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五卷 (27)
第五卷 (27)
1. 痞氣門
上為末,荷葉打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
(古庵云:白朮補脾氣為君,白芍藥補脾血為臣,陳皮以和胃,枳實消痞,黃連清熱為佐,人參以補元氣,木香以調諸氣為使。如此平補氣血,均去痰火,兼通氣道,則病邪日消,而脾胃日壯矣。)
丹溪云:心下痞,須用枳實黃連,此亦是苦以泄之。
【攻補兼施之劑】
《東垣》,黃耆補中湯,脾胃不能滲濕,內痞外浮。
人參(八分),黃耆,甘草,白朮,蒼朮,陳皮(各五分),茯苓,豬苓,澤瀉(各三分)
水煎,溫服,送下大消痞丸。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虛,心下痞。
脈緩有痰而痞,加半夏、黃連。脈弦四肢滿閉,便難,心下痞,加柴胡、黃連、甘草。大便秘燥,加黃連、桃仁,少加大黃、歸身。心下痞悶者,加白芍藥、黃連。心下痞腹脹,加五味子、白芍藥、砂仁。天寒月加乾薑或肉桂。心下痞,中寒者,加附子、黃連。心下痞,嘔逆者,加黃連、生薑、陳皮。
假如冬月再加黃連,入丁香、藿香葉。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五分,枳實三錢。如不食心下痞者勿加,止照本方服之。食已而心下痞,別服橘皮枳朮丸。
【治痰之劑】
《濟生》,瓜蔞實丸,治胸膈痞,痛徹背,脅脹,喘急,妨悶。
瓜蔞實(研),枳實(去穰,麩炒),半夏,桔梗(各等分)
為末,薑汁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淡薑湯下。
(〔按〕此方瓜蔞以潤肺降痰,枳殼破滯氣,半夏豁痰燥濕,桔梗開膈載藥,可謂善治痞悶喘急矣。然痰因火動者,加黃連尤妙。蓋黃連佐枳殼,消痞甚速。)
白話文:
[痞氣門]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著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六七十顆,用米湯送服。
(古庵說:白朮是主要藥材,用來補養脾氣;白芍藥是輔助藥材,用來補養脾血;陳皮用來調和胃氣;枳實用來消除痞塞;黃連用來清除熱邪,是佐藥;人參用來補充元氣;木香用來調和各種氣機,是使藥。這樣平和地補養氣血,同時去除痰火,疏通氣道,那麼病邪就會慢慢消失,而脾胃也會日益強壯。)
丹溪說:心下痞塞,必須使用枳實和黃連,這是用苦味藥來疏洩的道理。
[攻補兼施的藥方]
《東垣》的黃耆補中湯,可以治療因為脾胃功能失調,無法運化濕氣,導致體內痞塞,體外浮腫的情況。
藥方組成:人參(八分)、黃耆、甘草、白朮、蒼朮、陳皮(各五分)、茯苓、豬苓、澤瀉(各三分)。
用水煎煮,溫熱服用,同時服用大消痞丸。
補中益氣湯,可以用來治療中氣虛弱導致的心下痞塞。
如果脈象緩慢而且有痰導致的痞塞,可以加入半夏和黃連;如果脈象弦急,四肢脹滿閉塞,排便困難,心下痞塞,可以加入柴胡、黃連和甘草;如果大便乾燥秘結,可以加入黃連、桃仁,稍微加大黃和當歸;如果心下痞悶,可以加入白芍藥和黃連;如果心下痞塞並且腹脹,可以加入五味子、白芍藥和砂仁;天氣寒冷時可以加入乾薑或肉桂;如果心下痞塞並且有中寒的症狀,可以加入附子和黃連;如果心下痞塞並且噁心嘔吐,可以加入黃連、生薑和陳皮。
冬天的時候可以再加入黃連,還可以加入丁香和藿香葉。如果能吃東西但是心下痞塞,可以加入黃連五分和枳實三錢。如果不能吃東西並且心下痞塞,就不要加這些,按照原方服用就好。如果吃完飯後心下痞塞,就另外服用橘皮枳朮丸。
[治療痰的藥方]
《濟生》的瓜蔞實丸,可以用來治療胸膈痞塞,疼痛牽連到背部,脅肋脹滿,喘息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
藥方組成:瓜蔞實(研磨)、枳實(去除內部,用麩炒過)、半夏、桔梗(各等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製成糊狀,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五七十顆,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說明〕這個藥方中,瓜蔞實可以潤肺降痰,枳殼可以破除滯氣,半夏可以化痰燥濕,桔梗可以開闊胸膈,引導藥效,可以說是治療痞悶喘急的良方。如果痰是由於火邪引起的,加入黃連就更好了。因為黃連和枳殼一起使用,消除痞塞的效果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