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五卷 (20)
第五卷 (20)
1. 臌脹說
強中湯,治啖生冷,過飲寒漿,有傷脾胃,遂成腹脹,心下痞滿,有妨飲食,甚則腹痛。
乾薑(炮),白朮(各二兩),青皮(去白),人參,丁香(各三兩),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厚朴(薑製,五錢),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五錢,薑棗煎服。嘔者加半夏,如食麵脹滿,加蘿蔔子,各五錢。
溫胃湯,治憂思鬱結,脾肺氣凝,大腸與胃氣不平,脹滿沖咳,食不得下,脈虛而緊澀。
附子(炮),歸尾,厚朴(生),人參,陳皮
白芍,甘草(炙。各一兩),乾薑(一兩二錢半),川椒(二錢半,炒)
每服五六錢,水煎服。
草豆蔻湯,治腹中虛脹。
澤瀉(一分),木香(三分),神麯(四分),半夏,枳實,益智,草豆蔻,黃耆(春夏不用),甘草(各五分),青皮,陳皮(各六分),茯苓,當歸(各七分)
生薑三片,水煎服。冬再加黃耆五七分。
通氣生薑丸,治三焦虛脹。
人參,茯苓,神麯(炒),麥芽(炒。各兩半),官桂,歸尾,陳皮(炒。各六兩),半夏(洗。一兩),生薑(去皮切,六兩),厚朴(六兩)
上為末,以生薑汁煮曲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治脹而喘嗽之劑】
定喘葶藶丸,治鼓脹喘嗽。
葶藶,木香,貝母(等分)
為末,蒸餅糊丸,梧子大,硃砂為衣,煎桑白皮湯下。或即以四味為主,仍以桑白皮湯下,尤妙。
白話文:
臌脹說
強中湯,治療因為吃生冷食物,過量飲用冰冷飲品,導致損傷脾胃,進而造成腹部脹氣,心口悶脹,影響食慾,嚴重的話還會腹痛的情況。
藥方組成: 炮製過的乾薑、白朮(各八錢),去除白色部分的青皮,人參,丁香(各十二錢),草果仁,炮製過去除皮臍的附子,用薑汁炮製過的厚朴(二錢),炙甘草(二錢)。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錢左右,用薑和紅棗煎煮的湯送服。如果出現嘔吐,加入半夏;如果吃麵後腹脹,加入蘿蔔子,各二錢。
溫胃湯,治療因為憂愁思慮,導致脾肺之氣鬱結,大腸和胃氣不調和,出現脹滿、咳嗽、吃不下飯,脈象虛弱而且緊澀的情況。
藥方組成: 炮製過的附子,當歸尾,生厚朴,人參,陳皮,白芍,炙甘草(各四錢),乾薑(五錢),炒過的川椒(一錢)。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二錢左右,用水煎煮服用。
草豆蔻湯,治療腹中虛弱導致的脹氣。
藥方組成: 澤瀉(零點四錢),木香(零點一錢),神曲(一點六錢),半夏,枳實,益智,草豆蔻,黃耆(春夏不用),甘草(各二錢),青皮,陳皮(各二點四錢),茯苓,當歸(各二點八錢)。
服用方法: 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服用。冬天可以再加入黃耆二到三錢。
通氣生薑丸,治療三焦虛弱導致的脹氣。
藥方組成: 人參,茯苓,炒神曲,炒麥芽(各五錢),官桂,當歸尾,炒陳皮(各二錢),洗過的半夏(四錢),去皮切片的生薑(二兩),厚朴(二兩)。
製藥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煮成的麵糊製成藥丸,約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治療脹氣並伴隨喘嗽的藥方】
定喘葶藶丸,治療臌脹並且伴隨喘嗽的情況。
藥方組成: 葶藶,木香,貝母(等份)。
製藥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做的麵糊製成藥丸,約梧桐子大小,外層包裹硃砂,用桑白皮湯送服。或者直接用這四味藥為主,仍然用桑白皮湯送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