虛。經云:冬脈者腎脈也。冬脈不及,則令人䏚清脊痛,小便變是也。

2. 閉癃遺溺不禁辨

生生子曰:閉者小便不出,塞而不通也。癃者,罷弱而氣不充。淋,淋瀝。瀝,點滴而出,或澀而疼,一日數十次,或百次,俗名淋病者是也。閉則多是急病,癃則是緩病。遺溺睡夢中溺出,醒而方知是也。不禁者,日夜無遍數,頻頻而溺也。今各分枝門,詳載治法,以見新久、虛實、寒熱、氣血各有所攸重也。惟肝與督脈、三焦、膀胱主之。

經云:肝主小便淋溲。肝,足厥陰之脈,繞陰器,所生病者,遺溺閉癃。又云:督脈者,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生病癃痔遺溺。故遺溺閉癃,皆取厥陰腧穴及督脈腧穴也。又三焦主之者,經云:三焦下脈,在於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名曰委陽,足太陽絡也。三焦者,足太陽、少陽之所,將太陽之別也。

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下,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是也。又膀胱主之者,經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然遺溺閉癃不取膀胱腧穴者。蓋膀胱但止藏溺,其出溺,皆三焦及肝、督脈也。又經云:三焦者,決瀆之府,水液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由是言之,膀胱藏水,三焦出水,治小便不利,故刺灸法但取三焦穴,不取膀胱穴也。

3. 脫肛門(附:截腸病)

生生子曰:脫肛之症,多由腸內有積而清氣不升,如痢疾裡急後重而下脫也。治當從滯下門,先推去積滯,然後升補。積滯去而清氣自升,不復脫下。其或因下血及痢疾之後,脫而不收者為虛,升補之藥看氣血孰重。脫之已久,當以澀劑收之,腸胃有風,脫而下血者,以風藥舉之。脫久亦有虛寒者,當溫藥微洗,內服大補之劑。

丹溪曰:有氣虛、氣熱、血虛、血熱。氣熱者,條芩六兩,升麻一兩,為末,麵糊為丸服之,其證肛脫紅腫者是也。氣虛者,參耆、芎歸、升麻,或加白朮訶子,有熱加條芩,其證多於勞倦房欲而發者是也。血熱者,四物湯加炒黃柏,其證多於好酒及辛辣之物而發,及便血也。血虛者,用四物湯加升麻、荊芥,其證下血過多,面色痿黃者是也。

下痢脫肛,痢門參治。

截腸病,其證大腸頭出痛苦,干又落,落又出,腸盡則死。初出寸余時,治之以芝麻油一盞,以臀坐之,飲火麻子汁數升愈。

脫肛之症,前人以為肺氣虛寒。蓋肺與大腸為表裡,肺臟蘊熱則閉結,虛寒則脫。婦人有此疾者,多由產育用力過多。小兒有此疾,皆因久痢,大腸虛冷所為也。有腸頭作癢者,此係腸中有蟲。

黃桂峰云:親見一人,裡急後重,肛脫紅腫,百藥皆試,乃有蟲在肛故也。

《濟世方》,治男女脫肛,用五倍子,小便濃煎洗之。

《聖惠方》,治脫肛不收,蝸牛燒灰,豬脂調敷之。

砂仁湯,治大腸虛脫肛,挾熱紅腫者。

砂仁黃連木賊(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文蛤散,大腸虛寒,肛門脫出不收,或用力太過,及小兒叫呼,久痢後重者。

五倍子,為末,水煎汁浸洗,更入白礬蛇床子尤佳。後用赤石脂為末,少許摻在巴蕉葉上,頻用托入。或有脫出尺許者,亦用此湯溫浸,頻換藥水,以縮為度。

倍榆散,治小兒脫肛。

五倍子,地榆(等分)

為末,每五分或一錢,米飲調下。

治老人脫肛。

防風(蘆),蒼朮,黃柏,五倍子

煎湯薰洗,內服清涼大腸之藥即愈。

治脫肛下血。韭菜一大握。擂碎,瓦罐煎熱,再用生韭菜汁沖在湯內,將肛門坐在瓶口,薰一二次,神效。

槐角丸,五種腸風下血,痔漏脫肛並治。

槐角(三兩),地榆,黃芩當歸,防風,枳殼(麩炒,各二兩)

