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1. 不得臥多臥門
2. 不得臥
《靈樞》曰:病而不得眠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冥矣。(大惑論。)
黃帝問於伯高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何氣使然?伯高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剽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黃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黃帝曰:善。此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者也。願聞其方。伯高曰:其湯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者五升煮之。炊心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則已矣。
久者三飲而已。(此去飲之劑也。)
《內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帝曰:人之不能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肺大,肺大不能偃臥。
王海藏云:膽虛不眠寒也。(《聖惠方》酸棗仁炒,為末,以竹葉湯調服。)
張子和治一富家婦人,因思慮過甚,二年不得寐,無藥可療,其夫求治。脈之兩手俱緩,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議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食,其脈得平。(此怒勝思法也。)
水腫病,令人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此水氣凌肺也。
溫膽湯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或則驚悸,極效。
丹溪治煩不得眠,益元散加牛黃服之。
有心血不足而不寐者,用益榮湯。
仲景,酸棗湯,治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川芎(各二兩)
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煎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方加生薑二兩。
《本事》,鱉甲丸,膽虛不得眠,四肢無力。
酸棗仁,鱉甲,羌活,牛膝,黃耆,人參,五味子(各等分)
蜜丸,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溫酒下。
《聖惠》,酸棗地黃湯,骨蒸勞,煩心不得眠。
酸棗仁(一兩)
水一大碗半,研,絞取汁,下米二合,煮粥熟,再入地黃汁一合,更煮過,不計時服之。
六物湯,治振悸不得眠。
四君子加酸棗仁、生薑煎服。
許學士,珍珠母丸,肝虛內受風邪,臥則寬散而不收,狀若驚悸。
珍珠母(另研末,三錢),當歸,熟地(各一兩半),人參,茯苓,酸棗仁,柏子仁,犀角(各一兩),沉香,龍齒(各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辰砂為衣,每四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及夜服。(一方多虎睛一對,麝香一錢。)
獨活湯,治同前,相兼服。
獨活,羌活,人參,前胡,細辛,半夏,酸棗仁,沙參,茯苓,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每七錢,姜三片,烏梅一個,不拘時煎服。
紹興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氣不寧,每臥則魂飛揚,覺身在床而神魂離體,驚悸多靨,通夕無寐,更醫不效。予為診視,詢之曰:醫作何病治?董曰:眾皆以為心病。予曰:以脈言之,肝經受邪,非心病也。肝氣因虛,邪氣襲之。肝,藏魂者也。遊魂為變,平人肝不受邪,臥則魂歸於肝,神靜而得寐。
今肝有邪,魂不歸,是以臥則魂飛揚若離體也。肝主怒,故小怒則劇。董欣然曰:前此未之聞,雖未服藥,已覺沉疴去體矣。願求治之。予曰:公且持此說,與眾醫議所治之方,而徐質之。閱旬日,復至云:醫遍議古今方無與病相對者,故予處此二方以贈,服一月而病悉除。
此方用真珠母為君,龍齒佐之,真珠母入肝經為第一,龍齒與肝同類也。龍齒、虎睛今人例以為鎮心藥,殊不知龍齒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類也。蓋東方蒼龍木也,屬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屬肺而藏魄。龍能變化,故魂遊而不定。虎能專靜,故魄止而有守。予謂治魄不寧者,宜以虎睛,治魂飛揚者,宜以龍齒。
萬物有成理而不失,在夫人達之而已。
益榮湯,血不足,不寐,及怔忡驚悸。
當歸,黃耆,遠志,配棗仁(炒),茯神,柏子仁,麥冬,白芍,人參,紫石英(各一錢),木香(七分),甘草(五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