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四卷 (2)

回本書目錄

第十四卷 (2)

1. 明癇症

生生子曰:癇,痰火所致,前人有稱為風癇者。劉河間謂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涎溢胸膈而瘛瘲,昏冒,僵仆也。

東垣曰:病癇者,涎沫出於口,冷汗出於身,清涕出於鼻,皆陽蹻、陰蹻、督、沖四脈之邪上行,腎不任煎熬沸騰,上行為之也。此奇邪為病,不繫五行陰陽十二經所拘。當從督、沖、二蹻四穴奇邪之法治之。

癇症亦從沖、任、督三脈氣逆而發者。當尋此三脈治之。督脈尋長強、撅骨間灸之。任脈尋氣海、陰交。衝脈附足少陰脈上行,去中行各五分,陰交穴,乃任脈陰沖之會。

潔古曰:晝發灸陽蹻,夜發灸陰蹻,各三七壯。陽蹻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申脈穴也。陰蹻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照海穴也。

劉宗厚曰:癇與痓略相類,而實不同。其病發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痓。癇病隨其痰之潮作,故有時而醒。癇病比痓為甚,而有挾虛者,故因其昏冒而遂致亡者多矣。

《綱目》曰:癲癇即頭眩,痰在膈間,則眩微不僕;痰溢膈上,則眩甚仆倒於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癲癇。徐嗣伯云:大人曰癲,小兒曰癇,其實一疾也。然與中風、中寒、中暑、屍厥等仆倒不同。凡癲癇僕時口中作聲,將省時吐涎沫,省後又復發,時作時止,而不休息。中風、中寒、中暑、屍厥之類,則僕時無聲,省時無涎沫,後不復發,間有發者,亦非如癲癇常髮狀也。

《千金方》云:病先身熱,掣瘲,驚啼,叫喚,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病在六腑,外在肌膚,猶易治也。病先身冷,不驚掣,不啼呼,而病發時,脈沉者,為陰癇,病在五臟,內在骨髓,為難治也。劉宗厚謂:此論癇之陰陽,後世有認為寒熱者誤也。蓋此疾皆以痰熱所作而得,在表面淺為陽,故云易治;入里而深為陰,故曰難治。

乃表裡、淺深之謂,非寒熱之謂也。

張子和曰:夫癇病不至目瞪如愚者,用三聖散投之。更用火盆於暖室中,令汗、吐、下三法並行,次服通聖散百餘日則愈矣。至於目瞪愚者,不可治。《內經》曰:神不守,謂神亂也。大凡此疾,乃肝經有熱,吐後可服瀉青丸下之。劉宗厚謂:多由風痰膠固胸膈上下,故大法先宜吐之,吐後可用清熱之藥。

如東垣安神丸、守真龍薈丸之類,皆可服,不獨通聖散也。痰實在裡不解,宜導痰清熱,亦不獨瀉青丸也。

劉宗厚曰:按癇病古方或云風,或云驚癇,或云癲癇,由此疾與中風、癲狂、急慢驚相類,故命名不同也。原其所由,或在母腹中受驚,或因聞大驚而得。蓋小兒神氣尚弱,驚則神不守舍,舍空則痰涎歸之。或飲食失節,脾胃有傷,積為痰飲,以致痰迷心竅而作者,治法必當尋火尋痰而論。

前人多用鎮墜清心之藥,固可以治熱,可以清痰。若有頑痰膠固者,此藥未易驅逐。在上者,必先用吐,吐後方宜服此。更有痰實在裡者,亦須下之,隨病輕重而用也。或曰:癇有陰陽何也?予曰:此與急慢驚者,可同論也。陽癇不因吐下,由其有痰、有熱客於心胸之間,因聞大驚而作,若盛熱,雖不聞驚,亦自作也,宜用寒藥以攻治之。

