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五卷 (12)

回本書目錄

第五卷 (12)

1. 許學士十腫水病,並根源證狀方法

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病愈。

牡蠣澤瀉散,治脾胃氣虛不能約制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腫。

牡蠣(炒),澤瀉,蜀椒(洗去腥),葶藶(炒),瓜蔞根,白商陸根,海藻(洗)

等分,為末,白湯調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

疏鑿飲子,治水氣遍身浮腫,喘呼氣急,煩渴,大小便不利,服熱藥不得者。

澤瀉,赤小豆,白商陸,大腹皮,茯苓皮,羌活,椒目,木通,秦艽,檳榔(等分)

姜五片,水煎服。

大橘皮湯,治濕熱內攻,腹脹,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陳皮(一兩半),木香(二錢半),滑石(六兩),檳榔(三錢),茯苓(一兩),豬苓,白朮,澤瀉,肉桂(各五錢),甘草(三錢)

生薑五片,水煎服。

實脾散

厚朴,白朮,木瓜,附子(炮),木香,茯苓,大腹皮,草果仁,乾薑(炮。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加味枳朮湯,治氣為痰飲所隔,心下堅脹,名曰氣分。

枳殼,白朮,陳皮,檳榔,桔梗,木香,桂,紫蘇梗葉,五靈脂(炒。各二分),半夏,茯苓,甘草(各一分半)

姜三片,水煎服。

調榮散,治瘀血化為水,四肢浮腫,皮肉赤紋,名曰血分。

細辛,莪朮,桂,赤芍,川歸,川芎,玄胡索,白芷,大腹皮,桑白皮,檳榔,瞿麥穗,陳皮,赤茯苓,葶藶(炒),大黃(煨。各一分),甘草(炙,一分半)

每服五錢,薑棗煎,食前服。

大豆湯,治風水,通身腫,百節痛,惡風,自汗,眼合不得,短氣欲絕,其脈浮。

大豆,杏仁(去皮尖,炒),麻黃,防風,防己,豬苓(各四兩),澤瀉,黃耆,烏頭(炮。各三兩),半夏,茯苓,白朮(各五兩),甘遂(炒),甘草(炙。各一兩)

每服五錢,姜七片,水二盅,酒半盅,煎一盅服。以大小便利為度,如不利,加生大戟五兩,葶藶炒香,二兩,無不利矣。內甘遂、甘草本相反,故用之以成功,屢試屢效,非泛常所可測也。

澤漆湯,治石水,四肢瘦,腹腫,不喘,其脈沉。

澤漆(洗去腥,五兩),桑白皮(六兩),射干(米泔水浸),黃芩,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防己(各二兩)

每服五錢,水三盅,先用黑豆一合,煎至二蠱,入藥同煎七分,空心食前服,一日三次。

附子綠豆湯,治寒客皮臉,殼殼然而堅,腹大身腫,按之陷而不起,色不變,病名膚脹,一劑未知再作。

大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臍),綠豆(二兩),生薑(一兩,切)

水二盅,煎一盅,分三服,空心,午晚各一服。

葶藶防己丸,治面目浮腫,肺氣喘咳不安,小便赤澀。

防己(一兩),木通,葶藶,杏仁(去皮尖,麩炒),貝母(煨,各一兩)

白話文:

許學士的十種水腫病及其根源、症狀和治療方法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成丸子,像彈珠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陳皮湯嚼碎後吞下。只需三丸,小便就會變得清澈順暢,病症痊癒。

牡蠣澤瀉散,治療脾胃虛弱,無法控制腎水,導致水液下溢至下焦,腰部以下腫脹。

將炒過的牡蠣、澤瀉、洗去腥味的蜀椒、炒過的葶藶、瓜蔞根、白商陸根、洗淨的海藻等份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一小匙。小便順暢後停止服用。

疏鑿飲子,治療全身浮腫,呼吸急促,口渴,大小便不暢,且不能服用熱性藥物的情況。

將澤瀉、赤小豆、白商陸、大腹皮、茯苓皮、羌活、椒目、木通、秦艽、檳榔等份,加五片生薑用水煎服。

大橘皮湯,治療濕熱內侵,導致腹脹、水腫、小便不暢、大便滑瀉。

將陳皮(一兩半)、木香(二錢半)、滑石(六兩)、檳榔(三錢)、茯苓(一兩)、豬苓、白朮、澤瀉、肉桂(各五錢)、甘草(三錢),加五片生薑用水煎服。

實脾散

將厚朴、白朮、木瓜、炮附子、木香、茯苓、大腹皮、草果仁、炮乾薑(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加五片生薑和一枚紅棗用水煎服。

加味枳朮湯,治療氣被痰飲阻隔,導致心下脹滿,這種情況屬於氣分病。

將枳殼、白朮、陳皮、檳榔、桔梗、木香、桂、紫蘇梗葉、炒五靈脂(各二分),半夏、茯苓、甘草(各一分半),加三片生薑用水煎服。

調榮散,治療瘀血化為水,導致四肢浮腫,皮膚出現紅色紋路,這種情況屬於血分病。

將細辛、莪朮、桂、赤芍、當歸、川芎、玄胡索、白芷、大腹皮、桑白皮、檳榔、瞿麥穗、陳皮、赤茯苓、炒葶藶、煨大黃(各一分),炙甘草(一分半),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和紅棗煎煮後,飯前服用。

大豆湯,治療風水病,症狀為全身腫脹、關節疼痛、怕風、自汗、眼睛無法閉合、呼吸急促,脈象浮。

將大豆、去皮尖炒過的杏仁、麻黃、防風、防己、豬苓(各四兩)、澤瀉、黃耆、炮烏頭(各三兩)、半夏、茯苓、白朮(各五兩)、炒甘遂、炙甘草(各一兩),每次服用五錢,加七片生薑,用水二碗、酒半碗煎煮成一碗後服用。以大小便順暢為度,如果沒有效果,再加入生大戟五兩,炒香的葶藶二兩,就能見效。雖然甘遂和甘草本身藥性相反,但這樣用卻能產生療效,屢試不爽,並非一般常理所能理解。

澤漆湯,治療石水病,症狀為四肢消瘦,腹部腫脹,不喘,脈象沉。

將洗去腥味的澤漆(五兩)、桑白皮(六兩)、用米泔水浸泡過的射干、黃芩、茯苓、白朮(各四兩)、澤瀉、防己(各二兩),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三碗煎煮,先用黑豆一合煎煮至二碗,再加入藥材一起煎煮至七分,空腹飯前服用,一天三次。

附子綠豆湯,治療寒邪侵襲皮膚,導致皮膚堅硬,腹部腫大,全身腫脹,按壓後凹陷卻無法恢復,皮膚顏色不變,這種病稱為膚脹,服用一次藥物後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服用。

將大附子(一個,生的、去皮臍)、綠豆(二兩)、切好的生薑(一兩),用水二碗煎煮成一碗,分三次服用,空腹,中午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葶藶防己丸,治療面部浮腫、肺氣喘咳、小便赤澀。

將防己、木通、葶藶、去皮尖麩炒過的杏仁、煨過的貝母(各一兩)研磨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