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五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五卷 (7)

1. 仲景治水大法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則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厥冷,則營衛不利,營衛不利,則腹滿脅鳴相逐,氣轉膀胱,營衛俱勞,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則骨痛。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桂枝(去浮皮),生薑,麻黃(去節),細辛(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大棗(二十枚,擘),附子(二枚,炮去皮,切八片)

上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愈。

心下堅,大如盤,如旋杯,水飲所作,,枳朮湯,主之。

枳實,白朮(各三兩)

上二味,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面目浮腫,喘嗽痰涎,,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甜葶藶,苦葶藶(等分),大棗

腰已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

兩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生薑瀉心湯。

十棗湯,大戟,芫花,甘遂(各等分)

三花神佑丸

十棗湯加牽牛、大黃、輕粉,水丸服。

除濕丹,神佑丸加乳香、沒藥。

玄青丹,神佑丸加黃連、黃柏、青黛。

以上四方,不可輕用,必看其有實候乃用之。

明理趁痛丸,治水氣浮腫,又治腳氣上攻,風毒走注疼痛,神效。

白芥子(生,為末),肥甘遂(生,為末),生大黃(末。各一兩)

上用白麵一兩半,滴水丸作餅子,煿令黃不可過焦,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冷酒下二十丸,不拘時,量虛實加減。

紫菀散

木香,人參,白朮,紫菀,川芎(各二兩)

上粗末,生薑烏梅煎服,次日又一服。

調胃白朮澤瀉散,治痰病化為水氣,傳為水鼓,不能食。

白朮,澤瀉,芍藥,陳皮,茯苓,生薑,木香,檳榔(各等分)

一法加白朮,本藥各半,治臍腹上腫如神。心下痞者加枳實,下盛者加檳榔。

胡洽方,治支飲、澼飲,於十棗湯中加大黃、甘草五兩,同煎服之。故以相反之劑,欲其上下俱去也。郁李仁破澼氣,能下四肢水。大抵去水藥多泄熱,當求脈之虛實下之。

消腫散,治水氣,喘呼不得臥,煩熱燥渴,大小便不利。

大黃(蒸),山梔(炒),甘草(炙),乾葛,陳皮,麻黃,川芎,馬牙硝(各等分)

為末,蜜湯調下二錢。

又方

千金子二百五十粒,姜三片,滾水煎,空心服,以利為度。

《集成》,尊重丸,治蠱證,水腫,氣腫,喘急,小水赤澀,大便秘結,一切中滿,單腹鼓脹。

人參,沉香,丁香,木香,檳榔,車前子,葶藶子(各四錢),胡椒,蠍梢,滑石,海金沙,赤茯苓,白豆蔻(各一錢半),蘿蔔子(六錢),郁李仁(一兩二錢)

白話文:

仲景治水大法

醫生說:寸口脈象遲緩而澀滯,遲緩表示體內有寒,澀滯表示血液不足。腳背上的脈搏微弱而遲緩,微弱表示氣虛,遲緩表示體內有寒,寒氣不足就會導致手腳冰冷,進而造成營氣和衛氣的運行不順暢。營衛不暢,就會出現腹脹和脅肋部鳴響的症狀,接著氣往膀胱走,營氣和衛氣都勞損,陽氣不通就會身體發冷,陰氣不通就會骨頭疼痛。如果陽氣先不通,就會怕冷;陰氣先不通,就會出現麻木不仁。陰陽調和,氣才能正常運行。人體氣機一運轉,氣就會散開,如果身體氣機壅塞,就會導致氣機外泄,如果身體氣虛,就會出現小便失禁,這種情況稱為氣分病。

氣分病,表現為心下部位堅硬腫大,像個盤子,也像個倒扣的杯子,這是水飲停留造成的。可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桂枝(去掉外皮),生薑,麻黃(去掉節),細辛(各二兩),炙甘草(一兩),大棗(二十枚,掰開),附子(兩枚,炮製後去皮,切成八片)。

用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掉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兩升,分三次溫服,服後應該會出汗,感覺像蟲子在皮膚裡爬動一樣就會好。

心下堅硬,腫大如盤,或如倒扣的杯子,也是水飲停留造成的,可用枳朮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枳實,白朮(各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用水五升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溫服。腹部變軟就表示藥效發揮,病症會消散。

如果出現面目浮腫,氣喘咳嗽,痰涎多的情況,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甜葶藶,苦葶藶(等量),大棗

如果腰部以下有水腫,可用牡蠣澤瀉散。

如果兩脅下有水腫,腹中鳴響,可用生薑瀉心湯。

十棗湯:藥材包括大戟、芫花、甘遂,三種藥等量混合。

三花神佑丸:在十棗湯的基礎上,加入牽牛、大黃、輕粉,磨成水丸服用。

除濕丹:在神佑丸的基礎上加入乳香、沒藥。

玄青丹:在神佑丸的基礎上加入黃連、黃柏、青黛。

以上四種藥方,不可輕易使用,必須確認患者確實有實證才能用。

明理趁痛丸:治療水腫,也治療腳氣上攻,風毒遊走引起的疼痛,效果顯著。

藥方組成:生白芥子(磨成粉),生甘遂(磨成粉),生大黃(磨成粉,各一兩)。

先用白麵一兩半,加水做成餅狀,稍微煎黃,不能煎焦,然後磨成粉,再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冷酒送服二十丸,不拘時間,可根據身體虛實調整用量。

紫菀散:

藥方組成:木香,人參,白朮,紫菀,川芎(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用生薑和烏梅煎水送服,第二天再服一次。

調胃白朮澤瀉散:治療痰病轉化為水氣,進而形成水鼓病,導致無法進食。

藥方組成:白朮、澤瀉、芍藥、陳皮、茯苓、生薑、木香、檳榔(等量)

另一種方法是增加白朮的用量,將白朮的用量和其他藥材的用量都改成一半。此方對於治療肚臍以上的腫脹效果很好。如果心下痞悶可加枳實,如果下部水腫嚴重可加檳榔。

胡洽的方子:治療支飲、澼飲,在十棗湯的基礎上加入大黃、甘草各五兩,一同煎服。這樣使用相反的藥物,是為了讓上下之邪都能去除。郁李仁可以破除澼飲之氣,可以使四肢的水腫消退。總而言之,去水藥多有泄熱的作用,所以應該根據脈象的虛實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消腫散:治療水腫,導致氣喘無法平躺,煩躁口渴,大小便不暢。

藥方組成:蒸大黃,炒山梔,炙甘草,葛根,陳皮,麻黃,川芎,芒硝(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服二錢。

又一方:

千金子二百五十粒,加薑三片,用滾水煎煮,空腹服用,以排便為度。

《集成》的尊重丸:治療蠱病、水腫、氣腫、喘急、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一切腹脹、單腹鼓脹。

藥方組成:人參、沉香、丁香、木香、檳榔、車前子、葶藶子(各四錢),胡椒、蠍梢、滑石、海金沙、赤茯苓、白豆蔻(各一錢半),蘿蔔子(六錢),郁李仁(一兩二錢)