陰癇亦本於痰熱所作,醫以寒涼攻下太過,損傷脾胃,變而成陰,宜用溫平補胃燥痰之藥治之。若曰不因壞症而有陰陽之分,則是指痰熱所客表裡、臟腑、淺深而言,癇病豈本自有陰寒者哉。

丹溪曰:癇屬驚與痰,不必分五等,大率行痰為主。黃芩、黃連、瓜蔞、半夏、南星,隨痰火多少治之,無有不愈。有熱以涼藥清其心。此症必用吐,吐後用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

《素問·大奇論篇》云:心脈滿大,癇瘛筋攣。

凡灸癇,必須先下之乃可灸,不然則氣不通,能殺人,針則不拘。鳩尾穴必高手乃可下針,但宜灸,亦不可多壯,壯多則令人健忘。

心癇面赤,心下熱,短氣喘息。灸巨闕三壯。

肝癇面青,反視,手足搖動。灸丘墟三壯。

脾癇面黃,腹大,善利。胃脘並脘傍一寸各三壯,衝陽、隱白。

肺癇面白,口吐沫。灸肺俞、少商、少陽各三壯。

腎癇面黑,正直視,身不搖,如屍厥。金門、少海、至陰、湧泉各三壯,刺一分。

【治癲之劑】(始治多用攻痰法,繼以養心壯神補劑收功。)

礬丹丸,治五癲五癇,無拘陰陽冷熱。

虢丹,晉礬(各一兩)

上用磚鑿一窠,可容二兩許,先安丹在下,次安礬在上,以炭五斤,煅令炭盡,取出,研細,以不經水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橘皮湯下。

《元戎》,二白丸,治癲與癇。

白礬一兩,以濕面色,蒸熟,去面入輕粉三五分,量虛實加減。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小兒丸小些。)

鴟頭丸

皂角(五條,酥炙),鴟頭(一枚,燒存性),虢丹(五錢,研細)

上末,糯米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米飲下。

神應丸,治風癲。久服,其痰隨糞而下。

生明礬(一兩),臘茶(五錢)

上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臘茶下。

乳朱丹

乳香,硃砂(飛)

上用乳香熔化,拌和硃砂,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以側柏葉浸酒磨化,溫服。

天冬散,治風癲,脅痛,耳鳴,吐逆。

天門冬(去心皮)

干為末,酒調下二錢。

《寶鑑》,龍腦安神丸,治男婦五種癲癇,無問遠近,發作無時。

地骨皮,麥門冬,桑白皮,甘草,人參(各二兩),茯神(三兩),馬牙硝(二錢),麝香,冰片(各三錢),牛黃(五錢),烏犀(一兩),硃砂(二錢),金箔(大者五帖)

上細末,煉蜜丸,彈子大,金箔為衣。如風癇病,冬月溫水化下,夏月涼水化下,不拘時。二三歲者,日進二服,小兒一丸分作二服。虛勞發熱咳嗽,新汲水化下。

茯苓丸,常服治心疾,良驗。

人參,石菖蒲,遠志,茯神,茯苓,辰砂(飛),南星,半夏曲,真鐵粉(各等分)

上末,薑汁打糊丸,桐子大,另用辰砂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夜臥,薑湯下。

養心湯,治心虛血少,驚惕癲癡。

黃耆(炙),茯苓,茯神,半夏,川歸,川芎(各五錢),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人參,遠志,桂心(各二錢半),甘草(炙,四錢)

加薑棗,水煎服。加赤茯苓、檳榔,治停水怔悸。

星黃湯,治心風及邪祟。

南星,大黃

等分,水煎服。吐痰。

蕊珠丸,治心恙及邪祟。

豬心血,硃砂(一兩),干青靛花(一匙)

先將豬心血同靛花研勻,入硃砂末,和丸,桐子大。每二十丸,茶酒任下。甚者不過三服。

治癲癇經驗方(一宗四方),先服此一劑伐邪。

竹茹(一錢),半夏曲(八分),枳實,橘紅,甘草(炙。各五分),山梔(炒黑,一錢半),玄明粉,燈草(各三分)

