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四卷 (5)
第十四卷 (5)
1. 痓痙辯
生生子曰:丹溪云:痓當作痙,傳寫之誤耳。考之諸書,亦未有能辯之詳,注之確者。惟郭雍氏云:痙與痓當是二病,謂昔劉寅氏有言,病以時發者謂之痙,不以時發者謂之痓。似亦未能詳悉。厥後以其所歷見及治之效與不效者,反覆考檄二症之名,二字之義,其用心可謂至勤至懇者矣。然終未能昭著允若,故後之人,疑其為二症者,不亦宜乎。
愚按完素、仲景以下諸書云痓、云痓,字雖兩般,治多雷同,殆亦不必犁而為二也。若辯之則愈支離,膚見謂痓乃病之名,痙乃病之狀。原其有剛柔二種,以病發之時,而經筋脈絡僵勁,角弓反張,故曰痙。痙,是勁急也,是以其病發之狀象而名之也。不然,何歷代諸公或以治痓之方治痙,或以治痙之方治痓,諸皆能效。
治既同而不殊,則症當一而不二也,焉用分?
白話文:
生生病子說:朱丹溪(元恩)曾說:“痙應當作‘攣’,這是抄錄錯誤。”查閱各本書,也沒有能夠詳細辨析和確定註解的人。只有郭雍曾經說過:“攣和痙應該是兩個疾病,因為過去劉寅曾經說過,按照時間發生的病症叫做攣,不是按照時間發生的病症叫做痙。”這似乎也不能夠完全明瞭清楚。後來他根據自己經歷看到的情況以及治療的效果和失敗經驗,再三考察這兩種疾病的名稱和這兩個字的意思,他的苦心可以稱得上是非常周到誠摯了。然而最終仍然不能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所以後人懷疑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我看來,從完素、仲景等人的著作開始,“痙”、“攣”的字眼雖然不同,但治療方法大多相同,大概也不必把它們區別開來。如果要分辨的話,那麼就會變得更加複雜無章,淺薄的看法認為“痙”是一個疾病的名稱,“攣”是一種疾病的狀態。原本就有剛性和柔性兩種類型,由於在病情發作的時候,肌肉和神經會僵硬緊繃,就像拉滿弦的弓箭一樣向後彎曲,因此被稱為“攣”。攣就是指這種緊繃的狀態,它是根據疾病的表現特徵命名的。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歷史上許多人都使用治療“痙”的方法去治療“攣”,或者使用治療“攣”的方法去治療“痙”,都能取得效果呢? 既然治療的方法都一樣,並且沒有明顯的區別,那麼症狀就應該是一種而不是兩種,爲什麼還要區分它們呢?”
2. 勞風(即痓之類)
丹溪云:痓比癇為虛,蓋因勞汗遇風,內挾太陽寒濕之邪,治亦與痓同法,但當視其所勞,則知虛在何臟。如房勞則腎虛,汗出腠理開,風入皮腠,得寒則閉,風不能出,與水俱行,其人當目下腫,如臥蠶之狀。戴人云:腎主水,其經至於目下故也,不禁房室則死。明其虛在腎也。
所以關於太陽何也,太陽主寒,其經最在外,腠理得寒則閉,故太陽先受邪也。治宜八物白朮散、倉公當歸湯。
黃耆湯,汗多氣虛發痓。
黃耆(蜜炙,二錢),人參,白朮,茯苓,白芍(炒。各一錢),甘草(炙,八分),桂枝(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丹溪說:痙病相比癲狂症是更虛弱的病症,大都是因為勞累出汗後遇到風,內部夾帶著太陽寒溼的邪氣,治療方法和痙病相同,只是要根據所勞累的情況來判斷虛弱在哪個器官。例如性生活過度就會導致腎虛,而出汗時毛孔張開,如果受到冷風侵襲,會使毛孔收縮,讓風進入到皮膚裡,再接觸寒冷就容易引起關節炎,這種情況下的病人眼睛下方會浮腫,就像睡覺的時候眼皮脹起來一樣。戴人曾說:腎主管水分,它的經脈延伸到了眼瞼下面,如果不禁止性生活的話就會死亡。這說明瞭虛弱的地方是在腎上。
因此對於太陽來說,它主宰的是寒冷,而它的經脈是最外層的,一旦毛孔受到寒冷刺激就會收縮,所以太陽最先受到邪氣入侵。治療的方法可以使用八味藥材的白朮散或倉公當歸湯。
如果是汗液分泌太多且氣血不足引發的痙病,可以用黃芪湯進行治療。
配方如下:
- 黃芪(用蜂蜜調製,兩錢)
- 人參
- 白朮
- 茯苓
- 白芍(經過烘烤,每種都是一錢)
- 甘草(經過烘烤,八分)
- 桂枝(五分)
用水煮沸服用即可。
當歸散,血虛及去血過多發痓。
當歸(酒洗,二錢),川芎,熟地,防風,黃耆(各一錢),芍藥(一錢半),甘草(四分),水煎服。
理氣平肝散,七情所傷發痓。
烏藥,香附(各一錢半),青皮,枳殼,芍藥,川芎,柴胡,木香(各一錢),甘草
白話文:
當歸散:用來治療血液不足和失血過多引起的痙攣。使用的方法是把當歸(用酒清洗後)放入水中煮沸,然後加入川芎、熟地、防風、黃芪、芍藥和甘草一起煮成湯服用。 理氣平肝散:用來治療因情緒受損而引起痙攣的情況。使用的材料包括烏藥、香附、青皮、枳殼、芍藥、川芎、柴胡、木香和甘草,每種都取一兩半到一兩不等,加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狀,再用水調勻服用即可。
姜三片,水煎服,木香磨水二匙加入。
清痰湯,痰火攻作,項強,口噤,角張反痓。