上酒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涼血清腸散

生地,當歸,芍藥(各一錢二分),防風,升麻,荊芥(各一錢),黃芩(炒),黃連,香附(炒),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三因方》,香荊散,大人小兒肛門脫出並治。

香附,荊芥穗(各等分),一方加砂仁。

上為末,每服三匙,水一大碗,煎數沸,乘熱洗。

秦艽湯,腸胃濕熱及有風而脫肛不止。

秦艽(去蘆,酒洗,七錢)

水煎,空心服,服後安臥一時,渣再煎。

補中益氣湯治勞倦脫肛效。

一方,五倍子為末,每用三錢,入白礬一塊,水煎洗,或以五倍末用紙襯之,托上。

一方,木賊燒存性,為末,肛上按入即收。

二靈散,治久痢腸胃俱虛,肛門脫下。

龍骨(煨,五錢),木賊(燒,存性,二錢半)

為末,搽上托之。

治男女脫肛。五倍子、荊芥、小便濃煎洗之。

《本事方》腸風下血,及脫肛不收。

皂角三莖搗碎,水一碗,揉令皂角消盡,用絹二層,濾取清汁,將肛浸在汁中,自收,並不待手托。如大腸收了,即用湯蕩其肛門上下,令皂角氣行,則不再作蕩,三次全愈。

《集驗方》,治脫肛歷年不愈。

生鐵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以汁浸洗。

一方,用刀漿水洗亦效。

《肘後方》,治腸頭脫肛出,轉久不可收入。生栝蔞汁浸之,豬肉汁中洗,隨以手按之,令暖自收。

《濟世方》,治脫肛。

荊芥,龍腦,薄荷,朴硝

上煎湯,一日洗數次,自入。

《本事方》,治腸風脫肛及有血。

蛇床子炒為末,貼肛上,立效。

蝟皮散,治肛門或因洞泄,或因用力,脫出不收。

蝟皮(一枚,燒存性),礞石(煅,五錢),桂心(五錢),此寒而脫肛也。

上為末,米飲服方寸匕。忌持重及房室。

《肘後方》,治女人陰脫,前方加鱉頭一枚,燒存性,研入。

黑聖散,治瀉多時,脫肛疼痛。

蜘蛛一枚,瓠葉重裹,線札定,合於內,燒存性,研,入黃丹少許同研,凡有上件疾,即先用白礬蔥椒湯洗拭,干後,搽藥,以手托上。

《千金方》,治脫肛歷年不愈。

鱉頭一枚,燒令煙盡,為末;敷上,手按挼之。

丹溪方,治脫肛。葫荽燒煙薰之。立入。

《海上方》,諸般痔脫肛。

死蛇一條,如指大,濕者,掘地坑燒之,以有孔板子蓋之,坐其上,以肛受煙薰之,煙盡為止,大效。

《濟世方》,治肛出。

皂角薰,次用蜒蚰一條,入蜜浸,去蜒蚰,將蜜調土朱敷上,即入。

一女子脫肛,用糯米一勺,濃煎飲,去米洗肛溫柔,先以磚一片,火燒通紅,用醋沃濕,以青布鋪磚上,坐肛於青布上,如太熱,加布令厚,其肛暖自收入。

又方,蓮房殼、荊芥、枳殼、槐花、黃柏、防風、獨活,煎湯洗之,或以木賊灰,或文蛤末敷上,立收。

治肛門腫痛。木鱉子去殼,取油,四五枚,研如泥,入水盆中,以滾湯泡之,乘熱洗,另用少許為末傅上。

肛門腫癢,杏仁搗膏,敷上。亦治穀道痛蝕。

《外臺秘要》,治下部蟲齧。

桃葉一斛,蒸之令極熱,納小口器中,以下部坐上受薰,其蟲盡死。

《脈經》云:䘌蝕陰脫,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一人脫肛,裡急後重,百方莫能收。一僧教以取豬肚一具,刮下垢膩,入花椒末拌勻,塗肛上,以青綿布袋兜之,再以溫湯入埕內,坐其上薰之,少頃肛癟腸收,袋上蟲不計其數,從此再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