加薑、棗,水煎服。

第二次服方,可服三劑,又服前方一劑,又再服此方三劑。

人參(一錢半),黃耆(五分),歸身(一錢),百合(二錢半),酸棗仁(生,三分),熟酸棗仁(四分),貝母,小草(各一錢),麥門冬(五分),白芍藥(吳茱萸炒過,八分),甘草梢(三分),茯神,酒紅花(各二分),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第三方,服前二方半月,覺神氣稍定,繼服此藥。

紫河車一具,洗淨,砂鍋煮爛,入鹽少許,與服後半月,勿服藥,覺少減,又服前方一劑,第二方三劑,又再服下項丸藥,仍將前二藥間服。

丸藥方,牛膽南星(八錢),真牛黃(四錢),辰砂(三錢),真麝香(三分)

煮甘草膏為丸,芡實大,金箔為衣,薄荷湯下五丸。

清神湯,治痰迷包絡,心熱癲癡。

茯神,黃連(各二錢),酸棗仁(炒),石菖蒲,柏子仁肉,遠志(各一錢),甘草(五分)

不煎服。痰盛者加南星、半夏、橘紅、瓜蔞、竹瀝、薑汁。

海藏治癲癇狂邪,不欲眠,自賢自智,妄行不休,此方能安五臟,下心氣。

白雄雞一隻,煮熟,五味調和,作羹粥食之。

仲景,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防己(一錢),桂枝,防風(各三錢),甘草(二錢)

上以酒一杯,漬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勻,分二服效。

一醉膏,治心恙。

無灰酒二碗,香油四兩,和勻,用楊柳枝二十條,逐條攪一二百下,候香油與酒相入成膏,煎至八分,灌之,熟睡,則醒時或吐下即安矣。

【治狂之劑】

瀉心湯,治心受積熱,譫語發狂,逾牆上屋。

大黃,黃芩,黃連

每四錢,水煎服。瀉數行,然後用安神藥調理。

苦參丸,治狂發無時,披髮,大叫殺人,不避水火。

苦參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薄荷湯下。

調胃承氣湯,治狂。(方在火熱門。)

大承氣湯,治陽明大實發狂。(方在傷寒門。)

抱膽丸,治癲狂不定,非輕劑所能愈者。

水銀(二兩),黑鉛(一兩半),辰砂,乳香(各一兩)

上將鉛入銚內熔化,離火略冷,入水銀攪硬,研碎,入辰砂、乳香,乘熱用柳木槌擂勻,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燈心湯下,病者得睡,切莫驚動,覺來即安,再進一丸。又方以豬心血為丸,井水吞下,用治狂言妄語。

牛黃瀉心湯,治心經邪熱,狂言妄語,心神不安。

牛黃,冰片,硃砂(各一錢半),大黃(生,一兩)

上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水調下。

六神散,治發狂。(此二方皆禁方。)

寒水石,黃連(童便炒。各一兩),丹皮(三錢),青礞石(煅過),龍膽草(各五錢),冰片(二分)

上末,童便調下。

鎮心丹,治驚悸自汗,心煩短氣,喜怒悲惡,不自知,忘魂失魄,狀若神靈所憑,及男子遺泄,女子帶下。

辰砂(飛),白礬(枯)

上末,水丸,雞豆大,每一丸,人參湯下。

婦人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以《保命集》,牛黃膏妙,。

牛黃(二錢半),硃砂,鬱金,丹皮(各三錢),甘草,冰片(各一錢)

上末,煉蜜丸,棗子大,新汲水化下。

《本事方》,寧志膏,治狂不睡。

人參,酸棗仁(各一兩),辰砂(五錢),乳香(二錢半)