山梔,黃芩,半夏(炮),橘紅,茯苓,瓜蔞仁,枳殼,貝母,香附(童便浸。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煎,入竹瀝、薑汁各三四匙,食遠服。
去濕清熱散
白朮(二錢),蒼朮(二錢半),澤瀉,茯苓,天花粉,山梔(各一錢),羌活(七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
生薑三片,用水煮沸後服用,再加兩勺木香研磨出的水一起喝下。 「清痰湯」:適用於因痰和火氣引起的喉嚨發硬、嘴巴閉合不全、嘴角抽搐等症狀。
山楂、黃芩、半夏(用炮製法)、橘紅、茯苓、瓜萎仁、枳實、貝母、香附(用童便浸泡;每種都使用一錢)以及甘草(五分)。用水煮沸後,加入竹葉青或生薑汁各三四茶匙,在飯後服用。「去除溼氣和清除熱氣散」
白朮(二錢)、蒼朮(二錢半)、澤瀉、茯苓、天花粉、山楂(各一錢)、羌活(七分)、甘草(四分)。
水煎服。
芎枳丸,治勞風,強上冥視,肺熱上壅,唾稠。
川芎,枳殼(等分)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溫水下,日三服。
祛風清金散,肺熱壅盛,痰唾如膿。
防風,栝蔞根,桔梗,枳殼,旋覆花,川芎(各一錢),山梔,黃芩,貝母,瓜蔞仁(炒),茯苓,天門冬,麥門冬,橘紅(各八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四分),不煎服。
白話文:
芎枳丸:治療勞風引起的頭痛、眼睛模糊和咳嗽有粘液的情況。配方包括等量的當歸和枳實,製成藥丸大小適中的劑量。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飯後用溫水送服,每天三次。 _祛風清金散:適用於因肺部發炎而引起咳痰像膿的情況。配方包含防風、栝樓根、桔梗、枳實、旋覆花、當歸、山楂、黃芩、貝母、瓜萎仁、茯苓、天門冬、麥門冬、橘紅、五味子和甘草。不用用水煮沸服用。
生生子曰:按《內經·評熱病論篇》帝曰:勞風之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清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引精謂目中之精明引動,能辨人與物也。)
啟玄子注曰:勞風者,從勞生風,故曰勞風,勞謂腎勞也。腎脈者,從腎上實肝膈,入肺中。故腎勞風生,上居肺下也,強上好仰也,冥視謂閤眼視不明也。腎精不足,外吸膀胱,膀胱氣不能上營,故使人頭項強而視不明也。肺被風薄,勞氣上薰,故令唾出若鼻涕狀;腎氣不足,陽氣內攻,勞熱相合,故惡風而振寒。肺傷則營衛散解。
白話文:
生生子說:按照《內經·評熱病論篇》,皇帝問道:“勞風病是什麼樣的情況?”歧伯回答:“勞風病的方法是在肺部下方,它的病症會讓人感覺到眼睛向上看、流口水像鼻涕一樣,怕風且發冷,這是勞風病。”皇帝又問:“該如何治療呢?”歧伯回答:“要通過救助俯仰來進行治療。用巨陽引導精華三天,如果是年輕人就五天,如果不射精就是七天。咳嗽時流出清澈帶有淡黃色的鼻涕,形狀像是膿液,大小如同彈珠一般,從口裡或鼻子裡出來,如果沒有排出就會傷害到肺臟,一旦傷及肺臟就會死亡。”(“引精”是指眼睛中的明亮感能夠分辨人類和物品。) 啟玄子註釋道:“勞風是由於過度疲勞產生了風邪,所以叫做‘勞風’,這裡所指的‘勞’指的是腎臟的疲憊。腎臟的血液循環從腎臟上升至肝臟隔膜,進入肺部。因此當腎臟疲倦時,風邪就在肺部下方生成,表現為喜歡把頭往上抬。眼睛閉著看不清楚東西,這稱作‘冥視’。由於腎精不足,外部吸收膀胱的能量,但膀胱能量無法向上滋養,導致人的頸部僵硬並且視力模糊。肺部受到風邪侵襲,加上勞累的氣息向上蒸騰,使得口腔分泌物呈現類似鼻涕的狀態;腎氣不足,陽氣向內部攻擊,再加上勞累引起的高溫,所以害怕風吹並感到寒冷。肺部受損後,身體的防禦能力也會減弱。”
魄不內治,故死。林氏謂強上者,似角弓反張也。冥視者,目開不見物也。凡痓病皆同。不識人,或反視、斜視也。治法當與痓同。《千金方》冥視作目弦。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痙病」,也就是現在所稱的痙攣疾病。「魄不內治,故死」是指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情會惡化到死亡的地步。「林氏謂強上者,似角弓反張也」是說病人身體僵硬,像拉滿的弓箭一樣無法伸展。「冥視者,目開不見物也」則表示病人眼睛睜得大大的但看不清東西。「凡痙病皆同」意指所有類型的痙攣疾病的症狀都相似。
「不識人,或反視、斜視也」指的是病人可能失去意識,或者出現眼球向後轉動(反視)或是偏斜(斜視)的情況。「治法當與痙同」意思是治療方法應該和一般的痙攣疾病相同。「《千金方》冥視作目弦」指出在《千金方》一書中,把「冥視」這個詞用來描述眼珠被固定在一側的眼球運動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