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五卷 (13)
第五卷 (13)
1. 許學士十腫水病,並根源證狀方法
上為末,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服,桑白皮煎湯送下。
酒腫丸,治酒腫,及脾虛發腫。
蘿蔔(十枚),皂角(五枚)
二味用水煮乾,去皂角,將蘿蔔搗爛,蒸餅糊為丸,芡實大,蘿蔔煎湯,如意送下。
犀牛湯,治結陽症,四肢腫滿,熱菀不散,或毒攻注。
犀角,玄參,連翹,柴胡(各五分),升麻,木通(各一錢),沉香,射干,甘草(炙。各七分),芒硝(三錢),麥門冬(三錢)
分二服,水煎。
消腫湯,治水腫喘滿。大小便不利。
白朮,山梔(各五錢),赤茯苓,蘿蔔子(各三錢),葶藶,椒目,蘇子(各一錢),沉香(三分),木香(五分),水煎服。
又方,繼前服。(已上二方神效。)
葶藶(二錢),椒目(一錢),豬苓(一錢半),澤瀉(八分),蔥白(三根)
水煎,吞,牽牛末為丸,則大小便俱通。
二奇方
白朮(五錢),滑石(三錢)
水煎服,七服全愈。
白茯苓湯,治水腫,開鬼門,潔淨府。(《機要》方。)
白茯苓,澤瀉(各二兩),郁李仁(五錢)
水煎,臨服入生薑自然汁服。或作粥飯,或和麵作粿食之,五七日後,俟脹下,乃與白朮散。
又方
大田螺,大蒜,生車前草,和研為膏,作大餅,敷於臍上,少頃水從小便出,數日愈。
《病機》,白朮散,服前白茯苓湯利後,以此補之。
白朮,澤瀉(各五錢)
為末,以茯苓三錢煎湯調下,或丸服亦可,每三十丸,從少至多,後以黃耆建中湯之類調補。
白話文:
許學士的十種水腫病,以及其根源、症狀與治療方法
-
上方藥方: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捏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服用,用桑白皮煎的湯送服。
-
酒腫丸: 治療因喝酒引起的水腫,以及脾虛引起的水腫。
-
藥材:蘿蔔(十個)、皂角(五個)。
-
做法:將上述兩味藥材加水煮乾,去除皂角,將蘿蔔搗爛,再加入蒸熟的餅糊捏成芡實大小的藥丸。用蘿蔔煎的湯,隨意送服。
-
犀牛湯: 治療結陽症,症狀為四肢腫脹,發熱不退,或是毒素侵襲。
-
藥材:犀角、玄參、連翹、柴胡(各二克)、升麻、木通(各四克)、沉香、射干、甘草(炙)(各三克)、芒硝(十二克)、麥門冬(十二克)。
-
用法:將藥材分兩次煎服。
-
消腫湯: 治療水腫,伴隨氣喘胸悶,小便不暢。
-
藥材:白朮、山梔子(各二十克)、赤茯苓、蘿蔔子(各十二克)、葶藶子、椒目、蘇子(各四克)、沉香(一點二克)、木香(二克)。
-
用法:將藥材加水煎服。
-
又一方: 接續前方的治療。(以上兩方藥效顯著)
-
藥材:葶藶子(八克)、椒目(四克)、豬苓(六克)、澤瀉(三點二克)、蔥白(三根)。
-
用法:將藥材加水煎服,同時服用牽牛子粉末製成的藥丸,可以使大小便暢通。
-
二奇方:
-
藥材:白朮(二十克)、滑石(十二克)。
-
用法:將藥材加水煎服,服用七次即可痊癒。
-
白茯苓湯: 治療水腫,可以打開鬼門(指汗孔),清潔體內。(《醫方集要》中的方子)
-
藥材:白茯苓、澤瀉(各八十克)、郁李仁(二十克)。
-
用法:將藥材加水煎服,快要服用時加入少許生薑汁一起服用。或將藥湯煮成粥飯,或加入麵粉做成粿食用。服用五至七天後,等水腫消退,再服用白朮散。
-
又一方:
-
藥材:大田螺、大蒜、新鮮車前草。
-
做法:將上述藥材一起搗成泥狀,做成大餅,敷在肚臍上,不久水就會從小便排出,數日後即可痊癒。
-
《病機》所述: 白朮散應在服用白茯苓湯利水之後服用,以補益身體。
-
藥材:白朮、澤瀉(各二十克)。
-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三錢茯苓煎的湯調服,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每次三十丸,劑量由少到多。之後再用黃耆建中湯等藥方調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