上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一丸,薄荷湯化下。

予族弟,緣兵火失心,與此方服二十丸,良愈。親舊多傳去,服之皆驗。

【治癇之劑】

碧霞丹,治五種癇疾,時作搐掣,痰涎壅塞,牙關緊急,心神迷悶,目睛上視。

石碌(研九度,飛,一兩),附子尖(七枚),烏頭尖(七枚),蠍梢(七枚)

上末,麵糊丸,芡實大,每用薄荷湯化下一丸,更以酒半合溫服之。須臾吐出痰涎,然後隨症治之。口噤者,斡開灌之。

仲景,風引湯,除熱,治癲癇,又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又治腳風。

大黃,龍骨,乾薑(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滑石,石膏,紫石英(各六兩)

上粗末,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治風熱瘛瘲,食後量多少呷之,無不效,不用渣。)

犀角丸,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五錢),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一兩),薄荷葉(一兩)

上末,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煿炙。

《楊氏家藏》,五癇丸,治癲癇,不問新久,並宜服之。

南星(泡),烏蛇肉(酒浸一宿,去皮骨,焙乾),白礬(各一兩),辰砂(二錢半),全蠍(二錢,去尾,炒),半夏(酒洗焙,二兩),雄黃(一錢半),蜈蚣(半條,去頭足,炙),殭蠶(炒,兩半),白附子(炮,半兩),麝香(三錢),皂角(四兩)

上先將皂角搗碎,水半升,揉汁與白礬同熬干,為末,入各藥末,以薑汁打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丹溪,金礬丸,治諸癇。

明礬,鬱金,防風,牙皂角(各一兩),川芎(二兩),蜈蚣(一條)

上末,蒸餅糊丸,梧子大,空心,茶下十五丸,一日除根。

錢氏,五色丸,治五癇。

辰砂(五錢),水銀(二錢半),雄黃(飛),珍珠(一兩),鉛(三兩,同水銀結砂子)

上末,蜜丸,麻子大,每四五丸,金銀薄荷湯下。

《三因》,六珍丹,治風癇,失性,顛倒欲死,或作五畜等聲,掣縱吐沫,久而方蘇。

丹砂(五錢),水銀(一兩半),鉛(二兩,與水銀結砂子),雄黃,雌黃,珍珠(各一兩)

上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薑棗湯下。丸此藥須要搗二三萬杵,不然難丸。

嚴氏控涎丸,治諸癇久不愈,頑涎聚散無時。

生川烏,半夏,殭蠶(不炒,以生薑自然汁浸一夕。各五錢),全蠍(去尾,七枚),鐵粉(三錢),甘遂(二錢半)

上生薑自然汁,打薄糊為丸,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薑湯下。忌甘草。此下痰劑也。

《千金》,龍膽湯,治嬰兒血脈盛實,四肢驚掣,發熱,並諸驚癇。

龍膽草,鉤藤,柴胡,黃芩,桂枝,芍藥,茯苓,甘草(各六錢),螳螂(二枚),大黃(一兩)

上水一升,煮取五合服之。

《本事》,人參散,治諸癇並慢脾風,神昏痰盛。

人參(五錢),南星(一兩,切片,以生薑汁並漿水浸煮過性,曬乾,為末)

上每服一錢,姜三片,水煎服,加冬瓜仁少許。

斷癇丹,治因驚成癇者。

黃耆,鉤藤,細辛,半夏,南星,菖蒲(各三錢),蟬蛻,桂心,遠志,防風,露蜂房(各二錢),杏仁(二錢半)

煉蜜丸,綠豆大,用硃砂、麝少許為衣,每服二十丸,棗湯下,日二服,夜一服。

甘遂丸

甘遂不蛀者三錢,為細末,將豬心剖開,入甘遂,以線縛定,用紙裹數層,慢火煨熟,不可令焦。取甘遂,乘潤入辰砂末一錢,搗勻,作四丸,每服一丸,豬心煮湯下。

蛇黃丸

蛇黃小者二十枚,以豬膽汁拌勻,入火煅通紅,取出,地上出火毒,研極細。

上用狗膽一枚,取汁,和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吐涎乃效。

蛇黃丹,治諸癇及小兒急驚風。

蛇黃(四枚,磁盞內煅紅,以豬膽汁一碗,淬干),白附子,南星,辰砂(另研),麝香(各五錢)

上末,糯米糊丸,桐子大,每服量大小,或一二丸,或三五丸,溫酒、米湯任下。

當歸龍膽丸,治腎水陰虛,風熱蘊積,時發驚悸癇搐。即龍薈丸。(方在脅痛門。)

補胃燥痰丸,治陰癇,服涼藥太過,損傷脾胃。

白朮(二錢),蒼朮,陳皮,半夏,南星,茯苓(各一錢半),木香(一錢),藿香(七分),甘草(四分)

甚者加附子五分,姜五片,水煎服。

《寶鑑》,沉香天麻丸,治一小兒四歲,因長老摩頂受記,生人唸咒,恐懼發搐,痰涎有聲,目多白睛,強項背,一時許方醒,後每見皂衣入即發,多服犀、朱、腦、麝鎮墜之藥,已四年餘無功。又添行步、動作、神思如癡,脈沉弦而急。《針經》云:心脈滿大,癇瘛筋攣。

病久氣弱,多服鎮墜寒涼之劑,復損正氣,故添動作如癡。先灸兩蹻各二七壯,次服此藥。

又肝脈小急,蓋小兒神氣尚弱,因而被驚,神思無依,又動於肝,肝主筋,故癇瘛筋攣。

沉香,益智,川烏(各二錢),天麻,防風,半夏,附子(炮。各三錢),羌活(五錢),甘草,當歸,殭蠶(各一錢半),獨活(四錢)

經云:恐則氣下,精氣怯而上焦閉,以羌活、獨活苦溫引氣上行,又入太陽為引,用以為君。天麻、防風辛溫以散之。當歸、甘草辛甘溫,以補氣血之不足,養胃以為臣。附子、川烏、益智大辛溫,行陽退陰,又治客寒傷胃;腎主五液,人脾為涎,以生薑、半夏燥濕化痰,沉香辛溫,體重氣清,去怯安神,故以為使。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煎,去渣,溫服,食前,三劑愈。

劉宗厚曰:按癇症本從熱治,然亦有壞症而成陰者。如錢鍾陽所治王氏子吐瀉,諸醫藥下之至虛,變慢驚,手足瘛瘲而身冷,醫復與八正散。錢氏曰:不能食而胃中虛,若利大小便即死。久則脾腎俱虛,當身冷而閉目,必用益黃散、使君子丸,補脾遂能飲食。後又不語,錢氏以地黃丸補腎,一月而安,皆此意也。

此方用大熱之藥,乃從權以救前治之失,非常治之道也。

密陀僧治暗風癲癇,以開痰迷心竅。

密陀僧成塊者,纏以鐵線,又用鐵線掛火中煅紅,用酒醋一升,淬盡,出火毒。為極細末,每服一錢,麝香湯調下。

許學士,驚氣丸,發則牙關緊急,涎潮昏塞,醒則精神若癡。

附子,木香,殭蠶,白花蛇,橘紅,天麻,麻黃,乾蠍,天南星(薑汁浸一夜,各五錢),蘇子(一兩),硃砂(二錢半為衣)

上為末,加冰麝少許,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金銀薄荷湯化下,溫酒亦可。此予家秘方也。一軍人犯法,臨刑得釋縛,精神頓失如癡,與一丸服訖而寐,及覺,病已失矣。一婦因避盜失心數年,授此方不終劑而愈。又一婦狂厥者十年,諸治不驗,予授此方去附子加鐵落,亦不終劑而愈。

錢粉非但化痰鎮心,至如摧抑肝邪特異,若多恚怒,肝邪大盛,鐵粉能制伏之,此金制木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